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军:除了降准更应大幅降息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191 次 更新时间:2015-04-22 10:51

进入专题: 降准   降息  

张军 (进入专栏)  

  融资成本应至少降到5%
  上海观察:央行又降准了,以往一般每次调整0.5个百分点。而这次是1个百分点,看起来这次力度很大,您对此怎么看?
  张军:这个和一季度的经济数据应该有关。一季度的经济数据不太好,GDP增速勉强达到7%,创下近六年来低点。
  为什么经济增速持续下降?我觉得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太高。我们现在并不缺流动性,但是在经济下行的时候,银行会觉得钱贷出去很难收回,风险预期加大,在这种情况下,银行要么选择停贷,要么把更多的钱用于回报率更高的金融产品,比如各种货币基金的产品。所以,企业不得不去找影子银行或者信托,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大幅度上升。
  上海观察:就您了解,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已经达到一个什么样的高位?
  张军:平均融资成本超过10%,很多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更是高达20%,但是这些企业的利润率才多少?目前可能除了银行和垄断企业,大多数企业的利润率都不到10%,两位数的融资成本,一位数的回报率,企业怎么愿意投资?
  所以我觉得政策的出发点应该是大幅度降低融资成本,拿货币政策来说,降准当然是必要的,但是我认为大幅度的降息可能更重要。大幅度的降息后,再把资金引导到资本市场,资本市场的融资成本低于银行的贷款成本,这样就有助于降低融资成本。把无风险利率降下来、把融资成本降下来,就是提高了企业的回报率,企业才有意愿投资,经济才有可能回暖。
  上海观察:所以接下去还会降息?您觉得降到多少算到位?
  张军:肯定会的。降准只是确保基础货币保持正常或者有所增加。我们国家基础货币的发行基本上是靠外汇占款,央行收进的外汇多,放出来的人民币就多。外汇占款可能已经占到央行发行基础货币的6-7成,甚至更高。但是据说现在外汇占款出现比较大的回落,所以基础货币发行的就少了。因此这次力度比较大的降准,可以看做是要对冲外汇占款大幅度的减少。
  除了降准外,一定要降息。否则利息的负担受不了。在我看来,全社会的融资成本应该降到一位数,比如实际的融资成本5%左右,甚至更低,企业的ROE(净资产收益率)才能跑赢融资成本,政策的力度才算到位。
  我觉得,在经过两年左右的定向降准降息后,是不是应该重新反思考虑一下普遍的、总量性的政策。单单用定向政策,看起来很难。应该有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
  上海观察:除了货币宽松政策外,您觉得还应该采取哪些积极的财政政策?
  张军:我一直在呼吁,中国经济现在最大的困扰是债务负担,地方政府和企业的投资需求被之前几年过度借债的行为抑制住了。只有在债务方面加大重组和核销力度之后,货币宽松政策才能对实体经济产生效果,否则即使放松信贷,这些钱还是更多流到地方政府、开发商手里去还银行的债。
  最近的好消息是,两会开完后不久,财政部开始了核销的第一步,巧妙地设计出一种债务置换的方案,把商业银行对地方政府的债权置换为商业银行或央行购买的地方债券,转移了地方政府的债务,只是力度还不够大。现在只有1万亿,相信接下来还会有动作。
  不必担心钱进股市楼市
  上海观察:很多人担心,降准虽然使得流动性增加了,但是更多是流向股市、楼市,而不是实体经济,您不担心吗?
  张军:我一点也不担心。如果真的流向股市、楼市,中国经济就有可能就摆脱通缩了。因为流动性进入股市、楼市会产生财富效应,投资者对整个经济形势的预期会改变,而且股市、楼市好了,整个社会的融资成本就会大幅度的下降,才会使得实体经济的投资意愿有所加强。
  所以现在千万不要担心钱会流向股市、楼市,这正是总量政策所需要达到的效果。股市、楼市的背后不就是实体经济吗?两者不是隔离的。
  上海观察:所以您看好接下去的股市和楼市?
  张军:对股市和楼市来说,当然是个利好。现在来看,政府刺激政策的力度是在加大。
  上海观察:年初您在接受上海观察采访时说要进股市,现在已经进入了吗?赚了吗?
  张军:家里人已经入市了,赚了。

进入 张军 的专栏     进入专题: 降准   降息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经济学 > 金融经济学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87010.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上海观察,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