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文成:坚持把唯物史观贯穿高校党史教育教学全过程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926 次 更新时间:2022-12-05 11:02

进入专题: 唯物史观   党史教育  

​蔡文成  


[摘 要]唯物史观是高校党史教育教学的内容与方法,坚持唯物史观贯穿高校党史教育教学全过程,有利于凸显党史教育教学的科学性、提升党史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增强党史教育教学的实效性、激发党史教育教学的创新性。当前,唯物史观在融入高校党史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史实讲授与政治教育、史料分析与哲理阐释、史识灌输与方法创新、史观教育与实践教学融合度不高、不深等问题。实现唯物史观与高校党史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必须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站稳教学立场;明确唯物史观的重要理论地位,突出教学特色;彰显唯物史观的理论阐释功能,厘清教学逻辑;激发唯物史观的理论创新活力,提升教学成效。

[关键词]唯物史观;中共党史;党史教育教学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全党要坚持唯物史观和正确党史观,从党的百年奋斗中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从而更加坚定、更加自觉地践行初心使命,在新时代更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坚持把唯物史观贯穿高校党史教育教学全过程,是党史发展规律与党史教育教学规律共同决定的。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运用唯物史观分析社会现实、把握时代趋势、擘画发展蓝图,将宏大历史与时代命题相结合,在时代背景下把握发展逻辑与规律,在历史叙事中明确发展任务与方向,推进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取得伟大成就。高校党史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正确党史观教育的核心课程,承载着党的历史知识传输、党的思想文化传播、党的伟大事业传承等教育使命。知其史方能激其志,激其志方能尽其责。全面阐释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史、伟大成就、宝贵经验,必须充分发挥唯物史观在党史教育教学中的思想引领与方法指导作用,引导高校学生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全面把握党史、理性认识党史、科学分析党史、正确对待党史,增强党史荣誉感与时代使命感。

一、唯物史观是高校党史教育教学的核心内容与基本方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我们党历来重视党史学习教育,注重用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鼓舞斗志、明确方向,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信念、凝聚力量,用党的实践创造和历史经验启迪智慧、砥砺品格。”[2]高校党史课作为党史基本理论知识与正确党史观教育的核心课程,承载着全面阐释党的光辉历史、革命历程、思想经验、精神传统等的教育功能,将唯物史观基本原理与思维方法贯穿高校党史教育教学全过程,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有效路径,也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题中应用之义。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科学思维方式与分析工具,其核心观点包括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学说、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理论、阶级斗争理论、群众史观等,革新了人类关于历史发展的认识方式与思维方法,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整体性与差异性、连续性与阶段性、方向性与顺序性,开创了人类认识社会发展及其规律的全新范式。中国共产党自诞生起就确定将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唯物史观作为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内容贯穿中国共产党建党和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和进入新时代的历史全过程。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指出:“我们仅仅知道一门唯一的科学,即历史科学。”[3]“历史科学”既是对人类社会发展“历史”与“逻辑”辩证关系的阐释,更为主要的是强调一种研究方法与思维方式。作为中共党史发展的理论指南,唯物史观是党史教育教学的课程内容;作为一种科学的研究方法与思维方式,唯物史观是高校党史教育教学的重要方法。唯物史观与正确党史观密切关联,唯物史观为正确党史观教育提供理论武器与思维方法,正确党史观是唯物史观的本质要求与具体体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唯物史观是我们共产党人认识把握历史的根本方法。如果历史观错误,不仅达不到学习教育的目的,反倒会南辕北辙、走入误区。”[4]高校是培养时代新人与党史教育宣传的重要阵地,将唯物史观融入高校党史教育全过程,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回答好“为什么学、学什么、如何学”这个重要问题,这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引导高校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

实现高校党史教育教学内涵式发展,必须把握唯物史观与中共党史理论之间的内在关联、明确唯物史观在高校党史教育教学内容中的重要地位、突出唯物史观对高校党史教育教学的方法指导。首先,唯物史观与中共党史理论之间是指导与被指导、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唯物史观与历史理论,不仅有前者对后者的指导关系,而且有后者包含前者的关系。”[5]中共党史理论是深入分析中国社会革命、建设、改革和进入新时代历史的基础上,结合历史发展的必然性与具体时空条件而形成的历史理论,党史理论包含历史发展的规律性、社会存在的客观性、阶级斗争的复杂性等理论内容。其次,唯物史观是高校党史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核心内容。一方面,唯物史观作为中共党史的理论源泉与重要内容,是讲清党史基本问题、讲活党史重要人物、讲好党史伟大故事的理论前提,是增强党史教育科学性、真理性、趣味性的关键。另一方面,中共党史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立场的同时,发展创新出一系列新观点、新思想、新方法,构成高校党史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譬如,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凸显了唯物史观科学的历史观、群众观、发展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本质与精髓: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体现了唯物史观善于继承创新的理论视野、敢于自我革新的理论魄力、勇于实践探索的理论品质。最后,唯物史观为党史研究与教学提供重要思想原则与思想方式。陈云指出:“学习理论,最要紧的,是把思想方法搞对头。因此,首先要学哲学,学习正确观察问题的思想方法。如果对辩证唯物主义一窍不通,就总是要犯错误。”[6]中共党史研究对象即中国共产党的全部历史,以马克思主义视角与方法阐释清楚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历史人物、关键历史节点、核心历史问题,有利于把握历史发展的主流、凸显历史发展的主题、抓住历史发展的主线,为正确党史观教育提出方法遵循。推进党史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要掌握方法要旨,用唯物史观基本思想视域与方法原则武装头脑,将历史分析法、社会基本矛盾分析法、阶级分析方法等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以此夯实党史观教育的理论基础,推进全面认识党史现象、正确把握党史规律,将党史资源转化为服务社会现实的推动力。

二、新时代高校党史教育教学必须坚持唯物史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让正确党史观更深入、更广泛地树立起来,让正史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教育广大党员、干部和全体人民特别是广大青年坚定历史自信、筑牢历史记忆,满怀信心地向前进。”[7]高校党史教育教学同时兼具正确党史观教育与政治观教育双重教育功能和目标,学习党的优良传统、挖掘党史资政育人元素、发挥党史以史鉴今作用,必须秉持严谨的教学态度、掌握翔实的党史史料、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阐释党史教育教学基本问题。只有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理论视野与教育教学方法,才能更客观理性地认识党的历史,有理有据地批判历史虚无主义、形象生动地讲好党史故事、全面准确地理解党史本质。因此,新时代高校党史教育教学必须坚持以唯物史观的真理性凸显高校党史教育教学的科学性、提升高校党史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增强高校党史教育教学的实效性、激发高校党史教育教学的创新性。

1.凸显高校党史教育教学的科学性。毛泽东在谈党史研究时指出:“我们研究党史,必须是科学的,不是主观主义。”[8]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建设实际相结合的实践过程,坚持科学理论指导与遵循历史发展规律相统一。高校党史教育教学是高校教师在真实、科学、全面认识党史的前提下,向高校学生进行党史知识传授与正确党史观教育的过程,旨在揭示党史发展规律、发挥党史以史鉴今作用。运用唯物史观进行高校党史教育教学,有利于引导学生科学认识党的历史、全面分析党的历史、树立正确的党史观。在历史观问题上,马克思主义承认历史发展的规律性、复杂性、延续性以及人的主观能动性,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强调以历史性思维、总体性视角、发展性眼光、辩证性观点认识历史,以历史发展的规律性与人的主体能动性相结合的辩证思维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由于党的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性以及党史教育教学本身的特殊性与复杂性,以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对待党的历史,是进行党史研究、推进党史教育教学活动的必要前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史研究是一门研究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从中国共产党的活动揭示当代中国社会运动规律的科学,要坚持党性和科学性的统一,党史研究工作者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宣传纪律和充分发挥个人创造性的统一。”[9]在党史教育教学实践中,充分发挥唯物史观认识党史的理论与方法指导,必须坚持政治立场与科学态度相统一、党性原则与史学原则相统一、党史发展规律与个人创造性相统一。这是高校党史教育教学实践发挥以史育人、立德树人功能的重要方法,有利于凸显高校党史教育教学发展的科学性。

2.提升高校党史教育教学的针对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入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加强党史学习教育”。[10]中共党史全面记述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实现国家富强的历史进程,见证了中国各民族人民团结奋斗、实现自身解放与民族复兴的发展主流,践行了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党的历史发展本身的复杂性与矛盾性对高校党史教育教学提出要求:厘清中共党史内在发展脉络与逻辑,明确党史发展主题、把握党史发展主线、突出党史发展主流、彰显党史发展本质。秉纲而目自张,执本而末自从。中共党史包含诸多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历史共性与历史规律、历史经验与历史教训,抓住关键事件与重要人物、区分一般规律与特殊规律、反思正面经验与反面教训,是高校党史教育教学高校发展的基本要求。唯物史观认为,历史发展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结果,主要矛盾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任何工作中,我们既要讲两点论,又要讲重点论,没有主次,不加区别,眉毛胡子一把抓,是做不好工作的。”[11]高校党史教育教学集知识教育、党性教育、政治教育于一体,教学内容涵盖面广、信息量大、知识零散,教学对象参差不齐、专业区分大、理解力不尽相同,充分运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学说解决党史教育教学矛盾与问题,有利于厘清党史发展的历史主流与内在逻辑,突出党史教育教学主要矛盾与教学重点,区分高校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与兴趣,实现教学内容与学生需求之间的精准对接,增强党史教育教学针对性。

3.增强高校党史教育教学的实效性。中共党史全面记录了中国共产党从1921年7月23日成立以来的整个发展过程,党的发展历程始终贯穿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用实践检验真理。高校党史教育教学不仅仅是党的历史知识的灌输,同时也要求通过历史场景、历史人物、历史故事的还原,引导高校学生走进党的历史、实践党的历史知识、深刻领会党的性质宗旨、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唯物史观认为,任何实践活动不能脱离具体的历史场域与社会条件,评价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必须依据特定历史背景与历史条件,坚持一切以具体的历史时间与地点为转移。中共党史发展既有光辉灿烂的成就,也经历了坎坷与曲折,无论是成就还是挫折,必须放置于历史长河与历史时段中总体把握、具体认识。高校党史教育教学牵涉的历史事件繁多、历史人物多面、历史关系复杂,讲授党史知识、学习党史理论,不能仅仅停留在认知层面,必须在广阔的社会实践中体悟党史发展的必然性与偶然性,以宏大的历史视野与理论格局对待党的历史。遵循历史唯物主义的认识论与方法论,有利于培养高校学生辩证历史思维与社会实践能力,在促进高校学生掌握党史基本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运用党史知识解释历史现象、正确定性历史事件、全面评价历史人物,以知识获得感与能力提升度来衡量党史教育教学的实效性。

4.激发高校党史教育教学的创新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它忠实记录下每一个国家走过的足迹,也给每一个国家未来的发展提供启示。”[12]历史是过去、现在、未来的连接,学习历史的目的在于更好地把握未来。随着教育背景和教育环境的变化与更新,党史教育教学实践必须紧跟时代发展、反映时代特色、回应时代要求,在不断的教学创新中实现教学实践与党史理论的同步更新。唯物史观强调,历史发展是客观必然性与主体能动性的统一,人的主体能动性是历史发展的内在动力,丰富了历史发展内涵。高校党史教育教学是高校师生“教”与“学”的实践互动活动,高校党史教师具有教学的主导性,高校学生具有学习的能动性,必须调动高校师生作为党史教育主体的教育教学能动性,不断挖掘党史教育教学资源、创新党史教育教学思路、革新党史教育教学方式,推动党史理论与教育教学实践创新发展。唯物史观为高校党史教育教学提供了全新理论视角与教学思维方法,将唯物史观贯穿党史教育教学全过程有利于提升高校党史教育教学的学理性、辩证性、专业性,丰富高校党史教学方式、革新高校党史学习方法,使中共党史以更加丰富、鲜活、立体的方式呈现出来,增强高校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以唯物史观的理论真理性与方法科学性增强党史教育教学创新性。

三、高校党史教学中唯物史观教育的现实困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用唯物史观来认识历史,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分清主流和支流,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发扬经验,吸取教训。”[13]在高校党史教育宣传中,一些错误倾向要引起警惕:党史片面化、庸俗化、娱乐化现象,丑化历史人物与党的领袖,以野史曲解正史等等。究其根源,高校党史教育教学在内容、方法、过程等环节存在缺漏,唯物史观教育面临着一系列现实挑战与教学困境。具体而言,唯物史观在融入高校党史教育教学实践中,存在史实讲授与政治教育不融合、史料分析与哲理阐释相分离、史识灌输与方法创新不同步、史观教育与实践教学相脱节的问题,厘清问题产生的根源、梳理问题发展的脉络、探寻问题解决的出路是唯物史观与高校党史教育教学相融合的必要前提。

1.史实讲授与政治教育的有机统一问题。史实作为历史学科的基本立足点,具有客观性、真实性、稳定性,史实讲授强调教育者、受教育者以及研究者的立场、方向、价值。中共党史以党的历史事实为基础,史实讲授旨在服务于党自身的建设与发展要求,坚持史实讲授与政治教育相统一是党史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与党作为最高政治力量的内在属性要求。当前,高校党史教育教学存在史实内容与政治教育内容不重合、史实教学方式与政治教育方式不融合、史实教育成效与政治教育成效不同步等问题。高校党史教育教学内容注重于阐释中共党史发生发展的基本轨迹、揭露历史事件发生发展的社会根源、总结历史运行的内在规律,轻政治立场与情感教育,“知史实”与“热爱党”衔接不紧密,党史在激发广大青少年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真情实感方面宣传教育力度不足。与此同时,党史教学中缺少专门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仅仅依靠党史知识进行价值观教育,教育内容单薄,难以实现史实讲授与政治教育内在的有机结合。在教学方法上,课堂教育的单线灌输方式使得高校学生表达渠道不畅通,师生间在思想与情感方面很难实现有效沟通,教师难以把握学生的思想状况与政治态度,历史虚无主义成为高校党史教育教学面临的严峻挑战,也削弱了党史内容的政治教育功能。由此,史实教育仅仅止步于历史事实的陈述,或者史实讲授与政治教育相互分离,知识目标与政治目标无法实现有效契合。

2.史料分析与哲理阐释的相互融合问题。历史与哲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历史为哲学发展提供经验借鉴与事实依据,哲学为历史发展提供世界观与方法论指导。对中共党史史料进行分析,不能凭借主观主义与经验主义,而要从唯物史观出发,梳理党史发展逻辑、阐释党史发展内在哲学机理。恩格斯指出:“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进程也应当从哪里开始,而思想进程的进一步发展不过是历史过程在抽象的、理论上前后一贯的形式上的反映。”[14]当前,高校党史教育教学存在重史料分析轻哲学原理阐释、历史与逻辑不统一、主观意志参与过多等现象。史料是高校党史教育教学的重要工具,在对史料进行阐释分析的过程中,部分高校教师思维局限于学科属性,重史料本身、轻逻辑分析,对于党史发展背后的逻辑与原理阐释不足,而从导致高校学生对党史知识的理解仅仅局限于历史事件本身,缺少对历史事件发生的复杂性与矛盾性的认识,无法用历史性思维与社会矛盾分析方法解释历史发展的来龙去脉。其次,史料作为被记载的历史,无外乎人的意志参与,如何保障党史在尊重客观事实基础上发挥正面效应是高校党史教育教学必须面对的问题,这对高校党史教师的理论素养与教学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部分高校教师由于缺乏唯物史观思维与相关知识,无法解释党史发展逻辑及其必然性,因而陷入历史虚无主义的历史迷雾,更无法调动高校学生主动认识历史、解释历史的学习热情与参与意识,或者相反,过分主观主义的解读党史,导致史料分析偏离既有历史事实,造成违背历史规律与教学规律的现象,造成学生的党史认识误区。

3.党史内容与方法创新的相互协同问题。中共党史知识涵盖党的整个发展历史、党在不同时期的基本主张、重大历史事件等,高校党史教育教学最基本的功能就是党史基本知识的传授。实现党史知识由高校教师到学生的有效传输,不仅仅依赖于高校教师自身党史知识的储备量,还取决于教学内容与时代要求以及学生需求之间的匹配度、教学方法的创新性,这就要求党史教育教学进行知识教育的同时,准确反映时代要求、及时回应学生需求、创新教学方法。当前,高校党史教育教学存在知识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单一、内容与形式相脱节的问题。一方面,高校党史教育教学在教学内容上重古轻今,时事热点在党史教学中内容比重不足,从而使得党史知识因为缺乏时政理论而难以发挥时代价值。事实上,党史不仅要发挥以古鉴今功能,还需要通过现代化的思维方式激活党史知识、发挥党史资源服务当下社会发展需要的作用。另一方面,传统且单一的教学方式难以适应日新月异的教学环境,互联网的普及加速了知识与信息的流动,思想新潮的高校大学生很难通过简单的灌输教育达到心理与情感认同。大多数高校的党史教育教学课程缺少对于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统筹考虑,往往顾此失彼,也没有考虑高校学生的兴趣点与参与度,从而导致党史教育教学难以实现教育功效最大化。在传统灌输式教学基础上,尽管有实践教学、网络教学等形式的参与,但总体上普及面较低、教学方式单一、教学思维固化、教学载体有限,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高校党史教育教学方法缺乏创新性。

4.史观教育与实践教学的相互结合问题。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并将其深化为高校学生的政治信仰与家国情怀,是高校党史教育教学的价值旨归。实现正确党史观入脑、入心,高校教师必须具备全面深厚的知识储备、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法、合理得当的教学目标以及系统完备的历史素养,同时必须依赖于党史实践教学对理论知识的转化与深化。当前,高校党史教育教学存在党史理论与实践教学相脱节、史观教育与价值教育不统一、实践教学机制及其保障机制不健全的问题。多数高校仅仅以知识目标作为党史教育教学要求,缺乏党史知识进入高校学生日常生活的渠道与方式,在巩固党史教育成效方面认识不到位、缺乏实践教学平台与长效教育机制,忽略了高校学生对待党史的情感状态与心理动向,结果是党史教育的阶段效果显著、长期效果不明显。同时,现有的教育教学模式与体系没有突出实践教学在党史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性,将党史知识仅仅作为专业知识或历史理论束之高阁,党史本身的价值性意义难以得到充分发挥。在实践载体上,缺乏学生知识储备转化为实践能力的平台,党史理论难以与学生生活世界、高校校园文化、社会经济发展等形成有效对接,并且容易忽略高校学生的个性化表达方式与独特的学习与生活方式,无法发挥资政育人、立德树人、服务社会的作用。

四、唯物史观贯穿高校党史教育教学的实践路径

唯物史观为有效解决高校党史教育教学困境提供理论路径与方式借鉴,将唯物史观贯穿高校党史教育教学全过程,要探索唯物史观与中共党史学科的理论契合点、教学着眼点与切入点,为党史教育教学创造现实条件、提供理论环境、供给制度支持,发挥唯物史观在高校党史教育教学实践中的理论主导地位与方法指导作用。通过哲理阐释和理论辨析,更好地正本清源、固本培元,澄清对党史上一些重大历史问题的模糊认识和片面理解。在教学立场上,坚持党史教育教学的正确政治方向,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在教学内容上,增加唯物史观内容,突出党史教学特色,明确唯物史观的重要理论地位;在教学方法上,坚持历史性与逻辑性、知识性与价值性相统一,彰显唯物史观的理论阐释功能;在教学效果上,巩固已有成效、开拓新的教育教学思路,激发唯物史观的理论创新活力。

1.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站稳党史教学立场。唯物史观作为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理论贡献,是指导无产阶级革命运动与无产阶级政权建设的理论学说。唯物史观一经诞生就明确了其代表无产阶级利益的阶级立场与理论态度,旗帜鲜明讲政治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鲜明标志。高校党史教育教学以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发展作为研究对象,坚持党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领导地位,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突出党史理论的政治性是进行党史理论研究、开展党史教育教学实践的必要前提。站稳党史教育教学的政治立场,必须坚持党史教育教学的党性原则,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关乎政治立场与思想态度,是高校党史教育教学中首先要警惕的思想陷阱。历史虚无主义以追求“历史真相”为由,披着自由、民主的外衣,不论历史发展的具体时空条件与特定社会因素,主观歪曲历史面貌、否定历史进步、否定民族传统与民族精神。一方面,站稳党史教育教学立场,必须坚决抵制历史虚无主义在高校党史教育教学中的蔓延,警惕历史虚无主义在网络世界的隐匿性,辩证看待党的历史发展的前进与曲折、历史人物的贡献与过错、历史事件的必然与偶然。利用课堂辩论、宣讲团、专题报告、校园文化等方式,通过历史虚无主义的正反面案例进行党史教育学习,坚决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思潮,积极弘扬党史教育正能量,以宏大的历史格局、宽广的历史视野、深厚的历史情怀认识过去、立足现在、把握未来。另一方面,必须增强高校党史教师的历史素养与历史道德,以师德师风标准与党史标准严格要求高校教师,规范高校党史教学话语。同时,高校党史教师自身要在党史教育教学实践中自觉融入党的思想理论主张,以《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为导向解读党的历史,以中国共产党历史发展轨迹说明党的领导的历史必然性,以中国共产党的成就与经验说明党的历史担当与时代责任,以中国共产党自身能力建设说明党的先进性与纯洁性,引导高校学生理性辨识历史真伪、科学分析历史成败,帮助高校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积极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高校师生的国家认同感、历史责任感与时代使命感。

2.明确唯物史观的重要理论地位,突出党史教学特色。唯物史观的思想精髓熔铸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血液中,是中国共产党指导国家事业发展、推动自我建设与革命的理论指南,也是中国共产党作为无产阶级政党长期执政的鲜明特色。唯物史观融入高校党史教育教学是党史教育教学的鲜明特色,彰显高校党史教育教学的科学性与真理性。实现唯物史观与高校党史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必须明确唯物史观在高校党史教育教学实践中的理论地位,这是优化党史教学内容、突出党史教学特色的必要前提。首先,发挥唯物史观的理论统领与方法指导作用,必须将唯物史观作为高校党史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纳入课程体系与教学体系,在课程讲授中突出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在党史发展中的动力作用、突出群众史观在党的历史发展中的理论价值、突出阶级分析法与矛盾分析法认识党史事件与党史人物的方法论意义等。其次,在教学思维方式上,要密切唯物史观与高校党史教育之间的逻辑关联。发挥高校党史历史教育与政治教育功能,要充分挖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中的党史思想资源、党史教学元素、党史教育载体,总结、提取党史发展中的规律、经验、思想,上升为党史理论,以此说明党史背后的基本原理、增强原理与方法的生动性与实效性。同时,要运用党史发展规律与党的性质使命解释党史理论,增强党史理论的理论性、逻辑性、政治性,通过唯物史观夯实党史知识的理论基石,通过党史理论知识丰富唯物史观的理论内涵,在不断地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中密切二者的理论关联。最后,在外部机制保障上,必须通过制度体系凸显唯物史观在党史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在教师能力培养、学分设置、学生学期考核等方面突出历史唯物主义理论思维、辩证方法论的比例与份额,提高高校学生辩证分析党史的能力。

3.彰显唯物史观的理论阐释功能,厘清党史教学逻辑。唯物史观全面阐释了人类历史与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与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特殊规律,透过资本主义的商品世界与市场乱象,揭露了私有制对劳动人民的剥削,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诞生提供了科学的历史观与方法论支持。发挥唯物史观在党史教育教学实践中的理论阐释功能,有利于增强党史教育教学的学理性与专业性,夯实历史理论的哲学基础。高校党史教育教学囊括丰富的党史理论知识,涉及具体内容纷繁复杂,厘清党史发展的历史逻辑、党史知识的理论逻辑、党史教学的实践逻辑,是唯物史观融入党史教育教学的重要理论使命。

在教学思路上,必须厘清党的历史发展逻辑、党史理论创新逻辑、党史教育教学逻辑,遵循历史教学一般规律与党史教学特殊规律,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从党史理论中发现规律、提取经验、总结教训,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矛盾、追溯原因、解决问题,在党史理论与教学实践的互动中推进高校党史教学实践不断成熟化发展;在人才队伍建设上,提高准入门槛,突出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与唯物史观教学能力的考核标准,重点配备具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积淀与逻辑思维的高校党史教师。同时,强化党史教师理论学习与思想认同,夯实党史教师辩证分析党史的研究能力与教学能力;在具体教学实践中,高校党史教师要将历史唯物主义逻辑贯穿党史教育教学始终,运用矛盾分析法解决党史教育教学难题,运用阶级分析法解释党史发展的必然性,运用群众史观分析党的执政合法性,运用历史辩证方法思想组织学生展开讨论与争辩,引导高校学生思考理论知识背后的逻辑框架,增强党史教学的哲理性。

4.激发唯物史观的理论创新活力,提升党史教学成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既要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的优良传统,坚持和发展党史工作积累的成功经验和方法,也要吸收借鉴古今中外史学研究的有益经验和方法,还要积极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创新党史研究的手段、方法、载体。”[15]无论是人类社会发展还是人的思想理论认识,都处在变化发展中,坚持理论本身与时俱进是客观世界变化与唯物史观发展的内在要求。日益复杂化的教学背景、多样化的教学形式、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对党史教育教学的创新性提出要求,将唯物史观融入党史教育教学是党史理论与党史教学实践创新发展的有效手段。在教学内容上,党史教育教学不仅仅是历史重述,更是开启新的历史可能性的实践平台。促进高校党史教育教学提质增效,党史教育教学理论要紧紧追随时代要求,不断革新理论内容与表现形式,在内容上贴合历史发展趋势与时代发展主流,在形式上满足当代高校学生的知识需求与心理期望,以时代化、现代化的逻辑思维为党史教育教学注入理论活力。在教学方法上,由于高校党史教育教学内容知识量大、涵盖面广,这就要求教学方式必须具有针对性与问题性,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与教育对象,高校教师应当选择可行性最高、效果最优的教学方法。恩格斯指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16]要注重发挥互联网等现代媒体在人们工作和生活中的独特作用,利用新媒体拓宽党史教学视野、丰富党史教学形式、提高党史教学质量,加大党史宣传教育和党史知识的普及力度。在教学形式上,党史实践教学是课堂理论教学的有益拓展。历史本身是真实人物、真实事件、真实故事的上演,真实的情景体验与情感体验是增强党史教学真实感、历史感、现实感的必要途径。党史教育教学包含众多历史主题、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年代性强、故事性强,有利于补充理论教学的局限性,增强党史理论教学的实践价值,通过特定历史情境再现,增强高校学生的代入感、立体感、画面感,以此达到知识学习、价值提升、情感认同等教学目的的辩证统一,促进党史教育教学由理论教育转化为具体实践、深化为学生的心理认可。

总之,唯物史观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史的根本理论遵循与方法遵循,是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守正确党史观的基本原则与方向指南。将唯物史观贯穿高校党史教育教学全过程,是正确党史观教育的必然要求。坚持唯物史观与高校党史教育教学相融合,意味着以唯物史观的思想原则与思维方式学习党的历史、分析党的历史、认识党的历史,形成高校师生党史教育教学的政治自觉、理论自觉与行动自觉。正确党史观是一个重大政治问题,从根本上决定高校办学性质与方向。发挥唯物史观在高校党史教育教学实践中的理论主导地位与方法指导作用,要坚持党性原则与科学思想相统一,以唯物史观的科学性与真理性夯实党史教育教学的学理基础,以正确党史观的根本立场与原则要求把准高校党史教育教学的主题主线、方法方向。坚持唯物史观与正确党史观的政治导向与价值导向,在教育教学中强化思想引领与价值引导,澄清对党史上一些重大历史问题与重要任务的模糊认识和片面理解,坚持正面教育与主流价值观引导,坚定历史自信与党史自信,培养堪任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人民出版社,2021年,第2页。

[2][4]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求是》2021年第7期。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146页。

[5]张静如:《唯物史观与中共党史学》,湖南出版社,1995年,第4页。

[6]《陈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46页。

[7]《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持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 增加历史自信增进团结统一增强斗争精神》,《人民日报》2021年12月29日。

[8]《毛泽东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406页。

[9]《全国党史工作会议在京举行》,《光明日报》2010年7月22日。

[10]《向全国各族人民致以美好的新春祝福 祝各族人民幸福吉祥祝伟大祖国繁荣昌盛》,《人民日报》2021年2月6日。

[11]《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年,第248页。

[12]《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8年,第266页。

[13]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求是》2021年第7期。

[1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14页。

[15]《全国党史工作会议在京举行》,《光明日报》2010年7月22日。

[16]《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619页。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2年第10期

    进入专题: 唯物史观   党史教育  

本文责编:admi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教育学 > 高等教育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38770.html
文章来源:作者授权爱思想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isixiang.com)。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