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茂旭:习近平关于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重要论述研究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6554 次 更新时间:2024-01-09 22:26

进入专题: 习近平经济思想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闫茂旭  

 

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出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新时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这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推进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面临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深化了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认识,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关于市场经济的理论,显现了习近平经济思想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创新发展的重要内容。这一系列重要论述是对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守正”与“创新”的典范,也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体制改革进入一个新阶段,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要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强调要“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在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首次提出“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也是继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之后,对这一重大命题的再度强调,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我国经济发展和改革问题作出的新概括新提炼。这一重大命题,阐明了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体制保障和制度要求,进一步指明了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努力方向,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理解和把握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理论内涵和实践要求,有利于新征程上全党统一思想、坚定信心、稳步前进。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始终是围绕着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而展开的。这一进程涉及正确认识和处理政府与市场关系、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正确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宏观调控等基本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的实践成就和历史经验进行全面分析和系统总结,对关系新时代经济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深邃思考和科学研究,在继承和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础上,深入把握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核心目标、重点任务,深刻回答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时代之问、人民之问、历史之问,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书写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崭新篇章。其中,习近平创造性地就推进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从制度和体制的维度为新时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根本遵循,作出了重要原创性贡献。

一、深刻回答了推进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面临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党紧紧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领导人民埋头苦干,创造出经济快速发展奇迹,使得国家经济实力大幅度跃升。同时,由于一些地方和部门存在片面追求速度规模、发展方式粗放等问题,加上国际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持续低迷,经济结构性体制性矛盾不断积累,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十分突出。这些矛盾和问题既有宏观层面的,也有微观层面的,有外部环境的冲击效应,更多的则是我国经济运行内部体制机制障碍的集中反映,归根结底是“经济体制改革任务远远没有完成,经济体制改革的潜力还没有充分释放出来”。而“解决这些问题,关键在于深化改革”,在于“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上迈出新的步伐”。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围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这一系列重要论述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实践性的有机统一,聚焦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深层次矛盾,聚焦国际国内环境深刻复杂变化和经济运行面临的风险挑战,深刻回答了新时代推进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面临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贯穿着强烈的问题意识、鲜明的实践导向,为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行动指南。

习近平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创造性地坚持和发展了“两个毫不动摇”,指导培育高质量经营主体。他指出,“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是中国共产党确立的一项大政方针。在此基础上,他深刻阐发非公有制经济的性质及其与公有制经济的关系,指出公有制经济、非公有制经济应该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而不是相互排斥、相互抵消,强调指出,“国有企业是推进国家现代化、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要“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民营经济是我国经济制度的内在要素”,是我们党长期执政、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力量,“我们始终把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当作自己人”。习近平还提出非公有制经济要健康发展,前提是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要健康成长,深刻阐发非公有制经济特别是民营企业家的成长方向和社会责任;提出构建“新型政商关系”,深刻阐发优化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环境;提出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弘扬企业家精神,实施新一轮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行动,推进民营企业转型升级,深刻阐发引导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共同走高质量发展之路,等等。习近平的这一系列重要论述旨在激发各类微观主体活力,引导各种所有制经济蓬勃发展,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全方位展开、系统性推进奠定制度基础。

习近平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创造性地指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点,指导构建高水平市场经济基础制度。他指出:“经济体制改革必须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实现产权有效激励、要素自由流动、价格反应灵活、竞争公平有序、企业优胜劣汰。”他就此强调说,产权激励是最大激励,要健全以公平为核心原则的产权保护制度,加强对各种所有制经济组织和自然人财产权的保护,清理有违公平的法律法规条款。“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要把平等保护贯彻到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各个环节,甄别纠正一批社会反映强烈的产权纠纷申诉案件。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提高侵权代价和违法成本,震慑违法侵权行为,营造尊重知识价值的环境。他进一步指出,我国经济结构性矛盾的根源是要素配置扭曲,要彻底解决这一问题,根本途径是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要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深化市场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破除阻碍要素自由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扩大要素市场化配置范围,健全要素市场体系,推进要素市场制度建设,实现要素价格市场决定、流动自主有序、配置高效公平。习近平这一系列重要论述旨在推进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等要素市场化改革,引导“完善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市场经济基础制度,优化营商环境”。

习近平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创造性地提出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指导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他指出,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要加快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为此,必须健全市场体系基础制度,坚持平等准入、公正监管、开放有序、诚信守法,形成高效规范、公平竞争的国内统一市场。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紧扣构建新发展格局,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支点,围绕夯实市场体系基础制度、推进要素资源高效配置、改善提升市场环境和质量、实施高水平市场开放、完善现代化市场监管机制等重点任务,畅通市场循环,疏通堵点,努力实现市场准入畅通、开放有序、竞争充分、秩序规范,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的制度支撑。习近平这一系列重要论述指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要求,引导逐步形成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真正实现物畅其流,充分利用好发挥好并不断巩固和增强我国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

习近平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创造性地提出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指导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他指出:“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拓展对外贸易,培育贸易新业态新模式,推进贸易强国建设。实行高水平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全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保护外商投资合法权益。他特别强调,要构建新发展格局,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必须具备强大的国内经济循环体系和稳固的基本盘,并以此形成对全球要素资源的强大吸引力、在激烈国际竞争中的强大竞争力、在全球资源配置中的强大推动力。”为此,既要持续深化商品、服务、资金、人才等要素流动型开放,又要稳步拓展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以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资源要素,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提升贸易投资合作质量和水平”。习近平这一系列重要论述指明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我国发展不断取得新成就的重要法宝,引导塑造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习近平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创造性地提出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指导健全高效能宏观经济治理体系。他指出:“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是保持经济总量平衡,促进重大经济结构协调和生产力布局优化,减缓经济周期波动影响,防范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稳定市场预期,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他强调指出,必须全面把握供求关系新变化,科学进行宏观调控,“要坚持稳字当头,坚持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政策框架,提高宏观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为此,必须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健全宏观调控制度体系。在此基础上,他以“宏观经济治理体系”的概念取代“宏观调控制度体系”的概念,提出健全以国家发展规划为战略导向,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为主要手段,就业、产业、投资、消费、环保、区域等政策紧密配合,目标优化、分工合理、高效协同的宏观经济治理体系。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发挥国家发展规划的战略导向作用,加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协调配合,着力扩大内需,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和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习近平这一系列重要论述指明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之于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地位,引导以提高发展质量、提升经济效率、促进社会公平、增强可持续性为导向,调整优化各项政策设计,努力形成各方面政策协同配合、良性互动的高效能宏观经济治理体系。

二、深化了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认识

认识和把握经济规律、按照经济规律办事,是中国共产党总结领导经济建设的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得出的重要结论。习近平指出,“发展必须是遵循经济规律的科学发展,必须是遵循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要求全党“自觉认识和更好遵循经济发展规律,不断提高推进改革开放、领导经济社会发展、提高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和效益的能力和水平”,“在把握规律的基础上实现变革创新”。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把握规律、积极运用规律,推动中国经济巨轮劈波斩浪、行稳致远。其中,习近平围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出的一系列重要论述,科学分析新时代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呈现的新变化、新特点,明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重要组成部分的地位,强调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强调正确认识和把握资本的特性和行为规律,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深化了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认识,指导开创经济改革和发展新局面。

第一,明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在经济制度体系中具有基础性、决定性地位。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通过“三大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及计划经济管理体制,奠定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经济基础。改革开放之后,党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调整生产关系,推动我国经济制度发生深刻而重大变化。在所有制方面,我们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和国有经济主导地位,同时大力调整所有制结构,支持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等健康发展,有效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的活力和创造力。在分配制度方面,我们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承认物质利益原则和合理的收入分配差距,同时允许和鼓励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等其他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极大地调动了各方面积极性。在经济管理体制和资源配置方式方面,我们破除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对立的思想教条,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把有效的市场机制和有度的宏观调控结合起来。这一系列科学有效的制度安排,为我国创造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提供了基本制度保证,也共同构成了我们党“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的基本内涵。正如习近平所指出的:“我国经济发展获得巨大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我们既发挥了市场经济的长处,又发挥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随着经济建设实践的发展,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也需要不断完善,而完善的方向则是如何更好地实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习近平强调:“之所以说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要坚持我们的制度优越性,有效防范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弊端。我们要坚持辩证法、两点论,继续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上下功夫,把两方面优势都发挥好。”党的十五大把“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确立为基本经济制度,明确提出“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六大提出“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党的十八大进一步提出“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在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支持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健全按劳分配和按要素分配机制、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新的重要理论和实践成果,把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更好结合起来。在此基础上,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明确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共同构成了“三位一体”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框架。由此可见,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上升为基本经济制度,是习近平关于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重要论述的主要内容有机组成部分,是新时代我国构建更加有效管用、逻辑贯通、衔接匹配的经济制度体系的根本遵循。

第二,明确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习近平指出:“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从党的十四大以来,“对政府和市场关系,我们一直在根据实践拓展和认识深化寻找新的科学定位”。党的十四大提出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出“要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构建起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和政策体系。党的十五大继续强调“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党的十六大提出“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党的十七大提出“从制度上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党的十八大提出“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实践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党对政府和市场关系的认识也在逐步深化。

党的十八大之后,习近平对如何认识和把握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问题作出了系统深刻的阐发。他指出:“在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的问题上,要讲辩证法、两点论,‘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都要用好,努力形成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有机统一、相互补充、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格局,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是这次全会提出的一个重大理论观点。把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修改为“决定性作用”,虽然只有两字之差,但对市场作用是一个全新的定位,反映了党对政府与市场关系的认识产生了一个质的飞跃,意味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完善迈入一个新的阶段。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实现效益最大化、效率最优化,就是实现有效市场;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实现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不缺位、不越位、不错位,就是实现有为政府。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合理发挥政府和市场两方面的作用,就能既克服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弊端,又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从而构建起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政府与市场犹如“鸟之两翼,车之双轮”,而“车之双轮,鸟之两翼,若偏修习,即堕邪倒”。习近平的重要论述和党的十八大以来把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起来的发展实践都表明,党找到了“既要‘有效的市场’,也要‘有为的政府’”这道“经济学上的世界性难题”的破解之道。这些同样是习近平关于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重要论述的主要内容有机组成部分。

第三,明确了必须正确认识和把握资本的特性和行为规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存在国有资本、集体资本、民营资本、外国资本、混合资本等各种形态资本,并呈现出规模显著增加、主体更加多元、运行速度加快、国际资本大量进入等明显特征。习近平指出:“既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必然会产生各种形态的资本。资本主义社会的资本和社会主义社会的资本固然有很多不同,但资本都是要追逐利润的。”“资本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生产要素,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规范和引导资本发展,既是一个重大经济问题、也是一个重大政治问题,既是一个重大实践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理论问题,关系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关系改革开放基本国策,关系高质量发展和共同富裕,关系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承认并肯定资本的存在及其积极作用,正确认识和把握资本的特性和行为规律,探索如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发挥资本的积极作用,同时有效控制资本的消极作用,成为习近平关于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重要论述的又一重大创新。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全面深化改革,为各类资本发展营造更加有利的市场环境和法治环境。我们强化反垄断,防止资本无序扩张,有效防范风险,维护市场公平竞争。我们着力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克服经济脱实向虚的倾向,重点解决不良资产风险、泡沫风险等。我们持续扩大对外开放,着力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我们对资本性质的理解逐步深化,对资本作用的认识更趋全面,对资本规律的把握更加深入,对资本运行的治理能力不断提高。但是,由于认识不足、监管缺位,我国一些领域出现资本无序扩张的现象,资本肆意操纵,牟取暴利。“这就要求规范资本行为,趋利避害,既不让‘资本大鳄’恣意妄为,又要发挥资本作为生产要素的功能。这是一个不容回避的重大政治和经济问题。”对此,习近平明确指出:“必须深化对新的时代条件下我国各类资本及其作用的认识,规范和引导资本健康发展,发挥其作为重要生产要素的积极作用。”他强调指出,要历史地、发展地、辩证地认识和把握我国社会存在的各类资本及其作用,“正确处理不同形态资本之间的关系,在性质上要区分,在定位上要明确,规范和引导各类资本健康发展”,“要注重经济发展的普惠性和初次分配的公平性,既注重保障资本参与社会分配获得增殖和发展,更注重维护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要深化资本市场改革,规范和引导资本发展,全面提升资本治理效能,“要为资本设置‘红绿灯’”,“各类资本都不能横冲直撞”。习近平还指出,“遏制资本无序扩张,不是不要资本,而是要资本有序发展”,要防止有些资本野蛮生长,反垄断、反暴利、反天价、反恶意炒作、反不正当竞争。在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阶段,习近平关于认识和把握资本特性和行为规律的重要论述,也构成了他关于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重要论述的重要内容。

三、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关于市场经济的理论

作为马克思主义三个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政治经济学,被列宁誉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深刻、最全面、最详尽的证明和运用”。恩格斯指出,无产阶级政党的“全部理论来自对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学习研究运用,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把经济工作实践经验上升为系统化的科学理论,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中国化时代化。习近平经济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当代中国、21世纪世界的最新理论成果。作为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要内容,习近平关于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论述,既深刻回答了推进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面临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深化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认识,同时又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关于市场经济的理论。陈云曾形象地描述道,共产党人搞财经工作,“主义是无产阶级的,方法可以采用资产阶级的”。习近平的重要论述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丰富发展,比较典型地体现在“主义”与“方法”两个维度上。

在“主义”维度上,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形成和发展,重塑和强化了中国共产党经济思想的马克思主义灵魂。从思想发展史的视角透视这种重塑,一个重要涵义便是承认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市场与国家、经济与政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区别,不是两种类型的制度的区别,而是制度在其功能上的区别。习近平在早年的文章里就对此有深刻的认识,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是“经济的政治化”和“政治的经济化”。在新时代,他再度阐释这个道理:“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决定于这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基础,同时又反作用于这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基础,乃至于起到决定性作用。在一个国家的各种制度中,政治制度处于关键环节。”而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对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的坚持,成为习近平关于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重要论述最显著的特征。他指出:“我们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大前提下发展市场经济,什么时候都不能忘了‘社会主义’这个定语”,“之所以说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要坚持我们的制度优越性,有效防范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弊端”,要“继续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上下功夫。”

在立场和制度基础之外,习近平还强调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之于发展市场经济的指导意义。在早年的文稿中,他阐发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特别是《资本论》,对于发展现代市场经济的价值,由此引申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应如何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的问题。他指出:“如果说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揭示的关于资本主义生产的基本原理和规律难以适用于社会主义条件下的计划经济的话,那么,对于我们当前正在大力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却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这是因为,无论是私有制的市场经济,还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市场经济,只要市场经济是作为一种经济运行机制或经济管理体制在发挥作用,市场经济的一般性原理及其内在发展规律同样都是适用的,诸如价值规律、竞争规律、供求规律、积累规律、社会资本再生产的社会总产品实现规律以及利润最大化原理、提高利润率和积累率的方法、竞争与垄断理论、经济危机理论,等等,都同样适用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这一重要观点在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发展进程中一以贯之地传承下来。进入新时代,习近平多次强调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特别是《资本论》的现当代价值。他指出,那些认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过时了、《资本论》过时了的论断是武断的,也是错误的,“远的不说,就从国际金融危机来看,许多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持续低迷、失业问题严重、两极分化加剧、社会矛盾加深”,“事实说明,资本主义固有的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依然存在,但表现形式、存在特点有所不同。”他强调:“现在,各种经济学理论五花八门,但我们政治经济学的根本只能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而不能是别的什么经济理论。”

在“方法”维度上,习近平提出创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时代任务:“我们要立足我国国情和我们的发展实践,深入研究世界经济和我国经济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揭示新特点新规律,提炼和总结我国经济发展实践的规律性成果,把实践经验上升为系统化的经济学说,不断开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创新发展贡献中国智慧。”之所以要在当代中国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因为“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是我们党的一个伟大创举”,“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我们党的一个伟大创造”。以对待资本为例,习近平指出,“马克思、恩格斯没有设想社会主义条件下可以搞市场经济,当然也就无法预见社会主义国家如何对待资本”,“列宁、斯大林虽然领导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但当时苏联实行的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基本上没有遇到大规模资本问题”,因而,“这是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必须研究解决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至于如何针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伟大创造来创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习近平指出了方法和路径。这就是借鉴和发展,即“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要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指导,总结和提炼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经验,同时借鉴西方经济学的有益成分”。对于借鉴的具体方法,习近平认为主要是“西方经济学关于金融、价格、货币、市场、竞争、贸易、汇率、产业、企业、增长、管理等方面的知识”,指出这些知识“有反映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一般规律的一面,要注意借鉴”,同时“对国外特别是西方经济学,我们要坚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对其中反映资本主义制度属性、价值观念的内容,对其中具有西方意识形态色彩的内容,不能照抄照搬”。对于发展的具体路径,习近平认为主要是“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领时代,用鲜活丰富的当代中国实践来推动马克思主义发展”。他强调指出,我们及时总结新的生动实践,提出的关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理论等理论创新成果,“不仅有力指导了我国经济发展实践,而且开拓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他还特别指出,时代课题是理论创新的驱动力,“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都是通过思考和回答时代课题来推进理论创新的”,我们要在波涛汹涌的世界经济大潮中,“掌握科学的经济分析方法,认识经济运动过程,把握经济发展规律,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力,准确回答我国经济发展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正是对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守正”,才能始终保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确改革方向;也正是对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新”,才能在理论和实践上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由此可见,包括关于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重要论述在内的习近平经济思想,创造性回答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未曾涉足、前辈先人未曾预见、西方经济理论无法解决的许多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成为21世纪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创新发展的新高地和新旗帜。

四、显现了习近平经济思想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创新发展的重要内容

新时代新征程上,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新的战略任务、新的战略阶段、新的战略要求、新的战略环境。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才能有效应对新形势新要求,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实经济体制保障。为此,习近平强调:“要围绕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谋划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基于“两个高水平”的指向,可以认为,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习近平经济思想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创新发展的重要内容。

首先,要围绕更好服务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需要依靠改革创新提供动力和保障。一方面,要构建更高水平的有效市场,通过完善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精准有效的政策环境、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平等保护的法治环境,给微观主体提供更多支持和服务;另一方面,要构建更高水平的有为政府,着力保持经济平稳运行,保障经济安全,推动宏观治理和政府监管更加到位。

其次,要围绕更好服务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我们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但在新形势下发展不能穿新鞋走老路,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为此,要用好改革这个关键一招,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加强改革系统集成、协同高效,巩固和深化解决体制性障碍、机制性梗阻、创新性政策方面的改革成果,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突破。

再次,要围绕更好服务高水平对外开放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与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体两面”。二者有机结合,能够促进国内市场体系和产业行为向更适应国际市场竞争需要的方向推进,从而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以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资源要素,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增强国内外双循环的动力和活力。同时,面对全球范围内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资本无序扩张、垄断和不正当竞争等问题,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将为有效应对全球经济发展面临的诸多难题提供中国方案,为人类文明进步贡献智慧和力量。

习近平关于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论述,是对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守正”与“创新”的典范,标志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体制改革进入一个新阶段,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我们要深刻理解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理论内涵和实践要求,为深入学习习近平经济思想的理论创新、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提供重要支撑。

作者:闫茂旭,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研究员

原文刊发于《国家现代化建设研究》2023年第6期,注释从略。

    进入专题: 习近平经济思想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本文责编:SuperAdmi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经济学 > 经济思想史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48532.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国家现代化建设研究,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