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众议:文明互鉴 求同存异——《阅读世界文学巨匠系列丛书》序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3565 次 更新时间:2021-12-30 17:18

进入专题: 丛书   世界文学  

​陈众议  


曾几何时,迫于泰西的坚船利炮和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洋务运动开启了改良的滥觞。但囿于技不如人,且非一朝一夕可以赶超, 一些仁人志士又被迫转向上层建筑和世道人心。及至“百日维新”, 新国家必先新风气、新风气必先新文学被提上日程。这也是五四运动借文学发力,“别求新声于异邦”的主要由来。


是以,从古来无史、不登大雅的文学着手,着眼点却在改天换地:梁启超发表《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等檄文,陈独秀、瞿秋白、鲁迅、胡适等前赴后继,文学革命蔚然成风,并逐渐将涓涓细流汇聚成文化变革的浩荡大河。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文学始终是狭义文化的中坚。


“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而大同精神所自也、最大公约数所由也。如是,“建设文化强国”写进了我国的“十四五”规划,这不仅彰显了文化自信,而且擢升了文化强国的动能。



《周易》云:“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所谓人文化成,文化在中华传统思想中几乎是大道的同义词。且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优秀传统。创造性继承和创新性发展传统文化不仅是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命脉,而且也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源头活水, 更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变幻中站稳脚跟的坚实基础。同时,海纳百川地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不仅是国家和人民间交流的需要, 也是提升个人修养的妙方。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早在汉唐时期,兼收并蓄、取长补短便是中华文化、中华民族繁荣昌盛的不二法门。

“我将无我,不负人民”。多么令人感奋的誓言!这是对“天下为公” 和“为人民服务”思想的现实阐发,也让我想起了老庄思想中遵循“天时” “人心”的原则。由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尊崇最大公约数:除基本的民族立场外,还包含了世界各民族自主选择的权利。这是两个层面的最大公约数,与之对立的恰恰是不得人心的单边主义和霸权主义。

作为人文学者,我更关注民族的文化精神生活。诚所谓“有比较才能有鉴别”,中华文化崇尚“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乐善好施、协和万邦;同时,中华文化又提倡天人合一、因地制宜。当然,中华文化并非一成不变,更非十全十美。因此, 见贤思齐,有容乃大也是我们必须坚持的基本信条之一,反之便是闭关自守、夜郎自大所导致的悲剧和苦果。当前,我国文化与世界各国文化的交流方兴未艾,学术领域更是百花齐放,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多样性和丰富性。这充分显示了我国的开放包容和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自“百日维新”和五四运动以降, 我国摒弃了文化自足思想,从而使“西学东渐”达到了空前的高度。具体说来,二百年“西学东渐”不仅使我们获得了德先生和赛先生, 而且大大刺激了我们麻木已久的神经。于是,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女权主义、生态思想等众多现代文明理念得以在中华大地发扬光大。

西方的崛起也曾得益于“东学西渐”。设若没有古代东方的贡献,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发展向度将不可想象,“两希文明”也难以建立。同样,在中古时期和近代,如果没有阿拉伯人通过“百年翻译运动”给西方带去东方文明成果(其中包括我国的“四大发明”),就没有文艺复兴运动和航海大发现。

总之,丰富的文化根脉、无数的经验教训和开放包容的心态不仅使中华民族在逆境中自强不息,而且自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和新时代以来也益发奠定了国人求同存异的民族品格。



人说不同民族有不同的文化,后者就像身份证。而我更乐于用基因或染色体比喻文化。大到国家民族,小至个人家庭,文化是精神气质,是染色体,是基因。它决定了各民族在国际交往中既有发展变化,又不易被淹没的活的魂灵。

如今平心而论,我们依然是发展中国家。即或硬件上也尚有不少“卡脖子”的问题,软件和细节方面就更不必说。我们需要向西方学习和借鉴的地方还有很多。而文学艺术不仅是世道人心的载体,也是文明互鉴中不可或缺的航标。

前辈钱锺书先生一直相信“东海西海,心理攸同;南学北学, 道术未裂”。古人则有“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 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之谓。人需要借镜观形、换位思考、取长补短,民族、国家亦然。

有鉴于此,我真诚地祝愿阅读世界文学巨匠系列丛书顺利出版,祈中华文化在吐故纳新、温故知新、不断鼎新中“苟日新, 日日新,又日新”。


作者简介: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外国文学研究所原所长,中国外国文学学会会长,第十二、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


丛书简介


丛书延请知名高校教授与学者执笔,对10个不同语种的10位代表性作家的生平与作品进行深度剖析。荷马(希腊语)、塞万提斯(西班牙语)、但丁(意大利语)、卡蒙斯(葡萄牙语)、歌德(德语)、雨果(法语)、普希金(俄语)、泰戈尔(孟加拉语)、马哈福兹(阿拉伯语)、夏目漱石(日语),这一个个具有精神坐标价值的名字,撑得起“文学巨匠”的名头,不仅仅因为国民度,更因为跨时空的国际影响。孩子们从小便从人手一本的教科书或课外读物中熟悉他们的名字与代表性作品,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他们的风格似乎代表了各国的风格。


目前,我们推出了阅读文学名家第一辑,对荷马、夏目漱石、歌德、塞万提斯和卡蒙斯这五位名家进行了深度剖析。


西方史诗之王:荷马



作为古希腊文化的杰出代表,《伊利亚特》和《奥德赛》至今仍是必读经典作品。本书从荷马其人出发,回答“荷马问题”,讲述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的诞生与流传,图文并茂地剖析了荷马史诗的写作背景、人物形象、艺术风格及文学意义,介绍荷马在中国的影响。最后摘选了荷马史诗经典名段(原文与译文对照版),以飨读者。


日本国民作家:夏目漱石



夏目漱石是日本近现代文学史上最著名的作家,是日本人公认的国民作家。本书结合漱石作品的文学创作手法与时代背景,对《我是猫》《哥儿》《三四郎》《草枕》《其后》《心》《道草》进行逐一分析,让夏目漱石笔下的知识分子、平民、女性以及人类本身的画像跃然纸上,而漱石文本中暗藏的对“家制度”、青春、人性、时代、人情社会的深刻认知也明晰无比地展现在读者眼前。最后摘选了夏目漱石诸作品经典名段(原文与译文对照版),以飨读者。


德国文学王者:歌德



歌德可以说是代表德国文化、德国民族精神的图腾式人物。本书开篇介绍了歌德的生平、歌德思想的发展,并以此为基础,选取《少年维特之烦恼》《浮士德》《威廉?迈斯特的学习时代》《亲和力》《魔王》《野玫瑰》等,结合时代大背景以及歌德本身的思想进行深度分析,引导读者认识歌德的创作如何随着人生境遇的变化而从“狂飙突进”成功过渡到启蒙思想。从作品的变迁看一个伟大作者的成长路径,一步步通向圆满理解歌德的彼岸。最后,本书选取并整理了歌德的经典名句,以飨读者。


西方现代小说之父:塞万提斯



塞万提斯一生坎坷,颠沛流离,到了晚年也只是一名小有名气、穷困潦倒的作家,但他的作品在世界文学史中的地位非同一般却是不争的事实。塞万提斯获得最大成功的长篇小说《堂吉诃德》让他实现了从“逗乐作家”到现代小说之父的飞跃,而《训诫小说集》则是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有机结合。本书对《堂吉诃德》《训诫小说集》和塞万提斯的代表剧作进行了详细和全面的介绍,剖析了为何《堂吉诃德》能够成为以流浪汉小说样式创作的欧洲早期优秀现实主义代表作品,并对世界范围内的文学创作产生巨大的影响。最后,本书选取了塞万提斯的经典名段,以飨读者。


葡萄牙史诗巨匠:卡蒙斯



卡蒙斯的作品,凝结了葡萄牙民族品格的精粹,也为广大中国读者开启了一扇了解葡语文学的重要窗口。他的抒情诗,至今是葡萄牙人民传诵的经典,也是作家们膜拜的典范;而他的巨著《卢济塔尼亚人之歌》,更是凭借着宏大的叙事、优美的文辞和真挚强烈的爱国情感,为所有阅读它的人提供了一次绝妙的阅读体验,标志着葡语诗歌创作的最高峰。相信无论何时,读诗之人都会被主人公达?伽马身上彰显的人性光芒震撼、折服。


基于卡蒙斯在葡语文学中的重要地位,本书的撰写力求做到专业性和普及性的兼顾,既确保引用出处的翔实优质和文本评论的精准到位,也希望能有更多的读者通过书中的描述对卡蒙斯的诗作实现相对全面的了解,甚至能出于兴趣而亲阅相关著作。


    进入专题: 丛书   世界文学  

本文责编:zhenyu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文学 > 语言学与文学读书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30624.html
文章来源:作者授权爱思想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isixiang.com)。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