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嘉健:歇斯底里的虚荣欲望

———— 包法利夫人的心魔解读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2938 次 更新时间:2021-10-10 13:58:44

进入专题: 包法利夫人   虚荣欲望   歇斯底里   心魔  

吕嘉健 (进入专栏)  

   放纵自己的欲望是最大的祸害。

                                 —— 亚里士多德

   你不可能使人不受制于命运,正如在医学上你救不了注定要死的人。你无法使某些人不胡来,因为那是他们的本性。

                                    —— 荣格

  

   文学研究家在评论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時,说:“我們人人都是包法利夫人。”

   多年前洪晃写了一篇《满大街的包法利夫人》,说了一句:

   “我們現在的环境几乎是一个完美的包法利夫人养殖基地。”

   解读包法利夫人,认知“虚荣欲望”比认知养殖包法利夫人的基地更重要。

  

   一. 如何解釋包法利夫人的悲剧?

  

   1. 在中国,对《包法利夫人》有代表性的文学评论如是说:

   消极浪漫主义的不良影响和丑恶残酷现实的腐蚀,是造成爱玛悲剧的原因。并不是她本人的错,是当时的社会造成的。(百度)

   华东师大法国文学教授袁筱一说:

   福楼拜对爱玛有巨大的同情,《包法利夫人》阐述的是一种心灵的状态,即人类有能力,并且总是要把自己想象成另外的模样。(搜狐网2020-10-27)

   袁的说法来自于法国评论家儒勒٠德٠戈吉耶著名的“包法利主义”:“人所具有的把自己设想成另一个样子的能力。”这个概念得到很多人的认同。

   戈吉耶提出“天真的包法利夫人”和“神气的包法利夫人”两个概念。天真指童年的心性状态:

   戈吉耶用儿童心理比附包法利夫人类型的心性:儿童总是將自己构想为另一个人,认为自己具有那个震慑他的人的品质和能力,而扭曲亲眼所见的真实狀况。尤其对书本获得的和传播的概念出奇地貪婪,天真无知地接受那些概念和梦想,然后在那种状态中很神气。(1)

   作家王安忆也同意“包法利主义”之说法。她认为这囊括了包法利夫人命运的所有性质。終因“设想”和真实力量悬殊,跟循既定的逻辑,形成整个事件的因果骨骼。(《文学的意义》,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王安忆没有追究包法利夫人的设想之性质和对自己命运的责任。

   作家苏童对包法利夫人的评论得到不少人的认同。他认为爱玛心在高处,却生活在乡村小镇,这本身就隐藏着种种危险。爱玛的空虚和寂寞是一个最强大的敌人,一个小镇无法包容她一颗野性的庞大的骚动的心,她永远在寻找一种遭遇,像飞蛾扑火一样扑向危险的情感游戏。这是悲剧性的欲望和悲剧性的命运。一棵寻常的人性之树上却开出了不寻常的恶之花。这是一部关于人性的矛盾之书。(《小说是灵魂的逆光》,人民文学出版社)

   某作家认为,一个乡下人受了教育向往外面精彩的世界、一个女人追求真正的爱情且不甘心嫁一个平庸的丈夫,拒绝平凡,都是合理的,不能说错的是命。浪漫是对于生命可能性的不懈追求,是对想象力的极限探索。生命应该有奇迹,最不能承受平凡。她不甘心,跳了出来。结果身败名裂。(豆瓣)

   很多人都说,爱玛比别人有更旺的生命激情,渴望体验情感,她想超越生命的有限形式,却成了阶级社会的献祭品。

  

   2. 批评一个对象時,表现了批评者的心性和批评能力,以及整个时代的集体无意识。

   人们都把爱玛悲剧归因于外在的社会影响。

   很多人將自我追求的失败共鸣变成一种同情,把对社会压抑的愤怒投射到包法利夫人的形象上。认为社会的不公阻碍了她將生活设想成并追求另一个样子的权利。

   很少人將包法利夫人命运的性质定义为“堕落-沉沦-毁灭”。

   需要根据小说实证地回答以下提问:

   人生活在一个不能满足自己理想和欲望的现实困境里,应该形成什么样的人生理想?可否用不正当的方式去追求和实现自己不正当的梦想和满足过度的欲望?什么方式是合适的?

   《包法利夫人》启发我們思考三个基本问题:

   一个人的命运轨迹是由什么因素合力形成的?

   当你堕落、沉沦而至毁灭時,你除了责备环境给你的错误指引,你会反思自己的本性吗?

   任何社会都給每一个人提供了发展各种可能性的基础,在各种可能性诱因面前,你的主观能动性能否抉择出何为上升何为沦陷?

   纳博科夫说:

   “三种因素造就一个人: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未知因素X。环境因素的影响力远远弱于另两种因素,而未知因素X的力量则大大超过其它因素。我反对人们在爱玛٠包法利受到客观社会环境影响的论题上纠缠不休。福楼拜表现的是人类命运的精妙的微积分,不是社会环境影响的加减乘除。” (2)

  

   3. 戈吉耶的“包法利主义”仅仅强调了那些庸俗的浪漫文学摧毁了她的自发性,使她无知而朝三暮四,她的心智未成熟,听命于环境的暗示,摹仿想变成那些情妇。

   这确是现代化以來的普遍情况,“最低级的东西,我們觉得最真实,这是时代的迷信。”(鲁日蒙:《爱情与西方》)

   在欲望极盛的现代社会,人人都有將自己设想成另一个样子的梦想能力。关键在于,这种观点將人的主观能动理性完全归零,而忽略对“欲望”的批判。

   设想成什么样子是有普世价值的正当性前提的,不能用邪恶的设想取代庸俗的现实。

   原作并不支持包法利夫人为了追求成另一个样子所做的事情是正当的之说法。

   请看作品最后的片段:

   爱玛要还债疯狂到不择手段,她撺掇賴昂去律师事务所偷窃公款。“爱玛又是顿脚,又是耸肩,唧哝道‘我要是你呀,一样找得到!事务所!’她的火热的瞳孔显出一种魔鬼似的胆量,眯缝着眼,模样又淫荡,又挑唆;这勾引他犯罪的女人的意志,顽强无比。”(P305,李健吾译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8,以下同)

   临死前,“她想,一切欺诈、卑鄙和折磨她的无数欲望,都和她不相干了。現在,她什么人也不恨了。”(P327)

   “她伸长颈项,嘴唇贴牢基督的身體,使出就要断气的全部气力,亲着她从来没有亲过的最大的爱情的吻。教士右手拇指蘸油,开始涂抹:先是眼睛,曾经贪恋人世种种浮华;其次是鼻孔,喜好温和的微风与动情的香味;再次是嘴,曾经张开了说谎,由于骄傲而呻吟,在淫欲之中喊叫;再次是手,爱接触滑润东西;最后是脚底,从前为了满足欲望,跑起来那样快。”(P333)

   福楼拜的叙述融合着对爱玛本性的否定:

   欺诈,卑鄙,无数的欲望,又淫荡,又挑唆,她的犯罪的女人的意志,顽强无比,显出魔鬼似的胆量。

   在欲望炽热、梦想淫邪的“包法利主义”与合乎理性规定性的应然、合乎逻辑地发展的人生哲学之間,现代人的存在主义心性究竟有了多少长进?

在不再从人文主义传统和文学名著中汲取精神营养的后现代社会,(点击此处阅读下一页)

进入 吕嘉健 的专栏     进入专题: 包法利夫人   虚荣欲望   歇斯底里   心魔  

发信站:爱思想(http://www.aisixiang.com),栏目:最新来稿
本文链接:http://www.aisixiang.com/data/128940.html
文章来源:爱思想首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aisixiang.com)。

2 推荐

在方框中输入电子邮件地址,多个邮件之间用半角逗号(,)分隔。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