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继武:战略博弈中如何体面地妥协和让步?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925 次 更新时间:2017-11-19 10:15

进入专题: 战略博弈   妥协让步  

尹继武  

在战略博弈中,如何体面和优雅地给自己台阶下,即使没有兑现,也不会让对手认为你是虚张声势,或是胆小鬼呢?

2017年4月,美国总统特朗普在推特上发飙,扬言要对朝鲜进行战争打击,航母正在奔赴朝鲜半岛的路上。可是,这回他老人家自摆乌龙,都没搞清楚自家航母在哪,那时候美国航母正奔赴东南亚呢。特朗普总统喜欢发推特,在上面无拘无束,享受点赞和被粉,惬意无比,实在是一位超级总统。进入盛夏之后,他又开炮警告,誓言让朝鲜陷入“火与愤怒”之战,在联大“首秀”也放狠话,要彻底“摧毁朝鲜”。而朝鲜领导人也不甘示弱,以导弹试射甚至核试验作为回应,并要进行“关岛包围”打击,称特朗普为美国“疯老头”。两位领导人之间的炮火互射,让东北亚局势陡然紧张,各方呼吁千万要冷静再冷静。特朗普出言不逊,威慑味道十足,然而每次均没有兑现自己的承诺,有评论称,特朗普屡屡发炮,最后均不了了之,实在是削弱了自己的战略信誉。那么,在战略博弈中,如何体面和优雅地给自己台阶下,即使没有兑现,也不会让对手认为你是虚张声势,或是胆小鬼呢?


为嘛要“口出狂言”呢?


国家之间打交道,跟人际关系一样,需要的是沟通和理解。而在危机或战略竞争中,对敌手进行威慑,给盟友承诺和保证,是国家经常面临的战略选择。很多时候,一国领导人在各种场合发表各种声明,也配合政治经济和军事行动,试图达到自己的战略目的,这些目的是多层次的。像特朗普那样的大国领导人,为何会经常在推特或其他外交场合大放厥词,扬言跟对手死磕到底呢?

第一个原因,或许是一些领导人的独特个性。一般来说,国家领导人由于身居要位,他的任何言辞都可以被人用来多方解读,从而产生各种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谨言慎行成为通行的规则。但是,“大嘴巴”那样的领导人也比比皆是,很多领导人就是管不住那张嘴,而一张嘴就容易出错。曾经在2000年竞选场合,小布什忘了自己的麦克没关,对台下一位记者粗俗不堪入耳的评价脱口而出,台下十万选民一片鸦雀无声,场面极为尴尬。领导人随性、自由和任性的性格,成为他们在某些时候大放厥词的理由。或许这些领导人对事情是非曲直,来龙去脉并不熟悉,也缺乏专业知识,所以才会出现乌龙或搞笑的言论。当然,时间一久,大多数领导人还是很会学习,慢慢上道,在多方考虑和请教团队后才做表态。

第二个原因,某些强硬的狠话,也许是说给国内人听的。用专门的术语来说,无论是民主国家,还是威权国家,领导人都面临着观众成本的压力,反对势力和选民都在看着你呢。所以,这时候领导人往往言不由衷,说话都是针对特定群体、基于特定目的而说的,尤其是为了展现维护国家利益的决心,不惜与对手决一死战,放狠话是为了表明自己的决心,划清与敌人的界限。美国一直传言,特朗普与俄罗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甚至俄罗斯的黑客帮助特朗普胜选,所以特朗普一直对俄罗斯不理不睬,不妥协,也许是基于划清界限的目的。

第三个原因,在于想通过战略信号威慑、威逼对手,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比如,特朗普从奥巴马那里承继了朝鲜核问题的遗产,这让美国政府感觉到东北亚安全局势成为他们考虑的重中之重,所以,特朗普上台后将朝鲜问题至于优先处理的安全问题。但是,总不能真的动武解决吧,既然没有到那份上,特朗普就干脆老是想通过特推嘴炮,试图逼迫朝鲜就范。但事情远非那么简单,领导人很可能错误估计了对方的反应,也对自身的实力没有正确的判断,狠话一出,难以收回,但又做不出狠事来,以至于脸面难堪,给自身带来不利的后果。


一言既出,“驷马追上了”会怎么样?


常言道,君子“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这说明要想在政治江湖站稳脚跟,就得要有战略信誉,这样你说话才有人听,有人信,否则没人把你当回事。但是,领导人放狠话,就如上文所言,是有多种原因,往往并不是真想那么做,这就带来了话说了,却没法兑现,那么又会怎么样呢?很明显,承诺不兑现,则会影响自己的战略声誉,你的对手和朋友都会形成一个对你不利的形象,比如你说话不算数,你是个弱者,老吓唬人,朋友有难,你是缩头乌龟等等。总之,这大大有损你的积极形象。具体来说,老是不兑现自己的承诺,将产生诸多不利的影响。

首先,战略信誉的下降。国家如人一样,行走在江湖,要讲信誉和信用的。信誉这东西在于,你用得越多,就升值得越多,你要老是不靠谱,那么就落得一个不靠谱、无法信赖的恶名。这就是中国传统典故“烽火戏诸侯”所揭示的深刻道理。一两次的承诺没兑现,或者拿人开涮,还不至于对自己的声誉形成较大负面影响。因为别人不知道是客观还是主观原因导致你没能落实战略承诺,不管是威慑还是安抚盟友的保证。事不过三,三次戏弄之后,再也没人愿意相信你了。所以,自我食言的一个负面后果就是对于自己战略信誉的影响,形成不靠谱的品质归因。

其次,观众压力的上升。就如上文所言,国家之间放狠话,其实很大程度上是说给人听的。美国国内对于俄罗斯的意识形态偏见和势力深厚,自前苏联起就积下了历史宿怨,要想改善俄罗斯的关系,仅凭总统一人的愿意是难以实现的。所以特朗普刻意保持与俄罗斯的距离,也是对于自身压力的一种理性考虑,特别是在“通俄们”调查的持续压力下,让特朗普及其团队焦头烂额,疲于应对,强硬应对实为上策,这不11月12日在越南APEC峰会上也是相见时难,别也难,在一片“罗生门”式的会晤消息中,总算搞了个非正式会谈。伊朗总统内贾德经常扬言要对美国及盟友以色列进行打击,却也屡屡悄无声息没下文了,很大程度上也是说给国内强硬派听的,至少国家领导人表态要强硬,至于干不干,也不是总统一个人说了算,但态度是要端正的。美国为了安抚亚洲盟友,表明美国的联盟承诺没有失效,也得经常就亚太局势表态,声明关注,事关利益,实际上也是为了维系其领导地位和联盟声誉,但话既然已说,那些盟友们就“跳”得更厉害了。

第三,弱者形象的凸显。最为严重的问题是,如果你经常放出狠话,却到了现场自己躲起来了,那么,对手很可能将你看作是胆小鬼,要么是没有实力去兑现承诺,要么是决心不足,胆魄和战略能力都有问题。形成这种消极的弱者形象,实际上对于双方的战略博弈,并非好事。一则,对方可能更加胆大妄为,根本不把你放在眼里,因为你只是出来过过嘴瘾,实际上无能为力。这就是在朝鲜核试验多次后,并没有受到致命的打击,而更加加速前进的原因。二则,也会产生错误知觉,那就是实际上你并不是没有决心和实力,只是受制于国内问题,出于良好的善意等,不想把事情搞僵,但对方错误领会了你的好意,认为你是胆小鬼,这种误会很可能进一步导致冲突升级。


如何体现化尴尬为体面?


总的来说,放了狠话,最后不去兑现,总是有失脸面,形成消极的形象,这不仅是一种尴尬,而且可能引发后续不必要的冲突。那么,我们并不是总是真的为了去做狠事而先放狠话的,俗话说,会咬人的狗不叫,会叫的往往不咬人,如何体面地收回自己的狠话呢?

第一,信号要模糊。实际上,领导人放狠话,是一种姿态,也是一个信号。信号要取得战略效果,一个前提就是需要清晰,而且需要与实力、其他信号相匹配。但是,如果过于清晰,那么就是说出的话,就覆水难收了,将自己逼上不得不去兑现的境地。杰维斯在《信号与欺骗》一书中说,信号的最佳呈现方式,就是既要清晰得让对方理解你的意图和目的,又要模糊得你又能否认曾发出这样的信号,这或许是一种艺术,难以把握火候。如果你跟对手发出友善的信号,想改善关系,但往往在关系解冻时期,你不能确定对方的真正想法是什么,假如对方并没有改善关系之意,你又急于表达信号,很可能被对方利用,认为你实力不行了,有求于他,反而会更加采取非缓和和对抗的动作。基于此,要放狠话,也得先给自己留有余地,模糊性是指不要说那么清楚,或者是开具条件。特朗普9月19日在联大的发飙,也是带有条件的,即“如果美国被迫自卫或保护盟国,那么将别无选择去彻底摧毁朝鲜”。

第二,强调客观原因。无论是对对手的威慑狠话,还是安抚盟友的保证承诺,如果没有兑现,都得强调客观、不可抗力的原因,否则对方就会认为你不靠谱,不够意思,或水平不行等。对于威慑对手来说,如果没有实现诺言,那么就得强调非我主观上不想跟你死磕,实在是后院起火,比如特朗普可以借国内恐怖袭击,国会压力等原因,要优先处理内部事情。你跟朋友进行比大胆游戏,最后你没来,你可以说老婆不同意。怕老婆,不会影响你的战略信誉,而你是个胆小鬼则会。如果你为盟友说下了豪言壮语,那么,朋友有难时没有出手,则需要强调客观阻力,而非自己的意愿,比如天气原因、技术故障等等。特朗普也可以让白宫等其他官僚机构出来否认,表明特朗普在推特上是个人情绪表达,而真要实施,国内这一关过不了。从心理学归因理论来说,对手消极行为,进行客观情境归因,则不会影响别人对他的积极评价,否则就会落个不好的名声。

第三,实施自我欺骗。当然,也许信号模糊性、客观原因都不好找,这时候只能通过一种战略上的自我欺骗,或者对对手的战略欺骗,来对冲不利影响。在国际舞台上,自我欺骗有很多种方式,其基本目的在于提高某些本来微小目标的价值,从而提高自我胜利的感觉,消除对方和自身对于战略失信所带来的代价。比如,可以玩弄词藻,将对方某些词语表态,认为对手已经服软;将对方某些声明,有选择性解读,认为对方使用了“道歉”的字眼,从而是在自己的极大压力下的退让,自己获得了完全的胜利。对于事态的结果,进行对自己有利的解读,比如在领土争端过程中,自己先撤退,但还留有部分力量占领,表明自己实际上还控制领土,获得了胜利,而对手则认为是你先退让的,他也获得了胜利。在某种意义上,这类似于一种阿Q的“精神胜利法”,实则是保有脸面的一种技巧和艺术。


国际社会做人也要脸面啦!


国际社会跟国内社会一样,国家和领导人也需要脸面。一则是风光和面子,国家也有荣誉感和虚荣心,这种自尊感对于领导人的言行,有着重要的影响。特朗普在与欧美世界交往中,老是起摩擦,跟人发生口角,而且互相都看不上眼。但是,特朗普的东亚行,却是极为风光,到处都享受着极高的接待规格,让他心花怒放,心情大好,这样也让关系好处得多。除了表面的面子之外,在战略互动中,博弈结果往往并不取决于双方的实力力量对比,而是如杰维斯所言,决定美苏战略竞争的往往是它们如何看待对方的行为,形成何种形象。国家有各种理由,也经常会放出各种狠话,但逐一落实的很少,这时候就需要进行积极的印象管理,防止下不了台阶,让国内国际的各种看客笑话,同时更要防止对手形成对你的消极印象,比如虚弱、无决心的、不靠谱的、胆小鬼等。

总而言之,信号表达及有效地操控信号表达,是在国际社会中维系脸面的基本生存之道,而这方面无疑杰维斯的经典著作《信号与欺骗——国际关系中的形象逻辑》是一本理论和实践指南,值得每个国际战略学者和外交实践者认真学习、领会并运用。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闲谈新知”

    进入专题: 战略博弈   妥协让步  

本文责编:陈冬冬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国际关系 > 国际关系理论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06938.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