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捷:多种金属本位有效保证了货币的稳定

——印度漫笔之十四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275 次 更新时间:2019-09-22 17:15

进入专题: 印度   多种金属本位  

梁捷 (进入专栏)  

印度早在数千年前就已出现货币,货币制度此后多次变迁,极为复杂。可惜它长期处于货币史研究者的视野之外。到了莫卧尔王朝时期,印度疆域逐步统一合并,货币制度也趋于稳定,最终演变成为同时使用黄金、白银、青铜三种金属的货币制度,以白银为基础的卢比成了莫卧尔王朝最重要的货币。

在此之前,北印度主要使用铜币,而南印度主要流行金币,两者也各有渊源,并不统一。到了莫卧尔王朝二世胡马雍时代,比哈地区的舍尔沙崛起,赶走了胡马雍,建立了短暂的苏尔王朝。舍尔沙执政期间,大力推行政治经济改革,尤其是币制改革,铸造出较纯粹的白银卢比。随后的强人阿克巴大帝恢复了莫卧尔王朝的政统,但延续了舍尔沙的币制改革,进一步推广白银卢比,使之成为日常交易和税收的主要货币。

当时北印度还保有使用铜币的习惯,以前也流传下不少铜币。但从矿产储量来看,铜矿越来越少,不足以支撑更新市场上铜币的需要。后来新铸铜币越来越轻,逐渐被抛弃。同时,莫卧尔王朝也发行过金币。但印度黄金储量更少,金币较为贵重,主要用于窖藏而非流通,白银变得越来越重要。在 16 世纪,印度铜币厂数量还远超银币厂,一两百年后,情势彻底颠倒过来。在奥朗则布时期,白银卢比已被公认为印度的标准货币。

需要指出的是,印度一直采取“放任自由”的铸币政策,即任何人拿银块都能去铸币厂铸造银币,只需支付一部分铸币税,大约为 5%。银币的价值应等于白银本身价值与铸币税之和。由于银币有自然磨损,新币价值最高,旧币价值要略低,但这种贬值不会超过铸币税,否则就会有人拿去重新铸币了。

1600 年前后,卢比已在印度获得了统治地位。由于印度同时还使用银、金、铜三种金属货币,卢比价值受这三种金属价值变动的影响。而且随着莫卧尔帝国逐渐向南方德干高原渗透,再加上古吉拉特等港口的国际贸易增加,对卢比价值也有影响。到了后期,在贸易频繁的地区开始使用信用货币。但总体来说,卢比价值保持了稳定,成为莫卧尔王朝时期印度最重要的基础货币。

还有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至今仍是国际学界热门话题:16 世纪美洲银矿的发现对世界货币的影响。当时,西班牙殖民者在南美洲发现了大量银矿,通过菲律宾殖民地中转,然后运回西班牙。在中转过程中,大量白银流入中国和日本,甚至直接改变了中国历史,导致大明王朝崩溃。印度也处于这个流通路线上,也吸收了大量白银。与中国的不同之处在于,印度早已采用白银货币,且同时使用金、铜来平衡白银的价格,所以总体经济并没有受到大的冲击,反而稳固了卢比的白银基础。

有多位学者用不同方法,统计了 1583 至 1758 年之间的金银比价,发现在这两百年里保持了惊人的稳定。16 世纪末,金银比价就大约在 1:10,经历了好几轮金贵银贱或金贱银贵的周期,到1758 年,金银比价也不过是 1:14。银铜比价在这两百年里温和上涨,最终翻了一番。这也意味着,多种金属本位确实很有效保证了印度货币的稳定。不可避免的大规模白银输入,最终成为印度的核心货币。

大量白银输入,必然导致的结果是白银贬值,物价上涨。印度几乎没有早期的统计数据,借助荷兰等殖民国家的一些统计记录,我们可大致推断北印度核心如阿格拉、拉贾斯坦等地区的物价。1595 至 1637 年间,印度粮价翻了一倍。

综合粮食、食糖以及金、铜贵金属的价格,多方面印证,16 世纪早期,印度北部的物价确实有个猛增的阶段。这不能用粮食减产等原因来解释,只可能是外部冲击,即白银的大规模流入。中国也正是在这个时期遭受白银冲击,物价上涨,社会解体。这段中、印经济历史正可以相互印证。而在此之后,印度的粮价就保持缓慢增长,在大半个世纪里不过增长了二成。

不妨看看印度底层工人的工资。在 1616 年前后,印度北部工人工资每月大约 2.4 个卢比,1623年增至 3 个卢比,到 1693 年时也不过增至 4 个卢比。工资增速与物价涨速相差不多,说明印度底层工人在这一两个世纪里的生活水平没什么变化。

还可观察一下印度的利率。由于白银不断流入印度,从逻辑推断,如果储藏白银,从长期来看一定贬值,所以人们会尽可能地贷出白银,导致利率下降。而随着当时印度地理上的统一,国际化程度的加深,贸易机会不断增加,对货币有更高的需求,从而拉高利率。在供需两方面的作用之下,利率上升或下降都有可能。

据目前可得的数据,在 1650 年前后,也就是白银输入速度达到顶峰时,印度北方的利率有过一次大幅跳水。在此之前,月利率总高于百分之一,有时甚至超过百分之二,从现代金融的角度看,这无疑是高利贷,也是金融市场不发达的表现。而在 1650 年,印度北方很多地方的月利率一下子降到百分之一以内。

美洲白银大量流入,迅速降低了印度的资本成本,使贷款经营变得可行,跨地区的贸易陡增,国内乃至国际的商品市场得以发展,制造业得以逐步形成。这个时间节点成了印度经济在莫卧尔王朝时期的重大转折点,只是这个转折点对底层民众和上层统治者具有不一样的含义。

由于印度密集的人口和等级制度,底层工人或仆人的收入在 17 世纪经济转型过程中没有多大变化,勉强跟上通胀率而已。富人则不然。一边是资本利率下降,一边是市场范围扩大,这些因素都有利于商业资本发展。在一百年间,北印度资本回报率平均提高了七成,德里和阿格拉地区更翻了一倍有余。

当时很少有人意识到,南美银矿的发现会对欧洲、日本、中国、印度发生如此巨大的影响,而且落到不同阶层人的头上,影响如此不同。


原稿刊于《上海证券报》2017 年2 月25 日第 008 版


进入 梁捷 的专栏     进入专题: 印度   多种金属本位  

本文责编:sunxuqia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经济学 > 发展经济学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18285.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上海证券报,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