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康:社会认识与中国道路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407 次 更新时间:2022-01-23 22:45

进入专题: 社会认识论   中国道路  

欧阳康  


非常高兴能够在美丽的华中科技大学校园迎来诸位嘉宾,共同见证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社会认识论专业委员会的成立,尤其是开启我们对于 “社会认识与中国道路”这一重大问题的探讨。我的心情非常激动,也非常复杂!首先要感谢这个时代能够给我们提供这样的机会,也要特别感谢在座的诸位学者多年来从各种角度给我们的大力关心与支持!

一、关于社会认识论研究的回顾与感悟

研究社会认识论走到今天,我自己也十分感叹。回想起来,我50年前当知青,40年前上大学,30年前以 《社会认识论导论》 在中国人民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然后就一直在高校当教授,不知不觉几十年过去了。这几十年恰好是中国改革开放,社会急剧、快速、深刻变化的时期,我们用自己的生命来体验了它,还能以学术的方式来关注它,而且能够做一点相关的研究来推进它,非常荣幸。从中感到,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他的学术生命只有依托于一个国家的生命、民族的生命、社会发展的生命,才能够真正找到自己施展的舞台。

社会认识论研究有一个比较大的前提性的问题,就是什么叫社会认识。对于这个问题国内有三个不同的理解,一个是社会性的认识,景天魁教授的《社会认识的结构和悖论》基本上就是讲这个方面,他把社会认识分为科学的、艺术的等多种形式来加以探讨。另外一种是以社会为主体的认识,区别于以个体为主体的认识。我们讲的是以社会为对象的认识,直接地区别于以自然为对象的认识。以社会为对象的认识有什么特点和规律?这既包含对社会的理解, 也包含如何认识它的特殊性。这里面有许多非常重大的问题。我自己当时以《社会认识论导论》开了一个头,然后转向社会认识方法论,进而转向人文社会科学哲学,最后走上国家治理研究的道路。在这样一个过程中,我们一直努力地将学术研究推进到思想的前沿,同时也争取走到实践的前沿。

要特别感谢社会认识论团队的共同努力。现在看来,一百多名博士生和硕士生的加盟与研究对于社会认识论的推进发挥了非常积极的作用。我从1989年起招收硕士生,指导的硕士生的学位论文选题一般来说比较自由,可以研究著作,可以研究人物,可以研究问题,其中也不乏一些对社会认识中的重要问题的研究。但是从1994年开始招收博士生以来,对于博士学位的论文选题就要求更高,相当多的同学的博士论文选题集中在研究社会认识中的一些重 大的问题,通过系列性的博士学位论文撰写,促使社会认识论的研究不断地得以扩展和深化。同时,我们对社会认识的理解也不再仅仅是认识论意义上的,也是价值论意义上、历史观意义上的,甚至关注到整个社会历史发展和人类文明形态进步,等等。目前已经获得博士学位的学位论文和博士后出站报告有《社会本体论》《社会理想论》《社会评价论》《社会认识进化论》《实践意志论》《社会记忆论》《实践合理性》《实践规范论》《社会心态论》《实践批判论》《实践生存论》《社会风险论》《村治的逻辑》《国民素质论》《社会阶层论》《虚拟自我论》《技术生存论》《社会活力论》《社会信仰论》《社会时间论》《认知公正论》《社会认同论》《社会空间论》《文化交往论》《社会开放论》《文化自觉论》《精神家园论》《社会资本论》 《民族认同论》《社会道德论》《社会真理论》《技术规律论》《社会幸福论》《信息复杂性》 《虚拟空间论》《社会想象论》《生命价值论》《社会制度论》《社会共识论》《社会权力论》《生态社会论》《城市正义论》《社会信用论》《社会形象论》《社会有机论》《社会预警论》《认知极限论》等,目前在研的还有《社会危机论》《道德底线论》《社会安全论》《社会情境论》《社会速度论》《社会性格论》《生态权益论》《传播正义论》《社会冲突论》《神圣空间论》《道德境界论》等,这50多篇博士学位 论文和博士后出站报告,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把社会认识论研究与高端人才培养内在结合起来,深化了对很多重大问题的研究,也让社会认识论可以作为一个特殊的研究领域和分支学科得以确立,为社会认识论专业委员会的建立奠定了必要的学术基础。所以我们要特别感谢我们的这样一个团队,感谢所有的团队成员。

二、关于社会认识论专业委员会的问题

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是我国哲学界最高级别的学会之一,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角度讲它就是我们的最高学会。它的会长一直是我国顶级的哲学家和相关领导,带领中国的辩证唯物主义研究界同仁不断地开拓着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新天地。我自己作为研究会的理事、常务理事已经多年,但是贡献不够,收获很多。这次能够在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的领导下成立社会认识论专业委员会,并让我担任会长,有机会为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更好地 开拓新领域做点贡献,我深感荣幸!这既是一种信任与委托,也是一种激励与期盼。

就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社会认识论专业委员会理事会的组建而言,我们的想法就是办成一个规范的全国性和开放性学术机构,吸引尽可能多的学者来参与,以便把社会认识论研究传承下去,并使之得到深化和拓展。所以我们是采取向有关单位公开征集和推荐理事的方式产生理事会,并尽可能考虑到理事和常务理事的覆盖面。目前,社会认识论专业委员会一共6个副会长,来自5个单位;常务理事23名,来自18个单位,基本上都是博士生导师以上,很多也是非常优秀的教授、处级干部;一共70名理事,来自50个单位,具有很强的代表性。我们特别感谢这么多单位的支持。

从社会认识论的研究到今天社会认识论专业委员会的建立,表明了时代对我们的呼唤,也是时代给我们的嘱托。

在昨晚召开的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社会认识论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上,我们在研究会主要领导的批示和见证下,按照有关规定和程序通过了社会认识论专委会的有关章程,选举产生了社会认识论专业委员会的理事会,进而选举了常务理事和会长、副会长、秘书长、副秘书长等,完成了组织机构组建,初步研讨了近期工作。感谢研究会的信任与嘱托,感谢各方面的关心支持!感谢大家的参与!下一步我们一定要努力把各项工作做好。

三、关于本次会议的主题与未来的研究

本次会议的主题为“社会认识与中国道路”,这是一个既有非常丰富的理论内涵,又有非常重要的实践意义的课题,希望大家能够有所探索,有所创新!

一是关于中国道路,这是当前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正在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的革命之路、建设之路和改革开放之路,也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路。中国共产党人通过近百年的努力,形成了具有独特意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而当代世界的很多发达国家,则陷入了相当程度的道路困惑,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围绕福山先生所提出的“历史终结论”的讨论。福山先生在东欧剧变后曾经认为 世界历史终结在了现代资本主义。但在其后的世界发展进程中,一方面是中国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产生了道路自信,另一方面是西方发达国家遭遇了经济危机,产生了道路困惑。对比之下,福山先生后来承认,中国构成了对“历史的终结”这个观念的最重要的挑战。他甚至说,“如果中国成功化解了各种压力,并且在下一阶段继续保持强大和稳定的状态,那么,我认为中国确实成为自由民主制以外一个真正的替代性选择”。当前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而对于中国来说,就是我们能否真的顶住和化解各种压力,并且继续保持强大和稳定,真正展示出制度优势。这里无疑有太多的理论问题需要探索,太多的实践困惑需要纾解,这都给了理论工作者施展才华以巨大的可能性空间。

二是关于社会认识,在经历了30多年的研究后,如何进一步拓展和深化,这是本次会议的核心理论问题。中国道路的思想探索和实践创新过程,就是一个典型的社会认识过程。我们从提出社会认识论那天起,就同时将其使命定位为“探索人类社会的自我认识之谜”。人们对社会的认识,同时帮助社会实现着自我认识。所以社会认识既是一种对象性认识,也是一种自我认识。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认识中国社会和世界,改造中国和世界,同时认识自我,改造自我。在一般的意义上,人是社会的人,社会是人的社会,每一个人都在认识自己生活的社会,而这个社会如果有一个总体,那就是借助于无数人对社会的认识来实现自我认识。现实中没有一个严格意义上的超越个体的社会存在,但是一定的社会组织、一定的社会群体、一定的社会政党,以至于国家都要构建自我的形象,而这个形象要借助于无数人对它的认识,借此而达到一种共同认识。对共同认识可能有认同,也可能有不认同,这就使得社会认识变得非常复杂。社会认识既有它的社会性,又有个体性;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既有事实性,也有价值性等,并且随着社会文明进步会变得越来越复杂多样,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探讨。所以围绕社会认识有很多话题可以深度探讨。

三是社会认识论研究的跨学科性质。社会认识问题是综合性的问题,既需要学科化的专业性研究,也需要跨学科的综合性研究。我们的老师来自不同的学科,这是必要的,也是重要的。我们非常鼓励老师尽量依托于自身的专业优势来开展研究,发挥学科专业和特长,但也鼓励老师不局限于自己的学科,而是尝试开展跨学科的研究,促进研究的交叉与融合,使社会认识论的研究能够不断地有所拓展和深化。


欧阳康

2020年8月1日

摘自《社会认识与中国道路》序


    进入专题: 社会认识论   中国道路  

本文责编:admi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政治学 > 政治学读书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31144.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