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民反抗的背后”大讨论

————燕园评论学友讨论合集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5575 次 更新时间:2002-11-15 10:13

进入专题: 评论回应  

自己:自由

宪法规定了结社的自由,现实是不容许任何政治性结社,这证明政府一直在做违法的事。而农民的暴力行动是以非法对抗非法,这是当代社会的悲剧。

南南:农民应该最受尊重,同时也应该获得应有的回报

我是农民的后代,亲眼目睹前辈们是怎么在烈日炎炎下辛勤劳作,而收获的却是那么可怜的少.但是,他们仍然一如既往,那种不屈不挠,坚韧耐劳的精神,曾经深深地镌刻在我的心灵上.我发誓长大要有出息,要好好报答他们的恩情,要让他们收获更多更多,让他们知道,有辛勤的付出,一定会有甜蜜欣慰的回报!

艾心:工人可以有工会,农民也应该有农会

工人有工会,农民为什么不能有农会呢?在现阶段,许多地方的农民还无法通过各种媒体来了解掌握国家对农村的各种政策,而基层的乡镇政府对国家政策阳奉阴违,使得农民负担日趋加重的情况下,成立一个合法的能为农民撑腰,为广大农民切身利益服务的组织是必要的。这个组织(姑且叫农会吧)可以象工会组织一样建立在基层

北北:说说问题的另一方面

我所了解的一个镇,有教师300人,干部约100人,吃财政饭的有400人,另外还有老干部,老教师,每年光工资一项就400多万元,退休,病休人员的住院费等还要许多。这个镇只有3万人,也没有什么拿税企业(这在中国是普遍的),县财政只给不到100万元,而且还不能到位。要养活这些人就要主要从农民身上收,人均就要100多元。能减下来吗。?教师要上访:为什么拖欠我的工资?老干部要问,:不什么我的药费报不了,入伍军人的家属要问:为什么我的优抚金下不来?这些问题都是一些从讲政治高度讲的问题,怎么办啊,人员增加,经费不加。工资提高,只给政策不给钱,这种财政体制不行啊。

有位教师说,十多看前我是为了支援这个偏僻落后的地方的教育才来这里工作的,奉献了许多年后,连工资都发不下来,为什么我要跟着这地方受饿啊?他们都向城里跑,向市里调,响应号召回农村的却到了没有饭吃的地步,这合理吗?教师工资由当地人民政府(乡镇)自行解决,好象是责任到位,实际上是扔包袱啊!把一切MAO盾转嫁给乡镇,是不是也是一个策略啊?

农奴:只有民主自治才是最根本的办法

这只是一篇客观、透彻地分析现行农村村民与基层政府利益冲突的纯学术论文,作者只是以一个有政治责任感的学者身份对这些冲突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其目的只是为在两者利益间寻求一种最好、最根本的解决方法,促使两者权力得以平衡和谐调。

在提倡村民民主自治上,无论是按作者所倡议的:"通过国家立法设立能代表农民利益的农会组织。",还是按读者本人的看法:充分实现村民的民主选举,使最基层的村委会不仅是基层政府实施权力时的利用工具,更能真正成为广大村民的代言人,我想两都利益就会得到最大限度的谐调发展。

所以本人认为,这是一篇对现政府在处理和解决村民与基层政府间冲突问题很有参考价值的学术论文。只有在两个利益间加入一条缓解运动冲撞的韧带,运行机制才能达到良性循环。而这条韧带就我个人看就是最基层的村委会组织,只有这样才能使体制外民间的自发性组织得以自行瓦解,无生存的条件。

以上看法仅为个人言论,希望有兴趣的人对我的看法提出批评和指正。

答农奴:村民自治解决不了问题

农奴先生的意见有两点值得参考:一、村民自治是否有真正的民主。一般说来,在中国目前的情况下,村民自治中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都大多流于形式。二、村民自治组织是否能成为独立的农民利益表达机制。现在的村民自治组织是政府管制村民的工具。

“通过国家立法设立能代表农民利益的农会组织”是可行的

作者对事件的描述是详细、透彻的,对问题的观察和揭露是深刻的、有力的。

完全赞同作者的观点“最为现实的对策、、、、、、将那些体制外的组织力量纳入到农村基层政权的动作之中,实现整治整合。”设立农会组织是执政者该考虑的问题了。

作者:文诗 2002-04-03 09:46

农会也不一定能解决问题

中国近代史上许多农会组织,也只是由政客们控制的为自己获利的工具。按中国目前的情况来看,农民素质太低,要受小农生产者的局限,最好不要建立政治性的农会组织。

作者:老农奴 2002-04-03 09:57

这篇文章有立场问题。

我觉得这篇文章中的有些提法可能太过火了一点,比如:对农民组织的领导者用“好汉”、“高人”、“觉悟者”,“英雄好汉”等词,容易让人产生误会,有点象在“鼓动农民造反”。我觉得作为一个学术研究工作者,应该站在中立的立场,客观的看待现实问题,这篇文章给我的感觉就是完全站在农民的立场上了,虽然我承认他是“实话实说”,但不是每一个人都象作者一样都深入到了农村,了解那里的真实情况。这就容易让人误解。

作者:匿名 2002-04-03 11:17

愚民政策的结果

这个问题很复杂,作者的想法还行,,不过执行有问题,普法和传统有冲突,这很自然。农民的利益在中国历来就是被剥削的,从工农倒挂那时就是,这也是当时毛倡导的愚民政策的方针体现.改规则容易,执行好管好需要的是有能力的人,如果没有这个人,还不如继续愚昧下去呢。

作者:可可 2002-04-03 14:40

说“这篇文章有立场问题”扣的帽子太大了

作者完全站在中立的立场上,对客观问题进行了叙述,对问题的解决提出了试探性的解决办法。我们不能因为作者的某些观点触及了某些当权者的利益,而用一些温柔的词汇来掩盖事实的真相。其实,真正提法过火的人正是说“这篇文章有问题”的人,而不是作者本人。正因为“不是每一个人都像作者一样深入到了农村,了解那里的真实情况”,才更有必要让大家了解农民的疾苦,这篇文章的意义才更重大。中国太缺少这种敢于直言的人了。我们为作者喝彩。

作者:田雨 2002-04-03 15:35

作者用独特的锐眼看待农村政治

有人说《岳村政治》这篇文章有立场问题,我认为是错误的!相反,作者是用了自己独特的锐眼,看出了现在农村确实存在需要改进的社会政治。他的书是用心血和汗水写成的,他经过艰辛努力的不计其数的深入了解和调查才得以的结晶,这本书是成功的!不要强词夺理地伤害作者,本来现在中国最了解农民的政治家已经为数不多了,不要扑灭这“星星之火”啊!现在社会的怪现象就是:不学无术的人太多的,自己不去钻研,专门攻击他人,我呐喊:有血有肉的青年朋友们站起来为作者的成功举杯!

作者:洁泉 2002-04-03 17:30

驳"这篇文章有立场问题"

反对匿名先生的说法!

首先,在我国政治问题本身就是很敏感的问题,只要谁对当前的社会问题提出一点反面意见,甚至,报导一些真实的、不怎么动听的消息,舆论就会哗然,指责就会不断,这样的环境只会遏制学者的思想,扼杀学者的勇气!动不动就上岗上线,这那是言论自由?这怎么会促进社会发展,改良社会制度?

而且从匿名先生所发表的见解来看,如果他不是有意歪曲作者思想的话,那么他根本就是个白痴。作者并没对农民组织的领导者及其行为表示赞赏,君不见所有的:好汉、高人等都用上了引号,整篇文章作者只是以一个学者的身份在客观的分析问题的所在,并希望从中找出最合理、合法甚至符合我国国情的办法来解决这一冲头和矛盾。这样阐述问题为什么得不到理解和支持?我想每个真正为国家安定团结作想的人都会支持这样的言论,即使这样的言论不能给国家带来一个较为完善可行的决策,但也应该受到尊重和理解!何况作者提出的:"通过国家立法设立能代表农民利益的农会组织。"同国家所提出的村民自治的政策并不相勃。

作者:农奴 2002-04-03 19:16

形式逻辑的错误---再论立场问题

“作为一个学术研究工作者,应该站在中立的立场,客观的看待现实问题,这篇文章给我的感觉就是完全站在农民的立场上”,这里且不论原有那作家是怎样的一个立场,单就依本文这句话,我们就可以看出他明显的逻辑错误。我们可以给他做如此的演绎推理:学术研究者应该站在中立的立场,才能得出客观公正的结论

该作者完全站在农民的立场,所以他的结论是不客观公正的。

显然这样一个推理是犯了形式逻辑推理错误,大前提与小前提不包容。农民的立场可以是中立的立场,也可以是不中立的立场。由农民的立场不能全部推出立场不中立的结论。

嘿嘿。。。

作者:建宁公主 2002-04-03 20:02

不同意论文的观点:对待农民的反抗就得坚决镇压!

这些年我也在调查农民反抗事件。我们得承认,该文作者对事实所作的基本判断是正确的,但是作者在对待处理这类事件的态度上并不一定正确。自古以来农民反抗给社会带来的只是灾难。为了社会的稳定,对待这类事件,必须坚决镇压,绝不能心慈。这是一个原则。因为农民是落后的社会群体,他们不代表社会进步的方向。

作者:一新闻工作者 2002-04-04 00:09

镇压得到的安定是危险的

强制手段只有在夺取政权的时候实行,在治理和管理一个国家上更应该施以仁政!不知道我们的新闻工作都是否已忘了鱼水的关系!只有争取大多数,才是真正有能力的政府。

作者:农奴 2002-04-04 07:53

读了此书和岳村政治之后,想与作者商量的几个问题

读了此文,并根据此文的提示到书店买了〈岳村政治》一书,用了二天读完了。总的感到值得。因为,现在难得读到这样的好作品。现在有几个问题想同作者商量:

一、农民运动是不是共产党的专利品?二、共产党是如何利用农民运动来获得自己的利益的?三、农民运动为什么最后都没有改变农民自身的命运?四、共产党在土地改革后一下子取消了农会组织。这些问题,作者在书中都有过论述,但给我的感觉作者还有许多话是欲言又此。现在言论自由了,作者你怕什么呢?

作者:教师 2002-04-04 08:38

有关农民问题的逻辑:为了社会稳定,需要牺牲农民!

我们这个社会需要稳定,而农民是潜在的不稳定的源头——因为他们贫穷,他们没有文化,他们可能会没有出路——那么,要实现社会的稳定,就首先必须实现农村和农民的稳定,而做到这一点,最可行的办法就是把他们束缚在土地上——这是我们的祖先们反复讲过的道理——这一连串逻辑下来的结论就是:为了社会的稳定,我们需要把农民束缚在一小块土地,这块土地可以维持他们最基本的生存——可是,在有些地方,连这一点也办不到——从而使他们不至于到处流动,涌入大城市,成为盲流之类的影响城市现代化的因素,甚至在特定时机成为整个社会的不稳定因素。

作者:思想家 2002-04-04 10:49

对待农民的反抗就得坚决镇压?

1。农民是落后的社会群体?社会的发展形式有先后之分,绝无先进与落后之分!工业国就比农业国先进?在农业国,农民会是所谓的“落后群体”?

2。为什么会在很多方面落后?是因为他们吃喝嫖赌、花天酒地、败家,还是在其位不谋其政?正是因为受压迫,正是因为不反抗!现在落后不是农民的错!

3。落后群体就应该受压迫,就没有表达自己声音的权利吗?你这样的新闻工作者不是帮凶?

作者:一人 2002-04-04 18:07

农民是母亲

农民是母亲, 没什么文化,含辛茹苦的劳作,只要求很简单的饭食,过的去的住宿,少的可怜的娱乐,却养育了中华民族几千年,但象大多数家庭一样,儿女们都只知道索取,不知道回报,甚至当发现母亲已经没用时,甚至不承认她是母亲,认为她是累赘,给他丢人,就弃之入草棚,仅给残羹冷炙,甚至赶出家门.

作者:黄河 2002-04-04 23:04

农民还有反革命的一面!

本世纪农民政治行为基本上分为两类,反革命的激进革命的。墨西哥农民曾经支持过……残酷镇压革命的政权。”这决不是耸人听闻,法国革命时期农民就一度站在了反革命的立场上,恩格斯曾给予评论。

而笔者虽以为此论甚为重要,但这里也不便多说什么,只想说,除非你是政治家,否则你不要轻易向大众喝采,更不要轻易向农民喝采。

作者:国英 2002-04-05 00:07

社会的进步应该是各阶层的进步

如果说农民是这个社会最差的阶层,那么我们社会里优秀的阶层为什么不能以宽容和理解的心态对待他们的存在?为什么不能为他们提供一个更宽松、更平等的生存空间?为什么不能用优秀阶层的思想遂步地引导他们?难道应该象西特勒认为犹太人人种不好就得消除这种人?就得限制他们的生存空间?

如果说农民的一些反抗政府的斗争真的达到了反革命的性质,而且形成了不可控制的趋势,那么只能说明我们政府并不是一个真正优秀的、有能力的政府。

作者:农奴 2002-04-05 07:37

新闻工作者,难道你想让辛酸的历史重演!!?

古今中外千百年的历史证明,对于农民的反抗进行镇压,其结果不管如何,对于民众来说都是一部辛酸的血泪史(人们妻离子散、家破人亡、血流成河)。在历史发展到知识经济时代,在全中国人民逐渐走向富强的年代,在全世界人民渴望和平的热切中,作为新闻工作者,对上不是反映广大民众的疾苦,对下不是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居然提出对农民的反抗“坚决镇压,决不能心慈”,新闻工作者啊,难道你忘了你肩负的历史重任吗,难道你想让心酸的历史重演吗!!

对于农民的反抗进行镇压,这从仁义的角度来说也是说不过去的。同时它也与

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背道而驰了。

对于农民的反抗进行坚决镇压,就象堵大河的水不让它流泻一样,河水被堵越积越多,终有一天会冲垮堤防,那样造成的危害会更大。况且在当今的中国,工人问题也是一个敏感的话区。处处是钢铁烈火,这样下去政权又能维持多久呢?智慧而又充满爱国热忱的作者也许是看到了这一点,所以他提出“在树立国家权威的同时,以整合地方政府和村民的利益为前提,将那些体制外的组织力量纳入到农村基层政权的运作之中,实现政治整合。其中,首先要做的,就是通过国家立法设立能代表农民利益的农会组织”。我认为是可行的,当然有待于进一步讨论。

作者:田雨 2002-04-05 09:56

坚决抗议“对待农民的反抗就得坚决镇压”

对于农民的反抗进行镇压,这从仁义慈善的角度来说也是说不过去的,同时它也与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背道而驰的。

对于农民的反抗进行镇压,就像堵大河的水不让它流一样,河水被堵越积越多,终有一天会冲跨堤防,那样造成的危害将更大。况且在当今的中国,工人问题也是一个敏感的话区。处处是钢铁烈火,这样下去政权政权又能维持多久呢?智慧而充满爱国热忱的作者也许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所以他提出”在树立国家权威的同时,以整合地方政府和村民的利益为前提,将那些体制外的组织力量纳入到农村基层政权的运作之中,实现政治整合。其中,首先要做的,就是通过国家立法设立能代表农民利益的农会组织。“我认为是可行的。

作者:田雨 2002-04-05 15:31

也来谈谈在农民反抗的背后

于作者在《在农民反抗的背后》一文中进行了周密祥实的论证,分析了农民反抗的原因---利益冲突和行为失范。考察了当前农民反抗的特征--制度错位和地方权威。研究了解决这类问题的对策----资源配置和秩序重建。如此一篇结构严整,论证充分的文章想说它不好都很难。 作者的行文水平和一腔热血都是值得我学习和敬佩的。但是,看完通篇文章后,感觉有些话要说。

我是来自农村的一个普通农家女,深知农民生存环境的艰辛和生活品质的恶劣。但即便如此,农民决不因此就是一个“社会最差阶层”。相反,农民从来就是一个与自然相属的团体,而自然是最伟大的,人类社会最终都要回归自然重新去寻找彼此的契合点。

综观人类历史长河,迫使农民揭竿而起的,有封建地主的盘剥,有近现代工业资本的“羊吃人”的围困,甚至战争、天灾人祸等等,然而,如此诸多的原因最终只落到一点,那就是农民无法再生存下去了,他们赖以生存的环境遭到破坏,生存将受到严重威胁!

中国农民最勤劳、最朴实,但也是最艰辛、最贫困、最落后的。然而中国农民又是最具有革命精神的、反抗斗志的。“中国农民象一盘散沙”,那是因为他们的长期处于现代文明的边缘地带,“中国农民最容易号召起来”,那又是“他们常常一无所有”。因此,历朝历代的农民起义或农民革命,与其说是他们的政治觉悟的自觉作用,我宁愿说是他们的生存利益强迫所致。生存的恶劣导致两他们挺而走险,揭竿反抗。

因此,在我们关注农民问题时候,政治层面的关切当然是不能少的,但我要说的是,真正关切农民问题的应该是关切他们的经济问题,或者通俗的说是他们生存问题。因此,要考察农民反抗行为(如果真是很激烈的),就要从根子上、即从经济上而非政治上去考察,去研究、去解决。

也许有人会说,当今农民最突出的问题是他们没有权力,国家、县、乡镇等等都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来管制,甚至农村里一些宗族势力黑恶势力都可以操控农民,因此,解决农民问题的关键是当前在农村建立村民自治,“实现政治整合。其中,首先要做的,就是通过国家立法设立能代表农民利益的农会组织。”很显然,这是一种脱离了农村实际,脱离了农民需要的学院式的研究结论。

今天中国农民最大的问题是至今仍然的贫困,这是制约中国整体经济的瓶颈,更是中国农民自身的不幸。

真正的农民问题学者就应该看到这一根本点!

作者:建宁公主 2002-04-05 21:44

经济与政治是相互制约的

看了建宁公主的讨论,感觉她说的同于作者所说的,其实都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看自己的切入点在哪。

我认为无论何时,只要有阶级存在,政治和经济怎么相互谐调发展就是一个永恒的问题。一个良好的政体(其实也就是政治环境)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而经济的发展也能使政体得到稳定。任何强制的手段和硬性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沟通才是根本。

作者:农奴 2002-04-06 11:02

弱势群体与社会稳定

农民是中国最大的弱势群体。几千年来,农民一直生活在社会的底层。在中国历史上,数不清的农民起义和朝代更替,大都是国家权力与农民权利恶性互动的结果,一句话,就是作为弱势阶层的农民常常被统治阶级和上层社会逼到了生存危机的最边缘,揭竿而起就成为他们唯一的选择。所谓“逼上梁山”,就是主流社会无视底层民众生存危机的一种心境描述。自古有云“得民心者得天下”,这个“民心”,主要就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心愿”。怎样才算得“民心”?就是要维护弱势阶层的切身利益,这种利益,既包括经济利益,也包括政治利益。中国封建帝王虽然大都懂得这个道理,但也大都难以做到。通常情况是,一个朝代兴起时,统治阶级还能体恤民情,实行轻徭薄赋,与民休养生息,但随即而来的就是朝廷的横征暴敛和官吏的胡作非为。

作者:湖南省委党校张?2002-04-06 18:13

农民、农民阶层与弱势群体初探

“弱势群体”一词是今年“两会”期间的热门词,并头一回见诸朱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关注弱势群体成为两会期间的热门话题。扶助弱势群体,已被列为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

今天中国哪些人属于弱势群体呢?有份资料说,在城市,下岗与失业人员达1460万人,在农村有更多农民处于相对贫困状况。据此我们可以给弱势群体一个初步的概念,就是生活相对贫困、自救能力相对弱小的人群。

中国是个农民人口占多数的发展中国家。因此长期以来,弱势群体相对更多的集中在农村,广大农民承受着生活的艰难。但农村改革以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使农村农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整体生活状况有了长足进展,一些先进的农村地区更是率先步入小康生活正朝殷实生活迈进。而随着改革在城市的深入推进,工人阶级这个昔日被光环笼罩的群体开始经历分娩的阵痛,一部分工人的离岗成就了一部分企业的新生,失业导致生活的贫困,因此工人中的弱势群体应用而生。一些长期生活在边缘地带的城市无产者无业游民以及相当多的残障者都是这弱势群体的一员。

因此弱势群体不是指特定的某一阶层。农民并不都是弱势,农民阶层更不是历史的、天生的弱势群体。农民或农民阶层不是弱势群体的代名词。

弱势群体的反抗力容易被激化。当社会的弱势群体发展到一个阶层甚至更多阶层,当一个社会的统治阶层力量少于弱势群体力量,那么这个社会的统治就难以维持下去,弱势群体联合起来,变得强大起来,甚至足以推翻现存社会统治秩序。

因此,有效控制弱势群体的规模,关注弱势群体的发展,是每一个统治阶层必须要考虑的重要问题。农村如此,城市亦然。

中国革命成功走着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是因为中国农民的弱势群体已经发展成为了一个阶层。俄国革命走着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是因为俄国工人的弱势群体发展到了整个阶层。

中国在农村推行扶贫工程,在城市推行济困“低保”措施,目的就是缩小弱势群体的势力,化解弱势群体反抗力量,维护社会稳定,以实现国家的现代化。

当然根本的目的在于使全国人民都能真正富裕起来,过上幸福安康的生活。

作者:建宁公主 2002-04-07 11:39

为建宁公主悲伤

建宁公主是何须人?看了你的发言觉得有良心,可惜神智不清。

你说:“农民从来就是一个与自然相属的团体,而自然是最伟大的,人类社会最终都要回归自然重新去寻找彼此的契合点。”你到底想说什么,你自己真的知道吗?

你说:“中国农民最勤劳、最朴实,但也是最艰辛、最贫困、最落后的。然而中国农民又是最具有革命精神的、反抗斗志的。“你怎么知道的?你从哪里得到这些”最“?

你还说。。。。算了,看在你还有些良心的份上,请你以后不要再说什么了?!!!!!

作者:回家 2002-04-11 11:24

悲伤着你的悲伤

看了回家先生的“为建宁公主悲伤”一文心里真有些不是滋味,感觉也有一点点的悲哀涌上心头。不是为建宁公主,而是为这回家先生。

回家先生先是不甚理解建宁公主的人类社会最终要回归自然去寻求彼此的契合点的观点,后是又不知道建宁公主所阐述的中国农民的这些特性是从哪里知道的,“从哪里知道这些‘最’”是回家先生很困惑的。因为他无法理解建宁的观点,所以他劝建宁公主回家去,别在这里再说什么了,免得他又不懂了。

嘻。。。其实,就我看来,真正要劝其回家的倒是这位回家先生自己了。

请回家先生回家,去仔细读一读毛泽东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在那里面,毛说得清楚明白不过的了。

(1)“贫民是积极奋斗的。乡村中一向苦战奋斗的主要力量是贫民。他们中的许多人上无片瓦,下无插针之地,迫切需要一个变更现状的革命,所以他们最听共产党的领导。”

(2)这个贫民大群众,合共占乡村人口百分之七十,乃是农民协会中顶中坚打倒封建势力的先锋成就了那多年未曾成就的革命大业的元勋。”

(3)贫民,因为最革命,所以他们取得了农会的领导权。”

。。。。。

再次去看看国际许多专家学者就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有关论述。

发展问题是人类社会永恒不变的主题,人类社会对发展的探索经历了从简单--复杂,低级--高级的过程。传统的发展战略是以经济增长为主要目标。那时凯恩斯主义一直占着统治地位。18世纪完成的工业革命给人类社会带来了许多方面的后果,首先是工业生产代替了手工业生产,工业文明代替了农业文明。在城乡关系方面,造成了城乡的对立,城市化的兴起,农民人口进一步迅速向工业和城市转移。

二战后,科技巨大进步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移这是人类社会又一次历史性大转变。人类社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得到了巨大的发展。但是一个很尴尬的问题也同时摆在人类社会面前,那就是人口爆炸、粮食短缺、环境破坏、贫富差距更大。

因此世界经济学家对此进行了认真的研究探讨。麦多斯认为,人类社会由五大因素构成:人口、粮食、工业、资源、环境。第一次提出了地球有限增长无限,资源有限人类需求无限的矛盾。因此他认为,盲目的追求经济的增长并不是人类社会自身的发展,增长不等于发展。

人类社会到了要考虑自身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时候了。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嘻。。。说了那么多,也许那回家先生又要叫嚷不懂的了。还是先让他回家仔细读基本书再说吧。

那样的话,我下次说点事情的时候就不怕他又令我悲哀了。

承让承让!嘿嘿。。。

作者:空心菜 2002-04-13 17:30

如何不悲伤?

看了上面几位朋友的读书建议,心存感念。但是巨细到指定出要读的基本书目来,倒教我诚惶诚恐,觉得像是必修课,以后怕要是选修课,,,好不容易从现行教育体制下逃脱出来,觉得从此可以随兴而读的心情不免受到轻扰。

这些年来,农民是否真有不少数进入小康我不敢肯定,但可以肯定的是读书人是越来越多了。在所有读书人的经历中,想必会有不少读书的乐趣,也自然会有不少读书的苦恼,尤其是当你被迫要读一些书,反复地读,从初中到高中,从高中到大学,,,一遍又一遍。这样毫无思辩,容不得怀疑,只是引经据典,处处是碰不得的原理之类的读书真是味同嚼腊,毫无生趣阿。

是不是世上真有哪本书非读不可?我想除了宗教热情需要之外,我真的找不到。

《调查报告》一文,不是去引经据典,而是立足实践调查,这种开拓的取向,是我所欣赏的。现在讨论农民问题,以为拿出过去的调查分析就好像握住了说理的事实根据反倒让人觉得好笑。更何况,尽信书,不如不读书。为什么不可以怀疑?“中国农民最勤劳”,真的比任何国家的农民都勤劳吗?“中国农民最贫苦”,真的比不上朝鲜?“农民从来就是一个与自然相属的团体,而自然是最伟大的,人类社会最终都要回归自然重新去寻找彼此的契合点。”通过这些引述,除了得到一些自然哲学的遐思,部分对中国农民过去生存状态的认识之外,我很难得到什么“要考察农民反抗行为,就要从根子上、即从经济上而非政治上去考察,去研究、去解决。”的结论来。说实话,这些“学院式的研究结论”倒是让我宁愿不读那些基本书。

经济和政治的相互关系,在西方制度经济学中有过很多阐述,我倒建议上面的朋友若有兴趣,不妨找一两本来看看。

哎,在我的身边,看到读书的人越来越多,而农民越来越穷,这叫人如何不悲伤?

作者:回家 2002-04-15 14:14

让农民自己说话 ——读《岳村政治》

中国的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已成为了延续到新世纪的一个热门问题。社会各方均对此话题倾注了热情,政府部门、学者、社会各界人士纷纷作出了各种对策和建议。这些努力主要集中在经济方面,人们关注的重点是土地制度、农民收入、农村劳动力的转移等等。很少有人从农村政治方面来考察中国“三农问题”的形成的原因和解决的路径。然而,事实已经证明,农村政治状况不仅决定着国家政治稳定和现代化的历史进程,而且决定和制约“三农问题”的最终解决。因为,在百年城市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缺乏真正意义的农民利益的政治表达,是中国农村逐渐衰落和农民沦为弱势群体的主要原因之一。这是商务印书馆近期出版的《岳村政治——转型期中国乡村政治结构的变迁》(于建嵘著)告诉我们的一个重要结论。

《岳村政治》是从国家与社会的互动关系来切入这一主题的。作者以湖南省中部地区一个典型的农业村庄(毛泽东曾经考察过的湖南省第一个农民协会所在地)作为个案,以现代化进程为背景,从历时态的角度,对20世纪一百年来中国农村政治结构的变迁进行了系统深入的描述和分析,为我们展开了一幅丰富的历史画卷。在这里,中国社会近一百年的现代化过程,在农村表现为四个阶段,尽管每个阶段都有阶段性的问题,国家对农村采取了不同的政治治理方式。但是,从晚清的乡村自治到民国时期国家权力强制性地进入;从共产党在夺取政权时的农民运动组织到解放后的“集权式乡村动员体制”,再到新时期以村民自治为核心内容的“乡政村治”体制的建立,始终是以国家权力为背景的城市政治社会主导乡村社会的发展模式。也就是说,中国转型期乡村社会制度变迁的模式主要是一种强制性制度供给,国家主义权威才是乡村社会制度安排的最根本因素。换句话说,农民从来没有真正享有农村社会发展的话语权。

那么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呢?应该说,《岳村政治》的分析是全面而生动的。作者是通过大量的历史资料和具体的案例论证了,在农村政治结构背后具有深刻的经济和文化根源。因为,象中国这样的后发展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对农村掠夺是完成资本原始和官僚机构获利的基本手段。而为了保证这种经济上的夺取,在政治上就必然要保持国家政权对农村的强控制,而在文化上则是表现在专制主义的集权文化。当然,这三者是互为因果的。如果按照丹尼尔·贝尔的观点,这三个领域有不同的运转原则,主导政治的是“平等原则”,而主导经济的是“效益原则”,主导文化的是“个性原则”。在进行分阶段的剖析中,《岳村政治》将政治背后的经济因素剖析得淋漓尽致,作为一个深层的影响社会进程的因素,文化也起到不可忽略的作用,隐而不显地制约着整个社会的进程。正是作者的这种分析,我们才发现目前许多“三农问题”专家的所谓“理论”是那样的片面。

毫无疑问,占中国人口的百分之八十的农民应该有关于农村社会发展的话语权。这不仅是有关正义和公平、民主与自由的问题,实际上问题的本身就是国家现化代的重要内容。只是在事实上,中国农民尽管为争取这一基本权利进行过艰苦卓绝的努力,但仍然还没有寻找到一种正确和有效的方式来实现这种权利。《岳村政治》通过对当年毛泽东领导的湖南农民运动,现在农民集体反抗基层党政的群体事件,以及目前农村社会黑恶势力的盛行等事实的描述和分析都说明了这一点。当然,历史总是在前进的。目前村民自治体制也许让人们看到了一种希望。因为,作者发现,这种以以个人民主权利为基础的村民自治,它不同于历史上家族性的乡村自治,虽然它并不一定象有些学者描述得那样完美,还存在一些基础性障碍,但是,正是这种对农民个人权利的肯定,以及在此基础上进行的民主选举,将为中国现代化和社会民主化奠定坚实的社会基础并积累宝贵的技术经验。而要推进村民自治,必须推动农村市场经济的发展,通过市场经济发展中的自组织性力量保护和发展农民的合法权益。只有产生于农村内部的自主性力量,才能为村民自治提供内在的动力和泉源。更为重要的是,作者通过对百年农会发展史的研究认为,如果在体制外建立一种权利和义务明确的农民会员制组织,将也是实现农民政治话语权的一种十分正确的选择。

综观整本书,作者关注的最终目的是,农村作为一种社区、农业作为一个产业、农民作为一群劳动者,他们如何才能跟上现代化的步伐,而不至于被现代化拒之门外。这是作者问题的起源,也是问题的终结。克罗齐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历史并不决定于既往,更取决于将来,准确地说,是取决于将来对现在的关系。在这种意义上,作者以其对历史和现实深刻理解,在向我们呼吁,要真正解决“三农问题”,就必须建立一条途径,让农民有自己合法的利益表达机制,让农民自己说话。因为,当农民能够真正认识和表达自己利益的时候,社会各方才可以获得相对均衡的发展,才能形成相对稳定的社会结构,才能在现有的基础上内生出真正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之路。这才是21世纪中国政治发展的一项重大突破。

这样深刻而富有远见的研究成果是作者进行艰辛的田野调查得来的。从这本书的附录《衡山调查记事》中我们可以看到,为了完成这部著作,作者以一种对生命的承诺和行者的状况,在自己熟悉的这片湖南的农村作了二年多的田野工作,让自己的感情血脉融入其中又保持着学者的独立立场。“入乎其内,故能观之,出乎其外,故能写之”。随着作者的行程,我们看到了一个身影:敏感、睿智、博大,构筑了一个学者的社会责任感和学术良心,更重要的是悲天悯人的人文关怀。正是这种关怀,让我们触摸到了乡村伴随着中国革命的无比光荣而艰辛的历史,感觉到我们忽略的那些生命,体悟到和我们同在一块大地上的农民在现代化进程中的无奈。流连其间,我为作者精彩的分析击节叫好,为作者的研究的艰辛感慨万千,为“农民”光荣而艰辛的里程扼腕叹息。而这样层出不穷的精彩妙见,却表现于作者朴实的文风之中,哪怕你是一个普通的读者,也能在深深的感动中体会到作者的理性思考。而这些,恰恰为我们当代的“学者”所摈弃,他们满足于复制和剪贴,就是进入“现场”,也只是走马观花地记录一些花边,最后用自己早就准备好的理论来剪裁事实,在行文时,又故弄玄虚,读如天书。两相比照,霄壤之别,云泥之判。正因为《岳村政治》所具有的宏阔的历史视野、深刻的问题意识、悲天悯人的情怀、深入腹腠的剖析,注定将成为一部传世之作。

作者:周泉 2002-04-16 20:38

    进入专题: 评论回应  

本文责编:<b>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笔会 > 时评与杂文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625.html
文章来源:本站首发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相同作者阅读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