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钰民: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内涵和重点内容的新拓展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393 次 更新时间:2019-11-14 22:40

进入专题: 习近平   马克思主义  

顾钰民 (进入专栏)  


党的十九届二中全会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是党的指导思想,在新时代改革开放再出发的前进道路上,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要更好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学科建设中的引领作用。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需随着实践、时代的变化而发展,学科内涵和重点内容必须实现新拓展。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内涵的新拓展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改革开放以来,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改革开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在新时代,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新时代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迎来了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二级学科中的重点地位得到了充分彰显。


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和各二级学科内容构成了完整的学科体系,虽然各二级学科在一级学科中的重要性没有差别,都具有各自独特的内涵和侧重点,从不同的方面和角度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形成了整体性的格局,自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建立以来都取得了丰富的成果。但随着实践和理论的发展,学科建设的内涵也在不断丰富,表现为二级学科的数量在拓展,这既是实践发展的要求,也是理论和学科发展的需要。马克思主义理论随实践发展必然体现出的学科内涵和重点内容的发展变化也具有自身的规律。


原来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中各二级学科的设置按照常规的理解基本上是根据高校本科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四门课程相对应的要求进行设置的,“原理课”对应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设立了二级学科;“概论课”对应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设立了二级学科;“基础课”对应于思想政治教育设立了二级学科;“纲要课”原来没有对应的二级学科,以后就增设了“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设立了二级学科,这样,二级学科就从最初的五个增加到了六个。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随着实践、时代的变化而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随着实践的变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也一定向前发展,二级学科的发展变化上主要有两个表现:一是二级学科数量的增加;二是一级学科之下的各二级学科重点的变化。


根据实践和理论发展的需要,二级学科数量变为七个,增加了“党的建设”,这是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发展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全面推进。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持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积极探索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持之以恒正风肃纪,以零容忍态度严厉惩治腐败。党的十九大提出: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把党的领导贯彻和体现到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领域。党的建设二级学科发展的重要地位也日益突出,除本身具有的特殊内容和特点以外,与其他二级学科也直接相关,这个二级学科对一级学科的发展意义重大。虽然原来在其他一级学科中也设有党的建设二级学科,但现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增设这个二级学科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突出党的建设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核心地位,和一般意义上的政党建设内涵不一样,突出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的关键点,这和邓小平当时说的,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关键是坚持党的领导完全是一脉相承的,也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不断深化理解和在理论上的提升。


二、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重点内容的拓展


二级学科数量的增加使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的研究内容更加丰富。既要在不断拓宽研究领域的同时提高研究的整体性,也需要突出研究重点来带动学科的整体发展,需要在一级学科中确定一个二级学科作为研究重点。从现在各二级学科的研究领域来看,应该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二级学科作为研究重点,具体理由有:


第一,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主体内容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审视国际国内新的形势,通过总结实践,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这个二级学科涉及的学科内容最丰富最宽广,研究和发展的容量也最大,需要研究的问题涉及各个方面。从发展的客观条件说,目前这个二级学科发展规模和条件比其他二级学科更成熟。


第二,与其他二级学科的相融度、结合度比较高。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二级学科的关系比较密切,实际上它把发展史中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内容作为主体来研究,同时它也就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学科研究的内容。从与国外马克思主义二级学科研究关系来看,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本身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当代的思潮,把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时代化作为主体研究就能够体现这一学科建设的时代性。


第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二级学科研究。就其理论内容看,它是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和世界实际相结合和时代特征相结合,或者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当代的具体化,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和世界的实际相结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这个二级学科,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当代侧重研究的具体理论。


第四,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二级学科其主体内容实际上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的前史。


第五,党的建设二级学科本身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二级学科要研究的党的建设的主体和核心重要内容。


第六,思想政治教育二级学科比较特殊,实际上和其他二级学科的关系具有共性,是把各二级学科的内容如何联系实际对学生进行教育的问题。


现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的七个二级学科形成了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为重点学科的研究体系,是目前大家比较能够形成共识的。当然,随着实践的发展今后也许会有变化,但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会比较稳定。这也许是在今后一段时间内本学科研究的基本格局。从这一格局看,本学科研究要凸显以下两大特征:


一是要突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坚持马克思主义研究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化的,要落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现实问题研究。从站起来到富起来,我们经历了近70年的艰苦探索和努力奋斗,从富起来到强起来,面临的情况和要解决的问题是全新的,要解决的问题也是没有碰到过的。今天我们不能离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来谈坚持马克思主义。改革开放40年我们取得的两个最重要的理论成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道路和基本经济制度,这也是改革开放以来历代党中央领导集体始终坚持、发展和完善的成果,这一道路和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体内容。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自信和存在怀疑的各种观点,关键都是在这两个问题上发生了动摇。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要在这两个基本问题上集中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二是要突出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必须体现时代的客观要求,在新时代中国显示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在国际上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成为国际社会公认的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要以新的理念加强理论研究。


时代变化包括实践变化、理论变化、环境变化、国情变化、世情变化、客观变化等,是外界所有一切变化的总称,时代变化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在时代变化中不断发展才能与时代同步,能够引领、指导实践发展的必须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理论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要求相一致的理论观点。今天全世界最大的问题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问题,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大趋势下,个别国家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在贸易问题、国家合作问题、气候问题、环境等问题上,处处设置障碍违反公认的国际法则,成为全球化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一股逆流。马克思主义必须对此进行批判,但批判要把握针对性,提升有效性,不能泛化。要遵循科学的思想和方法,提升马克思主义批判的精准性。例如,在中美贸易战中,对美国的霸权主义做法必须进行批判,但要提高针对性、有效性,既包括理论上、道义上的批判,也包括行动上的反制。从理论、道义来看,批判的内容必须要具体化、提高有效性。如,习近平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批判的就是美国的做法,而不是泛指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更多的是对其采取政策的批判,因为参加进口博览会的大多是资本主义国家,但各国实行的政策并不相同,对美国的批判就是针对其违反公认的国际准则、损害各国利益的做法,这样的批判能够得到各国的认可和共鸣,使美国在世界的道义上、形象上都显示出其不得人心的常态。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抬头,经济全球化遭遇波折,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体制受到冲击,这些都验证了今天开放给世界带来进步、封闭导致落后的客观规律。国际贸易和投资等经贸往来,植根于各国优势互补、互通有无的需要,反对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提升多边和双边开放水平,推动各国经济联动融通,共同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各国应该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减少负面外溢效应,合力促进世界经济增长自由化,维护各国公认的国际经贸规则体系,这些批判虽然没有具体指明针对谁,但谁都知道是针对谁的,这样的批判比泛化的、没有针对性的泛泛而谈更有效、更能够得到国际社会的公认和提高批判的有效性。


进入 顾钰民 的专栏     进入专题: 习近平   马克思主义  

本文责编:limei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哲学 > 马克思主义哲学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19009.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理论与改革》2019年第3期,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