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锐:治腐始于治心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098 次 更新时间:2013-05-24 15:32

进入专题: 反腐败  

张锐  

古往今来,腐败就一直是中国官场的主旋律。腐败像一出闹剧,从来不曾真正退出过历史舞台。有历史学家说:一部二十四史,实为一部责污史,深刻至极。不论历史与现实有多大差别,在描述腐败现象时,惊人的雷同:既有权力与金钱的共生;又有特权与财富的交辉。 如今,中国的贪污腐败是世界公认的,尽管几年来,经过以防“亡党亡国”的严打,大案不断,可官场贪污还是前仆后继,新秀辈出,贪污的队伍不断壮大,金额之巨,令世人震惊。自上而下,无处不贪。经历了计划经济时代的物质贫瘠,改革开放在开启了富国之门的同时也解开了国人长期的欲望禁锢。在我们这个素来崇尚权力的国度里,“官本位”导致特权肆虐,从而滋生贪腐;“效率至上”政策导向,漠视了社会公平正义;政府机构重叠,多生弊端;官场关系复杂,结党营私,上下勾结;特权垄断,公报私囊,贪腐成性,顽症难治。社会转型时期诸多不规范,又为缺少制约的权力与拜金主义欲望洪流的苟合提供制度便利,以致出现以官为本、以利维系、腐败丛生、民怨沸腾的严峻局面。

在中国,腐败走到今天的地步,当然与制度有关,但也离不开中国“走后门,拉关系”的社会和群众基础。法律对它无可奈何,舆论监督似乎也无济于事,理想中的社会总是离我们很远。腐败顽固地存在着、生长着、延续着它那旺盛的生命力。不管是纪检委,还是反贪局,都无法改变“腐败是一种生活方式”的民情。在全面腐败的社会里,腐败俨然已经成为了一种无形制度,一种人人都要遵循的规则;在毫无是非的群体,腐败成了一种生活方式,一种人人都要适应的生活模式。它不仅影响着我们的制度,而且是影响着我们群体和社会的品质。腐败影响着任何一个团体、任何一个单位以及社会的任何一个细胞。腐败浸润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每一个人都难以置身其外。我们已习惯了用腐败的观点看问题、看是非,用腐败的观点指导生活和行动;我们已经学会了嘲弄清廉的正直,学会了压制纯洁的善良,我们成了正直道德和良好品德的扼杀者。

当“腐败”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时,就会产生个人利己主义、缺乏光明磊落的人格、缺乏是非观念和正义感、缺乏自尊和独立人格等等消极的民族性格,就会导致腐败文化的盛行。它必然会反过来加剧政治腐败和社会的动荡。社会自身一旦不能根除腐败毒瘤,社会大换血必然成为根除腐败的唯一选择。腐败不除,难以国泰民安,其危害性怎么强调不为过;反腐问题,事关治国安邦,其重要性怎样拔高不为过。实际上,从党政喉舌到社会舆情,都在表达同样的意思:对腐败的容忍已到了极限。但是,尽管腐败高官不断落网、反腐措施不断出台,但无论百姓还是专家,共同结论是:腐败不仅仍在蔓延,且大有“越反越腐、前腐后继”之势……。这就令人深思了。问题在什么地方呢?反腐制度、机制、措施不到位、不落实无疑是重要原因,但笔者认为,国人违“法”无羞、无“礼”有耻的价值观念及行为原则,是更深层的原因。

对于腐败,在人类具有善良淳朴和邪恶自私的两面性前提下,腐败的巨大利益决定了人类邪恶自私本性导致人们在逐利心理的驱使下对腐败趋之若鹜。而我国在几千年传统的人性本善的儒家思想影响下,我国历史上又没有一个政权制定出了治理腐败问题的从根本上杜绝的真正良策,都是等腐败问题出现了再使用重罚重典来亡羊补牢。反腐败是世界性难题。与国内反腐专家只盯住制度建设不同,国际反腐专家更看重文化建设。道理很简单:反腐制度,最多能让人不能、不敢腐败,而廉洁文化,则使人不想、不愿腐败。制度是表面,信仰是本质。假如人人有贪腐之心,心存恶毒之念,制度再好也会失效。笔者认为:治腐之本在于治乱,治乱之本在于治心。腐败的根源在于一些领导干部的心乱了,他们的信仰动摇了或者干脆消失了。

八十年前,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鲁迅先生的泣血的拯救国民于水火的疾呼,至今还在耳边回响!让我们先来重温鲁迅的一段话: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现在这句话可以改为:凡是腐败的社会,即使经济如何发展,如何富裕,也始终存在着巨大的危机和风险。其实,从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7月成立后,就对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一直高度警惕,并在实践中坚持同各种腐败现象作斗争。然而,年年反腐有成果,年年腐败势不绝,颇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意味。权力是双刃剑,我们今天的体制,表面看起来需要它和掌握它的人来维持社会的运转和稳定;事实上,如果掌权者没有坚定理想信念,没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就很容易被金钱和利益所击倒。他们手中的权力将成为威胁社会稳定的工具。这是多么可怕的事情!想想都叫人毛孔悚然。

腐败现象为何屡禁不止,愈演愈烈?原因是我们的心乱了。因此,笔者认为,治腐之本在于治乱,治乱之本在于治心。一部分领导干部不能坚定理想信念,不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其实追根溯源,这一切都是内心被侵蚀的结果导致的。换而言之,腐败是信仰的缺失导致的。什么是信仰?笔者认为,就是对某种思想或行为的认可和崇敬,并以此来指导自己的言行。信仰,并不是简单的思想意识问题,而是包含了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等方方面面的问题。信仰的对象不是自己在人生道路上形成的东西,而是他人已经形成的思想、认识、习惯等,是一种模仿,而不是一种创造。信仰并不是思想本身,也就是说,信仰并不是这种认识本身。那么,信仰是什么?信仰是对某种认识的再认识过程,是对某种思想的再认识过程。中国共产党成立早期,出现了什么“右倾主义”、“左倾主义”、“机会主义”等等,就是对马克思恩格斯列宁主义的再认识过程出现了偏差,犯这些错误的同志,他们也是信仰马克思恩格斯列宁主义的,说他们是受资本主义思想影响,那是错误的,信仰的对象本身并没有出现问题,问题出在再认识的过程中,也就是说,在理解和接受的过程中出现了问题。信仰是方向,如果方向错了,所谓南辕北辙,人生就会出现或大或小的问题。现在,违法乱纪、犯错误的人,其信仰肯定都有问题。党员干部,不去信仰马列主义了,反而去信仰牛鬼蛇神,去信仰好逸恶劳,也就是想轻轻松松生活、痛痛快快花钱的,就会不惜买卖肉体、当二奶、傍大款,就会迷于“传销”等坑蒙拐骗、敲诈勒索、打砸抢夺,最后,没几个能善终的。正确的科学的信仰,指引我们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有益于人民、有益于社会和国家;错误的非科学的信仰,能叫人误入歧途,有害于人民、有害于社会和国家、更有害于自身。

如今,信仰一词,在当今社会的出现率已经大不如前了。曾几何时,中国被西方媒体诟病为“没有信仰的国家”,且不论这种说法对与否,但起码反映了正确的信仰正在面临着一些来自各个方面的不良思潮的冲击。在这种背景下,加强信仰教育,强化精神武装,显得尤为重要。人活着,总要相信一些东西,坚持一些东西,否则,就犹如行尸走肉,虽生犹死。或许,我们总是在抱怨,每天忙忙碌碌却不知道为什么活着,物质丰富了但是却找不到精神寄托,于是惊呼,这个时代是一个缺少信仰的时代。其实,只要仔细观察,或是读一读历史,或是听老人们讲讲,就会发现,原来,信仰不是个遥远的名词,而是就在我们的身边。铿锵有力的誓言,质朴无华的字句,诠释着共产党员钢铁铸就的意志、坚如磐石的信仰。它如一道清泉浸润着我们的心灵,历久弥新,感人肺腑。失去信仰的人生,常常会迷失自己的生活方向;失去信仰的民族,必定难以拥有恒久的前进动能。而一个失去信仰的政党,更不会持久地赢得民心和大地的力量。无论是昨天、今天,抑或是未来—信仰,将永远扎根在我们的心中,镌刻在中国共产党的旗帜上。

我们已经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是以马克思恩格斯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旗帜的,是用共产主义道德教育人民的,但是,为什么还有人信仰腐败思想?首先,国外的各种思想时时刻刻在向我们渗透,对我们产生负面影响,时刻要对我们进行和平演变。其次,我国几千年历史上产生的各种思想中的腐败成份还存在,对我们产生负面影响;再次,马克思恩格斯主义毛泽东思想并没有被全国所有人民理解、接受,我们大多数人的言行离共产主义道德的要求还很远很远。改革开放以后,各类思想的传播、影响变得复杂了,而我们的思想教育显得苍白无力,此消彼长,正确的科学的思想不能及时占据人们的头脑,错误的腐败的思想就会乘虚而入。同时,就算我们的信仰是正确的科学的,如果,我们不坚定我们的信仰,当腐败思想来侵袭、攻击时,正确的科学的思想被打败,我们的信仰就会产生动摇、发生改变,腐败行为就不可避免的发生了,这是腐败对信仰最危险的影响。消极的腐败的思想就同我们的“兽性”一样,是不会自己消失的,相反,它时时刻刻在影响我们,挑战我们正确的科学的信仰,考验我们的意志。

信仰缺失,对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社会和国家来说,是很危险的事。信仰是人生的方向,同样,信仰也是民族和社会的方向。马克思恩格斯主义最伟大的贡献是是揭示了人类本身的发展规律,指明了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方向明确了,旗帜鲜明了,我们的前途才会光明。胡锦涛同志曾经说过:“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只有不断保持纯洁性,才能提高在群众中的威信,才能赢得人民信赖和拥护,才能不断巩固执政基础,才能实现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早在宋代,朱熹就提出了“正心以正朝廷,正朝廷以正百官,正百官以正万民,正万民以正四方”的理念,由此可见,身为领导干部,保持清正廉洁的意义重大。对于领导干部而言,只有守住廉洁本色,才能在不为诱惑名利所扰,才能始终保持坚定的信仰。一方面,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要正确看待和运用手中的权力,牢固树立“权为民所用”的执政理念,认清权力与责任的关系,自觉为人民服务。要牢固树立自律意识,要自觉筑牢思想上的“高压线”,确保在权力关、金钱关、名利关、地位关和人情关面前,能够始终保持清醒头脑,抵得住各种诱惑。另一方面,要养成良好的生活情趣。要自觉培育健康的生活情趣,主动抵御不良思想的侵蚀和腐化,特别是作为联勤部队的领导干部,与地方接触相对密切,更要注重主观世界的改造和健康情趣的培育,通过把个人喜好往培养兴趣特长上引,把个人追求往立足岗位建功立业上引,切实筑起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始终保持党员干部的廉洁作风,确保伟大的共产主义信仰不发生偏移。

有人认为,中国现在之所有腐败盛行,是因为制度不完善,法制不健全。笔者认为,刚性的制度建设、法制约束固然重要。但是对于腐败,是治标不治本的药方,起不了实际作用。试想一下,和三十年前相比,今天的制度不知要完善多少倍。但一个令人费解的现象是,吏治的廉洁程度、趋势并没有和制度的完善成比例地提升。相反,腐败问题在个别地方却有加重趋势。归根结底,即使制度再好,也要由人来执行和贯彻。即使制度定了,也势必会被人钻空子或打差边球,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更有甚者,还会出现打着反腐的旗号去腐败。这些都是很可怕的。这里并不是危言耸听。因此,想治腐必先治心。务必要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人生矢志不渝的伟大信仰,从而当好民官,办好民事。只有领导干部的内心纯净了,信仰坚定了,再用刚性制度制约加以辅助,反腐才能真正实现。

    进入专题: 反腐败  

本文责编:jiangxl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政治学 > 政治时评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64257.html
文章来源:作者授权爱思想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isixiang.com)。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