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元:岂洒伤离泪

——翻书偶记之陈晓维《好书之徒》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877 次 更新时间:2013-01-01 12:18

进入专题: 陈晓维   好书之徒  

龚元  

陈晓维《好书之徒》(中华书局2012版)是一本“有情”的书。人和书都会经历悲欢离合,但人寿有限,往事如烟是天之常道,往事并不如烟是人的企盼。许多事不能忘也不该忘,许多人离开很久也会牵肠挂肚。书比人长寿,是书的好处,也是人的福气。没有书,就没有人世的过去。没有书,我们会以为生活在周围的人就是“人”本身,周围的生活就是“生活”本身,那该多无聊和无趣。幸好有书,才使我们知道在我未到时,有何其丰富的生活、何其生动的人存在过,不止幸福,也有不幸;不止高尚,也有卑鄙;绝大部分我无法经历,但至少我看了、知道了,也就暂时能够从平庸的生活中解脱开来,就如《中秋涉江词》一文中描述荒唐年代沈祖棻困窘的生活。吃得差、住得差、亲人远离、组织弃用、举目无可阅之书、抬眼无对谈之人、且有青年人愿意从学而不敢相授,幸好有老朋友的通信可抒情怀:“夜间搬藤椅在屋外独坐望月良久,四邻皆早睡,且夜凉即不出户。四邻不闻语声,四野阒无一人,幽寂之极,静境殊佳。夜凉露重,归屋作此书,亦殊悠闲也。”我们如嫌身旁的人碍眼,又不愿口出恶声,不如自得其乐,退回自己的陋室,读一本喜欢的书,泡一杯清谈的茶,不也是“殊悠闲”得很吗?

《李平心之死》里的主人公历史学家李平心先生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27年就入了党。周予同非常欣赏他,而他却很看不上俞平伯。就像那个年代所有被神权修理的知识分子一样,“李平心死了,自杀”。日期是1966年6月15日星期三。我最感怀的是李平心对自己四万册藏书的处理方式:全部捐给学校(华东师大);留了六部书给揭发并与自己决裂的儿子(俄文大百科和中国历史方面的大部头);另有三部赠与秘书刘敏文。每部书写明估价,并说明如经济困难可以变卖。真正爱书的人骨子里是温情脉脉的。留什么书,为什么留,深思熟虑。学好俄文,可以谋生,读懂历史,可以明智,是否也有继承家学的意味在?把书卖了,还能解一时之困。只是,书不仅仅是书,在某些时间段落内,也意味着废纸一堆。俗话说:秀才人情纸半张。纸且半张,不值钱,但要看谁送。人如果不值钱或者只认钱,送什么也都是无情。

说到无情,有无情的人,也有无情的年代。无情的人什么时代都有,至于无情的年代,可以看看有情人的落寞,就像阳光下的阴影。无知者看太阳,读书人看阴影。《可堪白头张公子》一文写的就是60年代的张伯驹先生。“整个60年代,他基本都是在长春度过的。五八年被打成右派后,这位民国时代富贵逼人的天下第一收藏家,凭借和陈毅在棋盘上杀出来的可怜交情,被照顾进吉林省博物馆担任第一副馆长。”自古东北流放之地,文人的境遇与想象层层叠叠,张伯驹怎能释怀?只是雅人深致,张伯驹除了为馆里新添了不少珍贵文物,还在业余时间与新朋旧友谈文说艺,辑录成册,陆续油印出版名为《春游锁谈》,一共六集。张伯驹曾在三十年代自印木刻本《丛碧词》,装帧精致,乃书中尤物。我很喜欢陈晓维文字的结尾:从写刻精美的《丛碧词》,到这部纸糙墨劣的《春游丛谈》。从王公巨卿到布衣草民,让我们暂时忘掉那人世间的是非,为张公子身世浮沉的这出大戏,再多驻足一刻吧。”张伯驹还填过一本《春游词》,多感时伤怀之语。意境都是古典,但情绪皆是纪实。“心如止水,如死灰,尽忘一生之事。”张伯驹先生恐怕想忘也忘不了,而如果没有书,后人即使想记也记不住吧。

文字也好,影像也罢,都有魔力,能使不美好变得美好。人皆受困于时间,而一经文字之手,却被赋予操弄时间的本领。最近重读《儒林外史》,发现以前真是白看了。当然第一次看是在高三暑假,情有可原。在《儒林外史》中,除了极个别人,譬如虞博士,鲜有不被讽刺者。以前只为这些讽刺的巧妙所折服,但这次看却只为第五十五回的开场所心折:“话说万历二十三年,那南京的名士都已渐渐销磨尽了。此时虞博士那一辈人,也有老了的,也有死了的,也有四散去了的,也有闭门不问世事的。花坛酒社,都没有那些才俊之人:礼乐文章,也不见那些贤人讲究。论出处,不过得手的就是才能,失意的就是愚拙;论豪侠,不过有余的就会奢华,不足的就见萧索。凭你有李、杜的文章,颜、曾的品行,却是也没有一个人来问你。所以那些大户人家,冠、昏、丧、祭,乡绅堂里,坐着几个席头,无非讲的是些升、迁、调、降的官场;就是那贫贱儒主,又不过做的是些揣合逢迎的考校。”风流云散,人世多伤。记在书中,却化成了美好。即使当年不那么可爱的人,甚至出乖卖丑的人,经过时间,经过文字,也变得令人怀念和感动了。随着年龄渐长,慢慢不喜欢讽刺、不喜欢批判、不喜欢用观念衡量人生。不管是什么人,都希望有情就好。最近看了电影《大上海》,这是我今年最喜欢的电影。不是因为电影本身怎么怎么样,而是电影中的角色,有两点很令人心生慰藉:第一,兄弟从未反目。第二,情人从未翻脸。多好的岁月。再乱也是温暖的。话还是要回到陈晓维的这本《好书之徒》,与其说雅好淘书,不如说珍重人情。没有真情,何来好书?而没有一本本被翻阅的旧书,人间又会少了多少值得细细品味的痴情呢?所以,“好书”就是“好情”,同道而已。

    进入专题: 陈晓维   好书之徒  

本文责编:lizhenyu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文学 > 语言学与文学读书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60339.html
文章来源:爱思想首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isixiang.com)。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相同主题阅读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