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本栋:怎样阅读和欣赏古典诗词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2650 次 更新时间:2021-01-30 23:34

进入专题: 古典诗词   诗文鉴赏  

巩本栋 (进入专栏)  


怎样读懂


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历来对传统的诗词很重视,历史上涌现了大量的作品,涌现了李白、杜甫等很多优秀的诗人和作家。我国古典诗词的体裁丰富多样,有律诗、绝句、古诗言、古体诗,对其他中国古代文学的文体有很大的影响。中国古典诗词是中国优秀传统思想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历史发展的过程中曾经起过积极的、重要的作用,在朝鲜半岛、日本、东南亚等国家,也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学习中国古典诗词,阅读中国古典诗词和理解这些作品,是我们自觉传承与发展中国优秀传统思想文化的责任和义务。学习阅读中国古典诗词,一要读得懂,二要会欣赏,知道好在哪里。

读懂,就是明白作者在诗词里表达的思想感情。

例一: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的诗《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这首诗究竟想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宋代苏东坡认为,这首诗的风格清幽,有幽怨的感觉在里面,但景色恐怕只是写这首诗的由头。有人认为可能是作者对某位女性的追忆、怀念,是一首悼亡诗;有人认为中国古典诗词里写女性是有寄托的,写男女关系就意味着写君臣关系,因此不是一首悼亡诗,是对唐王朝每况愈下逐渐走向衰落的凄婉情绪的表达,有政治的情感在里面;还有人认为,这首诗放在作者诗集开卷的第一首,就相当于一片序言,把整个诗集作品的全部内容概括进去。

我们不清楚《锦瑟》这首诗的写作时间和地点,但是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李商隐生活在中晚唐的时候,政治上他不自觉地陷入到政治斗争中,生活中他的妻子王氏固然跟他夫妻情深,但也有多位女性跟他陷入感情纠葛。当他年岁渐长,回忆往事的时候可能说不清楚,并不是他故意地写得让人看不懂,这种种复杂、丰富的情感包含在里面,真的是迷离恍惚的,说不清楚的,恐怕也没有太大的必要说清楚。

例二:《诗经》中开卷的第一首诗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如果我们了解宗周礼乐的文明制度,我们对这首诗的理解也会更进一步。中国古代时,女儿长大成人了,要出嫁了,出嫁前要对她进行教育,教她嫁出去以后怎么为人、怎么处世,怎么对待公婆、怎么对待夫君。要带她到宗庙祠堂里祭祀祖宗,告诉祖宗女儿长大了,要出嫁了。祭祀祖宗的时候,祭祀的贡品用鱼,其他的祭品用到荇菜这一类的野菜。了解这个大的背景后,可以清楚地知道作者为什么用采摘荇菜引起君子对窈窕淑女的追求。这首诗一定是这位君子在即将结婚的前夕写的诗,他以雎鸠打比方,把追求这位美丽女性的过程交代得很清楚。我们之所以对这些作品理解上有分歧,根本原因是对这些作品写作的背景、条件、环境,对作者写这些作品时的心态不了解。

例三:盛唐诗人王昌龄的七言绝句《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这首诗说的是王昌龄送他的朋友,行色匆匆,离别时反复嘱咐他的朋友不要担心他,如果有朋友问起他,就说他超然脱俗、冰清玉洁的人品没有改变。为什么诗人要冒雨连夜将朋友从南京送到镇江呢?需要看看王昌龄是什么样的人、他生活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写这首诗是什么样的心态?这样才能对这首诗有更深地了解。王昌龄做官的经历很曲折,前前后后,10年内三次被贬。他为什么好几次被贬?史书的记载说王昌龄这个人为人处世不拘小节,至于小节是什么,史书没有说明。不拘小节有两个原因,一方面是政治清明,有点小节问题不大,大家可以容忍,这是好的一面。另一方面是狂妄不拘,恃才傲物,生活中确实有让人不如意的地方。了解这个背景,再看王昌龄的这首诗就知道里面大有深意,所有的表白、所有的辩解、所有的幽怨,都包含在诗的最后两句了。

例四:南宋伟大的词人辛弃疾的《青玉案 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

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

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

灯火阑珊处。

辛弃疾想抒发的是伤心人,为什么写这个伤心人呢?辛弃疾出生于北方历代任武职的家庭,先辈曾投降金国,但忘不了宋朝的社稷,忘不了靖康之变。辛弃疾之所以后来成为伟大的词人,成为南宋政治舞台上的一个重要人物,与他爷爷对他的教育密不可分。辛弃疾刚到南方时只是做八品的小官,这个时候想收复中原,要有所作为,成就一番事业,几乎没有可能。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他心里始终萦绕的还是如何收复中原,如何洗雪国耻,为此,他多次上书皇帝。因此,辛弃疾在南度初年的时间里,在词的创作里反反复复地提到“闲愁”,实际上是想表达他想收复中原又实现不了的政治愿望的一种心态,他有牢骚,有不满,有不得已。朝廷之上,占主导地位的是议和,是宋金两国和好,而不是动武,大多数人赞同和议,不赞成两国交兵。

“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个“那人”写的是辛弃疾自己,大片的国土都已经割给金国了,却还在赏灯观月。以他的出身,他自幼所受的教育,所树立的政治愿望,不能接受这样的现实,所以写下了这首千古绝妙的好词。

因此,我们读中国古典诗词的时候,对作者写这些诗词的背景能有比较多的了解,有助于更全面更深入地理解,对这些古典诗词写的内容、传达给读者的思想情感的理解就不会有问题。


怎样欣赏

欣赏,就是了解作者习惯运用的表现手法和技巧。

例一:汉代的乐府诗《上邪》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

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这首诗里表达的是青年男女的爱情,两个人的相爱长命无绝衰,一辈子都不会改变。山盟海誓,山变成了平地,江水干枯了,冬天打雷,夏天飘雪,这样还不行,要等天地合了,才敢与君绝。这首诗比较好理解,从表现手法上讲,它是直抒其意,一点也不萦回。

例二:唐代敦煌曲词里有一首《菩萨蛮》

枕前发尽千般愿,

要休且待青山烂。

水面上秤锤浮,

直待黄河彻底枯。

白日参辰现,

北斗回南面。

休即未能休,

且待三更见日头。

这首词跟汉乐府很相似,也是写男女之间的爱情,说了很多在自然社会中不可能出现的现象,读的时候我们觉得跟上面似乎是一样的,都是用山盟海誓表达彼此对爱情的忠贞,海枯石烂不变心。细细体会,这首《菩萨蛮》跟《上邪》是不完全一样的,而是直中有曲、话里有话,虽然有一点曲,绕了一下弯,但是绕得不多,比较容易理解。

例三:苏东坡的《卜算子》

缺月挂疏桐,

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

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

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

寂寞沙洲冷。

这首词用的是以情寄托的手法,写到了孤鸿,写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有一位幽人独自在外面徘徊,就好象是天边的孤鸿。但下篇不清楚写的是人还是孤鸿,好象是写鸟,但是鸟怎么有恨?“拣尽寒枝不肯栖”好象是写鸟,“寂寞沙洲冷”好象是写人。这种手法在东坡的词里完全融合在一起,甚至让你分不出来是写孤鸿还是写幽人。东坡巧妙地运用了比兴寄托的手法,然后把自己的忧愁、幽怨、哀怨的情绪在这首词里表现出来。

古人创作诗词的时候,用得比较多、比较传统的表现手法就是比兴寄托,先言他物再抒发自己的感情,从《诗经》以来,这是诗歌创作最常用的手法。

例四:唐代山水田园诗代表人物王维的《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王维写这首诗的时候是唐朝末年,他奉唐玄宗之命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到西北慰问打了胜仗的将军和他手下的军队,沿途路上写了这首诗,写了西北辽阔、壮阔的情景。如果去过这些地方,就会对这首诗有更切身的体会。

为了更好地读懂诗、词,应该把自己的情感、自己的生活经历、生活体验调动起来。我们读一首词、一首诗,一定有所触动,就是想到我们生活中经历的事,所经历过的情感体验、生活的阅历。把自身的因素调动起来,然后有意识地想象、丰富作者在诗歌中给我们展示的情境,这样读古典诗词的时候就比较容易理解作者在诗歌里表达的思想情感。虽然古往今来社会发展变化很大,但是人心总是相近、相通的,爱情也好,其他情感抒发也好,都是一样的。

古人说,文学作品情动于中而行于言,内心有所触动才创作了这么多优美的作品。我们只要锻炼、培养自己阅读古典诗词的能力、对艺术作品感受的能力,不用很长的时间,我们的眼睛就会变成审美的眼睛,我们的耳朵就会变成知音的耳朵,我们的心灵就可以跟这些作者不断地贴近,变成可以感知中国古典优秀作家情感世界的心灵。


原载2014年10月21日《三亚日报》05版



进入 巩本栋 的专栏     进入专题: 古典诗词   诗文鉴赏  

本文责编:admi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文学 > 诗文鉴赏专题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03425.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