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剑:社会价值投资的含义及其意义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595 次 更新时间:2016-11-03 01:00

进入专题: 社会价值投资  

陈剑 (进入专栏)  


陈剑,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研究员


社会价值投资(在国际上广泛使用的是Social Impact Investment,笔者以为翻译成Social Value Investment可能更为合适。)这一概念作为一种新的投资形式于2007年被首次提出来,并在国际社会产生了愈益广泛的影响。在中国,这一概念逐渐被人理解和接受还只是近期的事。本文仅就社会价值投资的含义及其意义作一简要分析。


一.社会价值投资——为创建一个好的社会存在


2016年8月25日问世的《中国社会价值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或许是中国第一部全面阐述社会价值投资的发展报告,具有很高的权威性。《报告》内容涉及到全球社会价值投资的现状,社会价值投资与中国改革发展、中国社会价值投资的供给侧、需求侧,标准和评价体系、政策环境以及与国有企业改革等诸多内容。《报告》对社会价值投资这一概念作了较为明确的定义。即社会价值投资是一种追求可测量的社会价值并兼顾经济回报的投资形式。这里的关键词是“可测量”和“回报”。这一定义简明扼要,较为准确。但笔者以为还可以再作一些细化和深入探讨。


笔者的定义是,社会价值投资是指个人或组织,在具有明确目标指向的前提下,为社会价值提升而进行的投资。何谓明确的目标指向?这与社会价值投资中的“价值”有关。这里所说的价值,是指一种理念,一种价值观。例如,党中央全社会大力提供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推广一种价值理念或价值观。


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仅靠弘扬,靠宣传部门一家是不行的。那样会陷入唯意志论。重要的是创造一种好的社会存在,才能产生与社会存在相适应的社会意识*。所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践行”,这里所说的“践行”,正是沟通存在和意识的桥梁。而通过资金投入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社会存在,也是中国全方位改革的重要内容。以公正为例,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以此作为明确的目标指向的投资就属于社会价值投资。扶持弱视,为边远贫困地区居民饮用水的改善提供帮助,对残疾人群提供就业支持和扶持等,都是为彰显公平正义这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而创建的好的社会存在。“和谐”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对污染河流的治理,对污染的土壤进行治理也都属于这一内容。即属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在这些方面所进行的投资都属于社会价值投资。


“为社会价值提升而进行的投资”,实际就是为创建一种好的社会存在,进而提升人们的社会意识。这样一种认识十分重要。说明这种投资,其目的并不完全是为了回报,更重要的是实现一种价值观,承担一种使命,创建好的社会存在。但为了更好地实现或提升其价值观,创建好的社会存在,需要有投资回报。回报且可预期,这样投资才具有可持续性,才有可能实现其价值观。因而这种投资应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律,以市场化的方式进行,通过提升某种社会价值,以获得能够持续发展的投资回报。


为了更清晰地理解社会价值投资这一概念,有必要通过一个真实案例说明。


案例:建立环保袋加工厂


杜聪曾经是一位金融专家,后长期从事慈善公益,最后转向做社会价值投资。一次法国雅高酒店集团联系他,希望为基金会捐款2万欧元,杜聪想不如用这笔钱以社会投资的方式,在河南农村建立一个环保袋加工厂,支持当地艾滋病妇女自力更生。产品合格,可以被法国雅高酒店集团在中国的100多家酒店采购。杜聪最终以2万欧元投入环保袋加工厂,如今已产生了300万元的效益,不仅患艾滋病妇女有了收入,还能每年资助30多名儿童每年近3000元的生活和学费开销。


基于上述定义和案例,结合《中国社会价值投资报告》对这一概念特征所作的概括,可以把社会价值投资特征作以下概括:


(一)明确的价值目标


社会价值投资人是有着明确的目标追求,这是与一般投资人相比的不同之处。社会价值投资人需要投资有回报,需要义利兼顾,在义利之间寻找平衡。为此,需要将社会目标和市场运作很好结合,在义、利难以兼顾的情况下,更需要义字当先。


(二)回报可持续性


社会价值投资允许投资者获得一定水平的投资回报,这极大激励了市场主体参与社会投资,扩大了资金来源。特别是在当下中国经济持续低迷的情况下,为扩大市场投资,推进经济增长提供了一条可供选择的投资方向。由于和主流资本市场对接,开发标准化的投资工具,提高资产的流动性,可以更大程度地动员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力量参与,形成规模化的解决方案。


社会价值投资通过投资而非捐赠,通过市场机制高效地配置社会资源,所创建的社会存在会产生更持久、可持续的社会价值,即社会意识。只有可持续性的经济回报,才有利于实现社会价值。如果投资回报不可持续,那社会价值投资与慈善和公益事业也就难以区分。


(三)投入效果可预期


经济学关注投入的清晰预期。社会价值投资的结果,在产生投资回报的情况下,所产生的社会效益应当是可预期的。比如,中国目前人口老化程度严重,截至2014年底,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1242万人,占总人口的15.5%,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13755万人,占总人口的10.1%。65岁及以上老龄人口超过7%就进入人口老化阶段。中国未富先老,在经济尚不是十分发达的情况下,面对2亿多人口的养老保障,任务自然十分艰巨。投资于养老等社会保障的事业,就应有投资回报,并可预期。社会价值投资与一般投资,在投资可清晰预期方面并无不同。如果不可预期,不能说是社会价值投资。


社会价值投资将政府、社会和市场的优势要素相结合,促进了公共产品和服务提供的模式创新,有利于进一步降低成本、提高质量。由于其目标导向鼓励各方力量参与,要求透明和可问责,强调公平和可持续,要求社会产出可预期,更有利于促进科学决策,提高投资的透明度和可问责性。


基于上述分析,社会价值投资也可以定义为是一种为创建好的社会存在,追求可预期的社会价值投资形式。


二.三大板块各自职责


现代社会,人们的社会活动大致可以划分为三大领域,即政治活动领域、经济活动领域和社会活动领域。与此相适应,社会组织也可以分作三类,即政府组织、营利组织和非营利组织。如果说政府组织是第一部门,营利组织是第二部门,那么,第三部门就是各种非政府和非营利组织的总称或集合。也就是说,第三部门是介于政府和企业之间的各种社会组织。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第三部门之所以得到广泛发展,一个普遍认可的解释是,出现了第二种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通常意义上的政府失灵,指的是政府在提供私人物品上的职能失灵,比如政府办企业不仅效率较低,还会导致权力“寻租”,容易滋生腐败。而市场失灵则通常是指市场机制在提供公共物品上的失灵。于是公益靠政府、私益靠市场便成了共识。这种意义上的政府失灵与市场失灵是互为解决的,即市场失灵之处可以指望政府,政府失灵之处可以指望市场。


但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这种政府失灵与市场失灵互为解决的体制出现了问题,出现了第二种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所谓第二种市场失灵指的是:市场不仅在提供公共物品上存在着失灵,在提供私人物品时也有一些功能缺陷。例如,由于信息不对称,消费者无法有效识别商品品质,于是消费者权益保护就成了一个单靠市场交换不能解决的问题,需要有“消协”之类的组织存在。另一方面,政府不仅在从事竞争性私人物品的生产中存在着失灵,在公共事务方面也有失灵之处。例如,由于利益表达机制不健全,政府所形成的社会政策有时不能很好地满足处于社会边缘的困难群体以及其他特殊群体的需要。


第三部门与政府、企业一起构成了现代社会。第三部门发展程度如何,在一定意义上说是衡量市场经济成熟程度的重要标准,也是衡量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标志。我国正在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第三部门有一个大的发展。这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益主体多元化的需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益主体日益多元化,维护不同群体的利益不能仅靠政府,需要建立相应的社会组织。分散经营的农户、个体户、私营企业主、高科技产业的白领阶层等,这些不同利益主体为了使自身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位置,需要联合起来建立自己的组织,如分散的企业需要通过专业协会联合与外界交涉,以维护自己的利益;农民为了使自己的农产品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卖出好价钱,需要建立农产品协会等组织来维护自己的利益。维护劳动者的权益,在当前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意义。而维护不同群体的权益,正是第三部门的一项重要任务。我国经济转型期出现的一些困难群体,如农民、进城打工者、下岗职工、失业者、退休人员、老弱病残妇孺等,他们不仅需要增加福利,更需要维护自身的权益。从这个意义上说,第三部门的发展是有利于推动社会平衡与社会公正的。比如,解决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需要靠农民工自己的组织来承担。但由于这类社会维权组织极不健全,政府不得不承担这些本应由社会组织承担的工作。这也说明,政府从无限政府向有限政府转变,如果没有第三部门的广泛发展,将是极其困难的*。


社会价值投资,将社会发展目标与市场手段相结合,促进了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的结合。有助于政府、市场和社会组织协力参与社会投资,促进了三部门优势资源的整合,扩大了资源动员的范围和基础,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


现实社会中,政府、企业和第三部门都存在失灵现象,因而需要三方合作。由于社会价值投资兼具了政府和社会组织使命,同时运用市场手段,从而能够在三者失灵的空白区域中发挥作用。


但如何使三者共同发挥作用,才能使社会价值投资的社会效益最大化,才能更好地实现社会价值目标,并使投资具有可持续性,这需要三者各司其职,通力合作,才能形成合力,实现目标。


(一)政府作用


政府作为社会公平和公正的化身,自身的公正形象十分重要。为推进社会和谐和全社会的公正正义,政府自身应当有明确的价值观和目标指向。不仅需要为社会价值投资提供方向、指南和相对优惠的政策环境。同时还应当身体力行,通过政府投资提升社会价值投资的整体效益。


从国内现状看,政府在社会价值投资中扮演着 至关重要的角色。实际上,我国政府所属的公益性质的国有企业的一些投资具有社会价值投资属性。例如解决城市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社区服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助学贷款等各个方面。北京非典时期投资建设的隔离性质的医院等,这些投资与贷款都具有社会价值投资属性。此外,政府为弱视群体发展提供的政策导向,以及为公民提供的公共产品与服务存在的不足和缺陷提出的发展目标,都是政府为提升社会价值投资整体效益的指导性文件。


(二)第三部门或社会组织


当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社会利益多元,由于利益表达和利益诉求机制不甚畅通,各类群体性事件频发,社会建设任务十分艰巨。虽然近年来政府在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动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迈出坚实步伐,但社会建设任务仍很艰巨。由于社会价值投资具有一定意义上的社会治理涵义,在此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第三部门的积极作用。


第三部门基本职能是利益表达,需要反映不同利益群体的不同利益诉求,因而对“社会”的不足和缺陷有更强烈的洞察能力。在社会投资方面,第三部门使命是提供“社会价值”的价值理念和投资方向,以提升社会价值投资的整体效益。


要使投资人投资社会价值领域,评估和认证是社会价值投资得以发展的基石。这既为社会组织提供了施展舞台的机会,也对社会组织的能力提出了挑战。因为社会价值投资的风险评估需要社会组织提供一定资讯。这包括市场机会的发掘、政府的战略规划和政策支持、以及行业的监管,都需要以量化的评估和科学合理的认证为前提。


(三)投资人或企业


社会价值投资人或企业,应该是那些敏锐关注社会问题并为提供某种解决方案的人士或企业。这类人士或企业不仅关注弱势群体的福利状况,更关注具有公共性的重大社会议题(例如食品安全、环境污染、 教育公平、社会老龄化等),以系统地解决某类社会问题,以增进社会和谐。


社会价值投资为创建好的社会存在而使用市场手段和方式改善弱势群体的福利状况,这种投资具有明确的解决社会问题的意向,有较为清晰的事前预期的社会价值,正因为此,社会价值投资人不同于一般的资本投资人,既要有担当和使命,了解社会价值投资本身的意义,同时也要熟悉资本运作规律,了解市场的风云变幻。没有担当和使命,在义利难以兼顾的情况下,就可能利字当先,公平正义的“义”可能就弃之脑后了,难以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价值投资人。正因为此,一个合格的社会价值投资人不仅需要理解社会投资的意义,也需要对投资风险有清醒的把握,以使投资更具有很好的投资回报、可预期和可持续性。


三.社会价值投资的意义与努力方向


社会价值投资这一概念被引入中国,只是近几年的事,但与其内容相似的实践,在中国并不陌生,已有一定的发展基础。例如,在扶贫开发、农业发展、生态环境、小微金融、医疗卫生等领域,都已经存在规模和范围不等的社会价值投资,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投入到社会价值投资的企业。特别是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自2007年介入此项事业以来,一直在这一领域起了领头的作用。2016年9月24日,由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作为主要发起单位的社会价值投资联盟(深圳)在深圳首次亮相,试图搭建了一个打通政府、市场和社会的跨界平台,为解决社会痛点问题,进行体制机制上的创新。但就总体发展而言,社会价值企业的投资规模和产生的社会效益还十分有限,巨大的市场潜力有待开发。


处于转型期的中国,贫富差距严重,生态环境恶化。与人民群众的巨大需求相比,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与服务严重不足,诸如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等。要应对经济社会发展不平等、快速的老龄化以及环境、污染与生态退化的挑战。解决上述问题需要巨额的资金投入。


上述任务为社会价值投资提供了广阔舞台。社会价值投资,通过确定价值目标,进而提供好的政策环境,能够集众人之力,解决公共领域中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既能够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的弘扬有了厚实基础,又有绩效可考,有可持续的造福社会的能力,值得大力倡导和扶植。其积极意义至少可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一是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弘扬。要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成为亿万公民的自觉意识,需要培育产生这种意识的沃土,即好的社会存在。而社会价值投资则为创建这种好的社会存在提供了基础和条件。


二是有利于经济的持续增长。中国目前经济持续下行,而社会价值投资则为资本投入提供了一种新的平台。既能够突显中国社会的公平正义,又能够有一定的经济回报,能够满足那些有理想情怀的投资人在这一领域展现自身的才华和能力。


三是有利于推进这国有企业的改革。国有企业分为不同类别,对那些公益类的国企,社会价值投资与其公益类的投资方向高度吻合。通过吸引第三部门或民间社会组织的参与,可以使公益类的国企业投资方向更加精准,更有效率,也有利于提升国有企业整体的社会形象。


作为一种新兴的投资方式,社会价值投资在中国虽然有一些发展,但总体仍处在起步阶段。目前面临的一些困难和挑战主要包括以下一些内容,对社会价值投资投资的认识普遍缺乏意识,法律和制度的滞后,评估资源缺乏,缺乏专 业人才支持,等等。


社会价值投资在中国仍处于起步阶段。但其发展已经具有良好基础,潜力巨大,要发掘这些潜力,当前最重要的工作是需要加大对社会价值投资理念的传播与倡导,提高全社会的认知程度。特别是在国有企业改革和事业单位改革中引入社会价值投资概念,将社会价值评估纳入对国企的业绩考核中,对国有企业改革的正能量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主要参考文献:


1.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和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中国社会价值投资报告》,2016年8月25日

2.《国家重构—中国全方位改革路线图》,中国发展出版社2015年9月。


进入 陈剑 的专栏     进入专题: 社会价值投资  

本文责编:川先生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经济学 > 发展经济学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01965.html
文章来源:作者授权爱思想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isixiang.com)。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