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云耀:坚决防止和消除“脱离群众的危险”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860 次 更新时间:2011-11-05 13:41

进入专题: 脱离群众  

虞云耀  

胡锦涛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以居安思危的强烈忧患意识,向全党发出谆谆告诫: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了全党面前,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更为紧迫。我们党鲜明地提出党面临的“四种危险”,充分体现了党对自身历史方位和现实状况的科学把握,体现了党对执政形势和环境的清醒认识,体现了党直面现实考验、勇担历史使命的成熟和自信。脱离群众是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这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也是我们党长期执政经验的深刻总结,反映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执政规律。防止和消除脱离群众的危险,是全面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必然要求,是一项十分重要又非常紧迫的任务。

一、深刻认识脱离群众危险的现实性

当前,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党的建设状况总体上同党肩负的历史使命是适应的,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总体上是好的。但是,也要清醒地看到,党内存在不少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不符合党的性质和宗旨要求的问题,党群关系仍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比如,一些党员干部宗旨意识和群众观念淡化,对群众感情淡薄,不尊重群众,不相信群众,想问题、干事情不把群众放在心上;少数领导干部官僚主义严重,对待群众居高临下、发号施令,态度生硬、方法简单;有的形式主义猖獗,决策脱离实际,不顾群众意愿、不顾群众利益,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有的作风不实,见困难就缩,见问题就推,见矛盾就躲,对群众诉求敷衍了事,对群众反映的问题久拖不决甚至放任不管,以至酿成严重后果;一些党员干部推动科学发展、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不足,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本领欠缺;一些领域腐败现象易发多发,少数领导干部特别是个别高级干部中发生的腐败案件影响恶劣。这些问题虽不是我们党的主流,但严重削弱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严重损害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严重妨碍党有效履行执政使命,甚至动摇党的执政地位和基础。

党内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党执政后特别是在长期执政的条件下,没有了被敌人追剿的危险,没有了一脱离群众就不能生存的境况,党的生命为之所系的群众观念很容易淡化,一些党员干部忘记了自己是从哪里来的,将向哪里去。加之我们的权力监督制约机制还不健全,权力本身具有的腐蚀性,使得一些党员干部不能正确对待人民赋予的权力,迷信权力,轻视群众,甚至把群众作为随意驱使的对象,把权力变成牟取个人或少数人私利的工具。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些领导干部往往只看重那些能带来资金、项目的老板,而忽视群众的智慧和力量,亲近了老板,疏远了群众。还应当看到,中国有几千年封建主义传统,家长制、官僚主义、“官贵民贱”等残余根深蒂固,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和侵蚀党员干部的思想。对外开放使得西方资产阶级腐朽思想和生活方式,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容易腐蚀一些人的灵魂。此外,我们的一些体制机制尚不完善,特别是干部制度还不健全,一些干部并没有真正感受到权力来源于人民、只能用来服务于人民,而往往热衷于眼睛向上、跑官要官,缺乏对人民群众负责、为人民群众服务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事实证明,长期执政、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我们党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确实提出了严峻挑战,带来了脱离群众的现实危险。胡锦涛同志突出强调警惕“脱离群众的危险”,抓住了当前党内存在问题的要害,指明了加强党的建设的关键。

二、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是我们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我们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这是由党的性质和宗旨所决定的。能否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防止和消除脱离群众的危险,从根本上说,取决于我们党能不能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我们党90年来的一切奋斗,都是为了人民的利益。正是因为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我们党才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取得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辉煌成就。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的工作要获得最广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让最广大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随着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战略机遇期和矛盾凸显期并存,各种矛盾相互交织。新的形势和任务对我们党密切联系群众,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各级党组织、每一个共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一切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扎扎实实地为人民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要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保障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要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着力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优先位置,加快发展教育、社会保障、医药卫生、保障性住房等各项社会事业,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要努力协调好各种利益关系,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注重解决一些困难群众和特殊人群的实际困难,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

三、紧紧围绕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决防止和消除脱离群众的危险,要求我们紧紧围绕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要加强对广大党员干部的教育,进一步增强党的宗旨观念和群众观点。教育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认真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深刻认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和真正的英雄,牢固树立一切为了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的观点。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切实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领导干部要把贯彻党的群众路线作为基本功和必修课,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努力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营养。

要把是否真心实意为人民群众谋利益作为选人用人的重要条件,建设一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干部队伍。忠于人民、扎根人民、奉献人民,是干部“德”的根本体现。对群众的利益诉求和情绪变化“反应迟钝”、甚至“麻木不仁”,绝不是好干部。考察识别干部首先要看是否密切联系群众、经常深入群众、扎实服务群众,是否对人民群众有深厚的感情;选拔任用干部要看是否作出了群众认可的实绩,是否得到了广大群众的信任和拥护。要真正把那些政治坚定、有真才实学、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优秀干部选拔出来,形成倡导和鼓励党员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的用人导向。

做好抓基层、打基础工作,充分发挥党的基层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党的基层组织直接面对群众,是党联系和服务群众的基础和桥梁。要切实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把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作为基层党组织的核心任务和基层干部的基本职责,使基层党组织成为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坚强战斗堡垒。结合实际推动基层党建工作创新,扎实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加强基层领导班子、干部队伍和党员队伍建设。要教育引导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始终牢记党的宗旨,时刻把群众放在心上,把群众的所思、所想、所求、所急,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着力点,在同群众朝夕相处中增强对群众的感情,提高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本领,切实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

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坚决纠正侵害群众利益的消极腐败现象和不正之风。始终保持清正廉洁,是我们党赢得人民群众支持和拥护的重要前提。各种消极腐败现象和不正之风,严重损害群众利益,损害党的形象,损害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要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加快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坚决查处严重损害群众利益的各类案件,特别是严肃查处食品药品质量、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方面严重侵害群众切身利益和生命安全的案件。要加强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的治理,着力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要积极拓宽人民群众参与党风廉政建设的渠道,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监督网络,形成反腐倡廉建设的强大合力。

健全联系群众和服务群众的工作制度、体制和机制,为密切党群关系提供制度保障。要对党员干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服务群众作出制度规定,引导党员干部到条件艰苦、经济落后、问题较多的地方调查研究,了解群众疾苦、倾听群众呼声,帮助解决困难。健全便民服务机制,搭建便民服务平台,及时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切实办好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实事。拓宽社情民意反映渠道,健全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充分发挥各级信访、投诉接待日、投诉中心、门户网站等载体作用,畅通民意诉求反映渠道,引导群众依法理性表达诉求。要着力改进党的群众工作的方式途径和方法手段,适应群众的新期待,提高群众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总之,只有深入研究党群关系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总结经验,把握规律,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探索加强和改进群众工作、密切党群关系的途径和方法,努力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我们党才能永远植根人民、服务人民,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作者:全国党建研究会会长)

    进入专题: 脱离群众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政治学 > 政治时评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46062.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求是,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