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民旺:2022年中国外交:处变不惊,知难而进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310 次 更新时间:2023-01-13 23:24

林民旺  

2022年的中国外交,处变不惊,知难而进。在俄乌冲突爆发引发的不确定性环境下,中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胜利召开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代表大会,成功举办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中国外交成功地应对了俄乌冲突带来的战略挑战,维护了同世界主要大国的战略稳定。同时,逐步走向“后疫情时代”,开启了外交新征程。在拓展战略的“中间地带”下,来掌握中美战略竞争的主动权。


一、妥处俄乌危机,维护同主要大国的战略稳定


2月24日,俄罗斯对乌克兰发起了“特别军事行动”。美国明确表示,要联合盟友,利用乌克兰的炮火来“削弱俄罗斯,直到他们再也无法做像在乌克兰发起特别军事行动那样的事情”,发起了对俄罗斯的全面制裁和围堵。同时,美国还试图借俄乌冲突的所谓“教训”,将北约的战略触角伸到亚洲,在亚洲制造阵营对立和局势紧在此背景下,中国的立场备受世界关注。中国根据是非曲直,独立自主地做出了符合自身利益的选择,认为俄乌危机有其复杂的历史经纬,各方合理安全关切都应当得到尊重。为此,中国一方面顶住了美西方国家的施压,另一方面积极回应对中国的各种无端指责和抹黑,澄清了事实真相,化解了美国试图将中俄捆绑打击的企图。

中国的立场维护了中俄战略协作伙伴,破解了美西方“离间”中俄关系的企图,经受住了国际风云变幻的考验。两国领导人多次线下线上会晤,为两国关系的开拓前行提供了战略引领。中俄经贸合作得到强劲发展,中俄“海上联合-2022”军演、中俄联合空中战略巡航都如期举行。

中国与欧洲国家的关系,一度受到俄乌冲突的冲击和影响。欧洲大国领导人和欧盟领导人纷纷对华施压。波罗的海小国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甚至公开宣布退出中国一中东欧国家合作机制。然而,随着美国借俄乌事件制造危机、转嫁危机、从危机中渔利的意图越来越暴露,中国立场得到越来越多欧洲国家的理解。11月初,德国总理朔尔茨顶着国内压力访华,成为二十大后首位来访的欧洲大国领导人。12月初,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歌尔访华,表达了欧盟发展对华关系的良好意愿。法国总统马克龙等也都表达了早日访华的意愿,这无疑凸显出中欧在大时代中的战略汇合。中国赞赏欧洲国家努力保持战略自主的做法,同欧洲国家共同反对搞人为的经济“脱钩”和冷战式的阵营对抗。

中美关系在斗争中寻求缓和和战略沟通。由于美国执意要把中国作为最主要竞争对手,通过芯片法案构筑钳制中国科技的联盟,在打压遏制中国发展.上不遗余力。美国众议院议长佩洛西更是以访问台湾来赤裸棵地挑战中国的领土主权权益。为此,中国采取了一系列反制措施,“该对抗的 就对抗”,“该反制的就反制” 。但是,中国也没有放弃开诚布公的沟通,习近平主席两次应约同拜登总统通话,在巴厘岛举行了三年来中美元首首次面对面会晤,推动中美关系重回健康稳定发展的正轨。

与此同时,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大国都努力克服对俄制裁所带来的消极影响,尤其是给全球金融稳定、粮食安全、能源安全、供应链安全造成的冲击。中国给很多处于困境的发展中国家伸出援手。中国全面落实二十国集团缓债倡议,8月中国宣布免除非洲17个国家23笔已于2021年到期的无息贷款,同时将中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价值100亿美元的特别提款权转让给非洲国家,帮助非洲国家度过难关。与此同时,不论是在上合组织峰会,还是金砖合作机制和二十国集团峰会中,中国都积极倡议并推动国际社会共同努力采取措施来化解债务危机,保障世界粮食安全、能源安全。维护供应链安全稳定多元化。


二、走出“疫情时代”,擘画外交新征程


受新冠疫情影响,自2020年 以来中国减少了大量的外交出来访活动,尤其是高层领导的出访更是被暂停下来。随着疫情形势变化,中国在调整国内抗疫政策的同时,外交上也逐步走出“疫情时代”,逐步迈向“后疫情时代”. 9月7日至1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栗战书对俄罗斯、蒙古国、尼泊尔和韩国进行正式友好访问,并在俄出席第七届东方经济论坛全会。9月14日至16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对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在撇马尔罕举行的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二次会议,这是习近平主席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首次出访。随后,11月14日至19日,国家主席习近平赴印度尼西亚巴厘岛出席二十国集团(G20) 领导人第十七次峰会、赴泰国曼谷出席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二十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并对泰国进行访问。12月7日至1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赴利雅得出席首届中国一阿拉伯国家峰会、首届中国-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峰会并对沙特进行国事访问。

可以说,中国外交正逐步摆脱疫情管控措施的束缚,恢复了面对面的交流沟通。习近平主席在三次出访期间,累计同40多个国家领导人举行双边会见。12月初,中国国内疫情管控措施进行重大调整,中国外交和对外交流将更加快速地进入“后 疫情时代”。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的顺利召开,更是为“后疫情时代”的中国外交总结了经验,统一了思想,擘画了新征程。二十大报告充分肯定过去五年的外交,认为:过去五年,面对国际局势急剧变化,特别是面对外部讹诈、遏制、封锁、极限施压,我们坚持国家利益为重、国内政治优先,保持战略定力,发扬斗争精神,展示不畏强权的坚定意志,在斗争中维护国家尊严和核心利益,牢牢掌握了我国发展和安全主动权。

对未来中国外交的环境,二十大报告指出将更加具有挑战性,来自外部的打压遏制随时可能升级。中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随时可能发生。因此,二十大报告要求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绸繆,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可以说,二十大报告擘画了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期外交事业的宏伟蓝图。归纳起来,那就是要进一步全方位开展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开创更加美好的世界。


三、拓展“中间地带”,掌握战略竞争主动


中美战略竞争已经拓展到了全球大部分区域。本着“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的战略思想,化被动为主动,中国也在积极拓展战略的“中问地带”,力争掌握战略竞争的主动。

一是主动加强同整个伊斯兰世界的合作。2021年6月, 中国首次任命了驻伊斯兰合作组织代表。2022年3月28日, 王毅外长出席伊斯兰合作组织外长理事会第48次会议。这是中国外长首次应邀出席伊斯兰合作组织外长会。

伊合组织秘书长塔哈指出,中国外长首次与会具有历史意义,发出了中方重视伊斯兰世界、加强伊中合作的强烈信号。中方也表示,愿同伊方一道,做团结协作的伙伴、做发展振兴的伙伴、做安全稳定的伙伴、做文明互鉴的伙伴。这个拥有57个国家的组织在涉疆问题上的立场,将更加有力地揭露美西方借涉疆问题来抹黑中国的企图。

二是主动加强同阿拉伯国家关系。2022年12月7日 至10日,习近平主席出席首届中国一阿拉伯国家峰会、首届中国一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峰会并对沙特进行国事访问。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对阿拉伯世界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一次外交行动,是中国外交的重大创举。阿拉伯国家过去把外交重心放在维护与美国等西方国家关系上,近年来随着国际格局的“东升西降”,开始加快了与中国等东亚国家的关系发展。近年来,阿拉伯国家在参与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对待华为5G技术等问题上,都表现出很强的战略自主性。在俄乌冲突中,更是能坚持本国利益优先,抵制住美国要求选边站队的压力。

三是主动经略“印太”,破解美国的“印太”战略。美日印澳四国的“印太战略”连接了印度洋和太平洋,旨在打造以遏制中国为目的的海.上联盟。为破解“印太”战略,中国加强了同印度洋和太平洋地区岛国的互动和交往。

1月初王毅外长访问印度洋岛国,并提议适时召开印度洋岛国发展论坛。2022年11月21日, 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云南省人民政府在昆明共同主办“中国一印度洋地区发展合作论坛”。这次论坛是中国与印度洋地区相关国家举办的首次高级别官方发展合作论坛。会后发布了《“中国一印度洋地区发展合作论坛”昆明联合新闻声明》,并且将中国一印度洋地区发展合作论坛机制化,建立了中国一印度洋地区国家蓝色防灾减灾合作机制、中国一印度洋地区国家蓝色经济智库网络等机制。

中国同南太平洋岛国的关系更是取得了重要进展。2014年、2018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两次访问南太并同建交岛国领导人举行会唔,开启了中国同太平洋岛国关系发展的历史新篇章。2022年5月下甸至6月上旬,外长王毅访问南太并主持召开第二次中国一太平洋岛国外长会。4月,中国和所罗门群岛签署双边安全合作框架协议的消息发出以来,美国和澳大利亚紧张不已。2月美国国务卿布林肯成为36年来首位访问斐济的美国国务卿,并宣布美国在所罗门群岛重新设立大使馆。9月28日,美国召开与太平洋岛国的峰会,意在平衡中国在太平洋地区的影响。

四是积极拓展同发展中大国的战略关系。沙特、伊朗、印度尼西亚,埃及、土耳其、阿根廷、巴西、南非等地区发展中大国,在本地区内具有很强的影响力,外交上试图坚持战略自主。在中美战略竞争后,中国加强了同这些地区大国的外交互动,不论是在上海合作组织扩员,还是金砖合作机制扩员上,中国都积极主张优先向这些国家和地区伸出友谊之手。

正是由于这些努力,中国在战略上获得了一定的主动性。美国不得不在各种方向上来围堵中国,陆续召开同南太岛国的峰会,召开美国和非洲的峰会,以弥补过去美国外交忽视这些地区的短板。

总而言之,2022年的中国外交,在外部多重危机叠加的情况下取得了积极成绩,妥善地应对好了俄乌冲突的冲击,外交逐步过渡到“后疫情时代”,并游刃有余地拓展了“中间地带”。展望2023年,国际形势仍将不太平。作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2023年的中国外交将继续发挥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知难而进、迎难面上。



本文责编:陈冬冬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国际关系 > 中国外交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40012.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冲突与动荡:复旦国际战略报告2022》,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相同主题阅读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