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屹:中俄关系的发展及其对欧盟地缘政治格局的影响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9753 次 更新时间:2023-06-26 21:03

进入专题: 中俄关系   欧盟   地缘政治  

张屹  

 

中国领导人于3月20日出访俄罗斯,实现两国元首会晤,并就俄乌冲突的和平解决、中俄双边关系的深化合作进行磋商。3月21日,中俄签署了两份声明,这两份联合声明分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深化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和俄罗斯联邦总统关于2030年前中俄经济合作重点方向发展规划的联合声明》,分别对下阶段两国关系发展和各领域合作作出规划和部署。

此外,与中俄领导人会晤相衔接,还应关注3月23日在布鲁塞尔举行的欧盟首脑峰会。此次峰会上,修复欧洲经济与对乌军事援助是首要关切的两大议题,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声称,本次峰会还就2月份峰会关于难民、移民问题的决议实施情况进行分析总结。欧盟如何降低对华依赖以及新出台的两部法案对中国有哪些影响,都是峰会看点。

一、透过中俄元首会晤反观欧洲地缘政治格局的未来走势

(一)美欧对中俄领导人会晤的反应如暗流涌动

1.美国外交决策层对中俄领导人会晤的反应

一方面,中国对美国所能起到的积极作用并不信任,美还将拉动欧盟一起围堵、打压中俄;另一方面,在美国学者看来,至少从2023年初的慕尼黑安全会议开始,布林肯公开批评和贬低中国外交的行为就已经让中国外交倾向于忽略美国,并转向南方国家。可以确认的是,未来俄在经贸关系上将会更加依赖中国,两国在原材料生产和能源消费领域将会更加紧密合作。中国领导人在俄提出“中俄关系远超双边范畴,将对人类命运共同体产生重大影响”。这一提法震动美欧。中国领导人在与俄总理会晤时,强调未来将会更加注重欧亚经济联盟的作用。加强技术主权,扩大并深化在航空制造、机械制造以及航天研究等领域的合作,注重政府间的投资合作,都是中俄经贸往来的重要内容。诸如天然气、石油、煤炭以及核能在内的能源合作也极具战略意义,两国将进一步推动上述项目的顺利实施。

2.欧盟外交决策层对中俄领导人会晤的反应

自俄乌冲突爆发后,虽然像奥地利、保加利亚、希腊、克罗地亚、匈牙利、卢森堡、斯洛文尼亚等经济体量较弱小的成员国依然持续增加对俄进口贸易量,包括在医药、化工、化肥、电子机械等领域的产品进口,但是像德国、荷兰、意大利等经济较为发达的成员国已经在去年减少了对俄进口价值将近15亿欧元。3月21日,中俄领导人会晤过程中,普京认为“中国提出的和平计划中的许多条款与俄罗斯的做法是一致的,当西方和基辅准备好时,可以将其作为和平解决的基础”。这里的“做好准备”或暗讽个别欧盟国家还在积极向乌提供军事援助,包括当前受国内分化水深火热的德国政府。由于德国对乌军事援助持续受国内意见分化而掣肘,德乌矛盾持续升级。此外,英国通过本国国防部副部长宣布向乌克兰供应的不仅是坦克,还有贫铀炮弹。因此俄罗斯认为,美、英、法、德等国不能从中斡旋乌克兰和平谈判,因为他们已经卷入了俄乌冲突。美欧提议在乌成立一个由美、英、法、德和联合国(UN)、欧盟(EU)、北约(NATO)等国际组织组成的冲突调解小组。然而随着中国在乌克兰问题上宣布12条政策,俄罗斯、白俄罗斯支持中国的和平计划。未来将会在调停问题上产生两大方案、两大体系、两大话语权的对峙。

3.上合组织“围魏救赵”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深化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第六条:“双方将继续密切协作,推动上海合作组织在维护所在地区和平、安全与稳定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和影响。双方将同其他成员国一道完善上海合作组织现阶段工作,有效应对新挑战和新威胁,深化亚欧地区经贸、人文领域多边互利合作。”

上合组织当前持续扩员,刚刚在中国斡旋下复交的伊朗、沙特两国,已经是上合组织成员国和对华伙伴国。这个被美欧称为“东方北约”的国际组织,其持续“西扩”必然给欧盟和北约带来巨大的不安全感。未来中俄双边关系、尤其是军事合作、军事科技合作可能继续以上合组织作为框架机制,带动从西亚、中亚到东亚、南亚的地区一体化趋势,对欧洲形成战略封锁。

(二)中俄关系发展对欧洲地缘政治格局的影响

1.欧亚经济联盟对接“一带一路”将触动欧盟神经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深化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还在第三条提到,中方支持在欧亚经济联盟框架内推动一体化进程,俄方支持建设“一带一路”。双方共同努力,积极推动“一带一路”与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对接合作,加强亚欧地区互联互通。双方将继续落实2018年5月17日签署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与欧亚经济联盟经贸合作协定》、继续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和“大欧亚伙伴关系”建设,推动“一带一路”同欧亚经济联盟对接合作,全面落实《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经贸合作协定》,

如果说上合组织是从军事上、科技上与北约形成了对峙,那么欧亚经济联盟的深入推进在一定程度上是为俄进一步与欧盟“脱钩”在经贸关系上做了铺垫。由于欧亚经济联盟是由俄罗斯、白俄罗斯、哈萨克共同提出的倡议,欧盟对于这一倡议将会更加敏感,“一带一路”与欧亚经济联盟的对接在欧盟看来莫过于中俄关系的绑定。以往对俄、白俄的制裁一旦持续进行,对华二级制裁或有理由升级。

2.“八个重点方向”勾勒出未来地缘政治格局路线图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和俄罗斯联邦总统关于2030年前中俄经济合作重点方向发展规划的联合声明》提出将在八个重点方向开展双边经济合作。其中,第一个领域是“扩大贸易规模……深化数字经济、绿色可持续发展领域合作,相互提升贸易投资便利化水平”。……第四条“巩固全方位能源合作伙伴关系。加强能源重点领域长期合作……加强能源技术、设备等领域合作”。第六点“促进技术及创新领域的交流和高质量合作,保障两国技术的高水平发展”。以及第八点“切实提升农业合作水平,保障两国粮食安全”都是对于欧盟乃至全球都十分敏感的关键产业领域,可能会从地缘政治格局上影响未来欧盟外交政策的进一步调整。

如果俄在能源、农业、科技等关键性产业部门倒向中国,未来对欧盟将会形成更为严峻的地缘政治格局,形成欧洲不愿意看到的战略孤立,而不是其想要的战略自主。在欧洲国家宣布降低对俄能源依赖的各项计划不断推进的过程中,中方若继续增购俄石油天然气,可能会填补俄在欧洲市场上的损失。中俄在石油天然气领域互为重要战略伙伴,近年来双方合作不断取得新进展,以油气为主的能源合作一直是中俄务实合作中分量最重、成果最多、范围最广的领域。目前,俄已成为中国最主要油气供应来源国之一,中国也是俄油气出口的重要市场。中国能源市场潜力巨大,需求不断上升。

此外,在第八个重点方向“粮食安全”领域,中俄声明加强合作。这对于非洲国家、广大南方国家可能是一件好事,中非、东非很多国家的领导人都公开声明欢迎中俄投资,拥抱中俄带来的贸易红利,非洲的粮食安全和食品卫生问题,以往都很大程度上依赖中俄粮食出口和农业投资。而非洲传统上作为欧洲国家的“后院”,其对外关系的转向可能引起欧盟及其成员国的不满,迫使后者进一步采取外交行动和经济手段。尤其在欧盟逐步摆脱从俄罗斯进口化石燃料的大背景下,与非洲属国开展绿色能源开发合作是欧盟最后一根“救命稻草”,欧盟可能与中俄在第三方国家展开博弈。

二、中国对俄乌冲突的外交斡旋及其外溢效应

西方阵营貌合神离。某种程度上来看,中国领导人访俄在一定程度上是在替代美欧的战略短板、或是战略真空。在今天地缘政治碎片化的状态上,很多地区性大国都想实施外交影响,例如日本首相几乎在中国领导人访俄的同时突访乌克兰基辅,展示日本在俄乌冲突中的影响力。无独有偶,法国总统马克龙也试图在调停俄乌冲突的过程中发挥影响。马克龙立场相对中立,希望中国能够在调停过程中积极发声,与对华立场强硬的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形成鲜明对比。

俄欧或在技术和经贸领域继续“剥离”和“脱钩”。美国白宫发言人科比声称,如果中国要在俄乌冲突中发挥作用,就应该督促俄从乌撤军,未免让人有一种“道德绑架”的感觉。不论最终战争将以何种方式结束,美欧对俄制裁、对华遏制,在可以预见的较长时期内,仍将持续。而且在技术领域的封锁,将会显得更加微妙。

随着中俄主导的多种地区合作机制的构建和完善,包括欧亚经济联盟、上海合作组织的巩固和协调以及扩大成员国,未来在科技产品供应链、价值链、经贸格局、金融体系等方面都可能形成与欧盟相互对峙的两大体系、两大话语模式,美国的介入不会让地缘政治格局变得更融洽,而可能让美欧相互猜忌成为欧盟在先进产业领域生出另一块“短板”。下一步欧盟成员国内部可能出现两种声音的巨大分化,一种是强烈抵制解决俄乌冲突的“中国的和平计划”以及此后的中俄主导下的地区一体化机制,另一种声音可能来自经济体量较弱的中南欧国家,因其对中俄能源、外贸的传统依赖,从而趋于妥协和中立。今后中国在欧布局或持续面对模糊性的国别政策与分化性的国别立法。当然,“中国的和平计划”能否最终促使停战,仍不可预测。可以确定的是,欧盟委员会为维护安全利益,必然会在关键性技术和ICT产业更加密集地出台和完善法案,包括3月16日欧盟委员会提交的两份法案——《净零工业法案》(NZIA)与《关键原材料法案》(CRMA),都是为了提升战略自主和反制中国对外投资。本来容易成为抓手的绿色转型合作领域,都可能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前沿。从最消极的一面来预测,如果“中国的和平计划”失败,俄乌冲突和地区形势或进一步恶化,美国也可能寻找新的由头进一步介入冲突,甚至仿效“北溪管道炸毁”的戏路,将欧盟绑架进入“战车”,让中美、中欧关系继续“垂直落体”式下降。

三、欧盟首脑峰会召开的前因后果及其对中俄关系的影响

(一)2023年欧盟首脑峰会多次召开的背景

1.对乌军援是峰会首要关切,德国立场几度波折

此次峰会上,修复欧洲经济与对乌军事援助是首要关切的两大议题,然而在峰会召开前夕,欧盟核心大国德法之间因核能问题发生争吵。德国试图阻止欧盟清洁技术立法的通过,此前还向欧盟委员会施压,要求其根据最新草案《净零工业法》降低核电的作用,引起核大国法国不满,法要求让核氢在欧盟的可再生能源目标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德希望在峰会之前解决这个问题,以避免它成为领导人之间更大的政治争论,然而目前来看,事与愿违。峰会敲定一项 20 亿欧元的协议,以补充乌军日益减少的弹药供应,同时补充欧盟自身的库存。而德国在对乌军事援助的问题上,内部立场严重分化,或许本次峰会的台前幕后,德国的看点最多。

2.民主与安全是传统议题,欧洲理事会与欧盟委员会并行推进

疫情和俄乌冲突爆发后,欧盟首脑峰会更加关注欧盟经济复原力、健康与能源产业,实施欧盟战略自主与降低对外依赖。欧洲理事会的定位就是为欧盟提供发展的必要动力,并确定其政治目标与议题。对于欧盟首脑峰会,实际上涉及到两个框架体系的参与,即欧盟委员会和欧洲理事会两个机构体系。不同于后者,前者在议题上更为强调欧洲的民主价值观和意识形态,并设定“推动欧洲民主”作为峰会的首要议题。由欧盟委员会发布“2019-2024年欧盟政治纲要”的初衷就在于此。欧委会还就预算机制、年度法制报告做出了详细说明。但欧洲议会的提案权、欧委会主席选举机制、下属机构主席的委任方式目前仍悬而未决。

今年1月26日和2月9日的首脑峰会上着重讨论了乌克兰难民安置与遣返问题,决定对那些不予配合的国家拒发签证。期间难民问题引发了欧盟成员国内部的意见分歧。不仅乌克兰,来自其他东欧国家以及土耳其的非法移民,也成为政治工具,被一些国家当做与欧盟谈判的筹码。因此自2023年伊始,欧洲理事会就把难民、移民问题当做历次峰会的首要议题。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声称,本次峰会就2月份峰会关于难民、移民问题的决议实施情况进行分析总结。作为欧盟“2019-2024年战略议程”的重要内容——保护欧洲公民,也在本次峰会展开讨论。所谓保护欧洲公民,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打击恐怖主义与跨境犯罪、针对自然与人为灾害构建复原力、打击网络犯罪等各类犯罪。

3.推进安全合作与完善危机管理机制是欧盟重点关切

自今年至2025年,欧盟还将着重关注以下问题的解决方案:加强欧洲执法合作、推动科技进步、针对国际安全问题进行国际合作、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防范并打击恐怖主义和暴力极端主义。俄乌冲突给欧洲带来的影响是全方面、多元化的,阻碍到欧盟多个政策领域的实施,包括司法与内政领域。例如,欧盟危机管理机制“整合性政治危机应对”(IPCR)就是应对外界冲击而采取的措施。另如俄乌战争中释放出的虚假信息与错误信息,以及欧盟边境上的贩卖人口等问题,都应引起欧盟决策者的关注。

4.构建单一市场困难重重

此次首脑峰会对于经济议题格外关注,但构建单一市场的努力屡遭质疑。这主要是由于内部发展不平衡、成员国之间利益冲突难以调和所导致。例如丹麦、瑞典等国强烈反对欧盟绿色转型的政府补贴机制,此举会让德法等较强经济基础国家的国内市场享受红利,而阻碍了企业之间的平等竞争。今年年初以来,欧盟单一市场在个别议题上取得了进展,例如英欧《温莎协议框架》为北爱尔兰绑定单一市场扫清了障碍,而且近期乌克兰为了参与欧盟单一市场促进计划,还与欧盟专门签署了合作协议。服务业占欧盟GDP的70%左右,消除欧盟内部服务市场障碍,首先构建单一的服务业市场,可以说是全面推进欧盟单一市场的重要途径。一个真正一体化的单一市场,是欧洲应对当前地缘政治挑战、发展具有弹性和全球竞争力的欧洲经济的先决条件。

(二)冯德莱恩访美意图分析

2023年3月10日,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访美,并与拜登会晤。拜登和冯德莱恩此次会晤的谈话重点为清洁技术、俄乌冲突和能源安全。

美欧法案频出,利益有待整合。美去年通过规模达3690亿美元的一揽子计划《降低通胀法案》,旨在支持清洁技术发展。通过这一方案后,美欧陷入了一场与电动汽车电池生产原料有关的补贴纠纷。为避免贸易冲突,双方试图达成协议,允许欧洲企业从仅向美国生产商提供的部分电池补贴中受益。欧洲国家认为《降低通胀法案》的补贴政策存在不公平竞争。该政策也激怒了包括欧盟在内的与美国没有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的盟友国家。美国和欧盟正在推进一项以关键矿产为重点的贸易协定,试图弥合美欧因《降低通胀法案》产生的裂痕之意。以此来看,欧盟3月16日发布的《关键原材料法案》正是顺应了美欧之间的默契。在清洁技术方面,双方讨论如何保持美国和欧盟在清洁技术上的领先地位,确保欧盟与美国在创新和保障清洁技术供应链安全方面的合作。拜登和冯德莱恩预计将就一项矿产资源和原材料协议达成共识,该协议将允许欧洲公司从电动汽车电池的部分补贴中受益,这些补贴原本只提供给总部位于美国的生产商。

军事安全与能源安全凸显,2024年是大限。拜登和冯德莱恩都关注对乌军事援助问题,乌克兰的弹药和其他军事装备的存量正在减少,欧盟正试图制定一套加强武器和弹药生产的方案,但对资金来源以及其他细节仍存疑。美欧都在关注下一步如何防止武器部件和芯片流入俄罗斯。在能源安全方面,冯德莱恩认同拜登帮助欧盟解决欧洲能源危机。尽管一些欧洲官员抱怨美国能源生产商因此获得暴利,但美已承诺向欧洲国家提供更多液化天然气。欧盟决策者也开始考虑,如果拜登在2024年的总统选举中未能连任,欧美关系何去何从。冯德莱恩的任期也将在明年结束,虽然拜登政府比较认同冯德莱恩的决策路线以及她处理乌克兰问题的方式,但目前尚不清楚她是否会寻求或成功获得下一个任期。

(三)透视欧盟《净零工业法案》与《关键原材料法案》

美欧都在努力降低对华依赖。3月16日欧盟委员会提交了两份法案,即《净零工业法案》(NZIA)与《关键原材料法案》(CRMA),分别旨在构建欧洲绿色产业以及确保其所需原材料的供应安全。原材料支撑着欧盟经济,为其大部分产品生产提供物质基础,而绿色转型更加凸显了对于原材料的需求。例如,电池生产预计可提升全球对锂的需求至2030年达到目前的五倍至八倍。欧盟《关键原材料法案》就是聚焦于关键原材料的供应链安全问题。所谓的“关键”是指具有供应链高风险性和较高经济价值的30种原材料。欧盟对于其中的14种原材料完全依赖进口,而德国对于其中的20种原材料完全依赖进口,包括完全依赖从中国进口。降低对华依赖以及对中资企业的依赖,是美欧共同的立场,然而对于深陷能源危机与地缘政治紧张局势的欧洲来说,这一需求更为迫切。

四、结语

2024年欧洲议会面临选举,而这一年美国要举行总统大选,中国台湾地区也要进行“总统大选”。此次峰会以及随后的欧盟决策者,必然在美欧协调、价值观“友好”国家和地区关系上迈进一步。欧盟右翼政客、尤其是即将卸任的冯德莱恩大概率会在遏制中国的道路上走得更远,如同佩洛西窜访台湾一样,为自己留下一笔政治遗产。在冯德莱恩主导下,其任期即将届满的今年,恐还将紧锣密鼓地出台一系列降低对华依赖、制约中资企业供应链的法案。中俄领导人实现会晤,对于和平解决俄乌冲突、稳定地缘政治格局,意义重大。对于推动国际安全局势与国际规则的维护,也具有重要贡献。然而欧盟此后还将在降低对华依赖和美欧协调形成阵营对抗的路上越走越远,地缘政治博弈仍将长期持续。

 

参考文献:

(1)“Beijing’s Lean Into Moscow”, EVAN A. FEIGENBAUM, Mar 20.2023, https://carnegieendowment.org/2023/03/20/beijing-s-lean-into-moscow-pub-89317

(2)”EU-Russia trade since the start of the war – recoupling for some, expansion for others”, Vanika Sharma Renata Zilli, Feb 2023, https://ecipe.org/blog/eu-russia-trade-since-the-war/

(3)新华网,《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深化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2023.3.22,http://china.gansudaily.com.cn/system/2023/03/22/030744162.shtml

(4)人民日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和俄罗斯联邦总统关于2030年前中俄经济合作重点方向发展规划的联合声明》,2023.3.22,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tml/2023-03/22/nw.D110000renmrb_20230322_1-03.htm

(5)“ANGHEL Suzana Elena,Key Issues in the European Council - State of play in March 2023”, Mar 17.2023, https://www.europarl.europa.eu/thinktank/en/document/EPRS_STU(2023)740230

(6)“Loyle Campbel,Alexandra Gritz,Europe’s Green Industrial Policy and the United States’ IRA”,Mar 21.2023, https://dgap.org/en/research/publications/europes-green-industrial-policy-and-united-states-ira

 

张屹,北京外国语大学英国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

    进入专题: 中俄关系   欧盟   地缘政治  

本文责编:SuperAdmi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国际关系 > 大国关系与国际格局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44008.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中国评论》2023年5月号,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