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伟龄:王安石的诗风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501 次 更新时间:2022-04-08 14:43

进入专题: 王安石   诗文鉴赏  

陈伟龄  


提到王安石,人们首先想到的往往是王安石变法以及他的政治家、改革家身份,而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文学成就也同样斐然。尤其是他的诗歌创作,留下了许多千古名篇。北宋大文豪欧阳修深爱其才,曾赋诗赞叹曰:“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将王安石比作唐代的李白、韩愈。王安石现存诗歌1500多首,他的诗歌主题多关乎政治、关乎人生,内容厚重朴实、端庄肃然,风格含蓄隽永、意蕴深远,独树一帜。

温志论史,抒发关注现实的情怀

王安石反对为文内容空洞、形式浮华,他认为,“某尝患近世之文,辞弗顾于理,理弗顾于事,以襞积故实为有学,以雕绘语句为精新,譬之撷奇花之英,积而玩之,虽光华馨采,鲜缛可爱,求其根柢济用,则蔑如也”。王安石的诗歌和他的政论文一样大多体现了务实的文风,关注现实的基调,其中很多诗歌鲜明地表达了他的政治志向。他推崇杜甫心怀天下的格局,尤其是杜甫诗歌中流露出的关心民生疾苦的人道主义思想和现实主义精神。他在诗歌《贾生》中写道:“汉有洛阳子,少年明是非。所论多感慨,自信肯依违?死者若可作,今人谁与归?应须蹈东海,不但涕沾衣。”西汉贾谊居安思危,空怀治国良策,被人进谗言于汉文帝,汉文帝不喜,贾谊郁郁而终,王安石借这位西汉名臣的境遇,表达自己心怀天下,忧心朝政的情怀。诗歌《孤桐》:“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明时思解愠,愿斫五弦琴。”王安石描写了桐树的品格——凌霄不屈、岁老弥壮,借此表达自己力主改革的坚定之心。他在《登飞来峰》中写道:“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意指站得高才能看得远,体现了志存高远的万里胸襟。“不畏”二字表达了王安石坚守变法、不惧阻挠的勇气和决心。

寄物抒怀,表达理性思辨的蕴蓄

王安石的一些咏物诗,体现了理性思辨的色彩。如《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表达了他对革除时弊、推陈出新的积极态度,也蕴含了新事物必然取代旧事物的哲理。《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用平淡冲和的字句,塑造了一幅梅花凌寒开放的画面,赞颂了在艰难困苦中依然坚持自我屹立不倒的君子品格,其中深厚的蕴藉让读者回味无穷。《题张司业诗》:“苏州司业诗名老,乐府皆言妙入神。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该诗蕴含的可贵哲理是:看待事物不能被事物表象蒙蔽,要深挖它的内部,但这一过程却是艰辛的。

哀而不伤,体现真淳的人生感悟

王安石一生虽然经历了主持朝政、位高权重的显赫,但最终也经受了变法受阻、众叛亲离的挫折,在宦海沉浮、人生的大起大落中,他不改其志,反而更有韧性。他书写人生境遇的诗,感情真挚淳厚,兼有坚韧旷达之思。如《示长安君》:“少年离别意非轻,老去相逢亦怆情。草草杯盘供笑语,昏昏灯火话平生。自怜湖海三年隔,又作尘沙万里行。欲问后期何日是,寄书应见雁南征。”他伤感离别,感喟时光流逝,人生相聚苦短,但是为了国事,悲中有壮,哀而不伤。王安石在仕途失意之后,隐居田园。深受儒家思想浸染的他,用诗句表达了旷达的胸怀。如《北陂杏花》:“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即使处于逆境也决不随波逐流,表达了王安石刚强耿介的人格操守和人生感悟。

遣词炼句,展现韵味深远的境界

王安石的晚年诗歌创作注重炼字,为宋诗重议论、重精巧风格的形成起到了推动作用。他在艺术形式和表现技巧方面有新的见解,他追求的是一种“看似寻常最奇崛”的美学境界,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诗作明丽而又委婉,真情流露而又立意新奇,是他欣赏的范本。王安石善用精致的笔墨描绘和表现自然风光。在《泊船瓜洲》一诗中,“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最初写作“春风又到江南岸”,他觉得这句话意味不够,后改为“过”字,读了几遍,又觉得不好,改为“入”字,然后又改为“满”字,换了十多个字,最后才确定为“绿”字,如此这般方才满意。反复推敲遣词炼句,使得王安石的诗文尤为含蓄深沉,韵味无穷。正如北宋文学家张舜民对其诗歌的评价:“王介甫(诗)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欲有寻绎,不可得矣。”

    进入专题: 王安石   诗文鉴赏  

本文责编:admi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文学 > 诗文鉴赏专题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32533.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学习时报,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相同作者阅读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