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民 赵峰: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历史性贡献及当代意义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34229 次 更新时间:2023-12-27 22:26

进入专题: 习近平文化思想  

孙民   赵峰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把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摆在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出席一系列重要会议、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在新时代文化建设方面形成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推动我国文化建设在正本清源和守正创新中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章,形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这一重要思想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和科学的行动指南,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在党的宣传思想文化事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需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

突出强调文化工作的重要作用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文化,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人类社会每一次跃进,人类文明每一次升华,无不伴随着文化的历史性进步。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两次出席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主持或出席文艺工作座谈会、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等一系列重要会议,每一次都重点强调相关领域工作的重要意义,并突出强调文化工作的重要作用。

2013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2019年4月,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条例》的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宣传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不断夺取革命、建设、改革胜利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同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上提出,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2023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表示,在实践中,我们不断深化对文化建设的规律性认识,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这些重要观点,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是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根本遵循,必须长期坚持贯彻、不断丰富发展。2023年10月,在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再次重申,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

鲜明提出新时代的文化使命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党和人民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建设繁荣兴盛的文化。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习近平总书记对确立高度的文化自信、建设繁荣兴盛的文化指明了前进方向和奋斗目标,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形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关于文化发展的总思路。同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在领导党和人民推进治国理政的实践中,把文化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经过这些年的不懈努力,文化传承发展呈现出新的气象、开创了新的局面,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在实践中,我们不断深化对文化建设的规律性认识,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这些重要观点,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是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根本遵循,必须长期坚持贯彻、不断丰富发展。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首先,自信才能自强。坚定文化自信,就是坚持走自己的路。坚定文化自信的首要任务,就是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实践和当代实践,用中国道理总结好中国经验,把中国经验提升为中国理论,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其次,开放包容始终是文明发展的活力来源,也是文化自信的显著标志。秉持开放包容,就是要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借鉴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外来文化本土化,不断培育和创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最后,新时代的文化工作者必须以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守正,守的是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守的是“两个结合”的根本要求,守的是中国共产党的文化领导权和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创新,创的是新思路、新话语、新机制、新形式,要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真正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辩证取舍、推陈出新,实现传统与现代的有机衔接。

深刻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这是我们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得出的规律性认识。“两个结合”是我们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

我们的社会主义为什么不一样?为什么能够生机勃勃、充满活力?关键就在于中国特色,中国特色的关键就在于“两个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走出来的,也是从五千多年中华文明史中走出来的。文化自信就来自我们的文化主体性,这一主体性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中国大地上建立起来的;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是通过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建立起来的。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才说中国共产党既是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践行者,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和弘扬者。一方面,马克思主义把先进的思想理论带到中国,以真理之光激活了中华文明的基因,引领中国走进现代世界,推动了中华文明的生命更新和现代转型;另一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实了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生命,推动马克思主义不断实现中国化时代化的新飞跃,显示出日益鲜明的中国风格与中国气派,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只有通过“两个结合”,马克思主义才能成为中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才能成为现代的,经由“结合”而形成的新文化才能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

全面概括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部署要求

习近平文化思想高屋建瓴、精辟深邃,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指导性,为进一步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指明了方向。其中,“七个着力”的重要指示全面概括了党中央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部署要求。第一,着力加强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领导。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根本保证,要加强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全面领导,旗帜鲜明坚持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第二,着力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意识形态工作是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关系党的前途命运、国家长治久安、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全党特别是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必须担负起的一个战略任务。第三,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培育和弘扬核心价值观,有效整合社会意识,是社会系统得以正常运转、社会秩序得以有效维护的重要途径,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方面。历史和现实都表明,能否构建具有强大感召力的核心价值观,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国家长治久安。第四,着力提升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要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高度重视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第五,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只有立足波澜壮阔的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才能真正理解中国道路的历史必然、文化内涵与独特优势。文化兴,就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第六,着力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要坚定不移将文化体制改革引向深入,不断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要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推动各类文化市场主体发展壮大,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和文化消费模式,以高质量文化供给增强人们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第七,着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促进文明交流互鉴。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并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作者系山东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创新发展研究院院长、研究员)

    进入专题: 习近平文化思想  

本文责编:SuperAdmi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专题研究 > 文化研究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48273.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中国社会科学报,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