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君如:新一轮改革是对邓小平改革思想的坚持和发展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985 次 更新时间:2014-08-17 21:07

进入专题: 改革   邓小平  

李君如 (进入专栏)  

 

党的十八大吹响了新一轮改革的进军号,十八届三中全会制定了新一轮改革的伟大纲领。十八大以来20个月的历史证明,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十八大以来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的理论和实践,是对邓小平改革思想的坚持和发展。

 

坚持:在邓小平的改革思想指导下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

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邓小平改革思想的坚持,集中体现在党中央明确提出,要在邓小平改革思想的指导下,全面深化改革,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目标而奋斗。

2012年11月15日,在党的十八届一中全会上,习近平被选为新一届党中央的总书记。在他担当起这一历史重任,发表第一个讲话的时候,向中央委员会提出要突出抓好六个方面工作:一是高举中国特色而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二是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实践;三是全面推进建设小康社会各项事业;四是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五是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六是深化改革开放。从这六项工作的安排上,我们可以注意到两点,一是坚持以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纲,也就是后来他在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的要紧紧抓住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主线;二是坚持深化改革开放,所有工作的落实和推动,归根到底,都靠深化改革开放。因为,按照中国共产党的逻辑,像这样的报告或讲话,最后都是以“加强党的建设”结束的。这就表明,深化改革开放在他的治国理政思想中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

尤其引人注目的是,2012年12月11日,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不到一个月的习近平就南下广东,来到深圳、珠海、佛山、广州。在莲花山公园,他向伫立在山顶的邓小平铜像敬献花篮,感慨地说,我们来瞻仰邓小平铜像,就是要表明我们将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奋力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新进展、实现新突破、迈上新台阶。他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强调,党的十八大向全党全国发出了深化改革开放的新的宣言书、新的动员令,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坚定不移走改革开放的强国之路,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做到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向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团结奋斗。

从广东回到北京不久,2012年12月31日,习近平在新年到来前夕,主持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回顾和总结改革开放特别是经济体制改革的历史。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历史、现实、未来是相通的。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要把党的十八大确立的改革开放重大部署落实好,就要认真回顾和深入总结改革开放的历程,更加深刻地认识改革开放的历史必然性,更加自觉地把握改革开放的规律性,更加坚定地肩负起深化改革开放的重大责任。

习近平在十八大后新一届中央委员会开局之际,采取的这些密集的行动,发表的这些引人瞩目的讲话,集中体现了他对改革开放历史地位的深刻认识,体现了他对邓小平改革思想的坚持。

首先,他强调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历史上一次伟大觉醒,正是这个伟大觉醒孕育了新时期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实践证明,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是我们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步伐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其次,他强调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100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再次,他强调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朝着党的十八大指引的改革开放方向奋勇前进。

最后,他强调改革开放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繁重的事业,必须一代又一代人接力干下去。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也永无止境,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

这些认识,体现了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心中始终有一个主心骨。这个主心骨,就是邓小平奠基和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别是邓小平的提出的改革思想。

 

发展:以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思想解决当代中国面临的挑战

中国深化改革,改什么,怎么改,曾经困扰许多中国问题的观察家和中国改革的实践者。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习近平在十八大以来一系列重要讲话中,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思想。这一思想对于我国新一轮改革的伟大实践,将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先是在党的十八届二中全会上研究了国务院机构改革问题,并在当年“两会”上审议通过。然后,启动十八届三中全会文件起草工作。为了筹备好这次全会,习近平和其他中央领导同志深入各地开展调查研究。期间,习近平发表了许多重要讲话,强调指出一定要始终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更好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奋斗目标和部署工作。

习近平关于推进改革开放的这一系列重要举措及其提出的重要论述,既继承了邓小平以来历届党中央的改革思想,又具有新一届党中央的鲜明特色。其最大的特色,是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思想。“全面深化改革”就是他说过的“全方位改革”、“综合改革”。

习近平的全面深化改革思想,具有加强极其丰富的内容,其主要特点表现在八个方面:

(一)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的改革思想

在十八大后一系列活动和讲话中,习近平强调,现在我国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我们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他清醒地指出,改革是一场深刻的革命,涉及重大利益关系调整,涉及各方面体制机制完善。当前改革需要解决的问题格外艰巨,都是难啃的硬骨头,这个时候就要一鼓作气,瞻前顾后、畏葸不前不仅不能前进,而且可能前功尽弃。因此,我们要坚持改革开放正确方向,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既勇于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又勇于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

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新一轮改革是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期这一关键时刻的改革。用习近平自己的话来说,也就是“啃硬骨头”和“涉险滩”的改革。这里,“攻坚期”和“深水区”、“啃硬骨头”和“涉险滩”既是习近平领导改革开放的背景,也是习近平全面深化改革思想的特点。简而言之,习近平的全面深化改革思想是中国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的改革思想,就是“啃硬骨头”、“涉险滩”的改革思想。

(二)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的各项改革协同配合推进的全面改革思想

应该讲,改革是全面改革,这是邓小平的改革思想,也是历届党中央都强调的重要思想。比如,邓小平说过:“改革是全面的改革,不仅经济、政治,还包括科技、教育等各行各业。”“改革是全面的改革,包括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改革和相应的其他各个领域的改革。”习近平不仅坚持了这一重要思想,而且把全面改革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部署和推进。

记得在十八大召开前,许多媒体发表了一些专家学者对新一轮改革的期待和设想。有的提出,过去的改革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新一轮改革应该以政治体制改革为重点,有的讲我国政治体制改革条件还不成熟,应该以社会体制改革为重点;在经济体制改革中,有的提出要解决垄断企业的问题,有的希望重点推进财税体制改革,有的认为土地制度改革更紧迫。这种种方案,从思路上说都还是一个改革接一个改革线性推进的全面改革,同时也说明中国的问题不是考单一改革能够解决的。

因此,习近平强调,改革开放是一场深刻而全面的社会变革,每一项改革都会对其他改革产生重要重要影响,每一项改革又都需要其他改革协通过配合。特别是,他明确提出“改革开放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全面坚持改革,在各项改革协同配合中推进。”也就是说,他认为“全面改革”不是线性推进的全面改革,而是各项改革协同配合推进的系统工程,要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这是一个非常深刻的思想。

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到,习近平所说的“全面深化改革”是有重点的全面改革。这个重点,就是经济体制改革。这是因为,我国现在依然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解决的社会主要矛盾依然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我们的国家在国际上依然还是发展中国家。习近平的思路是,只要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没有变,我们各项工作的中心任务依然是经济建设,改革的重点依然是经济体制改革。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全面深化改革就是在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下,全面推进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的改革。在各项改革协同配合下,破除思想观念上的障碍、体制机制上的痼疾、利益固化的藩篱,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

(三)坚持科学方法论的改革思想

习近平一再指出,改革开放是前无古人的崭新事业,必须坚持正确的方法论,在不断实践探索中推进。

习近平在2013年9月17日召开的党外人士座谈会上说过,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实现经济他说,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而深化。我们用改革的办法解决了党和国家发展事业中的一系列问题。同事,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旧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会产生,制度总是需要不断完善,因而改革既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我们在领导改革时,要有正确的方法论。

习近平强调的“改革”方法论,就是要把“摸着石头过河”与“加强顶层设计”结合起来的方法。前一段,有人因为中央提出要加强顶层设计,就否定邓小平的“摸着石头过河”。习近平指出,“摸着石头过河”就是摸规律,从实践中获得真知。这就从哲学方法论上充分肯定了“摸着石头过河”。与此同时,习近平深刻地指出,“摸着石头过河”和“加强顶层设计”是辩证统一的,推进局部的阶段性改革开放要在加强顶层设计的前提下进行,加强顶层设计要在推进局部的阶段性改革开放的基础上来谋划。比如,中央决定在上海建自由贸易试验区,“试验”就是“摸着石头过河”,同时它也是宏观的等层设计的产物。

(四)按照中国改革的客观规律领导改革的思想

习近平提出“摸着石头过河”与“加强顶层设计”相结合的改革方法论。是为了探索中国改革的内在规律。在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他就已经提出了要认识改革规律性的问题。

2013年,他在各地调研期间,强调指出:“应对当前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矛盾和挑战,关键在于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从纷繁复杂的事物表象中把准改革脉搏,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规律,特别是要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关系,处理好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胆子要大和步子要稳的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在这里,他提出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五大关系,非常重要。毛泽东曾经对于怎么从中国实际出发建设社会主义,提出过十大关系;江泽民曾经提出过中国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十二大关系。习近平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五大关系。

特别是,他从思想认识上要处理好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讲起,讲到要善于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这三者关系,提出了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这就是改革要坚定不移地改,社会和国家政局要始终保持稳定。中国和世界各个国家改革的历史证明,这个问题直接关系到改革的成败。习近平在论述要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候,多次把“发展中国”与“稳定中国”联系起来提。在论述全面深化改革的时候,有反复强调稳定是改革和发展的前提,必须坚持改革发展稳定的统一。他要求我们对于深化全面改革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困难和问题,要有足够的估计和思想准备,要处理好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坚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他说,只有社会稳定,改革发展才能不断推进;只有改革发展不断推进,社会稳定才能具有坚实基础。研究改革的规律,必须要研究这样重大的规律性问题。

(五)坚持正确方向的改革思想

习近平重视改革的规律性问题,同时他强调要始终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是直接相联系的。他反复强调改革开放是一场深刻革命,要把握好改革的正确方向。他强调,在方向问题上,我们头脑必须十分清醒,不断推动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他多次明确指出,中国是一个大国,决不能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一旦出现就无法挽回、无法弥补。所谓“根本性问题”,在我国,就是在改革开放过程中,要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是要始终密切党群关系。这个问题,在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历史上是有教训的,苏东剧变就是这样的“颠覆性错误”。正如习近平指出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越繁重,我们越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越要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善于通过提出和贯彻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带领人民前进,善于从人民的实践创造和发展要求中完善政策主张,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不断为深化改革开放夯实群众基础。

(六)以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总目标的改革思想

在习近平领导下制定的中国到2020年改革的纲领,明确指出:这次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而且很明确地提出,要到2020年我国在各方面形成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一套制度。这里,“更加成熟、更加定型”这八个字是邓小平1992年南方谈话提出来的。事实上,这次确定的制度改革目标又超越了邓小平,就是要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上做出一篇好文章来。也就是说,我们的现代化不仅在生产力方面要实现现代化,而且是制度方面也要实现现代化。

按照习近平的论述,对于这个总目标,要有一个科学的认识:一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之间的关系。习近平指出,必须完整理解和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即“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两句话是一个整体。也就是说,我们在以全新的、现代的“治理”理论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时,不能偏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在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时,要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样的要求来完善和发展我们的制度。

二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之间的关系。改革是制度的变革,治理体系与国家制度相联系,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如果只有制度的变革,而没有能力的提升,制度的完善和发展、治理体系现代化都有可能成为一纸空文,所以,我们要把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与国家治理能力的现代化统一起来推进。习近平明确指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国家的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两者相辅相成。只有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为重点,尽快把我们各级干部、各方面管理者的思想政治素质、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社会组织等的工作能力都提高起来,国家治理体系才能更加有效运转。

(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支撑的改革思想

习近平指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加快构建充分反映中国特色、民族特性、时代特征的价值体系。

也就是说,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中,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的关系。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特别是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与全社会奉行什么样的核心价值观紧密相联系。因为,“治理”与“管理”虽然仅有一字之差,但却是两种不同的国家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简单地说,管理主要是用行政的办法自上而下领导一个国家和社会,治理则根据社会多元化的特点,采用和民主和法治的方式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结合起来领导一个国家和社会。对于中国这样一个东方大国来讲,用现代治理的制度和方式来领导这个国家,是一个极大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转型。这就更需要在核心价值观上达成共识。

党中央提出,在国家层面,我们倡导的价值目标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在社会层面上,我们倡导的价值取向是自由、平等、公平、法治;在个人层面上,我们倡导的价值准则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提出要培育和践行这样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来说,就是为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八)坚持依法治国的改革思想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中,中国共产党认识到,一个现代化的中国不仅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支撑,还需要健全的法制,实行依法治国。

首先,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就是完善民主、健全法制的过程。习近平在十八大后发表的系列讲话中明确指出,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要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不断开创依法治国新局面。

其次,在改革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也要于法有据。习近平还强调指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是要适应时代变化,既改革不适应实践发展要求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有不断构建新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使各方面制度更加科学、更加完善,实现党、国家、社会各项事务治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更加要注重治理能力建设,增强按制度办事、依法办事意识,善于运用制度和法律治理国家,把各方面制度优势转化为管理国家的效能,提高党的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

再次,在改革的同时要加大反腐败的力度,也要依法办案。习近平指出,在全面深化改革中,要把坚决遏制腐败蔓延势头作为重要任务和工作目标,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严肃查处党员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充分发挥震慑力,而要坚持不懈地推进反腐败工作,就要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中,健全和完善党内监督、民主监督、法律监督和舆论监督体系,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

总之,习近平的全面深化改革思想即坚持了邓小平的改革思想,又从新的实际出发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发展了邓小平的改革思想。今天,我们坚持邓小平的改革思想,就是要在习近平全面深化改革思想的指引下,协调推进各领域各环节改革,努力把邓小平开创的改革开放大业向前推进。

 

启迪:在坚持和发展邓小平改革思想的过程中深化对改革的认识

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新一轮改革,在坚持和发展邓小平改革思想的过程中,也使我们深化的对改革的认识。

一是,我们进一步认识到了,发展中的问题要靠发展来解决,更要靠改革来解决,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就要全面深化改革。

这几年,我们经常讲,发展中的问题要靠发展来解决。这是对的,但同时我们也认识到,发展中的问题既有生产力方面的问题,更有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发展的问题。对于前一类问题,可以通过发展来解决,但是对于后一类问题,只要靠改革才能破题解决。事实就是这样。我国改革开放经过20多年快速发展,在增长方式和发展方式上的问题越来越突出。我们曾经采取增加农民收入、减轻农民负担、给农民提供买家用电器的优惠,激发广大农民的消费能力,来拉动经济;我们曾经考虑通过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使老百姓无后顾之忧,减少储蓄额,来促进消费;我们曾经下达一个又一个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文件,帮助他们克服发展中的困难;我们曾经通过组建一个有一个国有大企业集团,增加经济竞争力,带动国民经济发展;我们也曾经通过政府强有力的经济刺激办法,来应对危机,推动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发展;等等。这些措施,有的立即见效,有的成效很少。有的地方,原来的问题没有解决,新的问题又发生了。这几年,各地因征地、拆迁、污染等问题,发生的一些群体性事件,越闹越大,也引起了我们思考。思考的结果,就是要发展就要改革,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就要全面深化改革。中国不仅要改革,还要各项改革相互配套、协同推进的全面改革,光靠单项改革也无法解决这些盘根错节、错综复杂的问题;因此,要深入研究中国改革的内在规律,按照改革的规律来全面深化改革。

二是,我们进一步认识到了,改革中的问题不是改革有问题,不能以“反思改革”为名否定改革,同时,改革是体制的根本变革,而不是小修小补的调整。

习近平深刻地指出,中国共产党人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我们用改革的办法解决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的一系列问题,同时还有许多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有的是老问题,有的是新问题,有的是以新的形式出现的老问题。问题不断,改革也不能止步。

但在改革实践中,正是因为有问题,就会有不同的认识。前几年有的以“反思改革”为名否定改革的方向和取得的成就,有的以解决改革中出现的新问题为由头改变改革的方向和路径。因此,在直面问题的时候,要清醒地认识到改革中的问题不是改革本身有问题,不能以“反思改革”为名否定改革。

与此同时我们也不能在问题面前举棋不定、不思进取,或者用一些小修小补来替代改革,甚至把日常工作都说成是改革。邓小平要求我们改革,从其内涵而言,包括了三个重大判断:一是,改革是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二是,改革是一场试验,必须大胆地试,大胆地改,对的就坚持,错的赶快改;三是,改革也是革命,是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的革命。因此,不能把发展等同于改革,也不能用工作上政策上的小修小补来替代改革。也正因为如此,习近平强调我们必须坚定改革信心,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更有力的措施和办法推进改革;强调全面深化改革,关键要有新的谋划、新的举措;强调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以重大问题为导向,抓住重大问题、关键问题进一步研究思考,找出答案,着力推动解决我国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

三是,我们进一步认识到了,改革归根到底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改革是为了发展,改革也要有利于发展。对于改革进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由此带来的不同声音,邓小平曾经提出“三个有利于”的标准,即“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习近平也指出,全面深化改革,就是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进一步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这“三个进一步解放”既是改革的条件,又是改革的目的。解放思想是前提,是解放和发展和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的总开关。没有解放思想,我们党就不可能在十年动乱结束不久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开启我国发展的历史新时期;没有解放思想,我们党就不可能在实践中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有效化解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把改革开放不断推向前进,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由此决定了,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归根到底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

因此,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一再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根本最紧迫的任务还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我们要通过深化改革,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等要素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实现经济社会和持续健康发展,不断改善人民生活。


进入 李君如 的专栏     进入专题: 改革   邓小平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政治学 > 中国政治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77086.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