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立刚:行医办学、关注社会、情系中国——加拿大传教士马林的人生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498 次 更新时间:2020-12-09 10:01

进入专题: 马林   在华传教士   基督教  

徐立刚  


前言提要


在基督教于中国的发展中,来自加拿大的马林,是一位有着多重贡献的人士。他不仅是一位虔诚敬业、乐于奉献的传教士、富于仁爱之心、职业精神的医生,还是位关注现实、有正义感的社会活动家。从二十六岁至六十七岁,他将人生的美好年华基本都奉献在中国,传播近代文明,促进当地医疗、教育、宗教事业的发展与社会进步。

南京鼓楼医院(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是马林在中国医疗事业的见证,这间始建于十九世纪末的医院,如今规模已蔚为大观,在鼓楼医院历史纪念馆里,由从美国纳什维尔教会档案馆、加拿大的马林家里收集的照片档案和文物,反映了当年创建时筚路蓝缕的艰辛历史。


马林在华传教与医疗事业


马林原名威廉姆·爱德华·麦克林(Williams Edward Macklin),一八六零年五月十九日出生于加拿大安大略省伦敦市附近的一个多元血统的家庭,他的祖父是一位爱尔兰裔牧师,父亲经商,母亲则是位有着法国与爱尔兰血统的虔诚基督徒。一八八零年,麦克林在多伦多大学完成了医科学业,经过数年临床实习,其医术有了相当的提升,成为产外科会员,后来志愿参加赴非洲的教会服务团。他之所以选择献身于教会事业的人生道路,源自于他母亲的长期薰陶。

清光绪十二年(一八八六)一月,麦克林受美国基督教会组织——基督会(The Foreign Christian Missionary society)的派遣,以基督会会友的身份来中国,成为该教会组织驻华的第一位教会医生。来华后他取中国名字马林,先在上海熟悉中国的国情民俗,学习中文。该年四月,马林来到南京,住在一座叫莱子庵的庙里,他发现当时南京人既不信基督,也不信西医,要在南京宣传福音、开展西医治疗甚为困难,便专攻中文,熟读《三国演义》、《西游记》、《封神榜》、《山海经》等中国古典名著,并改着中式服装、头结发辫,身背传教小册子,深入酒肆、茶楼和学堂传教,但仍不能获得民众信赖,因此马林转而开荒种地,免费为贫病患者治病,治愈后劝其信教。

也就在这一年,马林选择在外侨集中的鼓楼、繁华的城南花市大街(今长乐路至三山街一带)买地建屋,开设诊所、药房。他遵循“华陀之功救人身体,圣灵之力拯人灵魂”的信条,在此两处行医布道。马林在鼓楼的诊所位于鼓楼大街双龙巷口(今中山路三五八号),建有平房四、五间,后增至十余间。民间常称之为“小医院”、“马林诊所”。每周二、四、六上午十时至十二时,马林在鼓楼大街诊所应诊;每周一、三、五上午十时至十二时,在花市大街诊所应诊。诊所有医生一人、医疗助理四人,诊治内外杂症,兼做小手术和出诊。马林与金陵医院的比必(R.C.Beebe)医生共同培训医助,培训期为六至八年,学成之后,在教会办的诊所及医院内担任医助。经由马林与其医疗团队的努力,医疗事业逐渐开展,上门求诊人数渐多,一八八七年门诊量达到一万三千五百零八人次。

一八八八年,马林在南京建立了鼓楼教堂,有了固定的传教、聚会场所后,中国教徒渐增。他还经常深入南京附近的乡村,在人群聚集的地方传教。这些地方无人不知道马林,农民经常停下手中的农活跟马林聊天,对他表示欢迎。马林一到,村里的小孩就会兴奋地喊道:“马先生来了!”一八八九年一月,马林与美国姑娘桃乐丝·狄伦(Dorothy Delang)结婚,开始了近六十年的共同生活。

在南京的美国基督会传教士、基督书院院长美在中(F.E.Meigs)见马林行医传教取得良好效果,但马林诊所经费不足,于是乘美国教会开联会之际,向教会募集巨资,帮马林把在鼓楼的诊所扩建为医院。此外,中国人景维行在鼓楼南坡捐地五十亩,景维行夫人和下关的庄效贤等人也慷慨捐助钱款。诊所的扩建工程终得以于一八九零年在鼓楼南街一号(今中山路三二一号)动工。

光绪十八年(一八九二),一座四层的砖木结构楼房建成,建筑面积为三九零·九八坪,里面设有礼拜堂、门诊室、病房等,楼房的正面墙上,刻有“A.D.1892”与“光绪十八年”字样。这栋崭新的楼房被命名为基督医院(Nanking Christian Hospital),经增添人员、设备,于一八九三年三月开始收治病人,后来为跟花市大街的基督堂小医院相区别,基督医院有时被冠以“鼓楼”二字,也就是如今南京鼓楼医院的前身。由于马林是基督医院的创建者、首任院长,该医院在民间被习称为“马林医院”,原来马林诊所的平房,作为医生护士的宿舍,而马林仍定期去花市大街诊所应诊。

基督医院是南京第一座西医医院,门诊不分科,有药房、手术室、男女病室、为医院职工服务的大厨房以及为住院病人服务的小厨房等。医院门诊设有挂号处,有两个服务窗口,一为挂号,一为收费。门诊号金七十文,诊一月;出诊五元,车资在外;复诊五元,药资在外;夜间出诊十元,车资在外。头等病房每人每月收费五元,二等病房二元,三等病房则免费,饭金都包括在房金之内。医院设有专职财会人员。药房有工作人员一人,不久增至二人。手术室无专人管理。医院有显微镜等检验设备,但无专业检验人员,由临床医师操作。医院没有正规护士,男女病房分别由经过培训的男女青年从事以生活护理为主的护理工作。病床最初为木制,至一九一八年才全部改用美国铁制标准病床。病人膳食分为乾饭、软饭、半流质、流质等四种。

当时马林以马作为交通工具,骑马外出巡回诊病及传教。在初建的基督医院里工作的,有美国医生勃却脱(Dr.J.Butchart)和两位年轻的英国医生阿诺特(Dr.T.J.Arnold)及亨特(Dr.W.R.Hunt)。一八九四年,马林利用第一次回国探亲休假一年的时间,去美国的医学院进修,获得医学博士学位。一八九六年,马林的妹妹马芳(Dr.Daisy Macklin)医生来华,为她哥哥分担工作,主要管理女病房,让马林得以有闲暇从事文字著述工作。一八九九年医院的病床已有五十张,一年收住病人七六八人次。一九零二年,美国人莫兰特(Mrs.L.W.Molland)夫人来院,往后多年帮助管理院务。在医院实习、见习的医护人员,则多为马林等外籍医生招收的中国医科学生。

建院之初,医院经费全赖美国基督教会提供,后来随着业务开展,业务收入占医院总收入的比例逐年增大。马林执掌院务期间,主张医院为社会各阶层服务,上至达官显贵,下至贫民乞丐,均一视同仁,恰如他的行医格言是“平等对待王子与乞丐”。他每年要免费收治贫困患者两百到三百人次,占全部住院病人的三分之一强。

一九一一年,由美国几个教会组织联办的金陵大学增设了医科,聘请马林教卫生防护课。基督医院成为金陵大学医科学生的实习医院,马林负责为金陵大学医科学生实习、见习带教。一九一四年初,金陵大学为健全医科,将基督医院以二万七千金洋购进,作为附属医院,并易名为金陵大学鼓楼医院(University Hospital of Nanking),外国人士习惯称之为大学医院。基督医院易手后,马林离开医院,在城南花市大街的基督堂小医院继续行医布道,与他共同工作的,有他培养的两名中国医生李经文和杨又新。之后,马林受聘为鼓楼医院的外科顾问,继续为他一手创办的心血,提供传承宝贵的意见。


马林的教育与文化事业发展


马林对自己的事业勤奋开拓,不久在南京开辟了三个工作点:鼓楼一座医院和一座礼拜堂;城南花市大街一座礼拜堂、一所小医院和一所义学馆;下关惠民桥附近一座礼拜堂和一所义学馆。随着时间的推移,马林与南京民众建立了友谊,人们乐意请他治病,马林医院名闻南京。在行医之余,马林设帐讲学,培养医疗助理,并拓展传教范围,经常到安徽滁县、庐州(今安徽合肥)等地去巡回传教。

光绪二十五年(一八九九),南京基督教会资助马林将花市大街的义学馆扩充,在中华路三四四号(今中华中学西侧的街对面)创办基督中学,招收男生,后于一九二六年更名为爱群中学。而在基督中学创办的同一年,基督教会又在中华路三六九号(今中华中学校址)创办明育中学,招收女生。一九二九年两校合并为育群中学,后来发展成为百年名校——南京市中华中学。

在繁忙的工作之余,马林也勤于笔耕。一八九三年,马林阐述“臀先露产妇死亡”的论文,刊登在同年的《中国教会医学杂志》(The China Medical Missionary Journal1893)。一八九五年,马林阐述了双下肢截除、乳房截除、膀胱结石摘除以及肝脓疡等病例。他还发表用显微镜检查血液,以确诊疟疾的经验介绍。马林专业兴趣广泛,陆续撰写有关医学、农业、历史、经济等方面的著作、译著,达二十余部,如乔治(Henry George)的《进步与贫困》、格林(J.R.Green)的《英国人民史》等,大都由上海广学会出版。在这些译作中,马林与中国人李玉书合作选译的《进步与贫困》,以《富民策》书名出版,影响较大。他认可原著“土地单一税”观点,基于清末民初中国社会现实的需要,试图将其介绍到中国,用于解决当时中国社会贫困问题。书中不仅宣导土地国有和均贫富,也宣扬自由、平等、进步。此书于一八九九年、一九零三年、一九一一年三度刊行。除了译作外,马林还为上海英文报纸做通讯员长达十余年,又在各种中文报刊上发表文章,以传达多元的知识与思想。


马林的社会事业


马林对中国的贡献不仅限于医学、教育与文化事业,还展现在社会事业的方面。为了帮助一些他所诊治的贫民乞丐解决生计问题,马林开办农场,因此对农业生产技术也日益关注,曾去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学习农业工艺技术。在农场里,他指导培养优良品种奶牛,改进蔬菜栽培及养蜂方法。

马林关注社会现实,并富于实践热情。一九一一年,马林和江亢虎得到晚清两江总督张人骏赞助,在南京城郊龙潭创办农赈会,作为他们推行“地税归公”论的试验场地,后因辛亥革命爆发而流产。十一月,江亢虎建立中国社会党,马林又和李佳白等人大力在该党宣传“单一税”说,演讲“社会主义和专徵地税”问题。一九一二年南北统一后,马林以赠书的方式,将《富民策》赠与一些政界要人,也因此与他们结下交谊。马林曾与孙中山有过三次的会面,据他的回忆,一九一一年底孙中山当选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後,马林到上海会见孙中山,并赠送《富民策》等译著。孙中山对马林的译著非常感兴趣,并约马林在南京再会面。第二次会面中,两人谈得非常愉快,孙中山的民主思想给马林留下深刻印象,而孙中山认为,马林应当对乔治的原著进行纯文字的翻译,并问马林为何在《富民策》中省略了鲁滨逊的事例。马林一一作了回答。后来两人又曾在临时大总统府会面。[1]一九二O年十一月,马林将《富民策》赠送给曾任北京政府农商总长,当时致力于筹建吴淞商埠的实业家张謇,希望寻求北洋政府对于“单一税”的支持。

一九一三年宋教仁血案后,国民党人起兵讨伐袁世凯,进行“二次革命”。八月,张勋等部袁军围攻南京。马林在美国领事馆的支持下,开展红十字救护工作,基督医院里收留许多难民。他还奋力斡旋调解,以期和平解决冲突,减少战争破坏,但收效甚微。南京商界通过马林向讨袁军将领交涉,表示愿意出钱请讨袁军和平让城,但讨袁军士兵反对让城。马林出城至外郭尧化门,面见张勋,探询其态度。张勋声称断无攻下南京后纵兵抢掠之事,还命人写了安民告示,让马林带回城。马林信以为真,但袁军各部在九月一日攻陷南京后依然大肆淫掠纵火。马林事后说:“官军入城前,有妇女三千余避入余之住宅,内凡草地走廊,几无隙地。官军淫掠时,此数千妇女得免失节,亦云幸矣。”[2]九月二日,马林再赴尧化门,当面向张勋控诉袁军暴行,强烈要求制止暴行。战事结束后,马林在上海向人们讲述二次革命期间的南京见闻,热烈赞扬英勇进行南京保卫战的讨袁军士兵:第八师兵士实为今此革命之特色(第八师中尤以第二十九团为最优),足以当英雄之名而无愧,故彼等之声誉,当永留于中国之历史。[3]


马林的晚年与身后事


在中国服务奉献多年后,一九二五年,教会组织决定让已六十五岁的马林退休,但他的许多同事联合上书挽留,直到一九二七年,六十七岁的岁的马林终于告老还乡,结束在南京四十余年的行医传教生涯,带着夫人、儿女,选择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安享晚年。虽然定居美国,晚年的马林仍惦念着南京。一九三九年,友人祝贺马林夫妇结婚五十周年,马林夫妇将珍贵的金婚纪念礼物全部赠给鼓楼医院,作为贫病患者的医药救济基金。一九四七年八月八日,马林与世长辞,享年八十七岁。

虽然马林的肉体已逝,但他对中国近四十年的奉献与付出,并未随时间隐没于历史洪流中。他所建立的创办的医院,在岁月嬗递中,仍持续地发光发热,为中国的医疗发展,留下无可抹灭的一笔。人们没有忘记马林,二零一二年十二月十五日,鼓楼医院庆祝建院一百二十周年庆典中,美国前总统卡特、马林的外孙女马卓瑞·汉考克等,应邀为马林铜像揭幕,让马林的形像,留在他所创建的园地中,继续温暖陪伴着他曾关怀、贡献过的这一片土地。


(原载于中国台湾《传记文学》2018年第12期)

注释:

[1] 梁燕红,《传教士马林编译〈富民策〉研究》(长沙:湖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二○一四年),页四五。

[2]马林,《马林关于南京战事的演说》,《时报》,—九一三年九月二十一日。

[3]马林,《民权报》,一九一三年九月二十二日。


    进入专题: 马林   在华传教士   基督教  

本文责编:limei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历史学 > 中国近现代史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23842.html
文章来源:作者授权爱思想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isixiang.com)。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