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劭名:《周易》中的言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038 次 更新时间:2022-11-26 18:57

进入专题: 易学  

连劭名  


一、不言

《周易·乾·文言》云:“乾元者,始而亨者也。利贞者,性情也。乾始能以美利利天下,不言所利,大矣哉。”今按:《周易·说卦》云:“乾为天。”《论语·阳货》云:“子曰:予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管子·心术上》云:“故必知不言无为之事,然后知道之纪。”道纪,指中和。《春秋繁露·循天之道》云:“四时不同气,气各有所宜,宜之所在,其物代美。视代美而代养之,同时美者杂食之,是皆其所宜也。”又云:“中者,天地之美达理也,圣人之所保守也。《诗》云:不刚不柔,布政优优。此非中和之谓与?”

《周易·系辞上》云:“神而明之存乎其人,默而成之,不言而信,存乎德行。”今按:《老子》第二章云:“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惟弗居,是以不去。”《老子》第四十三章云:“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出乎无有,入于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也。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矣。”《文子·精诚》云:“圣人在上,怀道而不言,泽及万年。故不言之教,芒乎大哉?”郭店楚简《君子》云:“古之用民者,求之于己为恒,行不信则命不从,信不著而言不乐,民不从上之命,不信其言,而能念德者,未之有也。故君子之莅民也,身服善以先之,敬慎以守之,其所在者入矣。”

《周易·系辞上》云:“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系辞焉以尽其言,变而通知以尽利,鼓之舞之以尽神。”今按:《老子》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故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马王堆帛书《老子》乙本云:“大方无禺,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褒无名。”《庄子·天下》云:“以天为宗,以德为本,以道为门,兆于变化,谓之圣人。”《大戴礼记·哀公问五义》云:“所谓圣人者,知通乎大道,应变而不穷,能测万物之情性者也。”故圣人作易,以象天道。《周易·系辞下》云:“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二、成言

《周易·说卦》云:“艮,东北之卦也,万物之所成终而所成始也,故曰成言乎艮。”虞翻注:“艮三得正,故复称卦,万物成始乾甲,成终坤癸。艮东北,是甲癸之间,故万物之所成终而成始者也。”《周易尚氏学》云:“坤彖传云:乃终有庆。终谓亥,万物终于亥,艮先天居之,故曰成终。万物生于寅,艮后天居之,故曰成始。其以丑为岁终,寅为岁始,说此者虽巧合,然违易理。易之计岁,以冬至为界,过冬至两月,而犹曰终万物可乎?”

今按:艮成终始之道。《礼记·大学》云:“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荀子·劝学》云:“学恶乎始,恶乎终?曰:其数则始乎诵经,终乎读礼。其义则始乎为士,终乎为圣人。真积力久则入,学至乎没而后止也。故学数有终,若其义则不可须臾离也。为之,人也。舍之,禽兽也。”

成言如成名。《论语·里仁》云:“君子去仁,恶乎成名?”《论语·卫灵公》云:“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人道仁义,故成言则成人。《论语·宪问》云:“子路问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孙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成人矣。曰:今之成人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荀子·劝学》云:“是故权利不能倾也,群众不能移也,天下不能荡也,生由乎是,死由乎是,夫是之谓德操。德操然后能定,能定然后能应,能定能应,夫是之谓成人。”成人如大丈夫,《孟子·滕文公下》云:“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马王堆帛书《周易》艮作根。《淮南子·原道》云:“万物有所生而独知守其根。”高诱注:“根,本也。”《礼记·大学》云:“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老子》第三十八章云:“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处其薄,处其实,不处其华,故去彼取此。”《礼记·哀公问》云:“孔子遂言曰:古之为政,爱人为大,不能爱人,不能有其身,不能有其身,不能安土,不能安土,不能乐天,不能乐天,不能成身。公曰:敢问何谓成身。孔子对曰:不过乎物。”成身又言成己。《礼记·中庸》云:“诚者非自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成己,仁也。成物,知也。性之德也,合外内之道也,故时措之宜也。”

三、正言

《周易·系辞下》云:“夫易彰往而察来,而微显阐幽,开而当名,辨物正言,断辞则备矣。其称名也小,其取类也大,其旨远,其辞文,其言曲而中,其事肆而隐,因贰以济民行,以明失得之报。”今按:辨物,犹言分物。《说文解字·叙》云:“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蹄迒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百工以乂,万品以察,盖取诸夬,夬扬于王庭,言文者宣教明化于王者朝廷,君子所以施禄及下,居德则忌也。”

正言犹正辞。《周易·系辞下》云:“天地之大德曰生,圣人之大宝曰位,何以守位曰人,何以聚人曰财,理财正辞,禁民为非曰义。”《管子·法法》云:“人主不周密,则正言直行之士危。”正言必始自正名。《论语·子路》云:“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论语·颜渊》云:“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诸?”

《周易·家人·彖》云:“家人,女正位乎内,男正位乎外,兄兄,弟弟,夫夫,妇妇,而家道正,正家而天下定矣。”正家犹言齐家,《诗经·小宛》云:“人之齐圣。”毛传:“齐,正。”《礼记·大学》云:“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正家则正言。

《周易·家人》离下巽上,《象》云:“风自火出,家人,君子以言有物,行有恒。”离、巽皆为礼。《周易·序卦》云:“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义有所错。”郭店楚简《六德》云:“男女卞生言,父子亲生言,君臣义生言。父圣子仁,夫智妇信,君义臣忠。”《诗经·烝民》云:“天生烝民,有物有则。”毛传:“物,事。则,法。”郑玄笺:“天之生众民,其性有物象,谓五行仁义礼智信也。其情有所法,谓喜怒哀乐好恶也。”

《周易·艮》六五云:“艮其辅,言有序,悔亡。”《象》云:“艮其辅,以中正也。”卦上互震为动,艮为止。《周易·系辞上》云:“动静有常,刚柔断矣。”《礼记·祭义》云:“卿大夫序从。”郑玄注:“序,以次第从也。”《周易·乾·文言》云:“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言合时宜,即正言。正言者必慎言。马王堆帛书《易传·二三子问》云:“卦曰:根其父,言有序。孔子曰:慎言也,吉凶之至也,必皆于言语,择善囗囗善,择利而言害,塞人之美,扬人之恶,可谓无德,其凶亦宜矣。君子虑之内,发之口,言义不言不义,择利不言害,塞人之恶,扬人之美,可谓有序矣。”

四、慎言

《周易·颐》震下艮上,卦辞云:“贞吉,观颐,自求口实。”《象》云:“山下有雷,颐,君子以慎言语,节饮食。”今按:《论语·为政》云:“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周易·系辞上》云:“不出户庭,无咎。子曰:乱之所生也,则言语以为阶,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几事不密则害成,是以君子慎密而不出也。”《吕氏春秋·重言》云:“人主之言不可不慎。高宗,天子也,即位谅闇,三年不言。卿大夫恐惧患之,高宗乃言曰:以余一人正四方,余唯恐言之不类也,兹故不言。古之天子,其重言如此。”云梦秦简《为吏之道》云:“戒之戒之,言不可追。思之思之,谋不可遗。”

《周易·系辞上》云:“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子曰: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况其迩者乎。居其室,出其言不善,则千里之外违之,况其迩者乎。言出乎身,加乎民,行发乎迩,见乎远。言行,君子之所以动天地也,可不慎乎。”《周易·系辞下》云:“子曰:君子安其身而后动,易其心而后语,定其交而后求,君子修此三者故全也。危以动,则民不与也。惧与语,则民不应也。无交而求,则民不与也。莫之与伤之者至矣。《易》曰:莫益之,或击之。立心勿恒,凶。”

《周易·坤》六四云:“括囊,无咎无誉。”《象》曰:“括囊无咎,慎不害也。”《文言》云:“天地变化,草木蕃。天地闭,贤人隐。《易》曰:括囊,无咎无誉。盖言谨也。”马王堆帛书《易传·易之义》云:“《易》曰:聒囊,无咎。子曰:不言之谓也。囗囗囗囗囗咎之有,默亦毋誉。君子美其慎而不自著也。渊深而内其华。”马王堆帛书《易传·二三子问》云:“《易》曰:聒囊,无咎无誉。孔子曰:此言箴小人之口也。小人多言多过,多事多患,囗囗可以愆矣,而不可以言,箴之,其犹聒囊也,莫出莫入,故曰无咎无誉。二三子问曰:独无箴于圣人之言乎?子曰:圣人之言也,德之首也。圣人之有口也,犹地之有川浴也,财用所繇出也,犹山林陵泽也,衣食庶物所繇生也。圣人一言,万世用之,唯恐其不言也,有何箴焉。”

五、前言

《周易·大畜》乾下艮上,《象》云:“天在山中,大畜,君子以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今按:多识如言多闻,《论语·季氏》云:“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前言,前贤之言。《尚书·盘庚上》云:“迟任有言曰:人惟求旧,器非求旧,惟新。”《尚书·牧誓》云:“王曰:古人有言:牝鸡无晨,惟家之索。”《论语·季氏》云:“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论语·子路》云:“定公问:一言而兴邦,有诸?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人之言曰:为君难,为臣不易。如知为君之难也,不几乎一言而兴邦乎?曰:一言而丧邦,有诸?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人之言曰:予无乐乎为君,唯其言而莫予违也。如其善而莫之违也,不亦善乎?如不善而莫之违也,不几乎一言而丧邦乎?”

《诗》《书》及其他古代经典皆属“前言”。《论语·学而》云:“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如何?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前言是古训。《诗经·烝民》云:“古训是式,威仪是力。”郑玄笺:“故训,先王之遗典也。式,法也。力犹勤也。”《国语·周语》云:“若启先王之遗训。”《说文》云:“训,说教也。”

六、执言

《周易·师》坎下坤上,六五云:“田有禽,利执言,无咎。长子帅师,弟子舆尸,贞凶。”《象》云:“长子帅师,以中行也。弟子舆尸,使不当也。”今按:《论语·尧曰》云:“尧曰:咨,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礼记·中庸》云:“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周易·遁》六二云:“执之用黄牛之革,莫之胜说。”《象》云:“执用黄牛,固志也。”执同持。《管子·形势》云:“持满者与天,安危者与人。”《国语·越语》云:“持盈者与天,定倾者与人。”

《周易·系辞下》云:“何以守位曰仁。”郑玄注:“持不惑曰守。”《周易·师》下互震,《周易·坎·彖》云:“王公设险以守其国。”虞翻注:“震为守。”《周易·震·彖》云:“出可以守宗庙社稷。”《论语·泰伯》云:“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远、久义近,《广雅·释诂三》云:“守,久也。”《周易·系辞上》云:“乾以易知,坤以简能。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知则有亲,易从则有功。有亲则可久,有功则可大,可久则贤人之德,可大则贤人之业,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震春为仁,《说文》云:“仁,亲也。”

《论语·子罕》云:“达巷党人曰: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子闻之,谓门弟子曰:吾何执?执御乎?执射乎?吾执御矣。”《说文》云:“御,使马也。”《释名·释言语》云:“御,语也,尊者将有所欲,先语之也。亦言其职卑下,尊者所勒御,如御牛马然也。”《文子·道原》云:“老子曰:执道以御民者,事来而循之,物动而因之,万物之化,无不应也,百事之变,无不耦也。”

七、革言

《周易·革》离下兑上,《彖》云:“己日乃孚,革而信之,文明以说,大亨以正,革而当,其悔乃亡。天地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九三云:“征凶,贞厉。革言三就,有孚。”《象》云:“革言三就,又何之矣。”今按:《吕氏春秋·执一》云:“天地阴阳不革而成。”高诱注:“革,改也。”《周易·益·象》云:“风雷益,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论语·子罕》云:“子曰: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巽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未知如之何也已矣。”

《老子》第四十八章云:“为学日益,为道日损。”《说文》云:“学,觉悟也。”《白虎通·辟雍》云:“学之为言觉也,以觉悟所未知也。”《说苑·建本》云:“学者,所以反情治性尽才者也。”又云:“学,所以益才也。”郭店楚简《尊德义》云:“学非改伦也,学己也。”又云:“察者出所以知己,知己所以知人,知人所以知命,知命而后知道,知道而后知行。”

《说文》云:“三,天地人之道也。”《大戴礼记·易本命》云:“三主斗。”《周易·讼》上九云:“终朝三拕之。”荀爽注:“三者,阳功成也。”《周易·师》九二《象》云:“王三锡命。”荀爽注:“三者,阳德成也。”

《周易·杂卦》云:“革,去故也。”《周易·乾·象》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天道运行,精钢强健。马王堆帛书《黄帝·十大经》云:“乡者已去,至者乃新,新故不谬,我有所周。”《周易·系辞上》云:“日新之谓盛德。”《礼记·大学》云:“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诰》曰:作新民。《诗》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周易·系辞上》云:“劳谦,君子有终吉。子曰:劳而不伐,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语以其功下人者也。德言盛、礼言恭,谦也者,致功以存其位者也。”《考工记·匠人》云:“白盛。”郑玄注:“盛之言成也。”《国语·周语》云:“成,德之终也。”

八、笑言

《周易·震》云:“亨,震来虩虩,笑言哑哑,震惊百里,不丧匕鬯。”今按:《尔雅·释诂》舍人注:“笑,心乐也。”《鹖冠子·博选》云:“所谓人者,恶死乐生者也。”震东方卦,为春为生。《白虎通·情性》云:“仁者好生。”又云:“仁者,不忍也,施生爱人也。”《释名·释言语》云:“仁者忍也,好生恶杀善含忍也。”《论语·雍也》云:“知者乐,仁者寿。”马王堆帛书《五行》云:“圣始天,知始人,圣为崇,知为广。不知不仁,不知所爱则何爱,言仁之乘知两行之。”

《释名·释言语》云:“人,仁也,仁生物也。故《易》曰:立人之道,曰仁与义。”《鹖冠子·泰鸿》云:“同和者仁也,相容者义也。仁义者,所乐同名也。能同所乐,无形内政。”《鹖冠子·学问》云:“所谓乐者无灾者也,所谓仁者同好者也,所谓义者同恶者也。”《周易·系辞上》云:“同人先号咷而后笑。子曰:君子之道,或出或处,或默或语。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仁义之道即“同心之言”。《周易·乾·文言》云:“利者,义之和也。”《周易·系辞下》云:“八卦以象告,爻彖以情言,刚柔杂居,而吉凶可见矣,变动以利言,吉凶以情迁,是故爱恶相攻而吉凶生,远近相取而悔吝生,情伪相感害生。”

《周易·震·彖》云:“震亨,震来虩虩,恐致福也。笑言哑哑,后有则也。”《周易尚氏学》云:“震为福,故曰恐致福。则,法也,互坎为法则。震为后,后有则者,言阳复于下而为阴主也。”震为敬,因戒慎而致福,故《象》曰:“君子以恐惧修省。”震为生,物生之后而有法则,《管子·七法》云:“根天地之气,寒暑之和,水土之性,人民鸟兽草木之生物,虽不甚多,皆均有焉,而未尝变也,谓之则。”《尔雅·释诂》云:“则,常也。”《周易·坤·彖》云:“先迷失道,后顺得常。”

九、有言

《广雅·释诂二》云:“言,问也。”《仪礼·聘礼》云:“若有言。”郑玄注:“有言,有所告请,若有所问也。”《礼记·曲礼上》云:“君言不宿于家。”郑玄注:“言谓有故所问也。”《周易·益》九五云:“有孚惠心,勿问元吉。有孚惠我德。”《象》云:“有孚惠心,勿问之矣。惠我德,大得志也。”李鼎祚《集解》云:“居中履尊,当位有应,而损上之时,自一以损己为念,虽有孚于国,惠心及下,终不言以彰己功,故曰:有孚惠心。勿问,问犹言也,如是则获元吉。”

马王堆帛书《经法·道法》云:“事必有言,言有害,曰不信,曰不知畏人,曰自诬,曰虚夸,以不足为有余。”《论语·公冶长》云:“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言不可完全相信,故“有言”如“有问”,事有不明,尚有疑问。

《周易·需》乾下坎上,九二云:“需于沙,小有言,终吉。”《象》云:“需于沙,衍在中也,虽小有言,以吉终也。”今按:下互兑为口、为毁折,故曰:“小有言。”

《周易·讼》坎下乾上,初六云:“不永所事。小有言,终吉。”《象》云:“不永所事,讼不可长也。”今按:坎为险。上应九四,下互离为明,故云:“虽小有言,其辨明也。”

《周易·明夷》离下坤上,初九云:“明夷于飞,垂其翼,君子于行,三日不食,有攸往,主人有言。”今按:离为主人,当位有应,上互震为言。坎为险,震为惊,故曰:“主人有言。”

《周易·渐》艮下巽上,初六云:“鸿渐于干,小子厉,有言,无咎。”《象》云:“小子之厉,义无咎也。”今按:艮为小子。

《周易·说卦》云:“故曰成言乎艮。”初六失位无应,下互坎为险,故曰:“小子厉,有言。”

《周易·震》上六云:“震索索,视矍矍,征凶。震不于其躬,于其邻,无咎。婚姤有言。”今按:震为言。上六当位无应,上互坎为险,故曰:“婚姤有言。”

十、语

《说文》云:“言,直言曰言,论难曰语。”《周易·系辞上》云:“君子之道,或出或处,或默或语。”《礼记·射义》云:“扬觯而语。”郑玄注:“语,谓说义理也。”《释名·释典艺》云:“国语,记诸国君臣相与言语谋议之得失也。”

《周易·节》兑下坎上,《象》云:“泽上有水,节,君子以制数度,议德行。”虞翻注:“震为议。”今按:《说文》云:“议,语也。”又云:“语,论也。”又云:“论,议也。”《释名·释典艺》云:“论,伦也,有伦理也。”

《周易·中孚》兑下巽上,《象》云:“泽上有风,中孚,君子以议狱缓死。”虞翻注:“议,谓讲论也。”《荀子·解蔽》云:“由辞谓之道尽论矣。”杨倞注:“论,辩说也。”《文选·文赋》云:“论精微而朗畅。”李善注:“论,以评议臧否,以当为宗。”

《周易·兑·象》云:“丽泽兑,君子以朋友讲习。”今按:《国语·周语》云:“将以讲事成章。”韦昭注:“讲,讲军旅,议大事。”《汉书·礼乐志》云:“希阔不讲。”颜师古《集注》云:“讲,谓论习也。”《礼记·礼运》云:“讲信修睦。”疏云:“讲,谈说也。”

《周易·讼》坎下乾上,《象》云:“天与水违行,讼,君子以作事谋始。”今按:《广雅·释诂四》云:“议,谋也。”《说文》云:“虑难曰难。”《周礼·太卜》云:“四曰谋。”郑司农注:“谋谓谋议也。”《周易·系辞下》云:“天地设位,圣人成能,人谋鬼谋,百姓与能。”

十一、信

《墨子·经上》云:“信,言合于意也。”《说》云:“信,不以其言之当也。使人视城得金。”城,读为诚。《贾子·道术》云:“志操精果谓之诚。”《白虎通·考黜》云:“金者,精合之至也。”

《周易·噬嗑》上离为金,九四云:“噬乾胏,得金矢,利艰贞,吉。”六五云:“噬乾肉,得黄金,贞厉,无咎。”虞翻注:“金,刚也。”《周易·说卦》云:“乾为金。”又云:“离为乾卦。”《管子·心术下》云:“金心在中,不可匿,外见于形容,可知于神色。善气迎人,亲如兄弟,恶气迎人,害于戈兵。不言之言,闻于雷鼔,金心之形,明于日月,察于父母。”

《周易·乾·文言》云:“九二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何谓也?子曰:龙德而正中者也。庸言之信,庸行之谨,闲邪存其诚,善世而不伐,德博而化。《易》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君德也。”今按:《论语·子路》云:“言必信,行必果。”《荀子·不苟》云:“庸言必信之,庸行必慎之。畏法流俗,而不敢以其所独甚,若是则可谓悫士矣,言无常信,行无常贞,唯利所在,无所不倾,若是则可谓小人矣。”《礼记·儒行》云:“言必先信,行必中正。”

《周易·系辞上》云:“《易》曰:自天祐之,吉无不利。子曰:祐者助也。天之所助者顺也,人之所助者信也。履信思乎顺,又以尚贤也,是以自天祐之,吉无不利也。”今按:《白虎通·情性》云:“信者诚也,专一不移也。”《国语·晋语》云:“定身以行事谓之信。”《释名·释言语》云:“信,申也,言以相申束,使不违也。”《尚书·盘庚上》云:“古我先王,亦惟图任旧人共政。王播告之,修不匿厥指,王用丕钦,罔有逸言,民用丕变。”《左传·襄公七年》云:“范武子之德何如?言于晋国无隐情。”治国无私,故可开诚布公。

《周易·夬》乾下兑上,九四曰:“臀无肤,其行次且,牵羊悔亡,闻言不信。”今按:《周易·说卦》云:“兑为口。”《周易·系辞下》云:“子曰:乾坤其易之门邪。”兑口为言,乾门为闻,《说文》云:“门,闻也。”九四失位无应,故曰:“闻言不信。”《春秋繁露·五行五事》云:“聪者能闻事而审其意也。”《周易·睽·彖》云:“说而丽乎明。”虞翻注:“明谓乾。”信、申古通。《后汉书·邓骘传》云:“罪无申证。”李贤注:“申,明白也。”

《周易·困》坎下兑上,卦辞云:“亨,贞大人吉,无咎,有言不信。”《彖》云:“有言不信,尚口乃穷。”今按:兑为言,下互离为信,六三失位无应,故曰:“有言不信。”《老子》第五章云:“多言数穷,不若守于中。”河上公注:“多事害神,多言害身,口开舌举,不有祸患。”又云:“不如守德于中,育养精神,爱气希言。”《老子》第五十六章云:“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河上公注:“知者贵行不贵言也。”又云:“驷不及舌,多言多患。”《老子》第八十一章云:“信言不美,美言不信。”河上公注:“信者如其实也,不美者朴且质也。”又云:“美言者滋美之华辞,不信者饰伪多空虚也。”

《周易·系辞下》云:“往者屈也,来者信也,屈信相感而利生焉,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精义入神,以致用也。利用安身,以崇德也。过此以往,未之或知也,穷神知化,德之盛也。”《周易尚氏学》云:“咸九四巽体,巽为虫,蠖行以尾就首,先屈后信,故以为喻。咸艮位戌亥,互乾为龙,伏坤为蛇,乾坤合居于戌亥数无之地,故曰蛰。惟能蛰故能存身,乾传所谓保合太和也。乾为神,坤为义,精义入神,谓乾坤合德于戌亥。”今按:信伸古同。《释名·释形体》云:“身,伸也,可屈伸也。”有身,故可屈伸。《释名·释天》云:“申,身也。物皆成其身体,各申束之,使备成也。”身如神。《说文》云:“申,神也。七月阴气成体,自申束。”《管子·戒》云:“消息盈虚,与百姓屈信,然后能以国宁。”


原载《周易文化研究(第9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年


    进入专题: 易学  

本文责编:admi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哲学 > 中国哲学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38411.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