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瓛:《锦绣记》:从一束光开始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488 次 更新时间:2018-11-04 00:50

进入专题: 锦绣记   季栋梁  

许瓛  

季栋梁的长篇小说《锦绣记》选取城中村锦绣作为书写背景,特定时代背景下人物命运的变迁,是小说《锦绣记》首先表现的重点,但小说在表现人物的生活状态时,并没有将生活简单化,思想概念化,而是站在底层人群的立场上,以现实生活的情绪为情绪,以普通人的情感渴求为渴求,以历经苦难的心灵伤痛为伤痛,以作家的良知和使命观察生活,理解现实,关怀底层人群,并进行全景式的刻画,将人物社会的各个层面都呈现出来。

作家所关注的虽然是一个群体,但并不止于群体,而是关怀每一个“个人”的境遇,喜婶、老秦、杜老头、老米,各有各的苦恼和辛酸,以至于老耿去世后,人们都应声落泪,“守着灵堂,哭自己的难处”。除了这群进城务工的“城市候鸟”,“我”这个通过上学走进城市的大学生,也依然逃脱不了生存之艰难,仍然徘徊于城市与乡村之间。书中每个人物的性情和命运走向,不仅使群体形象鲜活跃动,也使小说具有丰富的层次感,人物和现实产生强烈地碰撞,交织成一张难以解开的网,使小说更加丰满、浑厚,更富有立体感,更具思想承载力。

经济转型对传统道德的冲击也是小说关注的重点。在锦绣的世界里,老耿硬生生地被自己的儿子气死,肖长福的前妻用尽手段想要得到补偿款,教古典文学的“李教授”成了风水大师,贾兆春用杀人来惩治恶人,小娥利用种种手段来陷害张虎,“老师吊儿郎当,学生油嘴滑舌”。凡此种种,作家不断邂逅着锦绣世界里的各色人物,追随其脚步,走入其生活,从日常琐碎生活的角度进入其精神最深处,不断挖掘。

《锦绣记》中所呈现的人性是多色彩的。在揭示人性劣根性的同时,作家又对人性之美抱有希冀,将复杂的人性多方位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呈现出一个纷繁复杂的人性世界。其中,银娥这个善良得如同菩萨一样的人便成为锦绣世界中一束永恒的光。银娥的一生都在时代和命运的推搡下挣扎着,在苦难和悲剧的赶场中喘息着,屡次饱尝生死离别,生命里难得的温情一次次被死亡撕扯得粉碎。小说以银娥与胡红旗、贾兆春等四人的感情线索,细致入微地刻画出她的精神寂寥,灵魂的痛苦,心灵的折磨。一心为胡红旗却惨遭抛弃,跟贾兆春开始新的生活,却因为贾兆春杀了作恶的三兄弟被判死刑,银娥这样一个秀气温柔的女子被迫做起了“杀猪”这种害命的活,与孙连的幸福日子没过多久,孙连又被无良城管所害,接着好不容易与多情重义的肖长福走在了一处,生命中总算又有了一生希望之光,这一丝光芒又被无情地掐灭了。命运给了银娥一点点美好、一点点希望,还未填满她虚空的心,就将她推向了更大的深渊。

可贵的是,面对命运的重重打击,乃至生活已经变得破烂不堪,银娥依然坚持着一步一步走下去,活下去,她的人生充满常人无法承受的苦难,但她并未倒下,她在尖锐的社会现实中依然保持着最真挚的善良,她阳刚又阴柔,脆弱又坚强,她豪爽、直率又纯粹,她的生命是宽广而丰富的。“世界以痛吻我,我却回报以歌”正是对银娥饱受苦难却依旧保持着人性真善美的最好写照。

《锦绣记》自一束光始,自一束光终,由此流泻出对于底层人群的怜惜、悲悯和救赎的爱意。“我”终于发表了《风是沙的路》,进入作协,找到了自己的归宿,无疑是作家对生活对现实一丝温情的希冀,让读者看到了由乡村走向城市的亲身实践者“搏击苦难、历练自我”后的幸福天地。



    进入专题: 锦绣记   季栋梁  

本文责编:陈冬冬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文学 > 中国现当代文学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13192.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中华读书报,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