朱云汉:东北亚现代化的历史成就与引领未来全球秩序的巨大潜力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8914 次 更新时间:2023-02-11 12:51

进入专题: 东北亚   现代化  

朱云汉 (进入专栏)  


本文为朱云汉教授于为2021年12月18日在第四届清华会讲的演讲实录。


摘要:东北亚国家或经济体(日本、韩国、台湾地区、中国大陆)成为西欧、美国与苏联工业化以后,人类历史上最成功的后起工业化;东北亚经济现代化的速度屡屡改写过去西方发达国家写下的历史纪录,日本的速度超越美国崛起创下的纪录,二战后韩国与台湾的后起工业化又改写日本的纪录,而中国更开创了人类有史以来最快速、最大规模的经济现代化,这个纪录可能是空前绝后。不到半个世纪的时间里,东北亚经济体完成好几代的产业升级,培育大量世界级的本土企业,拥有最多的“全球500大”企业,发展出最先进的资本密集或技术密集产业,并成为全球产业供应链的关键枢纽,也是当前全球开放贸易体系最重要的支柱;超强的产业竞争力与高额储蓄也让东北亚拥有全球最庞大的外汇储备,左右全球政府债券市场,也是愈来愈重要的跨国投资来源。东北亚已经是全球最大的经济板块,规模超越美国,更大幅超越欧盟。东北亚如果能深化合作,建立更紧密的经济共同体,必然成为全球经济新核心,也必然撼动美国的霸权地位。展望未来,东北亚将是带动欧亚大陆经济板块深度整合的发动机,足以成为重新设定经济全球化游戏规则,以及推进全球治理机制改革的关键行动者。


谈及对世界格局的设想与理解,中国乃至绝大多数国家一贯认为,以西方为中心的世界观或历史视角是迄今为止一百多年来无法被撼动或超越的。然而,综合东北亚百年现代化的历史成就与现今发展,我们可以想象到,东亚将拥有引领未来全球秩序的巨大潜力。

观览18、19世纪时期的全球版图,在欧亚大陆的最西端,有几个中心国家,其规模人口不及中国的山东、河南,却带动全球政治经济秩序产生深刻的变化,并开启了航海大发现,发起了工业革命,这些国家就是荷兰、法国、德国、英国。到了20世纪初,美国后来居上,与共产主义革命后的苏联形成对立两极。因此,一直到冷战结束,美苏始终扮演着塑造全球秩序的主角。但相较于具有一定局限性的苏联社会主义阵营,美国的作用和影响力更大,从而引领整个西方集团。

现今,东北亚在全世界经济体系中所取得的枢纽地位和百年来的历史积淀,让我们可透过另一种视角设想世界格局。如何设想?毋庸置疑将定睛于以中国为首,加上日、韩等在欧亚大陆东端的几个国家。若能依靠中长期战略将这几个经济体高度融合,且能形成一种引领世界秩序重组的共识,东北亚就能成为世界版图的新枢纽,其作用将远超过18、19世纪的荷、法、德、英,以及21世纪初的美国。

在此,笔者并非刻意膨胀描述东北亚或是以中国为首的整个东亚的潜力,而是通过一个超越性的思考,去描绘这个新枢纽作为引领下一个全球化并推动欧亚大陆板块高度融合的发动机,其作用力会使东北亚跟任何一个区域相加而迸发出不可限量的能量。我们称之为“东北亚+1”模式。

“东北亚+1”模式是在四年前的一次中日韩国家领导人沟通会中提到的,后来因特朗普上台等政策因素的变化,该议题在短期内尚缺一个可推行的客观环境。然而,长期来看,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趋势性引领的概念,且目前已逐渐具体化、落地化。

经历了近十年的辛苦谈判,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协议(RCEP)于2020年底正式签署。尽管印度在最后时刻选择退出,协议本身所覆盖的经济版图就是东北亚与东南亚,外加澳洲、新西兰。因此,RCEP作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自贸区,它的成立是举世瞩目的,其本身所具备的活力将使它成为最为关键的带动世界经济增长、对抗全球化逆境的新起点。鉴于此,日韩两国有必要重新思考发展定位。

在大航海时代,与西方列强的自由贸易让日韩两国并不需要在意与中国的历史羁绊,战后的韩国更是依仗美国为靠山,而美国则以扼杀任何形式的东北亚共同体而选择不断地制造东北亚众国和中国的矛盾。然而,从世界形势发展的角度来看,美国所期望的冷战是不可持续的。自中国发起“一带一路”倡议以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题的使命将驱动下一轮世界秩序的重组,日韩两国终将需要在新环境中重新定义他们所扮演的角色。

事实上,世界经济的主要活动范畴至多为海岸线四五百公里,内陆或许被遗忘亦或许无法得到充分融入,但下一个阶段可能会很不一样。地缘战略学家麦金德曾说过,欧亚大陆有概率重新变成一个越来越深化联通的高度整合体。由于欧亚大陆以平原为主,没有太多的群山峻岭,匈奴曾从中国的北方跨越乌拉山抵达欧洲;蒙古也可凭借先天条件,一口气抵达欧洲的边缘地带,从而建立紧密的经济互通关系。因此,日本跟韩国也可转变思维、如法炮制,将来其互联互通不只依附于海洋通道,也要通过跟中国的紧密连接从而融入新发展之中的陆上通道。

这种想法是有非凡的实践意义的。例如,刚竣工的中老铁路,北起中国昆明,南至老挝万象,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与老挝“变陆锁国为陆联国”战略的对接项目。该铁路的行驶时长约11个小时(货运可能稍慢一些),货品集装箱从老挝整合并发出,途经昆明再发往中欧班列,运输至多18日即抵达德国,再从德国贯穿整个欧洲内陆的铁路与高速公路,实现四通八达的货品交易,这在以往是无法想象的事情。因此,我们对未来的东北亚应有巨大的想象空间,而非被现状捆绑,终日沉浸在历史情结中无法超脱。

我们可通过历史回顾前往历史观察的起点。不单纯考虑人均化标准,东北亚中的几个以中(包括港、台)日、韩为主的经济体,在科技、教育、产业、技术及世界贸易体系中都各自占据分量的地位,并在世界尖端产业领域中存有一席之地。其中,中国具有全世界最先进的制造业平台,拥有连续跨越好几个不同世代的产业升级力量;台湾在半导体、通讯产业也都名列前茅。如今的东北亚生活已实现智能化普及,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型技术将被应用于社会治理,其管理效率大幅度提高。相较东北亚高配的生活水平,西方则略显落后,初来西方国家的东北亚年轻人经常会因旅行交通辗转、通讯方式不便捷、人身安全无保障、公共卫生能力薄弱等问题苦不堪言、屡次诟病,这是不争的事实。

因此,东北亚在不断创造、形成一个又一个有规模自主产业体系的经济体,这在人类历史上是非常特殊的。如今的东北亚在世界舞台占据怎样的位置,绝大多数国家是无法想象的。例如,2020年中国全球500家企业的数量已超越美国,这对美国来讲是一件骇人听闻的事情,且在过去的五十年内是无法想象的。据东北亚世界Top500企业的数量统计来看,中国大陆、中国台湾省、日本、韩国等相加共195家,已接近世界总数的四成,而欧洲的主要几个国家相加仅113家,且数量在逐年递减之中,这足以体现东方崛起之事态。

再观世界的外汇储备情况,中、日、韩的储备量已接近世界总储备量的60%,远超俄罗斯、沙特。设想一下,在全球资本市场中,通过这些超大经济体的剩余储蓄为全世界资本不足的国家提供融资的可能性有多大?作为强势的贸易国,在全球贸易体系,尤其在制造业出口领域长期位居前列,这意味着东北亚在全世界经济体系中的地位早已今非昔比。除了日本崛起的前半段依旧在走西方列强的老路,其他的国家和地区均靠着有效的内部国家建设及全方位的现代化改革奋力追赶,实现了现今东北亚崛起的大好局势。

因此,尽管遭受到以美国为主导的西方势力的压迫与挑唆,东北亚作为一个紧密的共同体存在的事实是无可撼动的。长期来看,无论是通过军事力量还是软实力,美国都无法改变东北亚的共有先天优势,例如共通的地理、历史、文化。目前,随着这片地区的逐渐壮大,现有中、日、韩之间已然形成高度经济相靠的关系,睦邻成了当前最符合这三个国家的利益条件,而且作为依托汉子体系,以儒家文化一脉相承的日本与韩国,与中国共享丰富的文化资产,自然也倾向接受中国作为领导和龙头。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东方文化对于其本身自主性认同的塑造必然会越来越强,从而不会以追随西方为荣,模仿美国为耀。事实上,美国因政治体制失灵、社会分裂、贫困差距悬殊等各种问题,已经失去了榜样的资格,东北亚完全可以重建自信,追溯、共享文化共同体。

笔者认为,未来东北亚地理、文化和经济的融合是令人憧憬的,尤其是在RCEP之后。大胆设想一下,中国海峡两岸迟早会因美国战略围堵第一岛链的破裂而实现自由畅通。日韩两国也会因此结束东亚的领导地位,而被中国领导。有朝一日,从北京坐高铁去台北,从首尔去对马海峡再抵日本将不是难事。不同于美国西方式霸权,中国会在遵循日韩核心利益新秩序的原则下,建立一套相对较为合理、包容的制度。在这样的基础之上,将来以数字人民币为代表的东北亚货币体系产生,全面推动双边的本币结算,并且足以成为全世界另外一个可与美元相提并论的货币,甚至会在美国出现金融危机或币值危机之际,实现超越。

因此,作为中、日、韩的学者,对东北亚未来的想象要基于历史,更要自信大胆。从人文的角度来看,东北亚共同体的文化根基的重塑与夯实是至关重要的,未来的东北亚不仅要做到物质建设的高度融合,更需要在思想价值认同方面重构深化。鉴于此,人文学者对于精神文明作为东北亚共同体最为内核的基础建设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与使命。



进入 朱云汉 的专栏     进入专题: 东北亚   现代化  

本文责编:admi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历史学 > 历史学演讲稿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40650.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