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乃蔆:金门炮战60周年祭 俞大维守岛传奇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3538 次 更新时间:2018-04-07 00:29

进入专题: 俞大维  

周乃蔆  


台海关系紧绷之际,迎来金门八二三炮战六十周年纪念。炮战期间,台湾时任国防部长俞大维在前线指挥作战,在后方艰难争取美援,以个人威望及与美国将领的情谊,多次赴美洽商供给先进战机及装甲设备,加强金门马祖防务,为台湾争取到一甲子的安定繁荣。


今年是一九五八年八二三炮战的六十周年纪念,沉舟侧畔千帆过,昔日炮声隆隆的台海最前线的金门早已偃旗息鼓,当年刻骨铭心的记忆不断地被消解。今年想必循往年惯例,老兵们登岛凭吊古战场,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到场的昔日勇士们只会越来越少。然而冷战虽告一段落,国共内战并没有结束,当年的炮战是迄今两军激烈交锋最近的一次,此后除了零星冲突之外,台海一甲子的平静,成为台湾安定繁荣的先决条件。

上世纪五十年代的金门曾是东西阵营对峙的最前线,战争一触即发。退守台湾的国民政府坚决不放弃控制这个小岛,而且有力地说服美国协防保卫金门,必须防患中共依靠苏联战机的封锁,进一步威胁到台湾的安全。这段历史中一位关键人物,就是当时的国防部长俞大维。他不但在八二三炮战期间,身先士卒,在前线指挥作战,并且运用他个人的威望以及与美国功勋显赫的将领在二战时结下的情谊,多次前往华盛顿,洽商供给先进的战机及装甲设备。为了加强金门马祖的防务,急迫地推进海军和空军的现代化。他曾感叹:“争取美援,其艰难复杂,更甚于战场经营和防务部署。”


俞大维祖籍浙江绍兴,一八九七年生于长沙,母亲曾广珊是清朝中兴名臣曾国藩的孙女,幼年在母系的湖南老家度过,后来到上海上中学,插班到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后进入哈佛大学,专攻数理逻辑,一九二零年取得博士学位,又获得荣誉至高的Sheldon游学奖学金,赴欧陆继续深造,在柏林大学曾上过爱因斯坦讲授《相对论》之课。


国民党北伐到了上海清党之后,苏联军事教官撤离,蒋介石转向西欧延聘专家。派考察团赴欧,延揽了一批留德中国学生,俞大维是其中之一,从此他走上了兵工报国之路。


美将领赞扬俞大维


抗战时期,在美国人眼里,国民党腐败,士气低落,一无是处,可是美国将领,无论是批评蒋介石最刻薄的史迪威,或继任他为战区统帅部参谋长的魏德迈,还有《时代》周刊驻重庆的记者白修德,都一致赞扬俞大维的博学及人格操守。后来居然是史迪威推荐俞大维担任马歇尔调停国共纷争的国民政府代表。


国民政府迁台后,俞大维短期担任国防部长,后病辞职赴美,养病期间做为驻美大使顾维钧的特别助理兼军事采购团团长,通过他在华府的人脉网络,深谙冷战初期美国上下对台湾局势的各类看法。在韩战结束后,虽有人主张利用台湾来牵制中国大陆,避免朝鲜半岛战火重燃;也有人认为美国一再支持不争气的国民党极为不智,不如与北京直接接触,来保持东北亚的稳定。至于协防外岛,很难引起关注,认为不值得为几个小岛卷入对抗。俞大维列举了八大理由,从历史上郑成功自金门料罗进攻台湾,分析美国要保卫台湾,必须协防金门和马祖。一九五零年韩战爆发后,美国宣布台湾海峡为中立地带,并派第七舰队巡弋。停战后,总统艾森豪威尔撤去台海防卫,给予中共可趁之机,于五四年九月炮轰金门等外岛,俞大维立即返台,临危受命,再次担任国防部长。


煞费苦心争取美援


这第一次台海危机中,国军撤出浙江沿海岛屿,俞大维判断中共下一步必定是打金门和马祖,目的在封锁窒息金门,来瓦解台湾民心士气。所以加强防务,迫不及待。以陆军为主的台湾部队派不上用场,加紧建设海空军刻不容缓。在财政困难、外汇极端缺乏的情况下,武器装备之类,只有依赖美援。为了达成军队的现代化,又不失尊严,他煞费苦心,为了先进战机,或是大口径炮,反覆商谈可达两三年之久。


俞大维重视空中侦查,亲自在第一线收集敌方的动向,他数理逻辑以及在抗战期间主掌兵工署的经验,精准地用在分析对岸中共调兵布阵。八二三炮战前三天,他在离厦门岛仅四公里的大担,不眠不休用高倍望远镜盯住对岸公路上交织的大卡车,以车次、车速来测算运弹量。这时参谋们还议论中共可能虚张声势,不会攻打金门,俞大维断言对方已蓄势待发,战火即将点燃。一九五八年八月二十三日傍晚,第一起三千多发炮弹落在几位将领即将用餐的翠谷餐厅,弹片四处横飞,割伤了俞大维身上多处,其中一块米粒大的炮弹碎片嵌入他的脑壳。炮战持续了四十五天后,中共宣布单日停火,一直到一九七九年,美国与大陆中共建交才停止。

近年来冷战史成为学术界一门显学,由于各类文件解密,八二三炮战的前因后果,在国际政治层面,尤其是美苏对垒下两国领导人的各自算盘,比较清晰地呈现给了后人。也有学者们把注意力放在乡土微观层面,哈佛大学的宋怡明(Michael Szonyi)所着的《冷战之岛:前线的金门》(Cold War Island: Quemoy on the Front Line)为代表作。他根据地方资料及当地人的回忆口述历史,从社会史角度来描述生活在战争前沿的金门民众,勾画这些人历经家人伤亡、农田被毁、多年被迫徭役的愤怒及无奈,官民对立成了叙述主轴。


俞大维在书中只出现了一次(六十七页),说到八二三炮战打响的那个傍晚,他没被炸死。其实至今多数金门人引以自豪的还是祖辈当年坚毅抗战的记忆。回忆中也不乏人情味十足的故事,例如一名当地妇女难产,俞大维亲自交代由国军医疗队做破腹手术,产下一名女婴等等。金门岛上有一座俞大维纪念馆,与八二三战史馆并列。进门有一座铜像,两侧的对联书写的是“经文纬武奇男子,特立独行大丈夫”;收藏有他的军服、军剑、勋章、仿真蜡像、生平事迹史料。当年的酣战,犹能在此领略一二。


保留俞大维故居


俞大维在台北温州街二十二巷四号的旧居,一度因为进行都市更新面临拆除,建筑师陈勤忠关切这栋老宅和附近比邻的日式建筑形成的“聚落”群。这里聚集了台湾大学和台湾师范大学的教授宿舍,众多从大陆来台的文人学者都曾安顿在这里,透露着朴实的人文气氛。陈勤忠为旧居请命,提报文化资产,希望可以保存建筑以见证台湾近代历史。经过一番波折与锲而不舍,台北市文资审议会通过为台北市市定古迹,并将提报为国定古迹。五十五岁的陈勤忠起初并不知晓俞大维曾居住在这栋日式平房。令人感慨的是俞大维身为国防部长,当年居然没有自己的官邸,而寄居在妹妹俞大彩的公家宿舍。俞大彩是已故台大校长傅斯年的遗孀,傅斯年为台大树立校风,是最令台大人怀念的一位校长。俞大维一九五四年从美国返台,接受部长任命,至一九八二年搬离,在此居住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二十八年。


当陈勤忠得知俞大维居住在此,查找了很多有关资料后才知道这位儒将的生平,陈的倡议得到了台湾多名文化界知名人士的联署支持,旧居保存小组面对文化局、台大及强势的开发商,仍然不懈努力推动,终至成功留下部长故居。陈勤忠相信房子保存下来,才有机会讲故事,使得年轻一代体会到台湾六十年的安定繁荣来之不易,而且留下历史场景讲述传奇部长一生的故事。■


    进入专题: 俞大维  

本文责编:zhenyu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笔会 > 散文随笔 > 读史札记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09305.html
文章来源:作者授权爱思想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isixiang.com)。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