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林 车軑珏: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五重维度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2140 次 更新时间:2020-08-06 22:00

进入专题: 人类命运共同体  

陶林   车軑珏  

摘要:习近平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具有丰富的内涵,从历史维度看,是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从实践维度看,是针对全球治理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的出场;从文化维度看,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基因的继承和创新;从价值维度看,是对马克思共同体思想新时代的继承和发展,体现了人民性和人类性的辩证统一;从未来维度看,是具有前瞻性引领性的国际秩序新主张。

关键词:人类命运共同体;五重维度;中国方案

作者简介:陶林,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法学博士,南京大学法学博士后,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高级访问学者,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政治研究。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8BKS027);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5BKS074);河海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经费课题项目(2016B02414)

当前,学术界对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本内涵存在不同的界定和解读。例如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基础,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说” “人类共同价值底蕴说” 和“中国传统文化基础说”; 再如现有成果大多认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有三个维度:历史、现实与未来维度; 也有学者认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四个维度。 应该说这些论述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笔者认为其研究视角不够开阔,需要进一步拓展。笔者认为需要从整体性的视角深入研究,才能真正全面准确把握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丰富的时代内涵。人类命运共同体是马克思主义国际政治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具有历史维度、实践维度、未来维度、价值维度与文化维度五重维度,这五大维度相互支撑,缺一不可,分别从历史、实践、文化、价值、未来不同层面立体多维地阐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丰富内涵,为全球治理提供了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

一、历史维度: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对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的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核心理念的继承和发展

新中国成立7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逐渐在实践中探索形成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成功地走上了一条与本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相适应的和平发展道路。从历史维度来看,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对中共几届领导人外交思想的继承与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和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中央领导核心外交战略思想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产物”。 从历史发展来看,全球化是客观的历史潮流,但构建合理的国际秩序,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始终是全人类共同的价值目标与追求。马克思在1848年的《共产党宣言》中论述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使得人类历史成为世界历史,各个民族国家之间联系紧密。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和全球扩展“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因为它消灭了各国以往自然形成的闭关锁国的状态” 。国与国之间的联系紧密,寻求共同的人类命运是人类共同的孜孜以求的长期目标。

新中国成立之初,面对美国的封锁包围,毛泽东、周恩来确立了“一边倒,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方针。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1974年毛泽东提出“三个世界”划分理论,为中国外交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政治框架,中国外交取得了辉煌成就,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中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中国外交的对外话语权逐渐凸显。1972年中日建交,1979年中美建交,这是20世纪70年代新中国外交的重要成果。“文革”结束之后,邓小平正确分析世界局势,提出了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第三次世界大战打不起来,中国可以争取较长的和平时间搞经济建设等著名论断。中国应该从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上来,十一届中全会就是一个里程碑意思上的重大转折。邓小平强调,中国要聚精会神地搞经济建设。中国开始实施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991年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面对严峻的国际形势,邓小平高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伟大旗帜,提出中国不当头、不争霸,冷静观察,稳住阵脚,要韬光养晦,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继续前进。他认为要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和国际经济新秩序,“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最好的方式”。 江泽民继续坚持和平和发展是时代主题的重大论断,积极应对国际形势的挑战,强调要“顺应历史潮流,维护全人类的共同利益”。 20世纪90年代以来,江泽民在邓小平“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战略方针基础上,坚持“独立自主、互利共赢”的外交思想,提出“坚持多边外交政策,参与国际事务,推动国际合作,承担国际义务,在国际政治舞台发挥更大的作用”。 2001年中国加入 WTO,这是中国外交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面对国际形势的变化,提出“中国和平崛起,构建和谐世界”的外交思想。他强调发展国家关系“应该遵循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恪守国际法和国际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强调,“弘扬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精神,共同维护国际公平正义” 。习近平总书记结合新时代国际形势的新变化,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从历史维度看,这一理念继承了中国领导人一以贯之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思想。“在当今的全球体系中,中国正扮演着四种角色,利益攸关方、积极行动者、行为倡导者和变革引导者。”

总之,1949 年新中国成立至今,中国外交走过了70 多年的历程。不管国际风云如何变化,中国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三个世界”战略思想的提出,到邓小平提出和平和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建立国际新秩序的思想,再到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主张、新安全观、世界文明多样性理念,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生成和发展提供了进一步指导。“三个世界”划分理论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实际上体现了中国外交的核心理念,独立自主,和平共处,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建立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这些重要理论蕴含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即世界不同的国家需要和平共处、合作共赢,应尊重各个国家文明的多样性,寻求全球治理。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构建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理念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最直接的理论资源和思想动力。从历史维度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论述可以说是一脉相承,延续了中国领导人独立自主、和平外交的思想,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

二、实践维度:全球治理失灵呼唤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

从实践维度看,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为全球治理提供了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在全球化的当今时代,资本主义现代性出现了危机,主要集中表现就是全球治理失灵,资本主义主导的价值观和治理秩序失范。当前西方新自由主义价值观主导下的全球治理出现治理危机,正如赵汀阳教授认为,“当今世界最大的危机就是人类命运的危机和人的幸福危机” ,主要表现为以下方面:

1.经济失衡。全球化一方面给发展中国家抓住机遇发展自己提供了机遇,另一方面,由于美国主导下的西方经济秩序和技术优势,客观上也给一些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带来严峻的挑战和风险。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和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是其集中表现。2008 年美国次贷危机以来,全球经济一蹶不振,发展缓慢。全球化背景下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贫富差距也在进一步拉大。一项研究表明,“在2019年,全球最有钱的2153个富豪所占有的财富相当于全球最贫困的46亿人(约占全球总人口的60%)的财富总和”。 截至2015年底,全世界仍有近7.36亿极端贫困人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贫困发生率高达40%以上。

2.政治失范。国际政治失范的集中表现就是出现一股逆全球化浪潮,英国脱欧、美国特朗普上台。在国际政治秩序上,美国搞单边主义,强权政治,推卸大国责任,退出 TPP协定、《巴黎协定》,限制移民政策,强调美国优先。特朗普政府面对全球危机和国内的经济衰退等各种问题不从自身角度找原因,而是从意识形态的视角分析,千方百计遏制中国的崛起,鼓吹“中国威胁论”,实行贸易保护主义,主动挑起中美贸易战。

3.文明冲突。西方国家最推崇自由、民主、人权、法治的价值观,他们鼓吹文明冲突论,向发展中国家进行民主输出和价值观的渗透。文明冲突论的集中代表是美国政治学家亨廷顿,他在《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中主要论述了文明冲突论的四个观点:(1)未来冲突的根本原因是文明的差异。(2)文明冲突的理由有:文明的差异是根本性的;文化特性和差异不易改变,也难以用妥协的方式解决。(3)西方和非西方的对抗将成为冲突的焦点。(4)文明冲突的主要形式一般有两种,一是地区冲突;二是全球冲突。文明冲突论对于一些发展中国家不是福音,反而是一种文化侵略和文化殖民主义。21世纪以来,面对西方的文化殖民主义,一些发展中国家民族主义、民粹主义兴起。比较集中的表现就是网络民粹主义,主要表现为网民政治参与的不理智行为,网络谩骂、网络发泄、网络暴力成为新时期民粹主义的主战场。

4.生态危机。当前全球气候变暖,温室效应加重,臭氧层空洞严重,物种的灭绝,水源和能源的危机严峻,这些日益严重的全球生态危机迫切需要加快加强国家之间、国家和国际组织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共同协作治理。

从实践维度看,习近平总书记“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核心的中国方案超越了资本主义现代性逻辑的全球治理方案,解构了 “西方中心主义”的国际话语体系,是中国应对全球治理失灵的新理念、新主张。“我们要顺势而为,推动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这一思想主要表现为五大方面:第一,中国特色的和平观。在人类命运共同体时代,国与国之间在经济、生态、安全问题上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传统的国家之间权力争斗、零和博弈已不适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国倡导的和平观,强调共同追求全人类的福祉,是一种全新的理念。第二,中国特色的利益观。人类命运共同体追求共同利益,世界各国要“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利益,在谋求自身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 。第三,中国特色的全球治理观。面对全球性问题,单独一个国家无法解决,要求从国家治理到全球治理,要求各个国家之间加强合作,共同建立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国际规制。第四,中国特色的文明互鉴观。国家之间、不同文明之间可以互相借鉴,习近平强调,“让文明交流互鉴成为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 。第五,中国特色的生态观。习近平强调,“坚持环境友好,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就是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共同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地球村。就是要坚持环境友好,共同保护人类共同的家园,积极合作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走绿色、低碳、循环的发展道路。

习近平还提出构建人类 命 运 共 同 体 的 内 涵、目 标、原 则。 首 先,人 类 命 运 共 同 体 的 内 涵 包 括:“(1)建立平等相待、互商互量的伙伴关系;(2)营造公道正义、共享共建的安全格局;(3)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4)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5)构筑崇尚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 。其次,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十九大 报 告 中 强 调,“建 设 相 互 尊 重、公 平 正 义、合 作 共 赢 的 新 型 国 际 关系”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博鳌论坛亚洲论坛的讲话基础上,将人类命运体理念进一步发展,在2017年十九大报告中将其进一步深化为“五个坚持” 。再次,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五项原则:“一是坚持对话协商,二是坚持共建共享,三是坚持合作共赢,四是坚持交流互鉴,五是坚持绿色低碳。”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战略高度,提出实施“一带一路”的倡议,五年多来,取得了很多伟大的成就。中国设立了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丝路基金,与中国周边国家签署睦邻友好合作条约,中国还积极支持联合国的改革,提供中国力所能及的对外援助,积极主动塑造中国的大国形象。

2020年初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再次表明,人类是一个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新冠肺炎疫情与世界各国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密切相关。中国正在同世界人民一起携手应对疫情,为全球合作抗击疫情树立新标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将继续本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同国际社会加强合作,共同战胜疫情。”“新冠肺炎疫情正在全球蔓延,给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带来巨大威胁,给全球公共卫生安全带来巨大挑战,形势令人担忧” 。从全球治理疫情看,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也契合全球治理疫情的时代需要。抗击疫情,不仅仅是一个国家的事情,而是全球问题,呼唤全球治理。截至4月20日16时,国外疫情确诊人数为2362704人,死亡165006人,波及美国、英国、意大利、日本等211个国家和地区,形势依然严峻。中国在抗击疫情中坚持党的领导、以人民为中心、依法治理的三者辩证统一,坚决打赢抗击疫情的阻击战、人民战和总体战。中国抗击疫情的行动不仅得到广大人民的赞誉,也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赞同,有170多个国家和地区表示赞誉和支持中国抗击疫情的行动,中国为全球抗击疫情扩散赢得了时间。目前中国也在积极帮助一些国家抗击疫情,如意大利、缅甸、韩国、菲律宾、巴基斯坦等。中国也向世界介绍抗击疫情的中国经验,积极寻求国际合作和全球治理。这一做法充分彰显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不仅维护了国内人民的生命健康,也为维护世界人民的健康做出了积极贡献。

总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从实践维度看,是针对全球治理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的出场。面对全球治理失灵,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倡导一种治理主体多元、内容全面、价值正义、目的共享的新型全球治理体系。中国特色的和平观、治理观、利益观、文明观、生态观能够有效应对全球治理失灵的需要。在抗击全球疫情的国际大背景下,中国不仅积极救治本国疫区人民,而且也提供对外援助,帮助一些国家共同抗击疫情。中国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符合时代潮流。

三、文化维度:中国传统优秀文化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独特文化基因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文化支撑。习近平指出:“要积极发掘中华文化中积极的处世之道和治理理念,从中汲取精华。” 人类命运共同体体现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文化基因,主要包括四个特征:

(一)整体性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天人合一的整体观,主张亲仁善邻,兼爱非攻,协和万邦。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 其核心就是讲包容,天地之所以能够成就其大,在于它能够承载一切,包容万物。人类命运共同体强调世界各个国家利益相关,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合作共赢,共享共建共治。

(二)包容性

中国传统文化还强调水的文化,“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中国实施“一带一路”倡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是搞一家独大,而是力求合作共赢,中国鼓励和支持“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搭中国经济发展的便车,共同发展。

(三)中和性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和智慧的应用与发展,核心是和的文化。

中国传统哲学中和的文化,强调和谐、平和、和睦相处、和气生财、家和万事兴。和的文化是一种价值理念,也是一种处世哲学,强调“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和而不同”的价值观,“以和为贵”的处世观,“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到国与国之间的关系,都有和的观念渗透其中” 。和的文化在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中体现为共享、共建、共商,合作共赢,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中国古代哲学强调上善若水,善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社会秩序,是自然与社会的一种和谐状态,也是中华民族追求的一种理想境界。习近平强调中国是和平的狮子,发展起来也不称霸。他明确指出“我们不‘输出’中国模式,也不会要求别国‘复制’中国的做法” 。

(四)融通性

“通则不痛,痛则不通。”世界是平的,世界也是通的。维护和促进世界文化多样化是大多数国家的共同愿望。从真、实、亲、诚的中非外交关系,到亲、诚、惠、荣的周边外交理念,都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外交理念和外交思想。习近平强调,“不同文明要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人类命运共同体强调民心相通、贸易相通、设施相通、资金融通,为维护世界和平发展提供了新思路,旨在实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的美好世界。

综上所述,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彰显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其内在的文化基因包括求同存异、包容多样、休戚与共的文化观。这是适应当今世界尊重文明多样性,不同国家之间、不同民族之间和平共处、相互借鉴、合作共赢潮流的。当今世界各种全球危机、治理难题也迫切需要各个国家之间同舟共济,共同维护人类的福祉。

四、价值维度:人类命运共同体体现了人民性和人类性的辩证统一,塑造了全人类的共同价值

哲学层面的价值是指客体满足人的需要的客观属性与人的主观需要之间关系的哲学范畴。从价值维度看,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寻求人类价值的最大公约数,“塑造全人类的共同价值” 。

(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是对西方流行价值观的一种颠覆

二战以来,国际政治中长期存在的是冷战思维。在全球化背景下,美苏两极争霸是世界国际政治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一球两制时代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竞争的时期。苏联解体之后,世界范围的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当前高举社会主义国家旗帜的有中国、朝鲜、古巴、越南、老挝五个国家。从福山的“历史终结论”,到亨廷顿提出的“文明冲突论”,就本质而言都是一种西方价值观。当前面对中国的崛起和发展,国际上也有不同的声音,有的鼓吹中国“威胁”论,有的主张捧杀中国。有的认为中国实施“一带一路”是在搞新殖民主义。在价值观上,当前国际政治学中炒作比较热门的是所谓的“修昔底德陷阱”。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是中国外交和国际秩序的新主张和新理念,抛弃了冷战思维和对抗思维,强调不同国家之间的共建、共享、共赢,是对西方价值观的一种扬弃和新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倡导人类的共同价值,解构了西方中心论,也体现了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转变” 。

(二)在价值目标上,人类命运共同体抓住了当今时代人类的共同命运这一主题,强调了人类的共同价值,是对马克思真正共同体思想新时代的继承与发展在《论犹太人问题》中,马克思首次使用“共同体”概念,“在政治国家真正形成的地方……前一种是政治共同体中的生活,在这个共同体中,人把自己看作社会存在物”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费尔巴哈章中,马克思对“共同体”概念进行了较为全面的阐 述。马 克 思 在 梳 理 人 类 历 史 的 发 展 过 程 中,曾 经 提 出 了 天 然 的 共 同体———抽象共同体(虚幻共同体)———真正的共同体三种形态的共同体思想。其中资本主义社会的共同体是虚幻的共同体。真正的共同体是共产主义社会,是自由人的联合体,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个人关系和个人能力的普遍性和全面性。个人能力的普遍性和全面性,可以理解为个人间‘那种把不同社会职能当作互相交替的活动方式的全面发展的个人’的转化” 。在共产主义社会,生产力水平极大发展,社会产品极大丰富,人的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消除三大差别。人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和需要自由选择,上午狩猎,下午钓鱼,晚上讨论哲学。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强调人类的共同命运,强调人类的共同发展,正是对这一思想新时代的继承、丰富和发展。

(三)价值维度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将国内和国际视野相结合,体现了人民性与人类性的融合

人民性是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核心理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为人民利益而奋斗,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同其他政党的根本区别” 。人类命运共同体体现了国内国际两个层面价值维度的统一,体现了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国家与国家的统一。(1)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民族的团结,民族团结是主旋律。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共筑中国梦,“全面实现小康,一个民族都不能少,一个民族都不能掉队” 。(2)人类命运共同体也是生态命运共同体,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遵循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理念。” 人与自然共生共在,“珍爱和呵护地球是人类唯一的选择” 。(3)人类命运共同体强调不同的国家、人种、民族,不分大小,共同生活和谐相处。“国家不论大小、强弱、贫富,都应该平等相待 …… 大家好,世界才能更美好。” (4)人类命运共同体将中国命运和世界命运紧密相连,将中国利益和全世界全人类的利益联系起来,主张各个国家人民“应该风雨同舟,荣辱与共” ,共同建设美丽的地球———人类共同的家园。

总之,人类命运共同体体现了一种新价值观,既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

又反映了中国的国际新主张,表达了世界人民追求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共同价值,实现了人民性和人类性的统一,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最高价值诉求,有助于树立中国的国际形象,扩大中国的国际影响,体现了中国的国际话语权和中国智慧、中国主张。

五、未来维度: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了对西方国际秩序观的新超越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对传统国际秩序观的均势论、霸权论的新超越,是一种新的国际秩序观,体现了历史发展的潮流,反映了世界人民的共同价值,具有前瞻性、引领性。

回顾近代以来的世界国际关系史,先后有几次大的世界秩序。第一次是欧洲

1618—1648年三十年战争之后签订合约基础上形成的威斯特伐利亚秩序,使欧洲各国暂时处于一种均势。但随着法国拿破仑的崛起,欧洲均势被打破,后来形成了反法神圣同盟,建立了新的均势———维也纳体系,这是第二个世界意义上的国际秩序。但随着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矛盾的斗争,先后出现了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战,这种体系又被打破。1945年二战之后形成的雅尔塔体系实际上是美苏两个大国争霸的开始。1991年苏联解体后,两极称霸只剩下了一极———美国。国际政治格局实际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局面,美国一极独大,本质上仍属于霸权主义态势。可以说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当前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的最大威胁和障碍。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是对联合国宪章精神和万隆会议精神的继承和发展,中国强调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是一种比较现实同时又面向未来的战略设想与新主张,它宣告“告别文明中心论,终结霸权轮替的历史” ,主张走向一种不同文明之间平等对话、合作、共建、共享、共治的世界新秩序,它站在全人类的高度,高瞻远瞩,着眼于人类的文明和未来发展,将越来越多地得到国际社会和不同民族国家的理解、认同与共识。这一思想打破了传统的冷战思维,是中国对于维护世界和平发展的新主张、新贡献,具有前瞻性和科学性。人类命运共同体分别从利益共同体、价值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三个方面契合了新国际秩序的需要。在利益维度上主张求同存异,一方面关注国家利益,另一方面关注全球利益和国际共同利益。在价值维度上积极倡导“全球共同价值来支撑和推动国际合作” 。在责任维度上强调人类有共同的命运、风险和未来,要求各个国家一起参与、协同治理。人类命运共同体也是向世界呼吁,追求人类共同的价值观,着眼于人类文明的延续,超越了民族国家的界限,超越了传统国际秩序观,寻求人类的最大公约数,塑造新型的国际关系,倡导世界的和平和永续发展。

六、结语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暴发给世界很多国家人民的生命健康带来威胁,各个国家都在积极治理和防控疫情。在重大疫情面前,人类社会迫切需要加强团结,加强全球合作,确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中国全面抗击新冠疫情取得重大成果的同时,新冠疫情已在全球大爆发。中国有效抗击疫情与美国等一些西方国家放任疫情,防控不力,在国际上围绕疫情甩锅中国形成鲜明对比。

一方面防控和抗击疫情需要寻求全球治理合作,仅靠一个国家防控疫情非常困难,包括医疗服务、信息共享和及时沟通、相关物质援助等等,迫切需要各个国家加强合作。另一方面,新冠疫情客观上也给全球经济增长带来严重打击,使全球经济面临严重衰退的困境。在此背景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再次彰显其重大的时代价值。习近平强调,流行性疾病不分国界和种族,是人类共同的敌人。国际社会只有共同应对,才能战而胜之。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抗击疫情提供重要理论支撑,充分彰显其重大时代价值。

(一)新冠疫情的发生再次表明,人类是一个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利益相关,荣辱与共

新冠疫情不可避免地会对每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客观上造成较大冲击,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本身存在内在矛盾。中国在治理和防控疫情中,能够坚持人民生命健康为第一位,坚持党的坚强领导,全国一盘棋,及时果断实施隔离、封闭,建立方舱医院,严格信息化、网格化排查机制。在疫情得到控制之后,安全地区及时复工复产复学,中国经济社会秩序整体稳定有序。此外,中国还积极参与国际援助和合作,给遭受疫情冲击的国家提供了防控疫情的中国方案和中国经验。

(二)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利益观”是全球抗击疫情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

在全球化时代,风险社会已经到来,一个国家不可能在全球危机面前独善其身,需要世界各国从共同体的角度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支持。抗击疫情不仅仅是医疗技术问题,实际应该上升到一种国家治理和全球治理的高度加以重视和研究。当前,一些西方国家全民免疫,以疫情污名化中国于事无补,只有各个国家搁置争议,携手合作,夺取抗“疫”胜利才是世界各国的最大共同利益。

(三)人类命运共同体倡导的“共同价值观”是战胜重大疫情的价值导向

人类命运共同体基于尊重文明多样性、不同国家的制度差异,强调不同国家应该构建“生命安全共同体”,寻求人类价值观的最大公约数。人类命运共同体强调人类社会和平合作、包容发展理念,适应了全球抗击疫情的价值需求。强调各个国家在抗击疫情中需要坚持对话、协商、合作。在全球抗击疫情中人类社会需要构建命运共同体。中国在全球抗击疫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做出了生动表率。

总之,“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具有五重维度,从历史维度看,是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从实践维度看,是针对全球治理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的出场;从文化维度看,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和的文化、水的文化和善的思想的继承和创新;从价值维度看,是对马克思共同体思想新时代的继承和发展,体现了人民性和人类性的辩证统一;从未来维度看,是具有前瞻性引领性的国际秩序新主张;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对构建世界国际政治和经济新秩序,化解全球治理失灵的中国方案,有助于加强和提升中国的国际话语权,塑造中国的大国形象。立足中国又着眼全人类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必将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广泛支持与认同,必将推动新时代国际新秩序的构建,具有重大的时代价值。

[1] 康渝生,陈奕诺.“人类命运共同体”:马克思“真正的共同体”思想在当代中国的实践[J].学术交流,

2016(11):11-15;王公龙.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对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创新与重构[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17(5):4-10;石云霞.马克思社会共同体思想及其发展[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6(1):23-28.

[2] 蔡亮.共生国际体系的优化:从和平共处到命运共同体[J].社会科学,2014(9):22-31.

[3] 陈水胜.关于“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中华文化解读[J].公共外交季刊,2016(4):16-21;邹广文.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的文化关切[N].光明日报,2016-09-24(1).

[4] 张永红,殷文贵.“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生成、价值与实现[J].思想理论教育,2017(8):31-37;李爱敏.“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本质、基本内涵与中国特色[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6(2):96-102;徐艳玲.“人类命运共同体”价值意蕴的三重维度[J].科学社会主义,2016(3):108-113.

[5] 王岩.“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生成的四重逻辑[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8):185-191.

[6] 陶林,蒋静君.论习近平“命运共同体”外交战略思想及时代价值[J].安 徽 行 政 学 院 学 报,2017(3):5-9.

[7]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14.

[8] 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0.

[9] 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566.

[10] 聂资鲁.论江泽民同志的外交思想[J].南京社会科学,2001(10):45-52.

[11]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G].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45.

[12]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G].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36.

[13] 于晓葵,冯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担当[N].光明日报,2017-03-02(05).

[14] 赵汀阳.论可能生活[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7.

[15] 全球贫富差距现状:2 153个亿万富翁的财富超过了全球60%人口[EB/OL].[2020-01-21].https:∥www.360kuai.com/pc/9d42a12743621e79f?cota=3&kuai_so=1&sign=360_da20e874&refer_scene=so_3.

[16] 习近平.面向未来开拓进取,促进亚太发展繁荣[N].光明日报,2016-11-22(1).

[17] 习近平.共同创造亚洲和世界的美好未来———在博鳌亚洲论坛2013年年会上的主旨演讲[N].人民日报,2013-04-08(1).

[18] 习近平.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N].人民日报,2014-03-28(01).

[19]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

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光明日报,2017-10-28(01).

[20] 习近平.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在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

论时的讲话[N].光明日报,2015-09-29(02).

[21]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

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光明日报,2017-10-28(01).

[22]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

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光明日报,2017-10-28(01).

[23] 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的演讲[EB/OL].[2017-01-19].http:∥cpc.people.com.cn/n1/2017/0119/c64094-29034230.html.

[24] 习近平.携手抗疫 共克时艰———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特别峰会上的发言[N].人民日报,2020-03-27(1).

[25] 习近平.推动全球治理体制更加公正更加合理为我国发展和世界和平创造有利条件[N].人民日报,

2015-10-14(1).

[26] 礼记:下册[M].胡平生,张萌,译注.北京:中华书局,2017:187.

[27] 闫丽红.传统和文化与构建和谐世界[J].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9(4):56-58.

[28] 习近平.携手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N].人民日报,2017-12-02(2).

[29] 习近平.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的演讲[N].人民日报,2017-01-20(1).

[30] 费孝通.论文化与文化自觉[M].北京:群言出版社,2007:109.

[31] 习近平.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在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

论时的讲话[N].光明日报,2015-09-29(02).

[32] 王义桅.热话题与冷思考———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与新时代中国外交”的对话[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8(3):4-14.

[33]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30.

[34] 邹学荣.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与实践[M].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1993:415.

[35] 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5-05(02).

[36] 习近平.全面小康,一个民族都不能少[N].光明日报,2015-10-04(01).

[37] 习近平.共担时代责任,共促全球发展[N].光明日报,2017-01-18(03).

[38] 习近平.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的演讲[N].人民日报,2017-01-20(01).

[39] 习近平.中国发展新起点,全球增长新蓝图[N].光明日报,2016-09-04(03).

[40] 习近平出席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开幕式并发表主旨讲话[N].人民日报,2017-12-02(01).

[41] 刘擎.重建全球想象:从“天下”理想走向新世界主义[J].学术月刊,2015(8):5-15.

[42] 廖凡.全球治理背景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阐释与构建[J].中国法学,2018(5):41-60.



    进入专题: 人类命运共同体  

本文责编:陈冬冬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国际关系 > 国际关系理论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22387.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江苏大学学报》社科版2020年第4期,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