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建明:政治规矩的实质与新意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017 次 更新时间:2015-07-26 00:57

进入专题: 政治规矩   规矩   法治建设  

任建明  

新年伊始,习近平总书记连续强调遵守政治规矩的重要性,这极大地消除了逢年过节请客送礼的歪风邪气。“人不以规矩则废,家不以规矩则殆,国不以规矩则乱。”规矩的实质是什么?此次提及的政治规矩与以往相比又有什么不同?

规矩的内涵和实质

在两年多时间里,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论述“规矩”,频度之高、强度之大都超乎寻常。在中央纪委五次全会的讲话中,应该是最为详尽的一次,10多次提到“规矩”。且多数都是在十分正式的场合,例如中央政治局会议、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中央纪委五次全会等。因此,很有必要分析一下习近平总书记使用“规矩”的深意和新意,以及规矩的内涵和实质。

首先需要指出的是,“规矩”一词是个习式新词。借用专利概念,在政治领域、在治国理政当中正式地使用“规矩”一词的专利权应当属于习近平总书记。想必也会像其它许多习式词汇一样,“规矩”一词也已成为习式热词,被广大群众和干部所熟知和流传。网络上有很多关于“习式热词”或“习氏语言(风格)”的总结。习近平总书记履任以来,已经创造了许多个生动活泼的、接地气的新词汇,又都不失其深刻性。在反腐败领域就有:“老虎苍蝇一起打”、“(带电的)高压线”、“稻草人”、“纸老虎”,“铁帽子王”、“绝不封顶设限”,“永远在路上”、“进行时”、“完成时”,“零容忍”、“无禁区”、“全覆盖”等。

从具体的、基本的含义上来看,“规矩”和制度并无二致。可以说规矩就是制度,具体包括党章党纪、法律法规以及一些未明文列入章纪和法规的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等。这些优良传统主要是指党的历史上所形成的各项优良传统和作风,也包括1949年3月,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的讲话中提出的“两个务必”,以及会议根据毛泽东的提议作出的“不做寿”、“不送礼”等六条规定。在具体的论述中,习近平总书记常常将“规矩”一词与党章、党纪、纪律、法律、法规、制度、优良传统、工作惯例等概念交替使用,就说明“规矩”一词指代的就是这些概念。通过对十论“规矩”内容的梳理,可证明这一点。如果一定要在很多相似概念中选一个与“规矩”对应的词,最准确的要数“制度”一词。制度,特别是新制度经济学中的制度概念,就有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之分。正式制度指的是成文的规则,包括法律、法规、纪律、章程等。非正式制度指的是非成文的规则,包括传统、习俗等。非正式制度正好与习近平总书记讲的“不成文的纪律”、“优良传统”、“工作惯例”等相对应。

之所以舍制度而用“规矩”,肯定有其不同于“制度”的地方。 “规矩”主要是一个通俗概念,是一个普通老百姓使用的词汇,或说俗语、俗话,是一个口头语,而不属于书面语。正因为如此,在领导人讲话、正式文书中,通常都不使用“规矩”一词,而是使用那些正式的概念和书面用语。

习近平总书记使用“规矩”一词的新意主要有两个。其一,作为一个通俗概念或口头语,“规矩”一词有其生动活泼、接地气的一面。这是很多正式概念所无法达到的。而且,“规矩”一词在中华文明演进中还很有历史的纵深感。“规矩”一词或许最早还来源于儒家典籍《孟子·离娄上》:“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后来,在老百姓口口相传的俗语中,“无以规矩,不成方圆”就成了“规矩”一词含义最好的注解,指的是:做人做事的基本规则、规范、准则以及种种的公序良俗等。中国人历来十分看重规矩,认为没有了规矩,个人、家庭、社会、国家就会乱套,即失去了“方圆”。习近平总书记在十论“规矩”中,就多次使用到“规矩”一词的通俗面,例如:“立规矩”、“懂规矩”、“讲规矩”、“按规矩办事”、“定了规矩就要照着办”等。

其二,使用通俗朴素的概念,或者赋予通俗朴素概念以新的含义,是一种重要的领导艺术。《周易》是中华思想的总源头。一般认为,“易”有三个基本含义:变易、简易和不易。其中,简易还是一个重要的领导艺术:把领导者的重要主张以及相关的复杂道理、高深哲理简单化和通俗化,让下属(老百姓)都能听得懂。《易传·系辞上》中有一段话说的就是有关“简易”的领导艺术及其重要性:“乾以易知,坤以简能。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知则有亲,易从则有功。有亲则可久,有功则可大。可久则贤人之德,可大则贤人之业。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广大干部群众可能根本记不住甚至也不大理解制度、党章、党纪、法律、优良传统等,但没有人不知道“规矩”的意思。一讲规矩,通俗易懂,老百姓和广大干部都能听得懂。特别是在“规矩”已经融入到中国人的血脉之中的情况下,就更加无需解释“讲规矩、懂规矩、守规矩,做人做事要有规矩、有底线”到底是要针对和解决什么问题了。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对于领导干部和所有公职人员来说,最重要的一类规矩就是政治纪律或政治规矩。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纪委五次全会的讲话中,就重点强调了政治规矩,讲到了“五个必须”。

政治规矩如何才能立得起来

习近平总书记性格特质上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自信和执着。在担任领导和治国理政上一个具体的表现就是从不回避问题,始终坚持问题导向。不论多么尖锐、复杂的问题,都勇于去面对,并努力善做善成。同理,如果坚持问题导向,观察过去几年来,在党内、国家和社会上,规矩方面的问题究竟严重到了什么的程度,就完全可以理解抓规矩的迫切性了。儒家学说一个重要的思想或主张就是官员应遵循“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逻辑。也就是说,一个人要想为官,规矩最多。首先是个人修养和家庭管理方面的,个人要有好的品德和修为,管理家庭要有好的家风和家纪,然后才是治理国家方面的,要有良好的官德和治国才干。现阶段,抓规矩的重要性无须再去强调,真正的挑战是如何才能让规矩立得起来。

从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论述规矩来看,我们的规矩曾经是十分丰富的,甚至重视规矩还是我们这个国家文明的一大优势和特色。或许从规矩多到规矩少再到规矩无的嬗变历程和教训中,可以找到如何立起规矩的关键。

首先,是要讲规矩。讲都不讲,规矩就会被不断忘记,规矩意识就会不断丧失,就不可能有规矩。前些年的一个很大的教训就是普遍不讲规矩了,党组织不给党员讲,领导不给下属讲,家长不给子女讲,大人不给小孩讲。习近平总书记履任以来,几乎不停地讲规矩。到了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更是系统地论述了规矩的内涵以及立规矩的关键措施。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地提出规矩概念,以及两年来不断地讲,一定会在各级官员乃至普通老百姓中产生广泛的共鸣,接下来会在全党、全国、全社会兴起一轮大讲规矩之风。无需说党和政府,就是千千万万个普通的家庭,也有大讲规矩的必要。中国传统文化很重视家庭,有一整套孝悌忠信的规矩。可是,现在很多普通家庭都没有这些规矩了。独生子女往往是家里的老大,甚至是混世魔王。这正常吗?这符合规矩吗?

其次,规矩重在执行。正如习近平总书记讲到的:定了规矩就要照着办。只有在不折不扣的执行中,让规矩成为带电的高压线,才能确立起规矩的权威。这些年来,规矩之所以不被遵守,另一个很大的教训就是有规矩而得不到执行,很多官员甚至我行我素、天马行空。

最后,要切实加强监督制度和法治建设。反思过去规矩得不到遵守的一大教训,就是党和国家的监督制度不彰,法治建设式微。对于很多违反规矩的行为,只能望而兴叹、无可奈何。今天的薄熙来、周永康、令计划等固然是规矩全无,但这也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的事。他们很早就开始做破坏规矩的事情了,如果在他们还是一个科长、处长、小秘书时,在破坏规矩的第一时间,就能有监督机构、司法机构有效地干预,他们也不会蜕变到今天这步田地。如何通过深化改革让监督制度和法治发挥效力,虽然措施有力,但保证监督机构和司法机构的独立性、权威性和问责性是关键。

(作者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廉洁研究与教育中心主任)

【参考文献】

① 《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


    进入专题: 政治规矩   规矩   法治建设  

本文责编:zhaoziyua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政治学 > 中国政治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90755.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人民论坛》2015年第3期,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