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喆 李濠英 李涵:数字技术赋能思政课“活起来”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1654 次 更新时间:2024-03-14 20:58

进入专题: 数字技术   思政课  

王一喆   李濠英   李涵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当前,数字化转型已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显性表征和主要方向。随着教育领域数字化的加速发展,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区块链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同思政课深入融合,使思政课教育资源更加丰富生动,使思政课教学形式更加鲜活多样,使思政课教学评价更加客观有效。现代化数字技术,能够全面重构思政课教育模式,实现数字技术与思政课教学的深度融合,赋能思政课充满活力。

1.数字技术使思政课教学资源多元立体

数字技术赋能思政课,能够有效革新思政课教学资源结构,改变思政课教学资源同质单一的根本局限,助推思政课教学资源源头创新、互联协同、长效供给,推动思政课教学内容与时俱进。

数字技术使思政课教学资源丰富多元。一方面,数字技术能够有效改变思政课教学资源创新不足的困境。当前思政课教学内容相对陈旧单一,优质教学资源供给不足,无法满足信息社会思政课教学需求。数字技术结合思政课,能够有效提升思政课教学资源创新能力,推动优质教学资源源头供给。如生成式人工智能通过数字化创作能够将社会热点和传统思政资源相结合,创造大量优质鲜活的课程资源,以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方式讲述思政故事。另一方面,数字技术能够有效改变思政课教学资源整合协同能力贫乏的现状。目前,思政课教学资源存在分布不平衡的局限性。数字技术赋能思政课,能够实现分布式教学资源集中整合、协同联动,彻底改变思政课教学资源地区性分布且差异过大的局面。如思政课教学资源库能够有效推动全国思政课教学资源整合集中,将具有分散性的教学资源转化为具有便捷流动性的数字化产品,打破时空限制,推动优质教学资源的跨地区性协同联通,实现资源共享。

数字技术使思政课教学资源生动立体。一方面。数字技术能够有效改变思政课教学资源呈现单一的缺陷。当前,思政课教学资源主要以纸媒方式呈现,纸媒化呈现往往具有孤立单一的弊端,无法展现教学资源的生动细节和丰富内涵。数字化技术可以实现教学资源多维立体展开,使思政课资源呈现方式得以不断丰富。如数字化影音、AR技术能够将思政资源立体展开,使书本上的红色故事成为视听结合、细节饱满的教学资源,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数字技术能够有效改变思政课教学资源形式枯燥的局限。当前思政课教学往往具有教学资源单调枯燥的弊端,无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忽视学生学习体验。数字技术赋能思政课,能够使思政课教学资源呈现更为鲜活立体,通过数字化转化赋予传统书本故事以创新形式,提升教学对象积极性。如虚拟现实技术以科技手段创造教学情境,将书本上的红色故事转化为可以亲身体验数字化场景,使思政故事场景重现,改变传统教学资源相对枯燥的弊端。

2.数字技术使思政课教学形式生动鲜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数字技术赋能思政课,能将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数字技术高度融合,使思政课教学形式生动鲜活,进一步提升思政课对学生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首先,通过数字技术可以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安排。一方面,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VR技术可以精准把握教育对象的学习习惯、学习规律、学习时间、知识漏洞等,并通过数字技术捕捉受教育者的学习行为,运用数据算法对其学习行为进行精准分析,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方案。另一方面,数字技术可以动态记录受教育者的学习过程,通过动态捕捉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及时对采集到的信息进行客观分析,从而帮助思政课教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学生安排更为科学有效的个性化学习方案。

其次,通过数字技术可以使学生享受沉浸式的学习体验。在教学形式方面,许多高校运用数字技术搭建虚拟仿真课堂,把传统教学方式与虚拟仿真技术相融合,促进了师生互动、课堂场所、课堂讲授等方面的数智化,推动了思政课程的创新性表达和场景化叙述。这种生动鲜活的教学形式使学生能够充分发挥学习的主体作用,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还调动了教育主体对数智化时代的深入思考和探索。在学习方式方面,学生可以利用VR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数字技术构建起沉浸式学习体验中心,在虚拟和现实、时间和空间、线上和线下之间感受课堂的乐趣,强化教育对象的情感体验,从而增强教育对象对思政课的获得感和满足感。

最后,通过数字技术可以助力学生个性化发展。个性化教育是数字时代教育变革的必然趋势,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为支撑的数字技术的发展对个性化学习进行了重塑和再造。高校必须不断通过数字技术引导课堂教学深化应用,将数据平台资源和服务嵌入到教育教学之中,运用智能技术赋能实现因材施教;用数字教育资源丰富拓展学生的第二课堂,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网络云课堂等结合起来,使课程与社会生活同向同行,实现学生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3.数字技术使思政课教学评价可视客观

数字时代思政课融入可视化的大数据内容及方法能够增强教学内容的直观性,从而提升教学评价的可视度,使思政课教学评价更加全面、客观、精准。

首先,数字技术使思政课教学评价多元科学。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数字化技术可以凭借其超强的计算能力、极强的存储技术与大数据分析能力捕捉到教育对象的学习偏好、认知特点、行为习惯等,从而形成个性化的教育教学评价,建立起准确清晰的评价机制,有效突破传统思政课教学评价存在的主观色彩强烈、无法实现动态追踪和实时反馈等局限性,使教学评价更具科学性和多样性。

其次,数字技术促进教学评价及时有效。通过大数据的精准定位和客观分析,可以对思政课教学过程中存在的漏洞进行动态捕捉,对不利于教学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归类筛选,综合利用行为建模、经历建模、知识图谱构建和学习分析等技术,对学习者的学习行为和过程进行智能测评和诊断,及时掌握学生学习情况,促进个性化学习改进,从而为思政课教师提供及时反馈以便更好的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并适时调整教学方法。

最后,必须进一步以数字技术赋能思政课,推动思政课教育评价体系改革。高校应聚焦云平台,利用好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最新信息技术,通过数字技术加持,采取多种形式、多样载体,构建起立体多元的思政课教育评价体系,推动现实空间与虚拟空间的交互融合,打造更多富有温度与情怀的优质思政课,在“变”与“不变”之中深入思考新一轮技术革命对高等教育的深刻影响,守正创新、与时俱进,进一步推动中国高等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

综上所述,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从教学资源、教学形式、教学评价三个维度全面重构思政课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改变思政课内容陈旧固化、形式相对单一、教学评价缺乏反馈的现状,有效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使思政课深深扎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之中。但也需清楚地认识到,数字技术赋能思政课仍处于探索阶段,存在数字异化等内生性风险。因此,构建数字技术长效预防机制,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价值导向是推动数字技术更好赋能思政课的必要之举。

(作者王一喆系北京化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硕导;李濠英、李涵系北京化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

    进入专题: 数字技术   思政课  

本文责编:chendongdong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教育学 > 高等教育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49902.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