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绍礼:王维田园诗新探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206 次 更新时间:2015-04-29 23:55

进入专题: 王维   田园诗  

吴绍礼  

王维的田园诗虽然只二十首,但在王维的诗作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是研究王维晚期思想不可多得的材料。《旧唐书•王维传》中记载:“晚年长斋,不衣文彩。得宋之问蓝田别墅,在辋口,辋水周于舍下,别涨竹洲坞。与道友裴迪浮舟往来,弹琴赋诗,啸咏终日。尝聚其田园所为诗号《辋川集》。”他的许多富有画意的山水田园诗就是这期间写的。

诗人笔下描绘的农村是一派优美的境界。王维善于抓住不同季节中富有特征性的景物,从纷繁变幻的景物中,略去次要部分,摄取最鲜明的一段和最引人入胜的刹那,加以突出的表现,将田园描绘得美妙、别致。春天,这美妙的时刻,作者从不放过。春花春鸟都吸引诗人留步。“园庐鸣春鸠,林园眉新柳。”(《城南别业四首》)“屋上春鸠鸣,村边杏花白。”(《春中田园作》)绿柳随风,桃红遇雨,景象更是迷人。“雨中春草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然。”(《辋川别业》)“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春烟。”(《田园乐之四》)简洁洗炼,寥寥数笔,就勾勒出一幅幅图画。在诗人笔下天空、白水、树木、山峰别有一番天地。“新睛原野旷,极目无氛垢。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新睛晚望》)。“新睛望郊野,日映桑榆暮,阴昼小苑城,微明渭川树。”(《丁寓田家有赠》)。略加渲染就构成了极为鲜明的画面。即使是一般农田常见的景象在诗人描绘下也便出神入化。“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积雨辋川庄作》)这两句诗准确地表现了夏日积雨,田间景色的特征:漠漠水田与阴阴夏木形成明暗的对比;白鹭与黄鹂形成色彩的对照;飞白鹭是写动态,啭黄鹂是写声音。春天这等令人神往,夏天的景象更是可爱。“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山居秋暝》中间两联常常被人称道:“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诗人从秋日傍晚山村的景物中,选取这富有特征的片断,不假雕绘,不加藻饰而竟趣味无穷。

作者不但写出田园环境的美好,而更描绘了生活在这和平环境中的农民自由恬静、和平安乐。和平安乐,历来是人民所向往的,所追求的。但由于统治者的穷兵黩武,战祸连年,加之于官、匪、兵、绅的横征暴敛造成历史上少见的“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死者相籍”的凄惨景象。和平安乐对劳动大众来讲比什么都可贵,因此,好多作家的笔下出现了那理想的社会。如陶源明的《桃花源记》,诗人早期的《桃源行》等等。王维田园诗中所描写的和平安乐生活就是这种思想的体现。历来为人称道的《渭川田家》就是一篇杰出的代表作。“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田夫荷锄立,相见语依依。即此羡闲逸,怅然歌式微。”诗人抓住夏日傍晚这一富有特征性的生活场景,把农村的和平安适一一呈现在读者面前。又如《偶然作六首之二》“田舍有老翁,垂白衡门里。有时农就闲,斗酒呼邻里,喧聒茅檐下,或坐或复起。短褐不为薄,园葵固足喜。”这里作者着力描绘一个老年农夫在农闲之际自得自乐安适的情景。有时与邻舍相邀对饮,有时在屋檐下卧着养神。有时稍侍园圃。毫无雕饰,而自由之状在目。这里毫无兵灾之苦,呼号转徙之忧。这和“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的景象形成鲜明的对比。

诗人虽然把农村描写得很优美,自由安适,可是诗人笔下的人们终日是从事着繁忙的劳动。如《春中田园作》是这样写的:“屋上春鸠鸣,村边杏花白。持斧伐远杨,荷锄觇泉脉。归燕识。归巢,旧人看新历……”在大忙季节中人们起早贪晚,无一人偷闲,“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新晴望晚》)。“晨鸡鸣邻里,群动从所务,农夫行饷田,闺妇起缝素……”(《丁寓田家有赠》)写的是鸡鸣即起,开始从事自己的劳动。农夫即荷锄入田,妇女开始织布缝衣等家务,各得其所……在《渭川田家》中表现得也很清楚,当夕阳晚照时,牧牛羊的孩子才归,农夫才荷锄而返。这里的人们是男耕,女织,朝朝暮暮,繁忙的景象历历在目。就连诗人偶来村中也不闲居,也非常关心生产。“春风动百草,兰惠生我篱,暧暧日暖闺,田家来致词……,请君理还策,敢告将农时。”(《赠裴十迪》)有时诗人王维也像陶渊明那样“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亲自参加一点劳动。“晨往东皋,草露未稀,暮看烟火,负担来归……”(《酬诸士见过》)

这是王维田园诗的主要内容,但不可忽视的是在他田园诗中也有几首真实的反映了一些农民缺衣少食的痛苦境地,写出了官府搜刮百姓的情景。“旧谷行将尽,良苗未可希。老年方爱粥,卒岁且无衣。”(《田家》)短短四句揭示出农村中缺衣少食的窘境。农民们终日起早贪晚,辛勤不辍地耕作种地,为什么会落到这等地步?这个问题是诗人王维无法答复的,也是他无法找到根本原因的。但在《赠刘蓝》一诗中朦胧的谈了一点:“岁晏输井税,山村人夜归。晚田始家食,馀布成我衣。”说的是辛勤劳累一年的果食,竟连夜送到官府,“晚田”是指剩下的不合格的青瘪的粮食,留一点糊口度日。这时里说的“馀布成我衣”,指的是妇女们起早贪晚的织布,结果全交赋税,剩的一点留做衣服,这又怎能不使“卒岁且无衣”!唐代的赋税是非常重的。王维生活当时是“租庸调”法,后改变两税法,“两税法”比“租庸调”强一些,然而人们仍是饥寒交迫。这两首诗在不同程度上揭示了贫困是由苛税所致的缘故。此诗虽没有白居易写得那样深刻,但这诗能出自王维之手也是难能可贵的。

经过上面的分析,可知王维的田园诗中有两方面的内容。一种是描绘农村的优美安适,一种是揭示了农村缺衣少食。诗人所抱的态度也是两方面。一是对农村优美安适的欣赏,一是对农民的同情。这是一个值得我们研究的问题,在同一作家的笔下为什么能有这样截然矛盾的两方面内容?又有不同的两种态度呢?

我们认为这在诗人王维身上不是矛盾,而是有机的统一体。它是诗人思想的真实表现,这两方面内容的田园诗都有其同等的重要意义。在诗人笔下出现的优美、自由、安乐景象的农村,当然不可能是当时农村的真实情况,当时也找不到这样的农村,据《旧唐书》卷三十九记载“供官徭役,道路相继。兄去弟还,首尾不绝。远者往来五六千里,春秋冬夏。略无休时”。不仅徭役繁重而且家户破屋不堪入目。《旧唐书》还记载:武后时“迫使农家悉破,或至逃亡,剔屋卖田……四壁皆空。”既然当时的情况如此残酷,那么诗人为什么要这样写呢?这一点要从王维的一些遭遇和所追求的理想来理解。正如别林斯基说的那样:“任何诗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的痛苦和幸福的根子深深地伸进了社会和历史的土壤里”。王维的生活遭遇,世途的坎坷以及他亲身经历和目睹官场上的黑暗,使他对官场龌龊现实是深恶痛绝的,他对美好生活是无限向往的。基于这种思想的支配,诗人用浪漫主义的笔法,通过无穷的想象来描绘自己所向往的环境,来描绘自己所追求的生活。钟嵘说:“凡斯种种,感荡心灵非陈诗何以广其义,非长歌何以骋其情。”刘勰说:“人禀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别林斯基又说:“诗的思想,不是三段论法,不是定理,不是规则,这是活的感表,是澎湃的热情。”王维的这些田园诗就是他“感物吟志”。是他“活感情”的体现。这里充分体现了诗人的理想和寄托。诗人这样把美好和腐朽加以对照,表明他对现实的不满和否定。

另外,诗人一生心中积下了许多伤心事和满腔愤慨,官场的腐朽、仕途的倾轧、到处漆黑,到处是令人窒息。哪里有新鲜之处可寻呢?于是他晚年时走出了官场,隐居在辋川,看到那广阔的田野,树木河流,接触了一些农夫……这一切都使王维觉得和官场不同,最后领悟到山川的悠静,农村的自然,气味的新鲜,农民是那样的纯朴,关系是那样的亲热,这使诗人感到兴奋,感到喜悦,感到可爱。这正是他向往已久的地方,也是他发泄不满,自由呼吸之处。正因为这样,他笔下出现的田园有意无意的都加上了他的喜悦,都打上了他的思想烙印。同时诗人好以此向人们夸耀,向人们推荐自己道路的正确,环境的非凡,使人们通过像《渭川田家》这样的诗体会到农村真的比官场好,使人们相信这里的确比仕途清新。因此,毫无疑问的,王维这些诗一定要美于现实,高于现实。这一切都体现了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对仕途的否定。

至于真实的写出了农村贫困那一方面的内容,也是可以理解的。王维离开了官场,回到田园,虽然居在辋川别墅,未能和农民生活在一起,但他总不能闭起眼睛,不看现实,现实生活对一个真正的诗人是无法回避的,即使他不想去有意的体验和反映,无意中也难免有所接触,只要有对农民的同情,这一两首诗是完全可能写出的。

当然,在研究王维的田园诗中说法也是纷纭的。有人认为王维的田园诗是他对自己闲情的欣赏,又有人认为是他寂寞孤独情感的抒发,还有人认为是对农村恬静生活的追求。姑以一家之言为例:“我们读王维的诗,读到这几句:‘寂寞天地暮,心与广川闲’,‘我心素已闲,清川淡如此’……。便好似找到打开王维诗的钥匙就是一个‘静’字。我们细翻全集,知道我们的诗人最爱用‘静’字。唯其他能静,故能领略到一切的自然的美……”我们认为用一个“静”来概括王维的田园诗歌是容纳不了的。其实王维的诗并不“静”,虽然从表面上看,肃穆的田野,秀丽的农村……似乎恬淡,悠静,但在这山水田园中遣藏着诗人多少愤怒和不平。正如《王维诗简论》一文中所说:“他经历过韦后临朝的残酷年代,也遭遇过安史之乱。他的生活并不像一般人想象的那样恬淡、自在。他一生的遭遇在他思想感情上有极大的影响,因而在他的作品里也有反映。不了解这一点,读王维诗就很难透过表面的悠闲、宁静而看到内心的悲愁与愤慨。”在他的作品中,表面平静而内心激愤是不胜枚举的。如《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爰。依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馀落日,虚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这里写出了诗人那种安适恬静的生活,但作者在这安适闲静的纱罩上深深的藏着一种不平、忧郁和愤怒。接舆是古时的隐者,于当时不合作。五柳先生是指晋朝的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而弃官归隐。用这两个人来自比,用大醉来抒发自己的不平,用狂歌来倾吐心中的愤懑,这是“静”吗?这是他对坎坷生活不满,这是他对官场的厌恶。由此可见,王维对田园风光的赞美是和他对仕途厌恶联系在一起的,对自由恬淡生活的描绘是对现实黑暗的映衬,是对现实的不满和否定的一种形式。这才是他理想化农村用意之所在。



    进入专题: 王维   田园诗  

本文责编:陈冬冬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文学 > 中国古代文学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87332.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辽宁大学学报:哲社版》(沈阳)1995年03期,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