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小明:智慧城市反思与展望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432 次 更新时间:2020-01-06 17:06

进入专题: 智慧城市  

胡小明 (进入专栏)  


一、从组织化视角认识智慧城市

1.什么是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是网络服务型城市

智慧城市是通过网络组织大量社会化服务的城市,是社会组织化涌现的结果,意味新型服务型社会的到来,社会网络服务会极大提高社会合作的效率、提供生活便利、促进共享经济繁荣,实现社会运作的高效率与发展的可持续性。

智慧城市内涵非常丰富,组织化视角之外还有两种常见视角。

以提高效率为中心的智慧城市视角

该视角从信息技术发展的视角理解智慧城市,认为智慧城市是信息技术发展应用的高级阶段,信息技术应用的优势是效率,智慧城市是使用信息技术实现高效率的城市。

以可持续发展为中心的智慧城市视角

该视角从可持续发展视角理解智慧城市,认为智慧的城市一定是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该观点强调低碳节能、环境保护、智能建筑,欧洲的智慧城市建设多持这类观点。

组织化视角认识智慧城市的意义

智慧城市是网络环境下自组织创新涌现出来的整体效应,其呈现的整体智慧是一种新层次的智慧涌现,超出个人的智慧层次和每项智能系统的智慧层次,组织化视角有助于理解智慧城市服务型社会的本质,有助于敏锐观察世界,新世纪带来最显著的变化是越来越离不开手机离不开网络,组织化视角从对手机网络的依赖性见微知著智慧城市的雏形。

2.作为智慧城市基础的数字城市

数字化实现了数据的标准化

智慧城市之前有数字城市的口号,地理信息系统(GIS)是推动数字城市普及的重要力量,GIS将社会经济数据与地理数据结合起来大大增强数据信息价值,提示人们信息不仅存在数据中亦存在相互关系中。数字化实现了数据的标准化,为数据进一步存储、传递、搜索、再加工奠定基础,以数字化形式表达信息提高了表达的精准度。

数字技术实现数据处理的逻辑化

自动化设施处理信息有数字系统与模拟系统两种方式,数字系统很快处于绝对统治地位。因为模拟系统无法区别正常信号与干扰信号,无法排除运算过程中的误差积累,但数字电路能够抵抗噪声干扰不会积累处理误差,使得数字电路运算有着极高的可靠性,成为形式逻辑推理运算的可靠工具,使计算机程序可以像数学公式一样使用,这是数字计算机的极大优势。

计算方法可移植可积累的重大意义

信息表达数字化加上计算机处理方法的逻辑化使数字化应用空间强大无比,数据可以共享复用,处理方法可积累、可移植、可集成和可复用,能够进一步组成非常复杂的大型系统,在计算机软件的宝库中有大量可利用的算法资源,模拟系统绝无这种优势,这也是高等院校自动化系统被计算机系取代的原因,数字化优势是数字城市智慧的核心。

3.互联网推动全球组织创新

组织化是效率的主要来源

组织的优势使生物向更复杂的方向进化,更协调的经济组织会有更高的生产率,城市化提升社会生产力是因其合作分工更方便有效,组织化是国家竞争力的主要来源。

组织由连接形成,通过信息技术连接起来,信息技术是组织的粘合剂,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技术大发展必将极大改变各行各业的组织状况。

互联网推动全球组织化

互联网是全球组织化的巨大推动力,移动支付、网上购物、滴滴打车、位置导航皆拜互联网所赐,产业链全球化、服务外包都是借助互联网的优势实现的,毫无疑问,互联网是21世纪的全球经济大发展的核心推动力。

智慧城市是全球组织创新的产物

一件能够得到各国重视的事情肯定有其必然性,互联网推动全球的组织化创新促进生产力大爆发。组织化包括技术的集成、技术与社会组织的创新组合,促成经济全球化、产业链全球化、生活消费全球化,智慧城市是网络服务型城市,它是社会技术经济组织化创新的自然成果。


二、走向精细化服务的智慧政府

1.政府推动智慧城市建设

政府规划智慧城市的发展

地方政府对智慧城市建设高度重视,均以智慧城市建设为己任,积极承担智慧城市规划与建设的任务,希望借助智慧城市建设推动城市社会经济进一步全面发展。

地方政府高度重视智慧政府的建设,在为公众服务方面取得较大进展。智慧城市规划在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功。

应用服务尚有不足,规划容易急于求成,建设规模往往超出政府承担能力,过于倚重政府投资会延缓智慧城市发展,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智慧城市建设已是急待解决的问题。

通信网络建设取得巨大成绩

三大运营商在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国企的责任及相互竞争不断提高电信基础设施的水平,中国已成为全球4G网络覆盖最广的国家,全面覆盖的电信网络是智慧城市建设最重要的基础设施。

推动智慧政府建设

智慧政府是电子政务的延续,各地已将大量资金投向智慧政府建设,在网上办事等公众服务方面得到公众充分肯定。

新时代信息技术环境已经相当完善,宽带网和智能手机的普及使政府的服务可以精准到具体人,政府部门积极开展对公众的网上实时服务。

智慧政府时代公众的信息能力已经大幅度提高,与政府信息能力的不对称现象得到缓解,向社会开放政府数据已成为智慧政府的重要任务。

智慧城市顶层设计易出现的两大问题

一是照搬信息工程的方法设计智慧城市,把智慧城市服务的完善看得太简单,对社会组织化改造配套的复杂性缺乏足够认识,设计规模超出政府支持能力,智慧城市顶层设计难以落地,建设项目无持续服务能力。

二是对智慧城市需要社会共建认识不足,过于依赖政府投资而对动员企业参与缺乏考虑,历史上的城市都是靠自组织模式发展起来的,顶层设计对社会自组织模式不够重视。

2.电子政务经验回顾

推动了政府业务工作计算机化

2002年开始的全国电子政务建设推动政府业务大规模使用计算机,使业务规范化,减少幕后操作,各地积极实施网上办事和改善社会监督,提高办事质量与效率,推动政府工作透明化,为树立服务型政府形象做出重要贡献。

网上办事成为服务型政府的标志

各地政府已将公众服务网络化作为重要目标推进,提高网上办事项目比例,提高网上办事的效率,网上办事率成为测量各地电子政务质量的重要指标,尽管网上办事尚有不完善之处,大方向与成绩均得到公众认可。

信息共享思路有待调整

电子政务建设的成绩集中在政府操作型业务的改进上,倍受重视的信息共享进展并不显著,政府信息资源目录与信息共享交换平台使用还不流畅。

信息共享是数据库时代的口号,在信息泛滥时代继续使用本来就不尽合理,信息共享是一个经济学问题,应当聚焦有效益的信息共享,拆除一切信息烟囱是不经济的,经济合理的事情才可持续。

3. “只跑一次”预示智慧政府新方向

“只跑一次”成为电子政务新要求

各地政府已经越发重视公众服务的效率,重视公众的获得感。浙江率先提出让用户“只跑一次”的口号,很快就成为很多地区对电子政务建设的要求,国家发改委等部委联合推出“一号一窗一网”促进电子政务服务的便利化,新提法意味电子政务工作重新聚焦,为公众提供有效服务成为电子政务建设的新焦点。

智慧政府要提高公众获得感

电子政务投入大量资金却没有引起公众足够的关注,是政府工作不到位,公众是电子政务唯一的用户,公众有获得感才能支持政府改革,能够引起公众关注的工作首推网上办事,政府首先要使网上办事更加贴近用户,更加人性化。

改进操作比改进决策更有成效

智慧政府的业务重点转向公众服务有利发挥信息技术的长处。公众服务业务是由基层工作人员操作规范性业务,非常适合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效率,信息技术对提高领导决策能力的项目却难以收效,决策是人脑的优势领域,电脑无法替代。将智慧城市的业务重点由改进高层决策转向改进基层操作是提高智慧政府效益的关键措施。

4.用数据整合替代信息共享

决策与操作服务方向不同,数据使用方式也不同

决策使用数据与业务操作使用数据是不同的两种模式,区别两种模式是做好政府数据管理的基础。

决策行为是大脑在工作,规模数据必须经数据挖掘提升为人脑可理解的信息才能为决策者所用,信息共享是从决策需求出发的,决策关注数据的统计分析,对具体数据的精准度不敏感,数据的统计应用是对数据的模糊使用。

基层业务则是对业务数据的精确处理,处理方法由流程决定,被处理的数据是不可替代的,跨部门的数据调用必须要精准对位,数据整合就是要实现数据的精准对位使不同部门的数据能够组织成一个可用的整体。

业务数据整合可提高数据整体质量

业务数据整合是相关数据的集成重组,信息包含在数据中亦包含在相互关系中。业务数据收集由政府分管部门分别完成,部门业务分工使同一实体的数据被分散,必然导致信息流失,数据整合将分散的数据在逻辑上统一起来,能够挽回信息流失并能够校正分散收集出现的差错,提升数据的整体质量,数据的整合重组是政府精细化服务的基础。

提升数据应用的效率

数据整合的重要作用是提高服务操作的效率,在政府业务处理流程中经常需要调用不在一个系统中的对应数据,跨系统查找数据会降低效率乃至中断数据处理自动化流程,数据整合的任务是实现不同部门数据的逻辑链接,调整物理系统使跨部门数据调用流畅化,提高对外服务的效率。

数据整合使部门之间的业务数据合作标准化,其涉及的部门并不多,根据服务的需要而将数据整合控制在为数不多的部门中更容易实施。

与数据整合相关的大数据应用

与专家的大数据概念不同,一些公务员对大数据有自己的理解,认为政府数据集中起来就是大数据,被集中的数据主要是业务数据和精准调查的数据,主要供基层操作使用。这类数据围绕着当事人、企业或事件进行集中,其实这类大数据应用实质上仍属于常规数据整合。深圳的“织网工程”就是这类应用,网格调查员收集居民数据,将住址、工作单位、家庭成员等相关的数据收集上来并精确整理,提供给基层工作人员为民服务与管理使用,数据整合形成的整体数据对基层工作非常有用。

面向决策的大数据应用效果并不显著,因为政府没有多少大数据资源,对决策至关重要的信息大多无法数字化,大数据更适合决定细节问题而非宏观决策。

5.精细化服务是智慧政府主旋律

数据处理效率大提升的贡献

信息技术大发展为政府数据的精准化应用创造了条件,使数据收集更精准,服务更精准,处理更高速,将分散的数据组织成有机的整体更容易,政府业务工作是对数据精准使用,系统直接对数据操作,常规数据管理效率提升能够改善政府精细化服务与管理能力,其贡献胜过政府的大数据应用。

业务数据精准化整合能提升监管能力

精准的数据整合能提高政府公众服务的效率,使政府业务管理严谨化抑制数据违规。欺骗行为皆靠信息不对称,政府数据不能统一调用必然降低现场掌控能力而出现管理漏洞,精准的数据整合堵塞了这一漏洞,对各种财务违规、冒领补贴、违章管理等行为亮出强大的威慑力。

精细化服务是智慧政府的主旋律

常规数据的精细化管理最能发挥计算机的优势,是智慧政府建设最能产生效益的领域,智慧政府的核心业务不宜选择在信息技术不擅长的领域,用信息技术改进操作会事半功倍,提高基层服务效率、严格业务监管会有效提高公众的满意度。实现政府业务的精细化管理与服务是智慧政府下一个十年的核心任务。


三、智慧城市与社会自组织创新

1.企业哪些贡献超过政府

大规模社会化智能服务多来自企业

智慧城市建设涌出一批优秀的公共服务系统,移动支付、微信、导航、快递、订票、送餐等等,这些大规模智能化服务给生活带来极大方便,这些服务几乎都是由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实现的,政府部门也曾想力推电子商务和移动支付,却远不如企业做得好,企业已成为智慧城市智能服务的主力军。

最有获得感的服务来自企业

企业创新是市场竞争的结果,只要创新停滞就会有新的企业替代,用户的感觉关乎企业的生命,企业必须追随用户的感觉不断改进产品与服务,相形下政府缺少竞争压力及有效的反馈调整机制,服务改进的速度不及企业。

企业的服务创新能力超过政府

企业可以根据业务需求扩大队伍,而政府却受限于编制不能靠经营来扩大规模,政府的大规模网络服务不如企业有优势,BAT等大型互联网企业在人才聚集能力、资源灵活调用性、资金使用的自主性等方面普遍强于政府,创新能力的差距告诫人们智慧城市建设要走政企合作之路。

2.市场机制何时更有优势

长期服务型业务不能依靠行政手段

市场机制、政府机制各有优势,在缺乏利润机会的重要领域(如国防、公安、教育、医疗等)政府机制很有效,政府可以使用行政手段推行计划,行政手段虽然强有力但是作用时间短且成本很高,对长期运行的智慧城市服务不适合,长期业务需要靠经济合理的机制运行,昂贵的行政手段无法支持长久的公共服务。

自组织机制怎样聚集智慧

可持续的城市公共服务是企业用自组织方法组织起来的,以手机支付为例,微信和支付宝只是完成支付管理系统的开发却没有强迫用户使用,用户之所以用手机支付只是因为方便,商家接受手机支付是因为可增加营业额并防止假币,供需自由选择的结果是将用户利益与系统联系起来了,提升了系统的坚韧性,选择是一种智慧行为,系统允许选择是在积累智慧,自组织机制其实是积累智慧的机制,这是市场机制的重要优势。

3.智慧城市的企业机会

智慧城市为什么会出现创新爆炸

信息技术是社会组织的粘合剂,是技术集成的粘合剂,是社会组织与现代技术集成起来的粘合剂,创新的本质是组织的优化与更新,信息技术革命必然带来各行各业的组织创新。

创新的成果可以被再集成和再组织以构成新的创新,创新成果越多新成果出现的机会越多,这是一个自我加速的过程,会带来技术应用创新的爆发。

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移动终端都是可被集成的内容,这些技术集成会涌现出前所未有的创新便利环境,支持社会企业进一步应用创新。

政企合作共建一体化公共服务平台

智慧城市是一个大范围分工合作的时代,专业化的事由专业人员做是实现高效率的原则,互联网使全球业务外包成为趋势,在未来智慧城市的分工合作网络中,政府一些业务也会外包给企业,政府会致力于数据的管理与服务,会应用企业的云平台及面向公众的网络服务平台,双方共建服务平台便于公众统一享用政府与企业的服务,大大减轻政府的系统运行与维护的负担,公共服务平台的集中化是大趋势。

可持续发展技术的集成创新

智慧城市进一步发展将会大力推动可持续发展技术的应用,节能减排、污染治理、环境监控等技术都在迅速发展完善中,每一领域都有大量创新空间,将这些环保技术集成到智慧城市建设中是企业界巨大的利润机会,未来的智慧城市将是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企业在可持续技术应用上发力必定大有前途。。

以公众为中心的安防业务

智慧城市要为公众提供更安全的服务,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公众对安全提出更多的要求,仅有公安视频监控远不够,公众关注的内容从食品到药品、从防范恐怖到自然灾害救助及隐私权的保护。以往网络安全重点只是国家与政府的信息安全,智慧城市时代公众的信息安全保护已升为更紧迫的任务。

4.企业的社会责任

服务型企业靠形象提升竞争力

公众正在适应充满智能服务的新世界,智慧城市的繁荣通过大量智能化服务体现,企业是智能化服务系统的主角,智能服务是一项长期的业务,要求企业能够提供长期稳定的服务。未来以产品销售为主的业务会减少,以服务为主的业务会增加,服务型企业的社会形象会直接影响其竞争力。

社会责任感强的企业才能长久

未来的企业竞争是企业形象的激烈竞争,公众会通过企业的行为认识企业,会将自己服务需求绑定在所信任的企业上,社会责任感强的企业才能不辜负用户的长久信任,才能长久生存,这也是社会对长久服务公司的基本要求。

服务型政府、服务型企业、服务型社会

未来的智慧城市是充分组织化的服务型城市,社会组织化意味服务的社会化,智慧城市是以服务为中心的社会,服务理念渗透社会各行各业,服务型政府,服务型企业,服务型文化,服务型社会,相互服务是社会合作的基础,服务理念优劣决定企业能否在智慧城市环境中生存。


四、智慧城市理念小结

1.智慧城市是长久的事业,不可操之过急

智慧城市是一个长久方向,每届政府只需做有限的事情,不要忙于新立建设项目而是让所做的工程能够可持续生存并且完善服务配套,智慧城市要靠持续提供服务的系统支撑,项目存活率更能代表智慧城市规划与建设的水平。

2.认识智慧城市技术的局限性

智慧城市使用的技术仍处于冯·诺依曼层次,其核心原理等价于图灵机,智慧城市具体工程的设计方式依然是形式逻辑推理,人工智能系统依然靠传统的软件工程实现,计算机系统至今没有超越形式逻辑之上的解决问题能力,量子计算虽然很热,但其普及应用仍需要很长时间,超越冯·诺依曼层次的新技术解决城市问题目前尚不清楚,智能系统设计仍要靠形式逻辑方法,信息技术的优劣势并没有根本性改变,信息技术只适合解决确定性问题,智能服务系统适合提升基层操作效率而不能提升高层的决策能力,智慧政府的建设重点宜放在基层业务操作的改进上。

3.精细化服务是智慧政府的方向

提高公众对智慧政府服务的获得感是政府的重要任务,公众的获得感主要来自政府的服务,通过数据整合及政企合作提升政府对公众的联网服务效率非常有效,智慧城市信息技术能够极大提高政府业务数据的整合能力,提高政府对业务数据的精细化管理水平,政府要把基层业务数据的整合作为重点,迎接精细化服务的新时代。

4.城市繁荣离不开自组织创新

智慧城市是社会组织化创新的繁荣,是大量服务型企业不停诞生成长的新陈代谢,创新是未来社会发展的主旋律。社会创新的繁荣是不可规划的,更不能靠行政手段建立,繁荣只能来自社会的自组织。悠久的城市文明是靠自组织积累起来的。智慧城市建设同样离不开社会的自组织。智慧城市规划要制定智慧城市建设的开放政策,改善企业的营商环境,降低企业进入门槛。鼓励更多企业与居民参与智慧城市建设,让社会自组织创新在宽松的环境中自由成长。


胡小明  2019/10/31 北京



进入 胡小明 的专栏     进入专题: 智慧城市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政治学 > 公共政策与治理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19734.html
文章来源:爱思想首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isixiang.com)。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