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跃胜 李妮:第三个历史决议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4118 次 更新时间:2023-11-01 23:49

进入专题: 第三个历史决议   历史自信   两个确立  

张跃胜   李妮  

内容提要: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是党的历史上的第三个历史决议,也是具有跨时代意义的一个伟大决议。深入贯彻学习第三个历史决议,包括深刻认识总结百年党史的必要性,牢牢把握百年党史四个历史时期的主题主线。三次飞跃是第三个历史决议理论逻辑的重要牵引力;历史主动、历史自信是第三个历史决议历史逻辑的主要推动力;“两个确立”是第三个历史决议实践逻辑的必要行动力。把握第三个历史决议蕴含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对于正确理解百年党史中的重要问题、树立正确党史观具有重要意义,也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重要保障。

关 键 词:中国共产党  第三个历史决议  三次飞跃  历史主动  历史自信  “两个确立”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重要时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这是中国共产党发展史上的第三个历史决议。第三个历史决议与1945年党的六届七中全会通过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即第一个历史决议)、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即第二个历史决议),既是一脉相承又是与时俱进的,三个历史决议均契合了中国共产党发展关键时期的客观需求。中国共产党在一百年的光辉历程中,矢志不渝地探索将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取得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次飞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是第三个历史决议形成的理论逻辑,为研究中共党史和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提供了理论指引。历史主动和历史自信是第三个历史决议形成的历史逻辑,体现了党对历史发展规律的积极探索,对推动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事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两个确立”的提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的本质要求,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最重要的政治成果,是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心愿,是第三个历史决议实践逻辑的必要行动力。认真研究分析第三个历史决议形成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可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理论指引。

一、第三个历史决议的理论逻辑——当代马克思主义的探索与形成

百年党史中,以中共中央名义就历史问题作出决议只有三次,这三个历史决议虽然诞生在不同时期,历史条件、时代背景、侧重点有所不同,但都是在重大历史关头作出的,都具有统一全党思想、团结人民奋斗、推动开创未来的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三个历史决议坚持实事求是原则,既深刻总结了党的历史,又集中统一了全党思想;既立足于以史为鉴,又着眼于开创未来;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三个历史决议与时俱进,从本质上讲,是知与行相统一、历史与未来相衔接。从理论意义上看,三个历史决议与三次历史飞跃是历史节点和理论逻辑的耦合,三次历史飞跃是第三个历史决议理论逻辑的重要牵引力。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探索

早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同志在《如何研究中共党史》的讲话中就指出:“如果不把党的历史搞清楚,不把党在历史上所走的道路搞清楚,便不能把事情办得更好。”[1]1945年通过的第一个历史决议主要是对遵义会议前的历史经验教训作出系统、科学的总结,是以弄清问题、解决路线是非问题为宗旨,目的是为抗战建国服务,使党的事业发展更加顺利。[2]第一个历史决议解决了中国共产党革命事业政治路线和思想路线的相关问题,统一了全党的思想认识,推动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第一个历史决议不仅是中国共产党党史研究的重要依据和参照,更是第三个历史决议理论逻辑萌芽期发展的重要牵引力。进入改革开放时期,邓小平同志在题为《总结历史是为了开辟未来》的谈话中指出:“每个党、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历史,……总结历史,不要着眼于个人功过,而是为了开辟未来。过去的成功是我们的财富,过去的错误也是我们的财富。”[3]2721981年通过的第二个历史决议主要是对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伟大成就和历史经验作出深刻总结,正确评价了毛泽东同志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实现了全党的思想统一团结,加速了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对未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方向作出明确而坚决的规定,为新时期改革开放战略的科学制定打下坚实的思想认识基础,是第三个历史决议理论逻辑成长期的重要牵引力。进入新时代,习近平同志在《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埋头苦干、勇毅前行》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总结历史是为了使全党从历史进程中洞察历史发展规律和时代发展大势,……更加清醒、更加坚定地办好当前的事情。”[4]2021年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第三个历史决议总结了党百年来的历史成就和经验,但也指出改革开放后“党内也存在不少对坚持党的领导认识模糊、行动乏力问题,存在不少落实党的领导弱化、虚化、淡化、边缘化问题”及“七个有之”和腐败等问题。[5]这些问题在第三个历史决议中再次得到明确,为全党统一思想再出发扫清了障碍。从建党到改革开放之初,党的历史上的重大是非问题在前两个历史决议中已基本解决,其基本论述和结论至今仍然适用。[6]第三个历史决议反映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体现。[7]从第三个历史决议的内容来看,理论逻辑走向成熟,理论形成机制得以突破,理论主题得以拓展,理论体系得以完善,理论地位得以提升。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形成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指导中国实践,在不断发展和完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的同时,也展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次又一次的历史性飞跃。毛泽东同志在一次会议上讲道:“最重要的是要独立思考,把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相结合。”[8]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就是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围绕“站起来”这个近代以来的历史课题展开,在社会主义建设问题上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符合中国实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大命题。毛泽东思想的一个重要成果是有关国体和政体的理论,习近平同志指出:毛泽东同志在北京香山主持“制定通过了起到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确定了新中国的国体和政体,制定了一系列基本政策,描绘了建立建设新中国的宏伟蓝图。”[9]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是贯穿于各个组成部分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体现为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三个基本方面,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这些独创性理论成果至今仍有重要指导意义,也为第三个历史决议的形成提供了理论指导。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同志在科学分析当时中国基本国情的基础上,提出:“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3]3。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问题,邓小平同志从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出发,进行了深入探索和系统回答,形成了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是实现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向富起来伟大飞跃的行动指南,开创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了“第二次飞跃”[10]。第三个历史决议对这一时期的重大成就展开论述后,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意义,[11]第三个历史决议也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习近平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持实事求是,从中国实际出发,洞察时代大势,把握历史主动,进行艰辛探索,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指导中国人民不断推进伟大社会革命。”[12]马克思主义是随着时代的进步而进步,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正如习近平同志所言:“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13]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为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要求,提出协调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14]、“四个全面”战略布局[15],以及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16]等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绽放出新的时代光芒。

(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依据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立,实现了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三次伟大飞跃,中华民族也从富起来逐渐向强起来飞跃。首先,在思想渊源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两个结合”的创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同时,也坚持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不断丰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习近平同志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地位,明确指出:“文明特别是思想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丢掉了思想文化这个灵魂,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是立不起来的”。[17]坚持“两个结合”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使命和要求,这不仅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文化自信,更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其次,在时代价值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回答时代之问的创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仅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还及时回答了时代之问、人民之问。新时代要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如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如何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这些问题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要回答的时代之问。世界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也面临巨大挑战。在这一背景下,只有通过理论创新,实现马克思主义与新时代中国发展实际的有机结合,才能为国家发展指明科学方向。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的目标,更是全面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创新实践,是21世纪科学社会主义的伟大开创性事业。最后,在理论体系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飞跃的创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习近平同志深刻指出:“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完成近代以来各种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就在于始终把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并坚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18]345-346第三个历史决议从十三个方面对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取得的重大成就进行了总结,用“十个明确”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作了新概括,集中阐述了党的创新理论最新成果的核心内容,这是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新时代新飞跃的主要依据。党的理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不断创新,贡献了源源不断的中国智慧,为马克思主义注入了新鲜血液。

二、第三个历史决议的历史逻辑——历史主动、历史自信

在过去的一百年里,历史主动、历史自信在全党思想和行动的统一上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推动了第三个历史决议历史逻辑的形成。历史主动主要表现为面对历史大变迁和时代大转换,勇于破解历史难题和发展变局,推动历史朝着正确方向前进的主动精神、积极精神、勇敢精神和担当精神。历史自信根植于对历史发展认知不可撼动的内在精神力量,从历史发展轨迹中深刻理解历史赓续的逻辑,更好地把握时代发展潮流。第三个历史决议回望党艰苦卓绝的百年奋斗路,眺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行路,展现党百年来矢志不渝的初心使命和取得的伟大成就,彰显了我们党高度的历史主动和历史自信。

(一)党把握发展大势的历史主动

首先,历史主动精神蕴藏于党的百年历史之中。所谓历史主动精神是指在一定历史时期,在对社会历史规律和世情国情正确把握的基础上,形成对自身所处阶级地位、历史任务、使命担当的清晰认知及科学判定的自觉意识和积极品质。从一定意义上讲,党的百年奋斗史就是一部发扬历史主动精神,改造旧世界、创造新世界、掌握历史主动的历史。以历史决议的形式对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作出全面总结,这也是党发扬历史主动精神、掌握历史主动的生动表现。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发扬历史主动精神,带领人民群众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建立了新中国,实现了从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发扬历史主动精神,果断作出抗美援朝、镇压反革命、“一化三改”等重大决策,巩固了国家政权,维护了民族尊严。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发扬历史主动精神,勇于纠正错误,在深刻认识社会主要矛盾的基础上,作出改革开放和工作重心向经济建设转移的重大举措。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习近平同志强调:“要深入总结百年党史正反两方面经验,在历史智慧的学习运用中提升历史自觉、把握历史主动。”[19]习近平同志关于把握历史主动的重要论断为我们深刻认识和把握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提供了根本遵循。[20]其次,历史主动精神蕴藏于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精神谱系之中。从历史观来看,伟大建党精神不仅是党的先驱在20世纪20年代探索救国救民道路过程中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而且是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百年奋斗的精神谱系,锤炼出鲜明的政治品格的党的精神之源。历史主动精神体现为高度的历史自觉,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科学认识历史发展规律,在历史发展大势面前不是被动应付,而是主动出击,抓住历史机遇。习近平同志强调:“增强驾驭风险本领,健全各方面风险防控机制,善于处理各种复杂矛盾,勇于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艰难险阻,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21]“我们要继续发扬历史主动精神,乘势而上,砥砺前行,走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的赶考之路,并准备为之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着力保持平稳健康的经济环境、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国泰民安的社会环境”。[22]百年来党始终坚持理想信念,牢记使命,经受住各种风险和挑战,锤炼出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灾精神、脱贫攻坚精神和伟大抗疫精神等中国精神。这些精神形成于党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期,但它们都根植于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这些精神也将继续发挥中流砥柱作用,推动党的伟大事业不断前行。第三个历史决议通过探究历史规律、把握发展大势,从理论上集中回答了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发扬历史主动精神、把握历史主动的内在依据。广大党员干部只有主动弄清楚“中国共产党是什么”的问题,才能明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实质内涵;只有弄清楚“中国共产党要干什么”的问题,才能坚定前进目标、牢固使命担当。新征程中,我们只有继续发扬历史主动精神,以高度的历史自觉把握历史规律,才能在新的实践中抢抓新的历史机遇,继续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伟业向前推进。

(二)党敢于斗争、勇于自我革命的历史自信

经过百年艰辛探索,党在不断取得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的历程中逐步形成高度的历史自信。所谓历史自信是主体对自身历史文化、历史价值和历史前途的充分肯定。第三个历史决议充分彰显了高度的历史自信,向党内外、国内外全方位展示了百年大党的清醒和成熟,使广大党员干部得到了一场深刻的党史教育和思想洗礼。[23]第三个历史决议将党的百年奋斗经验概括为“十个坚持”,确保全党以更稳健的步伐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与时俱进的经验积累是党引领中华民族屹立于时代潮头的制胜法宝,也是历史自信生生不息的源头活水。坚定历史自信是党基于百年奋斗的成功经验,对自身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持有肯定态度和高度认同感,是对党创造的历史成就、传承的奋斗精神、总结的历史经验、开辟的历史前景所葆有的坚定信心。习近平同志指出:“在新的赶考之路上,我们能否继续交出优异答卷,关键在于有没有坚定的历史自信。”[24]首先,党的百年奋斗彻底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中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文明传统未曾中断的古国,中华民族也曾创造出令世人敬仰的华夏文明。但是近代以来,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曾经令中华儿女引以为傲的中华文明遭遇了支离破碎的深重危机,国破民穷、万物凋零是当时中国社会的真实写照。直到中国共产党诞生,团结带领人民肩负起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将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变为现实,使中国人民彻底摆脱被压迫、被奴役的命运,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25]百年奋斗铸就的苦难辉煌使中国人民日益觉醒、民族精神充分激发、中国力量不断凝聚,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历史主动精神、历史创造精神,成为伟大社会革命的实践者。习近平同志指出:“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是我们增强‘四个自信’最坚实的基础。”[13]其次,党的百年奋斗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进程。党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对于深刻改变世界发展趋势和格局的历史性成就充满自信。党始终将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作为使命担当,“中国共产党的成就和贡献,不仅是历史性的,也是世界性的。”[4]二战后,中国一度处于一穷二白、百废待兴的状态,此时党领导建立新中国,成为备受世界各国人民关注的重大历史事件。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给全世界许多像中国一样的被压迫民族和国家带来希望。20世纪末以来,面对世界社会主义遭受严重曲折的不利局面,党坚决捍卫科学社会主义发展旗帜,在百年实践中成功走出一条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这条道路既保留人类文明的共性,又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为世界上的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贡献了中国智慧、提供了中国方案,深刻改变了世界的现代化版图,影响了世界历史进程。

三、第三个历史决议的实践逻辑——“两个确立”及其时代意义

第三个历史决议深刻指出:“党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5]“两个确立”是第三个历史决议实践逻辑的必要行动力,是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必然结论和推进民族复兴的客观要求。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建设和国家治理的顺利推进,都离不开领袖权威的领导。“两个确立”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党和国家当下与未来发展问题的全局思考与实践探索,只有在实践中坚持和捍卫“两个确立”,才能从根本上做到“两个维护”,从而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根本保证。第三个历史决议指出,“只要我们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动摇,坚决维护党的核心和党中央权威,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政治优势,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党和国家事业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就一定能够确保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致向前进。”[5]百年奋斗历程表明,一个政党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就是是否拥有一个全党、全国人民拥护的领导核心。“两个确立”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最重要的政治成果,是继续走好新的赶考之路、在党的领导下夺取更大胜利的根本保证。

(一)在政治保证上“两个确立”提供了更为显著的制度优势

从建党初期的实践探索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伟大实践,党把制度建设贯穿于领导革命、建设、改革的全过程,百年历史呈现不断推进制度建设的发展轨迹。鸦片战争之后,在中国的历史舞台上出现许多仁人志士,他们尝试过不同的方法,试图挽救中国于危亡之中,但都难以使绝大多数人民在思想上觉醒,最后都以失败退出历史舞台。“中国迫切需要新的思想引领救亡运动,迫切需要新的组织凝聚革命力量。”[5]中国共产党在这一背景下成立,从此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征程上开始有了主心骨。百年来,党始终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勇于推动自我革命,始终坚持真理,勇于直面问题、克服缺点,在推动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过程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伟大奇迹,迎来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两个确立”是历史的选择、时代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是重大历史结论也是重大实践要求,既是进行时更是将来时。新征程上,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动摇,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捍卫“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始终牢记“国之大者”,紧跟习近平同志的步伐从成功走向成功,从胜利走向胜利。

(二)在思想武装上“两个确立”提供了更为统一的思想基础

“两个确立”是被实践证明的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能够取得一系列重大成就的要义所在和根本结论,是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进的本质规定。指导思想是一面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及党和人民事业成败的思想旗帜。习近平同志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洞察时代、引领时代,深刻把握世界历史发展规律,总结经验,回答了新时代的重大课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确立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基础,是团结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思想纽带,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思想旗帜,激发了全党意识统一、方向统一、行动统一的自觉与坚定。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大团结大联合,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画出最大的同心圆,形成最大的“公约数”,最大限度地凝聚起共同奋斗的力量。习近平同志指出:“我们最大的优势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这是我们成就事业的重要法宝。”[18]336-337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有力的领导下,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在新征程中必将迎来更加伟大的胜利。

(三)在精神力量上“两个确立”提供了更为主动的精神之源

要深入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意义,激发历史主动精神,凝聚未来中国发展的力量,为走好新的赶考之路、夺取更大胜利、创造更多人间奇迹提供根本保证。回看百年党史,“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无私精神、“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无畏精神是无数优秀党员干部的共同特点,党之所以能经历岁月洗礼而为民初心不改,也正是靠着“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精神和担当。在新时代不懈奋斗的行进道路上,党和人民赢得了一个又一个标志性成果:实现近1亿贫困人口脱贫,全国832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为实现共同富裕目标又进一步;“十三五”期间建成世界上最大、覆盖人口最多的社会保障体系,切实增强人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肆虐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中国人民不惧风险、迎难而上,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取得了战“疫”的阶段性胜利;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2021年国内生产总值突破百万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8万元;做出争取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庄严承诺;共建“一带一路”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得到全世界的广泛认同。更重要的是,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我们满怀信心与期待,全面规划了未来30年中国式现代化的总体蓝图,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

    进入专题: 第三个历史决议   历史自信   两个确立  

本文责编:chendongdong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政治学 > 中国政治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47028.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经济纵横》2022年第7期,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