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显友:供给侧改革虽有困难但最终会迈向产业链中高端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580 次 更新时间:2016-05-08 01:17

进入专题: 供给侧改革  

查显友  

由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和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共同举办、全球青年领导力联盟协办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青年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查显友出席并发表致辞。他表示,供给侧结构改革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劳动生产力,提供更多更好符合人们需求的产品和服务。政府有责任保障市场竞争环境的公正公平公开,完善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和信用体系建设,从而激发市场主体提供符合需求的多样化产品和服务,并能因此获得合理回报。在新形势下,要综合利用法律手段和信用约束手段改善“劣币驱逐良币”的不良市场竞争环境,在投资、融资和消费等诸多领域,着力化解“信用信息不对称”问题。

他认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短期内可能会带来一些经济困难,比如大量人员下岗与分流,这需要政府运用好宏观调控工具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但是从长期看,供给侧改革将加速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并最终迈向全球产业链的中高端,实现高质量的经济增长。

以下为文字实录: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个新词语,但不是一个新事物。回顾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的历史进程,不难发现,我们始终没有停止过对经济结构调整的步伐,当前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可以看作是以往改革理念的拓展与延伸,本质上是源于中国经济现实的理性思考与战略决策,而并非西方所谓的“供给主义”在中国的政策应用。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的结构性改革总体上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第一个阶段是1978年至1998年,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是需求旺盛而供给不足,政策着力点在供给侧,落脚点在满足需求。这一时期供给侧改革主要是推进经济体制改革,释放各类生产要素的生产潜力,对外开放,引进外资和技术,增加国内投资和生产能力建设,提高满足需求的能力;第二个阶段是1998年至2015年,受两次金融危机的影响,外需急剧萎缩,我国需求结构不协调的问题日益凸显。这一阶段的结构调整重点从供给侧转向需求端,主要任务是扩大内需,优化需求结构;2016年后进入了第三个阶段,结构性改革重点再次转向供给侧,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阶段,传统动力源衰竭,人口红利、全球化红利和改革红利减弱使得中国经济面临巨大的下行压力,同时环境压力凸显,水、空气、土地等资源投入难以为继,中高端需求得不到满足,产能过剩问题亟待解决。

当前,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能再简单地从单个问题入手,而应着眼于系统性推进体制机制建设,维护良好的市场环境,培育市场信心,形成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循环。其重心在于改善要素效率,推动供给结构优化调整,提升供给质量。我认为需要从以下六个方面着手:

第一,要完善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和信用体系建设,加强市场监管,辅之以企业与行业自律。供给侧结构改革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劳动生产力,提供更多更好符合人们需求的产品和服务。政府有责任保障市场竞争环境的公正公平公开,完善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和信用体系建设,从而激发市场主体提供符合需求的多样化产品和服务,并能因此获得合理回报。在新形势下,要综合利用法律手段和信用约束手段改善“劣币驱逐良币”的不良市场竞争环境,在投资、融资和消费等诸多领域,着力化解“信用信息不对称”问题。

第二,要发挥产业规划的导向作用和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的引领、调控作用,引导企业合理投资。产业规划的目的是把要素引向符合需求的、高效率的、有前景的产业,避免重复投向低效率产业。通过制定主导产业规划,给企业以明确的指引信号,然后再辅之以相应的手段引导各类经济主体理性投资。调控手段应以利益引导为主、行政手段为辅。比如,通过财政、税收、金融等方面的手段,对新兴产业的投资进行更大力度的扶持,而对传统过剩产业的重复投资减少扶持力度甚至进行惩罚。这样,既能加快新兴产业发展,也能防止产能过剩问题扩大化,使得投资更加有效,结构更加合理,与社会需求更加适配。

第三,要完善体制机制,鼓励创新,发挥技术创新在产业升级中的核心作用。技术创新需要一个好的创新体制机制,因为技术创新总会面临着很大的风险,但收益却未必能完全内化,即可能会出现收益外溢。这是一个市场失灵的问题,依靠市场自身无法完全解决。借鉴发达国家普遍的经验,首先是强化知识产权保护,保障创新者的合法收益,从而鼓励企业和个人的创新投入;其次是政府应加大对技术创新的补贴,降低研发阶段的私人成本与投资风险,同时加强对技术创新后私人收益的保护,尽量使私人收益与社会收益对等。

第四,要简政放权,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着眼于满足人们物质文化需要,引领新业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一表述不仅明确了未来全面改革的关键所在,更对市场的地位和作用进行了重新定调。为了更好发挥市场作用,在完善法治的前提下,政府要勇于自我革新,进一步推进简政放权,使企业真正成为负责任的市场主体,能够自主决策,享受市场红利,自主承担市场风险,从而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当然,简政放权,不等于政府可以放任不管,政府不仅是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者,还应该是市场规则的主要供应者和执行者。

第五,加强信息体系建设,减少中间环节,降低流通成本,打造物美价优的有效供给。加强信息体系建设,目的是保证生产者之间、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信息的对称性,减少决策的盲目性和片面化,特别是让消费者有渠道得到关于商品与服务相关的全面信息。

第六,发挥社会政策保底、托底作用,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增强发展动力,增进人民团结,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为全面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造良好社会环境。

需要强调的是,推进供给侧改革,并不意味着对需求管理的放弃,更不意味着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收缩和投资的下降。相反,供需两头都要抓,但现在更强调从供给侧找出路、想办法。以结构性改革和市场化改革为核心的供给侧改革属于中长期政策,而以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为主的短期总需求管理属于短期政策,两者相互补充、相得益彰。现阶段我国的人口红利还未完全消失,改革开放红利在进一步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中仍在释放,储蓄率仍然高于世界大多数国家,加上庞大的外汇储备,我国仍然有充足的资金可用于投资;同时我国中西部地区发展、城乡基础设施建设、高科技研发、新产业形成、农民工转型等领域还有很多的投资需求和空间。因此,我国还应适度扩大财政赤字率,继续发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

最后我想说的是,站在“十三五”的起点展望未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两个一百年”长远奋斗目标的基本路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短期内可能会带来一些经济困难,比如大量人员下岗与分流,这需要政府运用好宏观调控工具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但是从长期看,供给侧改革将加速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并最终迈向全球产业链的中高端,实现高质量的经济增长。

来源:人大重阳



    进入专题: 供给侧改革  

本文责编:陈冬冬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经济学 > 宏观经济学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99409.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