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钰民:以《共产党宣言》的理论逻辑科学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723 次 更新时间:2020-02-23 17:26

顾钰民 (进入专栏)   廉国强  


作者:顾钰民,廉国强

摘要:《共产党宣言》作为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重要标志之一,其蕴含的理论和思想是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解和把握《共产党宣言》揭示的关于所有制关系变化的客观规律,整体把握资产阶级生产方式和经济关系发展的客观性和变化的规律性,对深刻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国所有制发展的新变化、新特征,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把经典著作的科学思想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结合起来进行研究,是科学理解和把握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以“两个毫不动摇”为原则的基本经济制度的根本遵循。


关键词:资本主义经济关系;扬弃私有制;基本经济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70 年前《共产党宣言》 ( 以下简称《宣言》 ) 的问世,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100 多年后的今天,马克思主义不仅从游荡在欧洲上空的幽灵成为世界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而且成为新时代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的理论源泉。新时代要求我们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新鲜经验、新特征结合起来,在科学理解《宣言》思想体系的基础上,科学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深刻内涵,才能更好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

一、注重整体把握《宣言》的科学思想

对所有制的看法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问题,围绕这一问题不仅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和非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不同体系,也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社会制度的主要区别之一,而人们往往把这一理论源头归于马克思在《宣言》中的一句名言 : “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 消灭私有制。”[1]414

针对这句话学术界有多种理解,有的认为是翻译不准确,并对现在的翻译提出了各种不同的理解。[2 -6]围绕这一主题的研究已经成为一个值得探讨的学术问题。学术界对《宣言》中这句话的不同理解和解读,虽然有助于深化对这一问题的认识,但却不能有效解决基本的理论问题。过多在翻译上做文章,各说各的理,无助于对实质问题的深化研究。要避免这一点,应该尊重中央马工程的翻译文本《马克思恩格斯文集》或以最新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翻译为标准,毕竟这是权威翻译,不是个人看法。

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必须结合不同的国情、时代的特征,这样才不至于陷入教条主义和实用主义窠臼。习近平总书记2016 年《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 :“对待马克思主义,不能采取教条主义的态度,也不能采取实用主义的态度。如果不顾历史条件和现实情况变化,拘泥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针对具体情况做出的某些个别论断和具体行动纲领,我们就会因为思想脱离实际而不能顺利前进,甚至发生失误。什么都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语录来说话,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没有说过的就不能说,这不是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同时,根据需要找一大堆语录,什么事都说成是马克思、恩格斯当年说过了,生硬‘裁剪’活生生的实践发展和创新,这也不是马克思主义的态度。”[7]实际上,习近平总书记在这里讲了两种非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即用什么态度研究哲学社会科学和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学风问题,也是研究方法的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任何理论的发展都必须随时代而进,随实践而新,马克思主义理论也同样如此。在新时代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没有抽象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具体的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才是能够指导实践的,才是具有生命力的,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是党中央提出的增强“四个意识”的现实意义所在和我们的基本遵循。 

《宣言》的篇幅并不长,但思想内涵丰富、深刻,其共分四部分:一是资产者和无产者;二是无产者和共产党人;三是社会主义的和共产主义的文献;四是共产党人对各种反对党派的态度。第一部分阐述的是主要理论观点,分析了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和经济关系产生发展的客观规律,这一经济关系为什么具有它的革命性? 为什么这一生产方式能够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这一生产关系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为什么又不可避免地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障碍? 同时,无产阶级作为大工业本身的产物同社会化大生产一起成长,一起成熟,并最终成为埋葬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掘墓人。资产阶级生产方式和经济关系有其产生、发展、灭亡的客观性、必然性和走向灭亡的不可避免性,这是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和经济关系发展的客观规律性。

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与经济关系和其他的生产关系一样,都有一个从产生、发展到灭亡的长期历史过程。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指出 : “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8]这就是马克思“两个决不会”的思想,生产关系的变革并不是在眼前就能够看到它全过程的变化,它是复杂的经济、政治、文化、意识形态、社会、国家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既有客观条件,也有主观条件,还有自然条件和环境等方面的制约,而且这不是一国的现象,是世界性问题,具有更加复杂的各种因素,千万不能简单化地把资产阶级生产方式和经济关系的灭亡看作是主观想象的过程,很难设想一种生产方式和经济关系会在世界范围内同时消失或灭亡,社会发展由人类社会发展客观规律决定,不由主观意志所支配。必须从马克思揭示的私有制、资产阶级经济关系具有的客观发展规律实事求是地对待和分析问题。

马克思在《宣言》中首先分析了资产阶级生产方式和经济关系产生发展的客观规律,指出了它的革命性、对促进生产力发展的作用、对社会变革带来的积极影响,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它的发展趋势和规律。认真读来,其中的思想内涵非常清晰,当然这不是一句话能够概括的。不能把《宣言》丰富的内涵用一句话简单化地来概括,这至少是不全面的。

对待私有制问题,我们经历了曲折的过程:从一概排斥私有制到改革开放以后有条件地认可、接受、再到坚持公有制为主体条件下毫不动摇地发展私有制经济的过程,背景就是改革开放实践不断深化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推进的过程,就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形成的过程。这

样的认识是否正确? 大家可以本着实事求是的学术研究态度进行探讨,但切忌扣帽子。

二、完整理解《宣言》对资产阶级生产方式和经济关系分析的内涵

《宣言》指出 :“现代资产阶级本身是一个长期发展过程的产物,是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一系列变革的产物”,“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经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1]402 。

“资产阶级在它已经取得了统治的地方把一切封建的、宗法的和田园诗般的关系都破坏了。它无情地斩断了把人们束缚于天然尊长的形形色色的封建羁绊,它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任何别的联系了。它把宗教虔诚、骑士热忱、小市民伤感这些情感的神圣发作,淹没在利己主义打算的冰水之中。它把人的尊严变成了交换价值,用一种没有良心的贸易自由代替了无数特许的和自力挣得的自由。总而言之,它用公开的、无耻的、直接的、露骨的剥削代替了由宗教幻想和政治幻想掩盖着的剥削。”[1]402,403“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它的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最顽强的仇外心理的重炮。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它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 它迫使它们在自己那里推行所谓的文明,即变成资产者。一句话,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 [1]404 “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1]405 

《宣言》指出 :“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资产阶级的所有制关系,这个曾经仿佛用法术创造了如此庞大的生产资料和交换手段的现代资产阶级社会,现在像一个魔法师一样不能再支配自己用法

术呼唤出来的魔鬼了。几十年来的工业和商业的历史,只不过是现代生产力反抗现代生产关系、反抗作为资产阶级及其统治的存在条件的所有制关系的历史。只要指出在周期性的重复中越来越危及整个资产阶级社会生存的商业危机就够了。在商业危机期间,总是不仅有很大一部分制成的产品被毁灭掉,而且有很大一部分已经造成的生产力被毁灭掉。在危机期间,发生一种在过去一切时代看来都好像是荒唐现象的社会瘟疫,即生产过剩的瘟疫。……生产力已经强大到这种关系所不能适应的地步,它已经受到这种关系的阻碍;而它一着手克服这种障碍,就使整个资产阶级社会陷入混乱,就使资产阶级所有制的存在受到威胁。资产阶级的关系已经太狭窄了,再容纳不了它本身所造成的财富了。资产阶级用什么办法来克服这种危机呢? 一方面不得不消灭大量生产力,另一方面夺取新的市场,更加彻底地利用旧的市场。……这不过是资产阶级准备更全面更猛烈的危机的办法,不过是使防止危机的手段越来越少的办法。”“资产阶级用来推翻封建制度的武器,现在却对准资产阶级自己了。”“但是,资产阶级不仅锻造了置自身于死地的武器;它还产生了将要运用这种武器的人——现代的工人,即无产者。”[1]405,406 

《宣言》指出,“共产主义的特征并不是要废除一般的所有制,而是要废除资产阶级的所有制。”“但是,现代资产阶级私有制是建立在阶级对立上面,建立在一些人对另一些人的剥削上面的产品生产和占有的最后而又完备的表现。”“从这个意义上说,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 消灭私有制。”[1]414 “因此,资本不是一种个人力量,而是一种社会力量。”“因此,把资本变为公共的、属于社会全体成员的财产,这并不是把个人财产变为社会财产。这里所改变的只是财产的社会性质。它将失掉它的阶级性质。”[1]415 

《宣言》对资产阶级生产方式和经济关系的分析遵循的是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和对客观规律的揭示,这也是《宣言》具有持久生命力的根本原因所在。整体上把握马克思、恩格斯在《宣言》中对资产阶级生产方式和经济关系所做的分析才是完整的,才符合客观规律。但是,我们往往对《宣言》中前一部分的研究不够,选择性地引用或片面发挥后一句话,即“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这没有错,但不全面。从时代发展的角度看,消灭私有制并不能在今天就可以实现,至今为止资本主义经济关系仍然是世界上占主导的经济关系,社会主义经济关系和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竞争并没有划上句号。消灭私有制,作为我们的理想、奋斗的目标是长期的过程,在现实中“消灭私有制”是脱离实际的。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三卷中说 :“那种本身建立在社会生产方式的基础上并以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社会集中为前提的资本,在这里直接取得了社会资本(即那些直接联合起来的个人的资本) 的形式,而与私人资本相对立,并且它的企业也必须为社会企业,而与私人企业相对立。这是作为私人财产的资本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身范围内的扬弃。”[9]495马克思在这里并没有用“消灭”,而是用“扬弃”,这是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以后得出的更准确的看法和表达,对资产阶级私有制不是简单消灭的问题,我国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在这一问题上走过的弯路教训尤其深刻。马克思的思想是“消灭私有制”首先要“扬弃私有制”,因为马克思看到了资产阶级私有制随着社会发展取得了现代私有制的形式,具有了新的特点,已经和传统私有制相比发生了变化,所以,不能简单地消灭。用“扬弃私有制”更准确、更符合马克思的思想,如果说“消灭私有制”是目的,那么,这一目的的实现要以“扬弃私有制”为基础,这才能创造出比私有制更先进的生产关系。“消灭私有制”和“扬弃私有制”是不同的概念,“扬弃私有制”是在吸收、继承其符合生产力社会化因素的基础上来否定私有制。马克思主义在一百多年后的今天仍然发挥着真理的光辉,根本原因就是随着实践发展不断更新、发展自己的理论。《宣言》是马克思的早期著作,《资本论》第三卷是后期著作,这一变化彰显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本质。不能把马克思早期的一句话就作为马克思的经典,不去深入研究马克思思想的以后发展,这不符合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

时代发展已经到了全球化、实践发展已经到了中国化的新时代,时代和实践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公有制和私有制的也出现了新的特征,我们的认识必须与时俱进向前推进。

今天的私有制已经发展到了现代私有制,对经济关系产生的影响是,由于资本所有权社会化导致资本所有者的多元化、分散化。当有更多人成为资本所有者,就意味着更多人能够分享资本的收益,当更多人只是为分享资本收益而成为所有者的时候,所有者就成为只是单纯的所有者,资本所得的利益也由个人独享转化为一定范围内的分享,并与资本的控制权实现了比较彻底的分离,资本的实际控制权已经不是由资本所有者掌握,而是由专业经理人员掌握。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的原因在于,所有者已经不是一个人或少数人,而是为数众多的个人。从理论上说,只要你拥有资本,只要你把一部分收入转化为资本,那么,社会成员就有可能成为资本所有者,这就是资本的社会化。

从微观上看,资本社会化必然使资本利益也在社会范围内分享。当然,这种分享是以资本量的多少为原则的。但资本利润由少数人独享到由众多人分享,是资本关系社会化发展的客观表现,资本利益分享是资本关系社会化的必然结果,二者之间的内在逻辑不可改变。从资本的最终所有者来看,资本是个人私有,不是公有。从公司企业作为一个市场主体和法人实体来看,资本来自社会,不是哪一个私人,是许多私人共有。这是在私有制范围里对个人私有的扬弃。资本的私人所有与公司企业资本的社会化,以及与此相联系的所有权与控制权的分离是现代私有制资本关系在微观领域的基本特征。它导致的资本利益社会分享,以及非资本所有者实际控制资本权利,就成为现代私有制在微观领域的普遍现象。

从宏观上看,现代私有制资本关系在微观领域的变化,使社会的资本社会化规模和程度也会极大提高,社会中不再是一个个独立的私人资本,而是一个个来源于社会资本独立的法人资本,即以法人的身份出现的社会资本。这时资本社会化关系也体现在现代私有制经济中,从而直接提升了整个社会的资本社会化程度,进一步显示了资本关系社会化发展的基本趋势。它是现代私有制经济关系在社会范围 内适应生产力社会化发展和经济利益分享化的表现,并提供了通过各种利益协调和分享制度来缓和与传统私有制经济利益关系对立的程度,在社会范围内构建适应生产社会化发展要求的经济关系。

现代私有制通过公司制度的形式实现资本社会化,是它能够适应社会化生产力发展的根本原因所在。与资本社会化这一特征相联系,现代私有制的资本所有权与控制权出现了实质性分离。美国经济学家伯利和米恩斯针对现代公司制特征指出 :“投资者放弃对其财富的控制权,这有效地破坏了既有的财产关系,并提出了重新界定财产关系的问题。企业不是由那些用其财富冒险投资的人来管理,而是由另外的人来管理,这就产生了管理背后的动力问题,还有企业经营利润如何有效分配的问题。”[10]公司制度表现出的所有权与控制权的分离,使企业的控制者不是所有者,非所有者控制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已经成为现代企业的主流形式。所有权与控制权的分离从两个方面为生产力社会化发展创造了条件。现代私有制的发展正改变着传统私有的两个特征,调适自身以适应生产社会化: 

一是所有权高度分散。所有权与控制权的分离,使所有权有可能分散化,这不仅不会影响生产力的发展,而且更有利于生产力社会化发展。一方面在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的情况下,所有权的分散与流动不会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产生直接影响。另一方面,所有权的分散有可能从社会得到靠少数所有者无法得到的大量资本,以满足社会化生产力发展所需要的巨额资本投入。

二是控制权高度集中,所有权分散从企业外部解决了资本来源而促进了生产力社会化的发展,控制权集中则从企业内部提高生产经营效率的角度促进了生产力发展。从经济运行看,控制权集中是提高效率的前提,只有控制权集中,才能够减少交易费用,才能使经济运行有效率,才能够由专家来经营企业,实现生产经营专业化。

从社会化发展要求看所有权必须分散,才能解决资本来源社会化问题,经营权必须集中,才能解决提高经营效率的问题。所有权分散、经营权集中是现代化经济条件下公有制和私有制经济的一般规律。

这两方面的特征是传统私有制调整自身以能够符合社会化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其实质说,不是私有制本身符合社会化生产力发展的要求,而是现代私有制采取的公司制实现形式扬弃了私有制自身的部分性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社会化发展要求。正是由于现代私有制的特征和形式变化,使其在很大

程度上缓和了传统私有制的缺陷和矛盾。这一思想在马克思《资本论》中论述得非常清楚 : “在股份公司内,职能已经同资本所有权相分离,因而劳动也已经完全同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和剩余劳动的所有权相分离。资本主义生产极度发展的这个结果,是资本再转化为生产者的私有财产所必需的过渡点,不过这种财产不再是各个互相分离的生产者的所有财产,而是联合起来的生产者的财产,即直接的社会财产。另一方面,这是再生产过程中所有那些直到今天还和资本所有权结合在一起的职能转化为联合起来的生产者的单纯职能,转化为社会职能的过渡点。”[9]495现代私有制正循着自身的规律向“直接的社会财产”发展,这符合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原理。

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

170 年前马克思恩格斯在《宣言》中体现的光辉思想,不在于某一句话,某一个结论,而在于对客观规律的揭示,对资本主义私有制、生产方式、经济关系产生、发展、灭亡的规律性分析,对具有促进生产力、经济发展的历史作用和具有的革命意义所做的科学分析的深刻思想,尽管时代、实践有了巨大的变 化,但揭示的客观规律和基本原理依然闪烁着真理的光芒。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 :“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加速推进,各国相互联系和依存日益加深,国际力量对比更趋平衡,和平发展大势不可逆转。”[11]58今天是多样化的世界,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制度并存、合作、竞争是当代世界的基本特征,今天的世界又是一个学习、联系、开放的世界,我们需要学习世界上一切文明的优秀成果和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一切先进的软实力。今天的世界,我们能够吸收、借鉴的先进的文明成果主要是资本主义在发展过程中的优秀东西,包括硬实力,也包括软实力。我们不走西化的邪路,但这并不排斥学习西方先进的东西,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宣言》中揭示的规律性分析是我们重要的思想源泉之一,在多种所有制经济和市场经济一般规律下,其中一定有不少共通的、可以吸收、借鉴的内容,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21 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应该有这样的视野、胸怀、包容世界一切有利于生产力和经济发展的具体制度,这样我们才能能够做得更好,更好促进我们的发展,中国今天在努力做的,如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施的战略就是遵循了马克思在《宣言》中阐述的一些基本思想。

今天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经典思想,必须赋予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内涵,才能成为能够指导现实的马克思主义,党的十八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

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 [11]8就是因为坚持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本质,不断以时代和实践发展为依据,既反对教条主义也反对实用主义的态度,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为,多种所有制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符合生产社会化发展要求,现代化是社会发展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共同目标,但是,走什么道路、实行什么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由各国人民自己的选择决定。今天世界发展道路、社会制度、意识形态、文化的多样性是客观现实,世界的包容性发展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得出的基本结论,也是坚持和把握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理论本质的基本点。增强“四个意识”是我们的政治前提,坚定“四个自信”是我们不变的信念。

研究《宣言》应从中国的实际和时代特征出发,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是抽象的空话,必须落到实处,党的十九大提出坚持“两个毫不动摇”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道路;坚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经济体制;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深化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等实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系列创新。这些理论创新用经典马克思主义原著无法解释,只有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才能有说服力地给予回答,从中找到答案。这也是今天科学、完整理解《宣言》基本思想的现实意义所在。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 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2.

[2]胡德平.鉴别两种社会主义的一块试金石[N] .社会科学报, 2017 -01 -12( 3) .

[3]王振中.论( 共产党宣言) 中关于“消灭私有制译法的正确性[ J].北京:经济学动态, 2004( 12) .

[4] 董辅礽.消灭私有制还是扬弃私有制? ——评于光远同志对社会所有制和私有制的论述[ J] .北京: 经济导刊, 2002 ( 2) :1 -4.

[5]郝贵生.也谈对《共产党宣言》中“消灭私有制”思想的理解[ J] .天津: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2010( 4) : . 

[6]汪亭友.如何理解《共产党宣言》关于“消灭私有制”的思想[ J] .北京: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12( 7) : .

[7]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6:14.

[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 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9]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 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9:495.

[10] 阿道夫·A.伯利,加德纳·C.米恩斯.现代公司与私有财产[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5.

[1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58.

本文原载《当代经济研究》2018年第4期

进入 顾钰民 的专栏

本文责编:xiaorong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法学 > 理论法学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20263.html
文章来源:作者授权爱思想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isixiang.com)。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相同主题阅读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