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亚栋:既是政治现象也是传播现象

——从反腐大片引发的全民追剧说起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690 次 更新时间:2022-07-09 19:05

进入专题: 反腐败   从严治党   党的建设   国家治理  

韩亚栋  


韩亚栋,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博士生

原文刊载于《新闻战线》杂志,2022年第3期


中央纪委自2014年推出《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后,连续8年在中央电视台推出8部反腐大片,几乎每年一部,2016年的是《永远在路上》,2017年的是《打铁还需自身硬》《巡视利剑》,2019年的是《红色通缉》,2020年的是《国家监察》,2021年的是《正风反腐就在身边》,2022年的是《零容忍》。每到岁末年初,在中央纪委全会等重要会议召开前,反腐大片如约而至,迅速掀起收视热潮,引发全民追剧全党关注,成为独树一帜的政治现象和传播现象。

无论是出于对国家大事的关心关注,还是缘于对办案过程的好奇心理,亿万国人伴随着流动的光影,通过这些反腐大片一起回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的生动实践,这是一次党心民意的同频共振,彰显着全面从严治党深入人心,同时,这些反腐大片也给专题片的制作带来一定启示。

一、以电视专题片方式全景展现全面从严治党波澜壮阔历程具有重大深远意义

党中央坚定不移惩治腐败的“宣言书”,具有旗帜鲜明的政治意义。8部电视专题片,是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的忠实记录,是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的生动注脚。专题片主题鲜明,贯穿着党中央坚定不移惩治腐败的坚定决心,刻划了当代共产党人勇于自我革命、从严管党治党的浩然正气,以铿锵有力的声音向全党全社会释放出强烈政治信号:党中央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坚持以零容忍的态度、以永远在路上的决心惩治腐败,坚定不移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反腐败工作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持重遏制、强高压、长震慑,坚持受贿行贿一起查。无论官位多高、地位多重要,都没有护身符。

反腐败斗争向纵深推进的“影像册”,具有影响深远的历史意义。反腐败斗争从胶着状态到形成压倒性态势,再到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在党史、新中国史和中华民族史上写下光辉一页。8部电视专题片,既从宏观角度向观众呈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正风肃纪反腐的新思路新进展新成效,也从微观角度直观展现纪检监察机关查处违纪违法领导干部的真实细节。它们反映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全面从严治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不懈探索,是这一代共产党人在新的赶考路上刀刃向内、自我革命的历史答卷,一份献给未来的关于新时代反腐败斗争的生动记录。

推进以案明纪、以案说法的“活教材”,具有贯穿始终的警示意义。案例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专题片不简单就反腐谈反腐,而是以违纪违法者的诉说忏悔、鞭辟入里的剖析,荡涤污浊,震撼心灵。片子多维展示贪腐分子可悲下场,这些昔日大权在握的重量级人物,而今在高墙之内悔恨不已。对贪官滑落人生悲剧的曝光,是对试图伸手者的当头棒喝,对思想松懈者的咬耳扯袖。专题片作为一部超浓缩版的“反腐教科书”,报道的是负面题材,传递的却是正能量,强化的是查处一案、警示一片、规范一方的治本作用。剧作家刘和平评价:“一些要求层层传达下去,大家坐着听一听,有时候未必有这样一部纪实类专题片来得实际。这种形式是不可替代的,包括我们的文艺作品,也无法取代它所能起到的作用。”

打通官方民间两个舆论场的“主旋律”,具有给人启迪的宣传意义。8部反腐大片,播出后引发全民追剧的现象级传播,荧屏上激荡着全面从严治党的价值认同和情感共鸣。从艰辛的童年、奋斗的青年,到放松的中年、出问题的末期,案中人的堕落拐点和嬗变曲线,令人在惨痛教训中涤荡灵魂;贪腐分子的内心独白和真诚忏悔,触及的也是所有人的人性“软肋”。对各级干部来说,观影的过程是一场洗礼思想的旅程;对人民群众而言,追剧的过程获得了一种酣畅淋漓的释放,增强了对纪律的尊崇、对权力的敬畏,也坚定了对党和国家未来的信心。

二、把党中央部署正在做的事情宣传好,为全面从严治党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全景展现全面从严治党波澜壮阔历程。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取得了历史性、开创性成就,产生了全方位、深层次影响,为做好宣传报道提供了源头活水。8部反腐大片,聚焦正风肃纪反腐生动实践,每一部都有鲜明主题。全面从严治党从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破题,《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展现坚决纠正“四风”的工作实践;党中央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摆到前所未有的新高度,《永远在路上》直击反腐惩恶工作全貌;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谈到“谁来监督纪委监委”、防止“灯下黑”的问题,《打铁还需自身硬》回应党内关切和群众期盼;巡视是党之利器、国之利器,是党内监督的战略性制度安排,《巡视利剑》诠释党如何破解自我监督的历史性难题;党中央提出“不管腐败分子逃到哪里,都要缉拿归案、绳之以法”,《红色通缉》展现国际追逃追赃工作取得的显著成效;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是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监察》揭示纪检监察体制改革成效;正风反腐为了人民也依靠人民,《正风反腐就在身边》讲述正风肃纪反腐给人民群众带来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零容忍是中国共产党人反腐败的基本态度,《零容忍》凸显党中央有腐必反、有贪必肃的鲜明政治立场。

选取典型案例由腐败分子现身说法。在案例选择上,突出时间上新、内容上近。反腐大片播出后获得很大反响,一个重要原因是题材具有突破性。众多落马高官首次亮相荧屏现身说法,还原心路历程,片子更“好看”了,观众有强烈的新鲜感。专题片中,落马官员现在白发苍苍、消瘦颓废,与此前西装革履、锦衣华服的巨大反差令人唏嘘,其中的沉痛教训引人深思。《永远在路上》中,四川省委副书记李春城在采访中潸然泪下,感叹“人生都是现场直播,没有办法重来”;《国家监察》中,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原副主席白向群回忆小时候一家四口吃着8分钱一个的赤峰对夹,吃的就跟过年一样。他有感而发:“我事后当了官儿,接受别人的宴请,企业也好,啥也好,成千上万元一桌席,但是我总也找不到8分钱对夹那样的美味和感觉。所有这一切的结果不就是个‘贪’字吗?”8分钱的对夹虽非山珍海味,但吃出的是幸福、满足、珍惜和喜悦,上万元的饭菜满足了口腹之欲,背后却潜藏着提心吊胆和懊悔不安。片子通过对典型事例的剖析,点出了腐败的巨大危害。

首度披露纪检机关监督执纪真实过程。反腐惩恶,干部关心,群众关注,是新闻报道的天然富矿。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是如何“打虎”的?中央巡视组是怎样发现问题的?专题片首次披露大量鲜为人知的纪检监察工作细节,将查处党员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例的真实过程立体呈现在公众面前,揭秘性信息大大增加收视兴趣。如《巡视利剑》创作之初就确定了鲜明定位:要着力表现中央巡视组与问题官员之间的较量,突出回合感对抗感。项目组将这一定位贯彻在各个环节:在采访中,记者着重与采访对象了解相关话题,挖掘其中的细节故事;在拍摄中着力抓取有关内容;后期的撰稿、制作人员也全力围绕这一重点加以展现。专题片通过画面配解说词及一线纪检干部出镜等方式,介绍了巡视工作的多种方式方法,通过落马干部的自白和解说词,披露了他们应对巡视的种种狡猾行径:既有巡视前未雨绸缪拉拢纪检干部、千方百计打探消息、应对式避重就轻自查,也有巡视时主动提供情况转移视线、商量对策统一口径,还有用醋浸泡手机后扔进黄河等销毁证据的对抗行为,以及巡视后走形式的敷衍整改,等等。然而,机关算尽的结果不过是徒增其“罪”。实践证明,突出中央巡视组与问题官员之间的较量,既符合专题片主题需要,也极具新鲜感,契合观众收视兴趣。

善用纪实元素,既有立场又有现场。“到现场去、听本人说”——纪实手法的运用,是电视专题片这一传播形式的优势,其现场声画的魅力是独特的,也是其他方式难以替代的。以《巡视利剑》为例。根据安排,项目组近距离跟拍了两轮中央巡视工作,在中央巡视组的各个工作环节,如听取汇报、列席会议、受理信访、个别谈话、调阅资料等,均拍摄到大量鲜活生动的画面,并进行了同期录音。大量极具现场感的中央巡视组工作纪实,为全片增色不少。这些纪实画面一是本身具有揭秘性,是有价值的信息;二是鲜活生动,可看性强;三是让观众感受到中央巡视组的工作状态,是真巡视、真投入,这种直观感受胜过任何语言描述;四是纪实风格的画面语言,为专题片注入了新的气质和风格,跳出了以往政论性解说词大多配合宏大空镜的窠臼。在收看片子时,观众纷纷感叹“巡视组的人看起来都很精干”“巡视组真是在做实事、查找问题”。

创新画面语言。画面的拍摄和剪辑风格,是专题片风格气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专题片在创作中尝试追求更写实、更朴素的风格气质。在画面语言上,有意识地尽量避免航拍、摇臂、延时等技术手段的运用,避免因过度使用、使用不当,给观众造成“假大空”的观感。坚持使用新闻化、写实化的镜头,以平实剪辑方式编辑呈现。如拍摄天安门时,呈现的是游人如织的天安门,而不是空旷干净的天安门。这样更贴近真实,也更能体现国家和人民紧密相连的理念。讲述全面从严治党主题,更多拍摄和使用的是各地党政机关公务员的正常工作状态。

善用光影色彩景别角度。光影和色彩是影视作品叙事、造型、表情、评价的基本工具。反腐大片善于利用光影和色彩建构关联或联想,制造“画外之意”。《永远在路上》第四集介绍中国历史上吏治的经验教训,与吏治松驰、卖官鬻爵对应的是否定性用光和用色:阴雨不断、画面沉郁,色彩为黑白灰;与文景之治、贞观之治相对应的视觉意象主要是晴朗的蓝天、霞光和红日,阳光明媚、画面明亮,肯定性用光用色给人以风清气正、光明美好的想象。《永远在路上》第八集在总结国务院国资委原主任蒋洁敏案时说:“不论对于一个单位、一个部门还是一个地方,对领导班子、主要领导干部的监督都是至关重要的,而这些在过去也往往是监督的难点甚至盲点。”此时出现了一个恰到好处的远景镜头:一座大楼空中过道里影影绰绰的行人,“监督的难点甚至盲点”在视觉上得到直观展现和强化。

三、几点启示

8集反腐大片,带来以下启示:

在围绕中心上统筹谋划,在服务大局中尽责有为。宣传舆论工作从来都同国际国内形势密切相关,同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局紧密相连。必须牢固树立高度自觉的大局意识,自觉从大局看问题,把工作放到大局中去思考、定位、摆布,做到正确认识大局、自觉服从大局、坚决维护大局。具体到反腐败宣传工作,要“站在天安门上看问题”,立足“国之大者”做报道,围绕党风廉政建设中心任务,紧跟不同阶段工作重点,保持同频共振,让群众了解党中央反腐倡廉新思路新进展新成效;要处理好宏观真实与微观真实的关系,在正面宣传中出彩出新出魂,把握时效度,体现精气神,凝聚正能量;要及时发布工作信息,公开工作流程,树立起纪检监察机关开放透明的新形象。

涵养清廉价值理念,增强官方民间共识。“年度反腐大片”频频引发现象级传播效应,这不只是宣传业务上的开疆拓土,更是新形势下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上的创新创造。当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一些腐败案件极易发酵成备受关注的社会事件。这些热点事件,往往牵动着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处于现实矛盾的焦点。回避问题就是回避责任。必须直面问题,站在热点引导热点。体现党的主张,反映人民心声,这是宣传工作者必须承担的历史使命。要架起与群众沟通桥梁,在传递社会合意、弥合社会裂缝、抚慰社会情绪上展现新作为,为全面从严治党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突出“看不见的宣传”,通过讲故事来讲道理。“上乘的宣传,看起来要像从未进行过一样,最好的宣传要让被宣传对象沿着你所希望的方向走,却认为是自己在选择方向”。反腐大片通过讲故事来讲道理,兼顾政治高度和艺术水准,让宏大严肃政治题材更加入脑人心。在思想多变、观念多元的新媒体时代,如果我们只会照本宣科,则非但不会有好的传播效果,甚至还会适得其反。故事胜过逻辑,要讲好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故事,赢得人民群众支持与信赖。

把准“音”定好“调”,凝聚正风反腐正能量。对于涉腐涉纪信息,舆论的关注点很容易跑偏。比如,关注行为“揭丑”多于思想沉沦,聚焦腐化细节多于人生警示。要善于把腐败分子的堕落置放到其独特人生“背景”中加以审视,彰显出刻骨铭心的警示教育意义。要找准正面报道的角度,把宣传的着力点放在“反”上,而不是“腐”上:从激浊扬清、扶正祛邪的角度,展现反腐惩恶的历史必然性和现实必要性,展现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取得的历史性开创性成就;从以案促改、系统施治的角度,展现审查调查取得的由“惩”到“治”的实效;从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角度,展现查办案件的政治效果、纪法效果、社会效果;从实践探索在前、总结提炼在后的角度,展现依规治党的“笼子”越扎越紧;从持之以恒、常抓不懈的角度,展现严字当头一严到底的恒心和韧劲。


    进入专题: 反腐败   从严治党   党的建设   国家治理  

本文责编:川先生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政治学 > 中国政治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35184.html
文章来源:作者授权爱思想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isixiang.com)。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