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缉思和周艳聊大国崛起实录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5010 次 更新时间:2008-07-17 18:12

进入专题: 大国崛起  

新浪财经  

2006年11月22日,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所长王缉思(中)以及《大国崛起》执行总编导、撰稿人周艳(左)做客新浪聊天室,就目前央视热播的大型纪录片《大国崛起》与网友交流。

主持人 : 各位新浪的网友大家好,欢迎大家再次来到新浪聊天室,这次依然是对央视热播的《大国崛起》的系列访谈。昨天我们邀请了前驻德国和法国的两位大使进行了聊天,网友的提问非常踊跃,我们在此表示感谢。

今天我们有幸请到的是《大国崛起》的执行总编导、撰稿人周艳女士和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王缉思教授。今天《大国崛起》在央视已经播出第9集了,今天将播出第10集,有关美国“新国新梦”的话题,两位嘉宾的聊天也可以看成是对今天晚上和明天的节目进行一个预热。

除了在网上观众新浪网的在线直播之外,还可以通过手机访问手机新浪网,在移动中关注我们的聊天。手机新浪网的网址是:sina.cn。

我们知道,谈到大国崛起就不可以不谈美国,不仅离我们最近,也是到目前为止世界版图中惟一一个超级大国,我们想首先请王院长简单给我们介绍一下,就您的观点来看,美国崛起有哪些值得关注的地方?

王缉思 : 首先美国是怎么出来的,美国是一个新的国家,跟其它国家很不一样,只有200年历史。它是欧洲移民到了美国,后来又增加了很多移民,它最大特性是一个移民的国家,是一个新国家。它在一片虽然有人烟的地方,但是很多印第安人,实际上最后都灭绝了。在这么一块土地上建立起一个国家,各地的欧洲人先过去,后来又有黑人过去,是作为奴隶贩卖过去,有华工,最后一直到现在拉丁美洲很多都过去。

移民国家历史有很独特的现象,首先它没有思想包袱,有欧洲人的传统,但是并不一定要照欧洲人的做法做。美国人刚去的时候,主体是英格兰人,就带着新教这种传统过去。新教就有些勤劳勇敢的地方,特别是在自然界的面前。同时也有欧洲其它地方的一些特性。

同时它有一个无限宽广的空间,当然再发展可能到了加拿大和墨西哥。但是从13个殖民地看,整个往西去扩展,可以走得很远很远,一直走到东海岸。所以,决定它的思想特点是一个很宽的、扩张型的、不带什么束缚的。我印象非常深的就是恩格斯到美国访问的《美国旅行印象》,有那么一篇文章,写得很生动。就说我到去美国的路上,看见了一些美国人的妇女穿得很土,人也很大方,跟我们欧洲人不一样。我们瞧不起这种人,土里土气的,打扮也不怎么样,到哪儿说话声音都很大。其实我们现在在中国看到美国人也有这样的。但是这些人很有朝气,他如果认为什么是好的,第二天就拿来实行,什么都是新的,什么都是好的,它是发展最快的。他们有资格瞧不起我们欧洲,因为欧洲比较慢、比较保守,这个国家比较先进,用英语来说是go ahead,go是走路,ahead是向前,因此它是一个向前的民族,只要认为哪些东西好就拿过来用,哪些国家好的东西就拿过来用,原来是没有美国的,这是一开始发展的状况。

主持人 : 确实我们看到美国占了两集,整个纪录片一共12集,它占了两集,最后一集是总结,位置也是非常重要的。央视二套在拍这部片子的时候,在美国拍摄过程中,给我们介绍一下拍摄美国的情况。

周艳 : 因为我们这个系列片的排序是按照各个国家崛起的先后顺序,美国相对来说刚刚王院长介绍的它是出现的比较晚的一个新国家,只有200多年的历史。虽然时间不长,但是它其实里面历史上值得总结的东西非常多,值得我们现在拿来做成电视片可供我们来做的东西也非常多。所以,其实在做美国这两集的时候,我们是经过了一个很漫长的反复的过程,来取舍哪些可以放到我们的片子当中来,哪些我们就不得不很遗憾的因为篇幅的限制,就要放弃一部分。包括拍摄,美国的拍摄摄制组也是我们七个摄制组当中历时最长的,在美国本土拍摄历时最长的。因为我们几乎沿着美国,刚才王院长介绍从13个殖民地开始一直到它后来的发展,沿着它的发展路线走了一遍,一个是去了它重要的地方,包括南北战争一些地方,运动的博物馆,跨的州和路是漫长的。再就是我们采访,因为我们知道全世界顶的专家都在美国。所以,我们在美国本土采访了有一些很知名的像中国的观众可能以前比较熟悉的,像《大国兴衰》的作者,包括《国际问题》的作者,还包括沃罗斯坦提出了世界体系战略理论的教授,还包括像布尔辛斯基,是一个前政要,也算是一个学者。

我们当时能够采访这些人,一个是对美国的历史做一个他们自己专家的阐释,另外对世界的发展也有独到的见解。因此,我们在美国的拍摄当中收获很大。

主持人 : 我们看到有很多网友已经开始提问了。在美国的历史上,两次世界大战应该对它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的转折,二次世界大战对世界各国都产生了影响,对美国尤其是,怎么看到二次世界大战对美国发展起的作用?以及对世界格局产生的影响。

王缉思 : 其实美国两次世界大战都是很不情愿地加入。第一次世界大战它想坐山观虎斗,但是后来被迫卷入了,因为跟英国也结成盟国,对于欧洲这些事情,美国国内有很多关注,毕竟是移民过去的。各种元素使它最后卷入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它率先提出了一个国际联盟的想法,就是我们说的国联,相当于联合国的前身。可是又是美国人自己的国会反对这个国联,说不能通过,结果国联是美国人提出来的,威尔逊总统很热心要做这个事,结果没做成,美国不参与。

第一次世界大战美国是战胜国,但是对于它的作用并没有起到非常大的或者推动或者阻碍的作用。有意思的是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我们在看俄罗斯那一集里已经看到,美国的经济大衰退、大箫条,1929年到1933年经济大萧条以后就朝着罗斯福新政出来了,一下子美国得到很大的发展。这时第二次世界大战也在酝酿之中,美国也不情愿,那时美国的军队并不强大,美国的军事预算也不是很多,但是它有它的底子了,它的工业底子、自然资源都是非常非常丰厚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一出来,本来它也不是想非常非常想在亚洲开战,但是日本偷袭珍珠港美国被迫迎战,结果又成了战胜过。要说它从战争中得到的好处是什么呢?它卖给欧洲它的盟国很多供应,军火的供应和食品、衣服,包括重型的机械,对苏联也有很多的帮助,当然这种帮助不是完全对美国没有益的,大量促进它的生产,促进它的军火供应、其它工业的发展,促进各方面的发展。美国在战争之后,因为本土并没有遭受任何灾祸,所以它变成第一世界大国,而其他大国就在这个过程中全部被损耗了力量,即使是战胜国,法国一开始被占领,但是后来赢了,虽然是赢了,但是损失惨重,英国也虽然赢了,但也损失惨重,苏联虽然赢了,那牺牲多少人?中国也是战胜国,但是大家一回忆起抗日战争,大家不是骄傲,也就是说我们是经过很多痛苦、灾难才获得胜利。可是美国这种胜利是干脆彻底的胜利,我虽然死了人,但是我国土并没有侵占过,而且我在战争中经济很发展,这就变成它战后成为几乎惟一超级大国,苏联慢慢赶上去是另一回事。但是战后它的工业总产值来看几乎占了世界一半,实际上苏联综合国力来看只有美国的三分之一,不管是军事还是经济。

所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对美国意义来说非常意义直达,并不是说它故意发动战争,它是被迫卷入,但它还是在战争中获得很大利益。

主持人 : 周总编在你们整个节目的摄制过程中也采访了很多关于美国问题的专家,他们对于二战这一块有些什么样的看法?

周艳 : 我觉得王院长刚才给我们讲的,基本的观点其实都是差不多的,就是这样一个基本的观点。另外,因为在我们这个片子里更多我们讲的内容是它的之前。因为二战的时候,其实二战之后它变成了一个无庸置疑的大国,之前我们更多关注它是怎么形成的这个大国,包括它从立国开始,怎么样一步一步从新大陆(8.34,0.05,0.60%)变成了一个新国家,新国家又变成了一个强国,怎么在1894年的时候已经从经济的力量来看是世界第一了,这时候距离它立国才100多年的时间,它怎么快能够走上这条道路。我们在明天的那一集里更多关注是它怎么经历了那次经济危机,全世界经济危机之后它怎么能够最快、最好地来进行了调整。它找到一个什么样的方式能够度过这样一次危机,还能利用二战这样一个机会再次把自己的位置再次往深走了一步,我们更多关注这一块。

王缉思 : 我补充一点,周艳刚才讲得非常重要,1894年的时候美国已经是世界第一强国,在工业强国立国的过程中间基本上是一个和平的历史,尤其是在内战结束,我记得是1864年,这结束之后到1894年这30年间飞速的发展,为美国强大奠定了基础,而不是说美国是通过打仗来发财的,这个东西应该是一个常识。但是因为我们认识上某些缺陷,总是觉得美国是靠打仗变成强国,如果是打仗,早期打仗,在扩张上击败了西班牙人,也灭绝了很多印第安人,奴隶黑人,有很多暴力,也有战争,这个立国过程我们不可否认。但是说它打仗是靠打仗强大起来,这是一个错误的理解。如果我们这么看,就好像中国要强大或者是哪个国家强大,必须经过一场惨烈的战争,不是这么回事。

主持人 :实际上这个节目也是给国人更多在国家强大上多一条思路。

两位对中国和外国的了解来说,中国对美国的了解要比他们多得多,因为中国感觉对国外的先进,尤其是改革开放之后对这个了解特别多,两位不管是通过国内的节目还是通过美国本身的影片,对美国都有大量比较充分的了解,央视二套在拍关于美国的纪录片的时候,有没有一个什么样的考虑选择一个比较独特的视角,或者是来改变观众继成的对美国的一些印象?

周艳 : 你刚才说的这个问题里有对的一部分也有不太对的一部分。一个,我们确实对美国的关注是非常高的,中国人尤其是在改革开放30年以后,相对来说是。但是另外一方面,我觉得我们对美国的了解也还是远远不够的,尤其是对它历史的了解,可能现状大家更多关注一些,那么它的历史到底怎么走过来的,可能很多人还是一种概念性的或者是很概括性的这样一种印象,更多的是一种印象。我们想通过这个片子,能够更多地重现历史,把美国的历史一步一步怎么走过来的,更多能够放在屏幕上让大家来看。通过这样一种方式大家可以看出来美国究竟怎么一步一步走过来的,我们更多想做这样的工作。尤其是在我们拍这个片子的过程当中,我们觉得其实,还是我刚才说的那个意思,我们对世界的了解,尤其是对世界历史的了解还远远不够,我们也是希望能够通过这部片子,能够让中国人更好地了解世界。其实反过来说,我记得昨天蔡大使在这里讲话的时候,说这也是外国人了解中国人的方式,我当时听了很受启发,这确实原来我们做片子的初期还没有想这到一层。因为中国人现在可以以这样开放理性的眼光关注世界和关注历史,这其实是能够让世界也能了解到我们中国发展状态是什么状况。

王缉思 : 周艳刚才说的,其实我们对美国的了解远远不够,我认为美国对我们的了解比我们对美国的了解要深入得多,我是从专家层面。我们出版过多少本真正是透彻地分析了美国哪一个方面的事,学术上的著作也好,专业上的著作也好,太惨了,我就用“惨”来说。但是反过来美国专业研究中国的人比我们这些专业研究美国的人,从做学问的角度来说,不说从政治的角度来说,那比我们的水平高很多,没有任何理由自满,说我们对美国了解很多,美国对我们了解很少。而且推而广之,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对美国的了解,都比美国对那个国家了解的多,俄罗斯人也这么说,德国人也这么说,法国人也这么说,更别说日本人、越南人,所有人说起美国对他们国家的了解,他们都说美国人根本不了解我们,我们只了解他们。但是要想想它是处在那个中心的位置上,可是它对那些国家深入的了解是通过专家来实现的。另外,英语国家有天然的优势,比如康乃尔大学校长对我说,在北大跟我说,美国人学中文太差了,中文学英文谁都会。我说不太全面吧,美国人有200万华人,他们说中文比我们说英文强多了呀,但是这些人都是美国人,不是中国人。我们有多少金发碧眼的土生土长的美国人在这儿,没有。所以有移民国家的优势,所以对世界的关注也特别多。

主持人 : 对于我们中国来讲,从美国发展中最值得借鉴的在哪儿?

王缉思 : 我觉得还是一个创新的精神。假如用一两个字来概括,就是创新的精神,这种创新精神包括无数东西,比如制度创新,制度创新就是说它从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发展到管理非常完善的这么一个社会。这种创新是中国人值得学习的。

还有一个技术创新,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这种创新它必须建立在什么基础上呢?当然历史包袱不重。另外,因为移民国家,把世界上好的东西都可以集中在那儿试验,试验完了就像恩格斯说的试验成了马上就实行,不用等第二天讨论这个带来什么后果。搞得好了就做下去,搞不好就再回来。反复讨论,反复讨论,反复形成一套制度以后,这套制度就相当的稳固了。这种创新它一定要有一些什么条件呢?得鼓励创新精神。如果不鼓励创新精神,它就不会有创新,也就是说你给的条件。很多人为什么被美国所吸引,跑到美国去,觉得我到美国有可能拿到诺贝尔奖,而且美国人诺贝尔奖,很多人都是爱国人出身,爱因斯坦也好,很多人都是,杨振宁都是到了美国以后就出了,就是因为有一个鼓励创新的机制,觉得在那儿能够最大发挥他的主观能动性,这一点我们要想办法解决。

主持人 : 周女士,美国是我们最后谈的一个国家,两集,10集、11集之后也会有一个小结。这个片子我们拍了3年了,也是耗时非常大的工程。拍这部片子,央视二套或者是您个人来讲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周艳 : 我最大的感受是太难了,太困难了。这个难完全是由于这个题目,我说的这个难是指这个题目,我们给自己出了一个特别大的难题其实是。因为我们最开始的时候是从这样的一个,大家也知道我们从一个学习开始引发到我们这部片子。但是当我们真正开始来做这个题目的时候,开始涉猎到9个国家历史的时候,我们才发现其实我们在给自己设了一个特别大的难题。

因为可以很简单地想,9个国家500年,地域上是欧亚美,时间上是500多年,是这样一个概念。我们很简单地想一下,我们讲自己国家的历史,讲中国历史的时候,如果我们要讲500年的中国史恐怕都很困难,那么在全球上讲一个陌生国家的时候,我们遭遇到非常到进入的门槛的障碍。所以,我们也很感谢,在这个过程中包括像王院长这样的专家给了我们非常多的支持和指点,包括北京大学历史学系给了我们最初一个历史脚本的提供。在这样一个专家团的支持下,我们才能一步一步地解决、一点一点地解决我们一道道的难题,一步一步这样地走过来。所以,要问我最大的感触,我觉得我们很艰难地完成了这一次的工作,但是我们觉得这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工作,而且在这个过程当中,我和我们底下整个团队,我们都觉得收获很多,虽然很难,但是收获很大。

一个是我们觉得我们做了一件还算是比较有意义的一件事情,能够把世界的历史带给我们中国的电视观众,用中央电视台自己来做。因为我们可以从国外买这样的片子,不是不可以的,但是我们想用中国人自己来看世界,这是不一样的,第一次能够做这样的事情,这是我们自己觉得的一个收获。另外一个是我们个人的收获,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确实看了不少的书,接触了不少材料,听了很多专家的指点和精辟的观点,我们觉得对我们个人的启发非常大。可能在我们今后的电视工作当中,这是我们非常难忘的经历。

主持人 : 我们这一套节目里大量采访了外国专家,这和以往的纪录片有很大的区别,央视怎么考虑?

周艳 : 事实上我们的基础是国内的专家给我们提供的,因为我们不可能直接跟国外的专家去谈,我们没有这样的水准程度进行这样的工作。

另外,我们想能够听到那个国家自己的学者,他们怎么来看待自己的历史,我们想这会是一个更加可能接近历史本真的一个做法。因为从我们翻译过来的书上可以看到一些内容,或者说我们看到个别的,程度能够比较高的人可能能够涉猎一些原版的书籍,但是真正能够听到那个国家的专家用他们的语言说他们国家历史的时候,更整个电视创作的人也好,给整套片子的分量上来讲意义上是不一样的。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什么叫开放?开放是我们能够走出去,这个叫开放。另外,我们能够把人家的各种想法、思想引进来,这是我们选择国外专家的一个很重要的一点。事实上我们觉得在这个过程当中确实能够互为印证,我们中国的学者给我们提供的观点和国外的学者进行印证,还有一些可以产生讨论和碰撞,都是很有意义的一件事。

主持人 : 王教授怎么看大量采访国外的专家,怎么看到中国人对外国认识的差别,和外国人对中国认识的差别。

王缉思 : 从技术上,你直面看外国专家讲,即使语言不通,对那个人也有一个直观的印象,他是怎么表现自己的。从我这个专业角度来看,实际上外国专家之间他们的观点也不尽相同。尽管我们引用的很少,比如沃罗斯坦讲的历史跟保罗·肯尼迪讲的历史我知道是不一样的,就只言片语我也能听出来,有点区别,这很有意思。而且也并不是说是一个国家的人只说一个国家的事,其实比如保罗·肯尼迪是英国人,英国人到美国说美国的事,说着说着就说到英国了,很有意思。这些是大家。

央视的伟大之处是他找的大家还都愿意说,有的时候大家不愿意说,就觉得我讲完了以后不知道你用不用我的话,你用多少我也不知道,只言片语给我播出来,也有损我整个光辉的思想。但是这一点也就是说能够采访他们,就很不容易了,还加上讲得很生动,哪怕片段切的也都是很有水准的,我很欣赏这一点。你想想,如果这么大一个片子、这么长时间,都是中国人在评论人家,它的思想性、可信度就大大削弱。

主持人 : 我想借着这个话题继续问,也是昨天两位嘉宾谈过的。很多网友有这样的感觉,央视在这个时候选择播这样一部片子,会不会隐含着一些嫌疑?因为中国正处在崛起的时期,也是观众比较关心的话题,您怎么看这个话题的选择?

王缉思 : 也有海外的记者问我为什么在这个时候做,记者容易想事,好像什么事都是临时安排的,这不可能临时安排。有一个技术性,有一些计划,到最后到了什么时候能够做完,这个时候你什么时候弄出来都说为什么在这个时候。其实我的理解是并没有一个特殊的时机,挑选在2006年的11月。但是整个摄制,我的理解有一个大的背景,当时很多人说中国正在崛起或者说已经崛起了,但是我们自己也会想,哎呀,是不是真的需要我们说中国已经崛起了?或者是正在崛起?不管怎么说,别的国家崛起是事实,那么我们可能用一个快速发展或者是什么词来代替崛起这个词,实际上中国是在崛起的过程中。是在崛起过程中你就要了解外国的经验、教训,这是初衷。至于为什么这个时候播出,是因为当时拍不出来(笑)。

主持人 : 中国崛起的过程我们需要向国外借鉴什么或者是以什么样的心态?

王缉思 : 首先当然大家都希望中国崛起,中国人都希望中国崛起。但是大国兴衰有一定的规律,也有一定的偶然性,就是说并不是你想要崛起,你奋力崛起就能崛起,有一个国际、国内的环境限制。这个片子给我一个很大的启迪,原来我也意识到,我要加强这个印象,就是这个国家要是崛起的话,有一种内在的张力,它的一种动力,我要起来,这是一个内部的力量推动它,不是一个外部的力量促使它要怎么怎么样。那么这种内部力量,也就是说它是一个国内的因素引发了它向上,我们不缺少这个东西。但是它有一个国际的环境,我觉得我们现在国际环境还是相当好的,没有大战,没有一定要我们怎么样,也就是说我们把国内的事情办好,是中国能够保持快速发展的一个最根本的因素。我们在外部环境当中当然有很多不如意的地方,但现在是一个大好时机,我们应该好好干。好好干就看看人家是怎么干的,包括人家失败,失败在哪儿就很有意义,非要展开来说就没完了。

网友:这样一个纪实片又是历史题材,为什么央视二套来做?我比较感兴趣。

周艳 : 首先来讲,如果关注二套的朋友可能会注意到,其实二套一直非常注重做这样一些深度报道的。另外,我们在这套片子当中,如果大家留意,我们有一个非常清晰的经济发展的脉络。我们从最初的荷兰资本主义的起源,到英国自由市场经济的一个形成,亚当斯密的理论时期。英法时期,然后到德国和日本,开始由国家来主导工业化的进程,到苏联有一个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一直到1929年经济危机之后,看看美国人是用什么方式来度过,来解决经济上的问题的,两只手,我们经常说的看的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共同管理和控制国家经济,这是我们有一个非常清晰的经济脉络。

我们也看到,事实上一个国家的崛起,你一眼可以看得到的,国家强大首先是经济强大。如果经济不发达,包括我们最后几集里说得很直白,也是根本性的道理,如果经济不发展国家是很难起来的,当然经济发展起来是有政治、传统各种因素,但是我们通常看到就是经济的线索。所以,放在二套经济频道来播出也不是一个奇怪的事情。

另外,如果大家继续关注二套,以后还会看到这样有深度的历史纪录片,或者是其它题材的纪录片,都会看得到。

网友:我看到的很晚,已经是从第五集开始看了,这个节目会不会有重播?会在哪个频道重播?

周艳 : 如果大家有这样的声音,对我们尽快重播肯定是一个更好的促动。因为我们会根据大家的需求,如果我们这个节目是受欢迎的,是被大家基本肯定的这样一个节目,我们一定会尽快安排重播,这个请大家放心。

王缉思 : 应该有书和碟。

周艳 : 对,另外我们的书和碟都已经出版了,我借这个机会给网友介绍一下,我们的书是一套不太一样的书,因为我们这是电视人写的一套书,大家通常以为就是解说词的一个集合,就是一本书。事实上我们是做了一个八本的一套书,因为我们感觉到我们用电视人的角度做一个历史的一套解读,可以由我们自己的一个角落,所以我们是按照每个国家一本这样的规模做的,里面有我们历史的部分,也有我们导演在实地拍摄的时候,比如看到一个历史真迹的时候,他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另外,还有我们大量采访国内外专家的一些精彩的言论。因为我们的片子里确实篇幅用的有限,但是我们觉得这个东西很有意思,有一些是非常有意思的,有一些非常有见地的都在这个书里。在我们再次重播之前,大家可以先观看这一本书,如果看电视不方便,也可以看碟,碟已经出版。

网友:王院长今天在这儿机会难得,请您现在介绍一下中美关系这一块,因为种美关系也一直是网上大家讨论的非常热的话题。尤其美国马上要换届,新的中美关系会朝哪个方向转?

王缉思 : 2007年1月3日新一届的国会出来了,现在民主党拿到了众议院、参议院的多数,会有一些新的面孔出来。我对中美关系没有担心,没有觉得会产生什么大的变化。自从“9·11”以来,或者是自从新世纪开始以来,中美关系基本上是稳定的,没有大起大落,没有像90年代那样大起大落。原因是多方面的,起码从美国来看,从中国来看,从两个地方来看我认为是稳定的。

美国反恐是它的国防政策、国家安全政策的重心,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是它最担心的事,如果恐怖分子拿到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就麻烦了。另外,中东地区,或者是大中东地区是它战略最重心的一块,打了伊拉克以后,重心很难拔出来,这时不能把中国作为战略威胁和战略敌人,相当大程度上,美国不把我们当成主要威胁、主要敌人,我们当然会有更多时间、精力投入到国内建设上。

从中国来看我们并没有想要把美国当地人,我们不想和美国发生大规模的冲突,我们想和平发展,我们愿意国内稳定,世界经济也是一定的,这样当然两国都要有一种动力,或者说都有一些因素,两个国家不会发生对抗。

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也是根本性的因素,就是两个国家经济上是相互需求很大的,互相之间在解决关系中间又有摩擦,又有合作,应该说合作的东西还是很多的,大规模的企业搬到中国来,我们中国也买了它大量的债券。这种情况下你要损害了中国的经济,你自己的经济也会受到损失。所以,应该说是基本稳定,稳定中间肯定还会有摩擦,在台湾问题上,在朝核问题上,在其他很多问题上都有不同的一件。但是这种奇见不值得使中美关系翻撤。

主持人 : 您怎么看经济上中美关系,互相又是联合在一起,但是具体来讲两国又有一些利益分歧在里面。比如人民币升值问题、贸易逆差问题。

王缉思 : 就是因为两国相互之间介入很深,比如美国对于中国人民币升值速度不快产生一些想法,说你是不是更快一点。当然我们自己有我们自己的盘算,一个是美国没有这种手段强迫我们人民币一定要升值到什么时候才能满意。同时美国有些企业在中国是投资的,也并不愿意中国的人民币很不稳定,就是说因为经济也融合在一起的,人民币升值问题上跟我们的想法也是一致的,不要一下子涨,一下子也不好。而且美元的贬值对美国经济也产生很大负面上的影响。金融上相互依赖的情况使得经济摩擦能够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至于贸易逆差,美国的外贸逆差不仅是对中国,跟很多国家都有,还要接着买中国的产品,同时又不向中国卖非常尖端,技术含量很高很贵的东西,又不愿意卖,出于国家安全的考虑,这样也没有带多的手段,因此有很多是理论上讲,但是实际上很难做。这里还有一个很关键的事情我们也要注意,就是知识产权,美国人提出各种各样的意见,有相当的道理在里面,或者我们国家确实有很多违反知识产权的现象,不但损害美国人的利益,也损害我们自己的利益。我们所谓的让步,不是我们让步,是我们前进了,我们的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我们知识产权保护更好,中美关系就更好了。

主持人 : 刚才您也提到在政治上面台湾问题是中美政治上永远回避免不了的一个问题,也是大家关心的一个问题,这个问题的走势您怎么看?

王缉思 : 至少在目前这个阶段,中美不会因为台湾问题产生严重的冲突,原因是这两个国家在这个问题上相似的关切,比如我们要强烈制止台独倾向进一步发展,如果台独倾向进一步发展,造成所谓的法理台独,美国也会感到很不安。原因是什么呢?如果做到这一点,像某些台独分子要法理台独、修改宪法、改国号,那中国大陆一定会发生强烈的反应,也不能排除武力解决这个东西,美国人又不能不干涉,有台湾关系法,有各种各样的压力,就会变成中美之间的一个大的问题。美国根本就顾不过来这些事情,别的事情都管不过来,就觉得台湾是一个包袱,是很讨厌这些台独分子怎么老在那儿闹,破坏我的大局,这时要遏制一下台独,说你不要再闹,你再闹对我没好处,这样中美两个国家在这个问题上有一些相似的关切。美国就说我不是帮助中国,我为了我自己。那中国也就说我们现在有一个《反分裂国家法》,这里也讲得很明确,我们还是要促进和平统一。现在两岸之间的经贸关系往来也非常之密切,台湾政局本身不大稳定,那些台独势力也自顾不暇,当然还想借这个转移压力、转移视线,再搞一点,但是现在搞法理台独的希望很小,于是乎我觉得台湾我们还是有很大的时间和空间来促进和平统一。

主持人 : 感谢王院长回答网友这个令网友很关心的问题。看一下很轻松的问题。

周总编,网友看的时候发现央视很多节目当中运用了大量的动画、特技这些说法,这可能是在央视拍历史题材的纪录片当中以前很少用的,能不能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个情况。

周艳 : 事实上电脑动画这一块,要说很少用,可能是前几年,我们从去年有些纪录片已经开始用这一部分了。我们这部片子是这样考虑的,因为这是一个历史题材的片子,首先希望尽最大可能接近历史的真实,我们最大的追求其实是到那个国家拍那个国家还能够看到的那部分历史,比如说遗址遗迹遗物,珍贵的文物,还有我们把它叫做“活着的历史”。因为我们觉得历史跟现实是连成一体的,从现实当中是可以看到历史的。当地人的衣食住行,当地人的一些仪式庆典活动,他们很多生活的习惯,甚至人脸上的表情都可以看到那个国家的历史。就像王教授说的美国人很有朝气,说话很大声。我们追求两个,一个就是珍贵的历史文物,一个就是活着的历史,这是我们最大的追求。

但是说到电脑动画,后来是我们大量使用的部分,就是因为有些历史确实是不可再现了,确实过程了,像航海时代,大航海的那种气势上的东西,你很难用影像的语言,用那种很静态的语言来表现,所以我们就考虑是这样想的,我们希望我们的动画是为我们内容服务的,为我们的主题来服务的,我们不单纯追求一个技术的高端,虽然我们使用了很高端的电脑动画,但是希望它在我们片子当中一个是点睛的,不滥用,不是到处都是动画。另外,真正能够让人更贴近那个历史情境。比如刚才我提到的海洋时代一个大型船队,像荷兰的商船队,比如像法国攻占巴士底狱,因为那对法国历史是一个很重要的点,我们希望在历史重要的点上能够很恰如其分地能够很适度地为了表现我们的主题做一些动画,这也是我们这个片子里用动画最初的设计。

主持人 : 周总编这个片子播出9天了,也算是接近尾声了。你们历时三年呕心沥血完成这部作品,有没有关注最近观众的反应,相信你们也比较关注,怎么评价观众的反应?

周艳 : 我们说实话很感谢我们的观众,因为我们这个片子因为是在晚上21:30播,时间上有的网友可能觉得稍晚了一点点,但是我们发现关注度还是很高,尤其是我们原来最早想过到底会是什么样的人看这个片子呢,看了以后大家会有什么反响呢,原来都有种种的预想。但是我们发现其实观众比我们想象的更智慧,我是这样看这个问题的。而且我很高兴,包括我也在上网,会关注网友的聊天、评论,我觉得他们都能够很理性的用一种探讨问题的方式来看待我们这个片子,因为我们这个片子的叙述本身也是很平和的一种方式,我们希望更多呈现历史,在历史当中能够让大家有一些感悟,这是我们最大的一个动机。事实上我们觉得我们基本上实现了我们最初的这个目标,很多的观众,他们看待问题,他们对历史的研究其实很深,他们知道历史的细节、历史的史实,他们所得到的点点滴滴的感悟,有些已经比我们的思考往前走得更多。所以,很感谢观众对我们这个片子的认可,也能够让我感觉到中央电视台这样一个类型的有深度的纪录片是有着非常多的观众的需求的,也给我们做纪录片的人很大的鼓舞。

主持人 : 纪录片也是有市场的。

周艳 : 对。

主持人 : 王院长,您作为一个专家来看,国人对国外真正了解还是相当少的。央视这次纪录片也算是为这个方面做了一个比较大的努力,也是一个大的探索,能不能在这个话题上给我们继续展开。因为我们其实说忘记历史就是意味着背叛,其实这个也很多,市面上关于历史的书籍也很多,畅销书很多,但是为什么还会出现国人对国外的历史了解的还是不够呢?

王缉思 : 因为你不到国外去,不大量接触国外人,怎么能够了解它呢?怎么能有切身的体会呢?一般人都会按照自己国家的历史经验去想别的国家,因为你没有那一段历史,很直观的东西,如果在那个国家生存,在那个国家发展你会怎么样呢?你会走什么样的路呢?这本身就对我们有一个启迪,就是开阔眼界。我们因为按照一种思维框架看自己,你就会想它应该也会这个样子,但它现在不是这个样子,这就很有意思。

从一个专业的角度来看,这样的东西给我们的启迪是又拓展了眼界,给你一个直观的印象,外国是这个样子,外国是这样发展起来的,我们是这样,也就使我们想到我们也需要有一个自己的特点,不能走人家的路,人家那个路你走不通了,你再说我去航海,走葡萄牙的路,或者你想走任何一个路,比如日本的明治维新,都有当时的历史背景,不再存在了。我们今天这样的情况,只有按照国情发展。

对于外国的不理解,有时候也会反射到我们对自己的文化和自己的历史是否真正理解。比如说这个东西有一个比较新的视角,就跟我小的时候,或者是我后来学到历史有很大的差别。那么就会想,那我学到的中国历史是不是真正是当时那个情况呢?我们也需要想一想,那就是说你需要有一个知识更新的过程,你要想一想历史不是那么简单的一件事,中国的历史也不是那么简单的一件事情,从一个知识分子的角度来说,你知道还需要学习。

主持人 : 还需要多元的一些历史。

王缉思 : 对 。

主持人 : 网友的提问还是很多,但是因为时间关系没有办法继续聊天。还是非常感谢周总编和王院长能够今天来到新浪财经和各位网友就央视热播的《大国崛起》进行一次聊天。也感谢网友的参与,希望网友继续关注央视播出的节目,也继续关注新浪财经举行的活动,也借此多去了解国外的历史。

谢谢大家,再次谢谢两位嘉宾,谢谢!

(聊天结束)

    进入专题: 大国崛起  

本文责编:linguanbao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政治学 > 中国政治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2911.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