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杰:给教师的新建议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513 次 更新时间:2016-11-20 12:11

郑杰  


第一条  要继续学习

有很多条理由支持教师可以不再学习,比如工作量太大,平时工作很辛苦;教师现在拥有的知识量用来教学生绰绰有余;教师已过学习年龄,记忆力差等等。但支持教师应该继续学习的理由似乎只有一条,那就是教师如果不学习就无法胜任现在的工作,如果无法胜任工作,那么工作量就不会存在,现有的知识量也无用了,而原来用来做借口的年龄问题正好成为回家休养的凭据。

我们原来认为,教师的任务就是传递给学生既有的知识,这在过去是条真理。教师将人类知识的精华部分、基础部分嚼烂了给学生,学生牢固掌握了以后,就是作好了走向社会的全部准备。可能受了这样的传递式教育的学生走向社会还可能会成为社会精英呢!因为教育在过去并没有现在这样普及。

现在的局面却全然不同,以至于许多人对学校教育提出质疑。这质疑来自于知识的变化,而学校却缺乏应对之术。知识从量上看,裂变得“一日千里”,使今天的知识即使刚印到书本上就可能被淘汰,更何况将这些知识运用于未来;知识从质上来看,更趋向于活化的能形成智慧的那部分知识,死的知识的记忆在很大程度上交给电脑去完成了。在历史上,教育第一次在为不可知的未来服务,教师和学生间的代沟从来没有像今天那么大,教师也不得不第一次抛去因经验丰富而摆出的架子,虚心向孩子学。这是我们怕见到而又不得不见到的一幅图景。教师此时光有一桶水,也是不足用的。

如果教师不能经常更新知识结构,不能对新知识保持长久的好奇与敏锐,教师就有可能被学生看不起。在学生眼里“老古董”多得很呢!一旦教师不被学生看重,麻烦可真大了,因为威信是维系师生关系最牢靠的锁链。

而且,教师的魅力在于通过活化了的知识的积淀,所形成的诸多良好的品质:个性、修养、风度、气质、幽默感,对人的尊重的态度,以及对真理的追求与敬畏。教师对知识的虔诚态度是多么令人感动啊!

一旦教师停止了学习,教师的工作便如同机械运作。在机械枯燥的活动中教师会丧失人的本质,会觉得生活毫无意义,会沮丧且失活力。这一切都将使教师工作显得令人厌恶。因此,学习本身还在拯救教师自己。

学习可能就是这样一种东西,它使学生亲近你,使你永葆活力和魅力。最终,因为学习,你拥有你的工作,你将学习与工作融合在了一起,甚至你的美好生活有一大半在工作中实现。

能胜任你现在的工作,是你继续学习的惟一重要的理由。


第二条  要拥有精神空间

有一个事实在全世界大致相同:教师不是赚钱的营生。教师在恭贺新禧时不太习惯于说“恭喜发财”,说实话,教师要发财是不可能的。

有许多条规定都限制了教师的发财,因此,教师的工资一般都仅略高于民众的平均收入。这样的限制使教师更倾向于从社会地位上而非经济地位上来获得尊严。

这就将教师的工作目的与其他职业区分开来了。教师在很大程度上是将自己的精神世界来作为职业资源的,这使得这一行并不以实际的可被清点的收获取胜。教师为适应当前社会的迅捷变化,面临许多挑战,如知识结构的变化、观念的更新、教学技术的改善、新型教学手段的尝试、师生间代沟的拉大、日益增加的难以应付的杂事以及快节奏的工作方式等等,都在那么强烈地敲打着教师的身心。

但教育有没有永恒不变的东西呢?一定有的,否则教育的继承性将会受到质疑,世界上所有事物都不是凭空而来的,“新”生之于“旧”,现在的教育从旧的教育中来,其中一脉相承的是古老而永恒的东西,使教育成为教育而不变异为其他东西。因此,学校大楼可以现代化,设施可以现代化,思想可以现代化,甚至后现代化,而教育的目的与本质依然如故。

那永恒不变的东西是“人性”,也就是不同于无机世界的机器或其他生物体的东西。人区别于无机世界和其他生物体的要素显然在于人的精神世界,这精神世界里包含着理想、信念、美感、思索、情感、道德等等。构成精神世界的品质不仅使人与其他物种终于区分开来,而且使人与人之间也有了显著差异,人便有了精神上的贵族与乞丐之分。

现代化的一个标准就是人的一部分技能被机器替代的程度,如人的行走因为机器而加速,人对知识的记忆因为电脑而成为多余,甚至人的一部分思维,如运算也被机器承担下来。现代化是人类的福音,但机器的过度使用已经侵害到“人性”领地,如人的情感因为过于舒适的生活境况而被磨平,现代人的麻木与冷漠,人的个性因为时尚追求而丧失,便是人为现代化付出的代价之一,商业的霸权使人自觉成为奴仆。一旦“人性”的本源——人作为生物的基本习性受到损害,那么人所主宰的世界也将不得不受到毁灭性打击,地球的生态环境恶化是现代化的报应,而人的生物性也受到同样的报应,那实在是人的悲剧性结局。

因此,学校作为人类文明的聚集地便以精神世界充实而富有价值,教师的价值在学校中就是以传递人类精神的火把而体现出来的。但令人担忧的是,所谓现代化的统计方式——量化几乎使学校与教师的独有价值受到打击,尽管谁都知道精神的难以度量,但数字已统治了这个世界,学校也在魔掌之下。

愈是如此,教师坚守人类精神家园的责任愈是巨大。教师既要在科学与技术领域中成为学生的导师,又要成为人类精神的守望者,而且教师的一切功底又是以精神底子作为基础的。这样的话,教师自觉充实自己的精神空间就显得尤其重要了。


第三条   对美好的事物应保持敏锐

世界上有两种哲学,一种是所谓看破红尘,以为这个世界已无法拯救,人本身也无法自救,这是个悲剧性结局的世界。持这种观念的人多半消极厌世,希望早日结束世俗的噩梦,能进入极乐的天堂。刚过去的1999年染上世界末的恐慌,便是因为这样一种悲观主义哲学无意识渗入人心而造成的。第二种哲学是现世的,拥有此类人生观的人十分珍惜上帝的赐予,享受一切注定,包括苦难与挫折,对来世不存什么奢望,在并不算漫长的一生中,活过了,爱过了,痛过了,感动过了,便觉得死而无憾。

当然更多的中国人没有哲学,他们趋利弊害,害怕苦难,追求快乐,恰巧现代化的进程为这群人提供了足够多的东西,他们便将自己迷失在了许多无聊的活动之中,甚至从来也不会有空闲自问:我是谁?我在哪里?我该怎么活着?我将到哪里去?因此,普遍缺“钙”的中国人,应该将哲学作为滋补品。

有了哲学,便是想清楚了那些作为人的根本问题,然后坚定地信仰这种哲学,才会细细地品味造物主所有的恩赐。首先是品味一切美好的东西:这个世界是那么美好,使每一个奄奄一息的人流连忘返。吃的、喝的、听的、看的等等一切自然之物都值得留恋。所以会享受生活的人,每到享受的时候,神情总是非常专注。

人类的伟大还在于人创造了第二自然供人享用:音乐、艺术、文学等等东西。对自然物进行吸纳、再造、改造、提炼、概括、渲染、提升、强化之后,人从人造的景观中获得更高层次的快乐,这些精神产品甚至改造了人,以及人的精神品质。人类物质文明的丰富提高了精神产品的质量,还降低了这些产品的价格,使人人拥有也许在过去只有贵族才拥有的东西。然而可悲的是,精神产品的普及却不能激起人们对精神产品的取用。在一个实用主义盛行的年代里,精神产品的媚俗势不可挡,快餐文化主宰了精神世界,反而降低了精神品质,也使现代人对美好事物的感受力下降。“上帝”和人都在创造美好的事物,而人却不知珍视。

其实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是人类的本能。人的感官是天生的美好事物的捕捉器,享受美好事物是人的天性。即使在丑恶与黑暗的年代里,人的内心世界依旧天然地保持着对美好事物的期盼。

教师实在是一种很好的职业,因为所面对的孩子就是最美好的事物,他们有纯真的心灵,诚实的态度,自然的感情,善良的祈愿,如果不能捕捉到这些美,那你就糟踏了造化的赐予。

一个现世的人,一个享受现世幸福的人,就要对美好事物保持高度的敏锐。这样你才会发自内心地爱孩子,而且因为爱而满心欢喜。




本文责编:dengjiaxi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教育学 > 教育学专栏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02197.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给教师的新建议》,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相同主题阅读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