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伯崑:《周易》研究中值得商榷的几个问题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583 次 更新时间:2022-10-26 23:01

进入专题: 易学   周易  

朱伯崑  


近年来,国内外学术界兴起一股《周易》热,原因有多方面。其中有一种倾向,即《周易》被说得愈来愈玄虚,愈神秘,甚至提出科学算命或预测学。此种研究方向和研究方法是值得商讨的。

宋代理学大师朱熹,也是一位著名的易学家。他对《周易》经传和历代易学皆有研究,提出许多看法,对我们今天研究《周易》系统的典籍,仍有启发意义。他继承传统的观点,将《周易》经传分为四种:伏羲之易,文王之易,周公之易和孔子之易。但认为四圣之易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以历史主义或发展的观点,处理卦爻象,卦爻辞和《易传》文。《易传》以后的解易著作。朱喜称为京房易。王辅嗣易,伊川易,认为这些著作又不同于孔子易即《易传》。由于他区别《易经》、《易传》和易学,从而对《周易》系统典籍的研究,作出了超越前人的贡献。以下依朱熹说,谈谈当前《周易》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1)关于《易经》。朱熹认为,“易本卜筮 之书”,这一论断是正确的。其著《周易本义》,企图恢复《周易》的本来面貌。由于区别经和传,不赞成以传解经,从而对经文即卦爻辞的解释颇多创新,如对《乾卦》卦辞“元亨利贞”四字的解释,在经学史上是一大突破。他还认为经文有可晓者,有不可晓者;不可晓者,宁阙疑,不应强加解释。这种学风是值得发扬的。可是,当前《周易》的研究中,有人不肯承认《周易》是占筮的典籍,或视其为讲哲理的著作,或视为科学著作,经传不分,依传解经,企图抬高《周易》的地位。但朱憙对《周易》的研究,仍认为卦爻象和卦爻辞之间,存在着逻辑的关系,未能从以传解经的传统中解脱出来。《易经》的编篡出于占筮的需要,某一卦或某一爻象,系之以某文辞,并无理论上的依据。《周易》只有形式上的体系,将其折理化,是《易传》和后来学的任务。对《易经》的解释,后来分为许多流派,长期争论不休,便是明证。当前《周易》研究中,有的著作仍以讲通卦爻象和卦爻辞之间的内在联系为目的,以此证明《周易》具有完整的逻辑体系,甚至作为其科学算命的理论依据。此种研究方向,是不值得提倡的。“五四”以来,新史学开辟的研究《周易》的途径。是对传统易学的一大革新,应发扬光大。

(2)关于《易传》。朱熹认为《易传》的特点,是将《易经》中的卦爻象和卦爻辞,讲出一番道那,即阴阳消长,进退存亡之理,就是说,将占筮之书哲理化。这一论断也是正确的。但他又认为,孔子之易,虽“尽是说道儿”,并不脱离筮法。这一点,对我们今天理解或注释《易传》文句,也是有意义的。《易传》文,有两套语言:筮法语言和哲学语言。其所提出的范畴、命题亦是如此。就《系辞》文说,朱注力求从占筮的角度理解其文句。如对第一章的解释,前半句为讲哲理,后半句为讲筮法。又如对“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等,亦从筮法的角度加以注释。值得注意的是,对“易有太极”章的解释。朱熹的理本论以太极为最高的哲学范畴。但其注《系辞》此章,则认为是讲画卦或操著的过程,不以其为讲宇宙论或本体论的问题。朱熹的注解,符合《系辞》本义。他不仅区别经和传,而且区别《易传》和易学,如其所说。须将“孔子说底作一样看,王辅嗣、伊川说底各作一样看”。然而当前关于《易传》的研究或注释,有的往往脱离筮法,传学不分,以汉唐以来的易学哲学观点解释《易传》文句,未免抬高了《易传》的地位。研究《易传》,同样不能脱离其形成的历史条件。

(3)关于易学。易学指汉朝以来的经师和易学家对《周易》经传的解释和阐发。即朱熹说的京氏易,王弼易,伊川易等。朱熹认为,历代易学,就其解经说,其通病是空论较多,离经文本义甚远,但只要讲出一番道理,“自是一说,自有用处”,亦不应置之不理。这一观点也是正确的。其理本论的折学体系正是在吸取各派易学的基础上建立的。《周易》对中国传统文化所以产生巨大影响,不在占术,而在易学。但各派易学都是它所处的历史环境的产物,同当时的哲学有密切联系,反映了它那一时代的精神面貌。如朱熹所说,“各作一样看”,虽然其思想资料出于《周易》经传。所以必须弄清各派易学哲学的特征及其历史特点,方能对其作出正确的评价。目前的研究中,有一种脱离历史的倾向。如对象数学派的研究,往往汉宋不分,不谈演变;或者以现代人的观点和知识解释古代的象数之学。如以当代天文学的知识解释刘牧提出的河图、洛书的图式,以二进位制解释邵雍的先天卦序图。此种研究方法,虽然说是古典今译,中西比较,但总使人感到是一种比附,将古人的思想现代化。此种研究方法,很难揭示出中国传统文化及其理论思维的特征。

(4)关于《周易》代数学。近年来的研究中,有人提出《周易》是一部代数学。以此说明《周易》的理论思维的特征。朱熹早有此说。他说:“易只是个空底物事”。即以《周易》的卦爻象和卦爻辞为空套子,可以套入许多具体的事物。朱熹此说,本于程颐语,“不要拘一,若执一事,则三百八十四爻,只作三百八十四件事,便休也”。此说基于对《周易》占筮的解释。即视《周易》为空套子,方能回答所占问的各种事。其观点是,以卦爻象和卦爻辞所讲的事为一类事物之理的符号,涵蕴着那一类的具体事项,以形式逻辑的推理原则,解释《周易》的占术。即朱憙说的“理定既实,事来尚虚”成“稽实待虚”。他由此得出结论,《周易》“无所不该,无所不遍”。至清焦循,直接以代数的原理解释卦爻象和卦爻辞。朱、焦两家说,就其对占筮的解释说,是可以理解的。可是人们据此,进而认为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可以代入宇宙中一切事物。指出所谓“宇宙代数学”按此说法,《周易》便成了万能膏药。有人又据此,将现代科技的新成果,新理论,套入《周易》之中,以新的形式神化这部古老的典籍。《周易》和历代易学不是百科全书。它探讨的是事物变易的基本法则,提供给我们有益的东西是认识客观事物的思维方式。离开这一条去研究《周易》,《周易》便成了永远不解之谜。

处于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如何对待民族的文化遗产和哲学遗产,是人们所关心的问题。近代史告诉我们,既不能走东方文化派道路,也不能走全盘西化论的道路。中华民族有自己的文化传统,炎黄子孙有自己的思维模式。其中有精华,亦有糟粕,应采取分析的态度。就哲学说,中华民族具有丰富的辩证思维的传统,从《周易》算起,延续了近三千年,一直没有中断。以《周易》系统为代表辩证思维,可以说是集中国传统辩证思维之大成。辩证思维作为人类理论思维的高级形式,在当代科技发达的时代,仍有巨大的生命力。

近年来,有些欧美学者,提出面向东方的口号,向以《周易》为代表的哲学体系中寻找新的思维方式,以补西方传统思维方式之不足。这种新动向,是值得重视的。当然,不是说,西方人要走中国的路,而是说,企图从中受到启发,树立新的思维,推动科技的发展。《周易》系统的思维模式,同西方传统思维相比,有其长处,也有其短处。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也是不容忽视的。


    进入专题: 易学   周易  

本文责编:admi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哲学 > 中国哲学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37440.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