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青山:关于实现中国梦的时间节点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638 次 更新时间:2015-07-08 08:52

进入专题: 中国梦  

曲青山 (进入专栏)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有没有明确的时间节点?对此,人们有不同的说法。有人说有,有人说没有;有人认为新中国成立100年时中国梦就实现了,有人认为中国梦是新中国成立100年奋斗目标实现后确定的又一个奋斗目标,是一件十分遥远的事情。那么,实现中国梦的时间节点究竟在哪里,以什么为依据来判断和确定,就成为我们在深入理解和把握中国梦科学内涵的过程中必须厘清的一个重要问题。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由“振兴中华”演变而来的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是从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的。面对“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百废待兴的局面,为了统一全党全国人民的思想,凝聚全党全国人民的意志和力量,我们党及时而鲜明地提出了“实现四化、振兴中华”的口号。这个口号,在当时的宣传思想工作和新闻报道中广泛使用,几乎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这里所说的 “实现四化”指的是:实现国家的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和科学技术现代化。它是1964年12月在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作为我国当时提出的现代化奋斗目标由周恩来总理代表党中央宣布的。在以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这一提法一直被沿用,在党的十二大上被写入新的历史时期党的总任务之中。到党的十三大确定“三步走”发展战略时,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这一提法才逐渐不再使用。

“振兴中华”的口号,最早是1894年11月由孙中山提出来的。改革开放后,我们党将这一口号与“实现四化”并列使用,用以鼓舞士气,激励人心。“振兴中华”的提法,在我们党的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中第一次出现是在党的十三大。从党的十三大一直到十五大,都在报告中使用这一提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提法,在党的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中首次出现也是在党的十三大。之后,这一提法与“振兴中华”的提法交叉使用,一直到党的十六大。从十六大后,在党的正式文献中“振兴中华”的提法基本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提法所取代。党的十六大报告是新时期以来历次党代会报告中使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法最多的一次,达6次之多,党的十七大报告、十八大报告也都有使用。

为什么会出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取代“振兴中华”这样的历史演变呢?这是因为“复兴”比“振兴”的表述更准确、更符合我国历史发展的实际。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民族曾经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明,中国曾长期走在世界前列,只是到近代鸦片战争以后才逐渐落伍了。“复兴”的提法,意味着中国以其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众多的人口、广阔的地域,应该恢复到在历史上曾经有过的历史影响和地位上去,中华民族应该对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进步作出应有的贡献。


■“中国梦”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形象生动表达

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第一次提出“中国梦”。关于“中国梦”的内涵,他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我们称之为‘中国梦’,基本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这里总书记用“中国梦”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进行了统摄、概括和凝练,用当代世界的一个流行语和老百姓听得懂的通俗语,对同一个含义和相同内容的奋斗目标进行了反复的强调和强化,两者是一致的。2013年10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全国总工会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时就明确地指出了这一点。他说:“中国梦是一种形象的表达,是一个最大公约数,是一种为群众易于接受的表述,核心内涵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可以适当拓展,但不能脱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主题,要紧紧扭住这个主题激活和传递正能量。”

■“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与“三步走”发展战略的关联

党的十三大提出的“三步走”发展战略,与党的十五大提出的新“三步走”发展战略,在最后一步的发展目标上是完全相同的。新“三步走”发展战略只是在原“三步走”发展战略的第二步与第三步之间进行了细化,增加了新的两步,即第一步到2010年,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第二步到建党100周年时国民经济更加发展,第三步到新中国成立100周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这是21世纪的新的“三步走”发展战略。

“两个一百年”的提法,在党的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中第一次出现是在党的十四大。十四大报告指出:“到建党一百周年的时候,我们将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在这样的基础上,到下世纪中叶建国一百周年的时候,就能够达到第三步发展目标,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从“两个一百年”的内涵和新“三步走”发展战略的内容看,它们是完全融合在一起的,只不过是用不同的概念和用语作了不同的表述。


■“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与“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的关联

2020年发展目标与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的奋斗目标虽然是两个提法,但是它们的目标是一致的。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与新中国成立100年时的奋斗目标,虽然也是两个提法,但是它们的目标也是统一的。如前所述,它们只不过是用不同的概念和说法来阐述和表达了同一个时间所要达到的共同结果。

2020年的发展目标实际上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完成的发展目标。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的时间是2021年,比2020年十三五规划完成的时间多一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三步走”发展战略的最终目标,也是新中国成立100年时的奋斗目标,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目标。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三步走”发展战略的最终目标,时间是21世纪中叶即2050年,比新中国成立100年时的时间即2049年也多一年。

“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与2020年发展目标和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进行过阐述: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将在2010年的基础上翻一番,在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即2049年(有时也用“到本世纪中叶”的表述)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在这里我们清楚地看到,习近平总书记是把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年的时间与2020年的时间等同对待的,也是把新中国成立100年的时间与本世纪中叶即2050年的时间等同对待的。

■“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关联

2014年3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德国科尔伯基金会发表演讲时指出:“中国已经确定了未来发展目标,这就是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我们形象地把这个目标概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里习近平总书记的阐述十分明确,他直接把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的发展目标,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联系起来了,也言简意赅地把它们之间的关系阐述清楚了。

由此可见,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并不是两回事,而是一回事。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即建党100年奋斗目标,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一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距今还有5年左右的时间,而实现中国梦即新中国成立100年奋斗目标离我们也并不遥远,距今也只有30多年的时间了。所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


(作者为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主任)


主题链接

学界关于实现中国梦

时间节点的看法

有学者提出,我们的中国梦,有两条明确的路线图和两个明确的时间表:第一,到2021年,就是我们建党100年的时候即第一个“100年”,我们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让我们的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我们的经济更加发展,政治更加昌明,文化更加繁荣,人们生活环境更加宜居。所有这些,是我们要在2021年,就是我们建党100年的时候,要实现的目标。第二,到2049年,就是建国100年的时候,要把中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跨入发达国家的行列。这是我们到2049年即第二个“100年”的时候要实现的目标。

有学者提出,把握好“中国时间”,是我们走好中国道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前提。这里所谓的“中国时间”,是与计划和管理相联系的社会时间。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时候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100周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两个“100年”是我们民族复兴的最大时间表。相对于上世纪80年代,今天的“中国时间”所包含的对于改革发展的渴求,已达到了另一重境界。

也有学者认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因为邓小平指出: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还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需要我们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应当是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同步的过程。这就是说,它是需要中华民族的子子孙孙,不断接力奋斗的更伟大的愚公移山工程。习近平同志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

(袁泉辑)



进入 曲青山 的专栏     进入专题: 中国梦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政治学 > 政治时评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90247.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北京日报,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