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瑟夫·奈:中国崛起终结美国世纪?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958 次 更新时间:2015-04-10 09:05

进入专题: 美国世纪  

约瑟夫·奈  

  1941年,《时代》杂志(Time)主编亨利?卢斯(HenryLuce)宣称,“美国世纪”已经来临。现在有些人认为,随着美国在经济和政治上走向衰落,美国世纪正趋于结束。许多人援引美国未能阻止盟友加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简称:亚投行)作为一个例子——亚投行是中国政府提议创立、与世界银行(WorldBank)争风头的一个机构。但这只能表明一个错误的决定,而不能表明美国已经衰落。这引出一个问题:一个国家正常的生命周期有多长?
  一个世纪通常是人类机体生存的极限,但国家是社会结构。古罗马在公元117年达到实力的巅峰,但它随后又延续了300多年才解体。1776年美国独立后,英国政界人士霍勒斯?沃波尔(HoraceWalpole)哀叹道,他的国家已沦为撒丁岛(Sardinia,位于意大利半岛的西南方,是地中海的第二大岛——译者注)的水平,可随后英国开启工业革命,在接下来的一个世纪里仍然是全球强国。
  要评估美国在今后几十年的实力,就得考虑早先有多少评估不靠谱。别忘了,美国对上世纪70年代的苏联和上世纪80年代的日本都曾做出过离谱的高估,这足以令人引以为戒。如今,一些人认为中国人有10英尺高,并宣称现在是“中国世纪”。
  就实力资源而言,庞大的规模和相对快速的经济增长将让中国在今后几十年逼近美国。但这未必意味着中国将在军事、经济和软实力方面超越美国。
  即便中国国内没有发生重大的政治挫折,许多预测也只是对经济增长率作简单的线性外推,而未来经济增长是可能放缓的。此外,经济预测只是一个方面。他们忽视了美国在军事和软实力方面的优势,比如世界各地的学生都想到美国上大学。他们也忽视了,相对于美国与欧洲、日本和印度的关系(这些关系很可能保持在比较有利的状况),中国在亚洲实力平衡方面的地缘政治劣势。
  中国、欧洲、俄罗斯、印度或巴西等挑战者在本世纪上半叶超越美国不是没有可能,但可能性不大。
  在美国绝对(而非相对)衰落的问题上,美国在债务、中学教育、收入不平等以及政治僵局等领域面临严峻问题,但这些只是整个图景的一部分。有利的一面是,美国在人口结构、技术和能源方面的有利趋势以及地理和创业文化等长期有利因素。
  可能触发美国衰落的情形包括,美国对恐怖袭击反应过度,转向闭关自守,切断自己从开放获取的力量。抑或它可能过度投入,浪费美国人的生命和财产,就像在越南和伊拉克那样。
  作为一个总体评估,将21世纪称为美国衰落的世纪是不准确和误导的。尽管美国存在种种问题,但它并没有陷入绝对衰落——这与古罗马不同——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它很可能依然比任何一个国家都更加强大。
  真正的问题不是美国将被中国或者另一个竞争对手超越,而是它面临其它许多实体(包括国家和非国家实体,如跨国企业、恐怖组织和网络罪犯)实力资源的上升。美国还将面临越来越多的全球问题,需要我们有能力组建联盟和网络。
  与那些宣称21世纪是中国世纪的观点相反,我们并未进入“后美国”世界。但未来的美国世纪看上去将与过去几十年不同。美国在全球经济中所占的份额将小于上世纪中叶那段时期。
  此外,其他国家崛起所导致的复杂性,加上非国家实体的角色上升,将让即便身为头号强国的美国也更难施加影响和组织行动。无序是比中国更大的挑战。
  与此同时,即便在美国拥有最大实力资源的时候,它往往也无法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那些辩称当今世界的混乱远比过去严重的人别忘了1956年,当时美国无力阻止苏联镇压匈牙利的起义,也未能阻止我们的盟友英国、法国和以色列入侵苏伊士运河。
  我们不能透过玫瑰色的眼镜看待过去。现在,随着美国优势略有下降以及世界变得更加复杂,美国世纪至少还会持续数十年时间,但它看上去将与当年卢斯宣告的那个美国世纪颇为不同。
  本文作者是美国哈佛大学(Harvard)教授,著有《美国世纪结束了吗?》(IstheAmericanCenturyOver?)一书。
  译者/邹策

    进入专题: 美国世纪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国际关系 > 国际关系时评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86495.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金融时报,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