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齐勇:黄钊先生的中国哲学史研究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380 次 更新时间:2022-05-14 00:29

进入专题: 黄钊   中国哲学史  

郭齐勇 (进入专栏)  


小序

黄钊先生于昨日2022年5月8日辞世,享年84岁。昨晚惊闻噩耗,甚感悲痛。今天上午孙劲松院长陪我一道到黄先生家中吊唁,看望夫人罗萍教授。回首与黄钊先生的交往,点点滴滴都在心中。2019年底,我曾写过一文,讨论黄钊先生的学术成就,现翻拣出来,就教于同好。

黄钊先生是著名的中国哲学史家,著作等身,贡献甚大。黄先生与我,是亦师亦友的关系,我一直尊他为师。我是改革开放后的所谓新三届的大学生,进大学读书很晚,黄老师长于我,是老大学生,当时已是湘潭大学的老师。我于1984年底研究生毕业,留校当教师,在萧萐父、唐明邦、李德永三老门下学习与工作。黄老师于1987年调回武汉大学,我们时相过从。黄老师是三先生的老学生,我们算是同一师门,又是同行。黄老师曾在国际儒学联合会、湖北省炎黄文化研究会、湖北省问津文化促进会等学术社团兼任一些职务,对我帮助甚大。

黄老师堂庑甚广,造诣很深,对诸子百家、儒释道等学术领域或方面都下了很大的功夫,可谓探赜索隐,钩深致远。他的重大成果,如《帛书老子校注析》(台湾学生书局出版)、《道家思想史纲》(湖南师大出版社出版)、《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纲》(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东山法门与禅宗》(武汉出版社出版)、《中国道德文化》(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儒家德育学说论纲》(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中国古代德育思想史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国学与儒道释文化发微》(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等专著专论,以及对《周易》、《老子》、出土简帛、儒道思想的高水平研究论文,鞭辟入里,影响甚大。他还编有《国学语录》(人民出版社出版)、《国学经典导读》(共三册,湖北教育出版社出版)等,重视国学的普及教育。他曾到本国台湾、香港地区以及韩国、法国相关高校讲学或作学术考察,在海内外享有较高的声誉。他在学术上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以下我仅仅说说三个方面:

一、对老子个案及道家哲学之系统的研讨。

说起黄老师的《帛书老子校注析》这部大著的出版,我还起过一点微小的作用。1988年末,我去香港出席首届唐君毅思想国际会议,结识了龚鹏程先生,他当时在台湾学生书局兼职。不久,我把黄老师这部书稿推荐给他,承蒙龚先生赏识,这本书很快于1991年就出版了。

黄老师的成名作《帛书老子校注析》所以为学界所看重,因为是书以1973年在长沙马王堆出土的帛书《老子》甲、乙本为底本,参校汉代以来多种《老子》文本,作了系统的校订、注释、评析。其突出特点,是对帛书的文献价值作了客观而公允的评价,面对当时学界出现“唯帛是从”之风,黄老师既肯定它对校正今本《老子》具有重大参考价值,也指出其自身的缺陷。他的整理,坚持《道经》在前、《德经》在后的篇序,且参阅今本,对全文予以分章,显示出与各种校注帛书本不同的风格,特别是在纠正帛书的缺失方面,用力甚勤,足见黄老师治学谨严,绝不随波逐流。业师萧萐父先生高度赞扬该书“综覈诸家传本,较论异同得失,扬搉古今,慎重裁断”。这一力作奠定了黄老师在中哲史学界的学术地位。

在以上个案研究的基础上,黄老师进而主编了《道家思想史纲》一书。该书系统探讨了道家思想产生的学术渊源,阐明了各个时期不同道家学派的学术创造,清理出道家思想在中国文化史上发生、发展的历史轨迹,以及道家思想与其他学派之学术思想争鸣、补充、融会的学术进程。是书在当时无疑填补了我国学界关于道家思想发展史研究的学术空白,有助于充实和完善中国文化史的整体面貌与宏观构架,曾在海内外学界引起较强的反响。

二、对儒家文化及其现代价值的深入发掘。

黄老师全面深研诸子百家与儒释道三教,经过深入比较,认定儒家文化为传统文化,尤其是中华传统社会与个体之道德性、人文性文化的主流和主脉。他阐明了中国道德文化的丰富内涵,指出我们民族的道德文化传统,是以儒家道德文化为主体,以墨家、道家、法家、佛家以及其他学派道德文化为补充,构成了一个十分庞大的道德文化体系。

他发掘了“仁者爱人”、“博爱大众”、“尚中贵和”、“持守气节”、“以廉为本”、“见利思义”、“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勤劳俭朴”、“威武不屈”、“杀身成仁”、“舍生取义”、“慎独正己”、“天下为公”等道德理念的文化内涵,为人们从微观上探讨道德文化,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黄老师揭示了中国道德文化的基本特征。他认为,中国道德文化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人生价值追求,有自己鲜明的个性和特点,就其倾向性而言,至少有如下五大特征:其一,它以“尚道”精神作为指导原则;其二,它的理论建构遵循我们民族的整体思维路向;其三,它的精华是真善美的统一体;其四,它的优秀部分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载体;其五,它的优秀成果具有超历史、超地域的特征。

他尤其下功夫于儒家思想与当代文明之关系的研究,探讨了儒家优秀思想资源实现现代转换的必要性、可能性及方法论问题,肯定了市场经济发展的背景下,儒家文化的现实价值。黄老师对儒家文化在现代职业伦理与修身方法诸领域的现实转化作了开拓式的探索,令人耳目一新。我们如何把儒家敬业乐群、诚实守信、礼貌待人、办事公道的观念转化为今天的企业与职业伦理,还有很大的空间,但这确实是很有意义的事业。儒家慎独、正己的修身方法如何落实在现代人的人生实践中,我们从黄老师的书中,可以得到启发。

三、对“中国德育思想史”的全新建构。

黄钊先生最大的贡献是建构起“中国德育思想史”。把“德育”作为专题来研究,全面系统地把中国传统思想中的“德育思想史”建构出来,是黄老师了不起的创建。

我们知道,中国文化与外国文化不同,重心不是宗教而是道德。在中国文化中,教育占有重要的地位,而在教育中,道德教育又尤其重要。孔子主张“仁智双彰”,德智并重,但是德育与智育并非平列,在一定意义上是德统帅智。也就是说,在中国传统的社会、学校与家庭教育中,知识理性固然重要,更重要的还是道德理性。做人与做学问相比,做人更重要。中国有丰富的道德教育的经验,并形成为一大传统。

黄老师撰成《儒家德育学说论纲》,认为儒家德育学说是中国传统德育学说的主干,儒家学者倡导的道德精神,对于激发全民族的浩然正气,陶冶士人高尚情操,培育国民良风美俗,有着重大的价值与意义。我国历史上的志士仁人,及其所表现出来的情操、品节,与儒家的德育实践是分不开的。历史上的忠臣义士、农家子弟无不受到儒家之高尚精神的培育与人文风教的熏陶。因此,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的德育成果,首先要弘扬光大儒家的德育成果。

黄老师深入探索了儒家德育学说的理论渊源,认为《五经》是德育学说的终极根源与根据。他从纵向角度梳理了儒家德育学说发生发展的历史轨迹,阐述了先秦儒家孔子、孟子、荀子对创立和发展儒家德育学说所作的理论贡献,又对秦汉以降历代儒家学者在继承和发展儒家德育学说的成果作了深入探讨和点评。作者在“儒家德育理论与方法”、“儒家德育学说的文化价值”、“儒家所倡导的廉政理念”、“儒家关于家庭伦理”等四个方面的深度发掘与阐述,可谓发人之所未发。

尤其难能可贵的是,黄老师把研究的落脚点放在儒家德育成果的现代转换及其现代价值的发挥上。他认为,儒家德育理论既是中华民族传统德育理论的核心组成部分,又是世界上影响卓著的重要德育理论之一。随着世界文明进步的发展和我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儒家德育理论必将在世界文明的大潮中,日益显示其特有的光辉。而要达到这一目的,我们不能不考虑它在未来的发展,重视对它的现实价值的开发,促其尽快实现现代转换。

黄老师从理论上阐明了三个相互联系的问题:一是论证了儒家德育学说实现现代转换的必要性;二是论证了儒家德育学说实现现代转换的可能性;三是论述了促使儒家德育学说实现现代转换的主要方法与途径。

在深入研究儒家德育学说发展轨迹的同时,黄老师还把研究的触角伸入到整个中国德育思想史。他认为“德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德育”,仅指道德观教育。广义的“德育”除道德观教育之外,还包含世界观教育、政治观教育、人生观教育、价值观教育等内容。为此,他以广义“德育”为尺度,对中国古代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学派、不同思想家的德育思想,作了概括性的发掘、总结,从而著成近140万字的巨著《中国古代德育思想史论》(上下册)一书。

这是黄老师的扛鼎之作。是书发掘总结古代思想家关于德育理论与方法的成果,详细梳理了历代各主要流派、思想家的德育思想。中国德育思想史与中国文化史、哲学史、思想史、教育史、教育思想史、伦理史、伦理学说史等,既相关联、相交叉,又不完全相同,有其独特的宗旨、任务、对象与范围。这是对中国文化史与哲学思想史的新开拓与新进展,开枝散叶,另辟天地,凸显了中国文化的特色。

本书有一个完整的体系,围绕广义的“德育”而展开,内容十分丰富。全书分为上、中、下三篇,分别为先秦、秦汉至隋唐、宋元至明清的德育思想史。每篇开端阐述了背景知识,即相应的社会历史发展的状况。全书计三十六章,分别论述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学派、不同思想家的德育理论、思想与方法。被评述的思想家,约有一百二十人之多。此外,还评述了未署作者名的诸种经典,所涉内容非常完备。一般思想史著作都是从春秋末期的孔子开始,然而黄老师的这部大著不同,探索了远古时期的夏、商、周等时段的德育思想与实践,这也是其独到之处。

作者坚持马克思主义的逻辑与历史相一致的方法论原则,把历史的偶然性与必然性统合起来。如魏晋南北朝时期,玄、儒、佛、道等多种思潮、人物与思想,相互纠缠,杂乱无统,作者条分缕析,分别梳理玄、儒、道、佛和批判思想家的德育思想,又揭示了这几个思潮的相互关系,进而抽绎出其内在理路与逻辑。在此基础上,全书各处体现了史与论的有机结合,用史料说话,又客观、平实地归纳各位思想家的理论创新,同时对此做出深中肯綮、画龙点睛的评论,判定、彰显其见弊得失、高下优劣。

黄老师的这部大著,重视发掘、提炼、总结德育的方式方法及其关系。如孔子的“循循善诱”大方法及其所属的“因材施教”、“举一反三”、“愤启悱发”小方法;孟子的“反省内求”大方法及其下“反求诸己”、“反身而诚”、“求其放心”等小方法。又如,荀子倡导了教育者的多种教育方法,以及自我修身的方法,还提出了相关的“道德评估”法。是书在德育的方法与方法论上下足了功夫,也是其出彩之处。

黄钊先生以一己之力,面壁十多年,殚精竭虑,宵衣盰食,全身心地扑在《中国古代德育思想史论》一书的写作上。他在该书的《自序》中曾这样写道:“这部书的写作,是在我的晚年完成的,经历了从‘花甲’到‘古稀’的年龄演进。”“多年来,虽年老体衰,眼花耳闭,却迎寒送暑,孜孜以求。直至‘衣带渐宽’、‘须眉变白’,也无怨无悔。总的感受是:‘十年寒与暑,温凉我自知。甘作孺子牛,躬耕未敢辞。’”正是在这股精神的支撑下,这一鸿篇巨制得以杀青。他的书斋的斋名曰“勤补”,此二字正是作者精神与学风的写照。

黄老师2011年出版的《国学与儒道释文化发微》一书,是他大半辈子好学深思的结晶。他在国学、《周易》经传、儒家道德学说、道家渊源及《老子》版本、稷下道家与黄老道家、道家的学术价值与研究方法、道教与佛教等七个方面,集自己研究之大成。他掘井及泉,极深研几,入内出外,踏实诚朴,勤谨和缓,毫不懈怠。从是书中我们可以体验到作者学养之深广,工夫之厚重,思想之深邃,见解之卓特。

黄老师苦学精思,上下求索,中西对比,古今贯通,终有大的成就!他用功甚勤,为人和善,谦虚谨慎,提携后学,堪为师表!

补记:黄钊先生的成名作《帛书老子校注析》是我推荐给龚鹏程先生的。当时龚先生任台湾学生书局总编(龚先生是才子,多面手,当时他身兼数职,此为其一)。黄先生的手写稿卷帙浩繁,包了一大捆,也是我背到香港面交龚先生的,届时我与龚先生正好同时到港出席同一个学术会议。龚鹏程先生很重视黄钊先生的这部大著,幸得龚先生的垂青,黄先生的这部代表作得以在台出版。


(作者:郭齐勇,武汉大学哲学学院与国学院教授。)


进入 郭齐勇 的专栏     进入专题: 黄钊   中国哲学史  

本文责编:admi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哲学 > 哲学总论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33584.html
文章来源:作者授权爱思想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isixiang.com)。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