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士捷:论当前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三个要点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635 次 更新时间:2022-10-08 10:17

进入专题: 生态文明  

高士捷  


党的十八大对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战略部署,要求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党的十九大把“美丽”写入强国目标,强调必须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指出:“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这深刻体现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重视。本文旨在探究当前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的三个要点,以期为推动美丽中国建设尽绵薄之力。

一、科学谋划顶层设计,引领生态文明建设

顶层设计,原是工程学术语,本意是统筹各层次、各要素,从全局的角度,综合协调,寻求解决问题之道。这为我们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任何事物的成败,首先取决于规划是否完备。生态文明建设,必须要立足实际,以广阔的视野加强顶层设计,对建设总体规划进行编制完善,为具体工作提供科学引领,构建生态大格局。一要突出战略性和前瞻性。既要立足当前,又要着眼未来,更要聚焦发展,决不能让规划一完成就停滞落后。要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对生态环境进行科学定位,从空间布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等层面入手,高质量编制各项规划,构建科学合理、务实管用的规划体系。二要突出系统性和可操作性。立足创建工作现实需要和阶段性特征,分阶段、分类别搞好规划,积极探索“多规合一”,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既要邀请一些国内外的专家、设计师们参与规范,还要充分征求当地群众的意见,使规划更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三要突出纪律性和灵活性。规划一经确定,总的方针和目标就要严格执行,各项指标雷打不动,各项控制线要落地生根。特别要根除长官意志,防止出现违反规划的行为,坚决杜绝换一届领导、改一次规划的现象发生。在实际建设中,我们也要发挥我党执政的灵活性优势,在总方针和目标不动摇的前提下,根据环境、人群等的变化,局部调整方针政策,让规划向着更为正确的方向前进。

二、营造绿色文化氛围,提升全民参与意识

近年来,地方政府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党中央引导的走“绿色发展”的文明道路,生态建设的思想认识不断深化。但我们建设的出发点在于为广大人民群众谋福祉、创造更好的生活,没有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只能是纸上谈兵。如何提升民众的生态文明理念,我们认为以下三项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首先是加强环保法治建设。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生态建设,保护环境,离不开法律的保障。环境法的不断全面深化,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坚强有力的司法保障。但在环保法治建设方面,更为重要的是普法。许多民众破坏环境、触犯法律法规,皆因停留在过往观念,对法律法规不熟悉所致。这需要政府整合法律服务资源,组织建立生态环境保护公益法律服务团队、开展法律服务,不遗余力地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法治宣传。其次是普及生态文明理念。法律只是一种手段,而非目的。生态文明建设的持续发展,相对于法律的奖惩,更重要的是理念的确立。新时代,我们可以通过各类媒体发布平台,向社会大众推送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信息,提高群众知晓度。如线上线下全面开展生态文明专题理论宣讲活动,举办生态文明相关主题的党日活动,使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又如有序推动生态文明进校园活动,围绕世界水日、环境日、低碳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让青少年成为生态文明理念宣传的生力军。还如定期开展志愿公益活动。每年定期举行垃圾清洁、植树造林、美化绿化等公益志愿活动,促进形成环境保护互促共进的浓厚氛围,加强生态文明对产业发展的引领指导。总之,生态理念应该渗透于经济社会生活和管理的各领域,使得人民群众自发的、有意识地贯彻,“爱护环境,人人有责”不再是一句口号,而应是扎根人心的一种理念。

三、全面抓好生态修复,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告诫人们:“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过去几十年,我们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发展历程,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在客观上造成了环境的巨大破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这表明在生态文明建设之中,生态修复刻不容缓。生态修复,一在政策,二在人心。政策方面,在现有基础上不断优化升级,如实施更加严格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严格执行林地用途管制,加快推动林地清收、退耕还林工作,探索建立农业生产固体废弃物回收利用机制,有效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等等。但生态修复,更重要在于人心。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我们的生态修复常处于“边治理,边污染”的尴尬境地。只有民众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才能从根源上恢复生态。近些年,这种情况得到显著改善,一些地域的生态也得以有效恢复,这都揭示出人民群众在生态修复方面的重要作用。此外,我们也应通过“生态保护、生态产业和生态补偿”三管齐下,让人民群众在宜居宜业宜游的环境中享受生活,切实让生态红利普惠万千百姓,提升他们参与生态修复的积极性,让他们真切感受到“绿水青山”可以源源不断地带来“金山银山”,进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同时,为了配合生态修复,我们的许多产业也需转型升级。首先要推动产业绿色转型。在旅游方面,在坚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的原则前提下,应注重提升发展品质,健全旅游业管理,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动互联网宣传,提升旅游信息化程度,大力开发旅游新产品,构建多层次、特色化旅游产品体系。在绿色产品推广方面,要注重提升发展质量,突出全产业链开发,摸清上下游市场发展趋势,主动加强与大型企业集团的沟通合作,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其次要积极培育发展新兴产业。我们要优化经济结构、推动绿色发展,就必须赋予服务业更重大的使命,向服务业要绿色潜力、投资拉力。大力发展观光休闲、养生度假等与生态息息相关的生活性服务业,重视节能环保、养老服务等具有发展前景和潜力的新兴产业,努力把服务业培育成拉动经济增长和增强发展后劲的新引擎。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建设美丽中国,是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一环,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最终宏伟目标,也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必经之路。只要发挥出我们制度上的优势,坚定不移地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这一利国利民的“中国梦”必将实现。


(作者单位:河北大学宋史研究中心)


    进入专题: 生态文明  

本文责编:admi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专题研究 > 生态文明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37060.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中国社会科学网,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