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卓元:动力变革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476 次 更新时间:2018-03-01 01:23

进入专题: 动力变革   现代化经济体系  

张卓元 (进入专栏)  

非常高兴参加今天新书的发布会,首先我认为,《动力变革》的选题非常合时宜。我和常修泽在海南时,与迟院长一起进行了讨论。《动力变革》这一概念是从十九大来的,十九大提了三大变革,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所以,在改革开放40周年的时候,中改院出了这么个书,我认为是非常合时宜的,作为中国改革智库,中改院今年应该拿出的一个成果。这是我说的第一点。

第二点,关于动力变革,我本人对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做了一些研究,但是动力变革还是个新课题,我想来想去,学习十九大报告,它关键就是我们现在按照十九大报告提出的,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要建设现代化的经济体系,在这样的情况下,要求动力变革,要求动能转换。刚才魏主任做了详细的解释。应该说,我们今后主要就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个当然是对的。但是在看十九大报告之前,没有想到,动力变革也是一个重大的课题。这个课题提出来以后,我本人觉得非常新鲜,很值得体会和研究。中改院的这本书,应该说比较系统地回答了为什么要转向高质量发展,我们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需要动力变革。刚才迟院长说动力变革是关键,要做到提高效率,包括全要素生产力需要动力变革,需要动能转换。这是我想简单说的第二点。

第三点,动力变革我认为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第一,就是创新,这是第一动力。我们转方式,真正做到高质量发展,必须要更加重视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我们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第一条。过去我们总是说通过经济体制改革来推动发展,这个没错,现在要高质量发展,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建设现代化的经济体系,必须特别强调,特别重视创新,而且首先是科技创新作为第一动力,包括保护知识产权,这样创新才能够持久。我认为动力变革包含的第一个方面。

第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我们过去都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整个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部分。但是我们为什么要非常强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最主要就是为了寻找新的动能,这也是一个新词。我们人民日报有个概括,就是新动能对于经济增长贡献率30%,对新增就业贡献率超过70%,所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要是为了提高供给质量。包括我们三去一降一补都是要提高供给质量。现在我们老是到海外去,所谓海淘,特别是相当大的部分逐步富裕起来的人,存在多方面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你不提高供给质量,还是原来的老三样,老四件,那就不行了。所以需要调结构,我们要发展一大批新兴的产业,高技术的产业,高端的制造业,还有医疗保健,体育、文化创意、现代的服务业,特别是生产型服务业等等一系列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新经济、新产业,这些就是动能转换。我们不是靠原来的动能,现在要靠发展新经济来推动我们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这是我想动力变革的第二个方面。

第三,对外开放。我们现在越看的越清楚,对外开放能够很好促改革促发展,我们加入WTO以后,我们原来跟市场经济的法律法规就废止了,我们要遵循市场经济的一般的规律,实行更高水平,更全面的进行开放,更好的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比如我们倡议的一带一路的建设。刚才魏部长讲的我也非常赞同。所以,对外开放别看它是开放,它是促改革促发展的巨大的动力。这是动力变革我认为的第三点。

第四,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个是最根本的。刚才迟院长也讲到了,我们现在对经济改革,我想应该超出管理体制的改革的范围,应该看的面更广。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也是全面深化改革,我们经济方面是要素的市场化,这个十九大报告讲的很清楚。包括我们创新作为第一驱动力,本身也需要科技体制进行改革。科技体制改革就是为创新创造良好的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这本身就能够推动科技创新。所以,最根本的还是要市场化改革深入推进。关于经济动力变革可以从哪几个角度去研究,我认为这是个新的问题,也是十九大给我们提出了一个很大很重要的课题。我本人讲话讲了下我自己学习的体会,谢谢。

作者系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

注:速记整理未经专家审阅

来源:中国改革论坛网



进入 张卓元 的专栏     进入专题: 动力变革   现代化经济体系  

本文责编:陈冬冬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经济学 > 经济学演讲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08611.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