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力:阅读的衰落——“北大三位教授谈看书读书做书”之二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668 次 更新时间:2015-01-30 19:51

朱苏力 (进入专栏)  

我今天讲的问题是关于阅读的衰落。阅读正在衰落,因此对整个出版业,包括很多学者的写作都提出了一些挑战,但我不认为这是一件坏事。衰落并不一定是因为我们的书写得不好,或者书出版的不好,事实上是越来越好了。而阅读的衰落,我觉得最大的原因是社会的需求降低了。为什么社会的需求会降低呢?有人也会质疑,现在人们文化水平高了,读书人也多了,为什么社会的需求反而降低了呢?原因实际上是社会转型了,从农耕社会进入到了工商社会,教育得到了普及、文化水平有了提高,生活总体上没有以前那么艰难了。以前常说知识改变命运,但是,在当前这个时代,知识并不容易改变命运。


阅读衰落源于人性使然

一旦教育普及了以后,我们就发现真正能够改变命运的其实不是知识。知识普及了以后,在知识量储备上大家都差不多,真正能改变命运的可能是天分,是你是否具有创造力和想象力。马云其实就是很鲜活的例子,他的知识储备量也许没有我们的多,但是他极具想象力、创造力和行动力,有个人修养、有良好的家教和家庭背景,包括信誉。所以,我认为通过阅读获得知识并不能改变很多人的命运,而且几乎没有太多的改变。因此这时候知识就不太有用了,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现在社会越来越多的人抱怨读书不像改革开放初期那样能够改变命运。

一方面,应当看到阅读的收益降低了;另一方面,阅读的成本也在提高,实际上现在想要阅读比过去更难了,原因何在呢?这里的成本增加不是指购买图书的成本,而是机会成本。比如,现在的时间更值钱了,同样的时间可以选择去看电影,可以选择去休闲,甚至可以去旅游。过去没有什么其他的事情可以做,只有读书,娱乐项目最多就是打扑克了。但是现在娱乐项目太多了,KTV唱歌、旅游等,这种活动比阅读更加惬意、更放松。在这里,我讲的阅读是那种精细的阅读,读书是需要花时间认真做的。而现在的娱乐业发达了,旅游便利增加了,这都在挤压和占用着我们的时间。以前我们比较清闲,可以静下心来读书,而现在要想静下心读书却很难。但是,我们是不是就不阅读或不学习了?其实我们仍然在学习,我们通过上网、看微信、旅游、聊天都会增长知识,也会有所创造,许多学习已经是在娱乐和休闲过程当中完成的,比如跟别人聊天,你就会学到很多东西;读微信时,别人发了一些图片、评论一些事情你都了解了;而且我们观看大量的电视节目实际上也是在学习。

今天同精细阅读竞争的就是这种休闲式的阅读。其实,并不一定是单纯的图文阅读,甚至包括音像式的阅读。你可以从《舌尖上的中国》里看到、了解到的东西,也许你不能通过读一本书了解,而且有些东西是不善于通过文字来表达的。而且这种衰落可能正是与我们人的特点有关,人注定是一种视觉动物,人要把文字变成图像之后再重新想象那个世界,是非常麻烦的。人更有能力的是去看这个图像,中国人讲的百闻不如一见,或者西方人讲一张图片抵千百句话,都是这个意思。因此,我认为,同阅读在竞争的是这样一种视觉的东西。在这个社会中,整体来说,如果阅读不大可能改变命运,而且生活又开始轻松起来,没有什么太多竞争压力,生活还能过得去,那么我们就会发现很多人都不太想读书。特别是那些精细的读书。人们更愿意读一些休闲的书,人们不会是为了开拓自己而读书,这就是为什么大学生不大读书,大学老师和学者中,评完职称就不怎么读书了。


阅读的衰落不一定是坏事

这种阅读的变化、衰落并不一定是坏事,因为人是一个视觉动物,所以,可能更愿意通过视觉进行交流、学习知识。其实这一点很容易被证实,作家是很少有粉丝的,作家出了名才能有粉丝,不出名的作家是没有粉丝的,但是,电影演员、歌星等表演性的人一般都会有更多的粉丝,这都可以反映出人们更偏好视觉上的刺激。当然,我们也得承认社会当中有些人是喜欢抽象思维的,这样的人也不一定很少,像这些人,可能是更喜欢柏拉图的那种人。但这种人在人类社会当中其实是少数,我们绝大多数人喜欢看电影,不喜欢读书,我们人的天性如此,所以,很难把喜欢视觉感受的人培养成喜欢阅读的人。

我本人而言,尽管抱着这样的态度,我觉得影像同阅读存在竞争,但是我并不认为它能取代阅读。为什么不能取代阅读?影像交流总体上是比文字交流更有效的,但是,阅读不会彻底衰落,寸有所长、尺有所短,影像交流和文字交流各有利弊,影像交流也有其显著的弱点,至少对有些读者来说,文字交流除了对熟悉文字的读者有好处外,其实文字本身也有些独特的东西,比如说它音韵、节奏、韵律、旋律等这些东西;比如排比、对仗、双音词、同声词这些东西都会对我们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在这方面影像是没办法弥补的。而且阅读还有其他的好处,如读者可以控制节奏。

我反应比较慢,所以阅读起来我可以反复读,如果是影像的话,一闪就过去了,反应快的人可能会反应过来,但像我们这种反应比较慢的人,那就只能反复地读,包括阅读叙事作品或者文学作品的时候,我可以通过作者所表达出来的对人性的观察,对事物的观察获得更多的领悟。而这些都是影像没办法做到的,影像一般需要加旁白,旁白不能加太多,旁白也是一次性的,你不能反复倒过来,重新看,倘若再重新看一次的话,这就没意思了。而读书是可以选择性阅读的,事实上我对文本的许多阅读都来自于精读,精读以后会让你浮想联翩,乃至于有时候读了好的小说或者好的故事以后,就不愿意再看其翻拍的电影。大家看了《红楼梦》以后,为什么发现改编的都不好看?就是因为,通过阅读,你已经在脑子里创造出一种美感、现实感,自己心目当中的形象是超过影视形象的,是很难被取代的,因而,阅读是有自己独特的优点的。出于这个原因,我在看影像作品的时候,很多时候要看很多次,比如像《教父》这样的电影我看了几十遍,就是因为我不是好的观察者,这就决定我会继续读书。如果你是做理论研究的,你不可能靠影像做理论研究,对一个问题进行仔细分析的时候,一定是要仔细阅读文本和文字材料的。

文本可以做系统的理论分析、可以刻画复杂细腻的心理感情、可以提出各种假说,这些都是文本更擅长处理的,至少在一定人群中会有很多市场,因此阅读不会衰落,也不应当衰落。



原文载于《法制日报》2015年1月21日。

进入 朱苏力 的专栏

本文责编:lihongji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法学 > 法学演讲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83341.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法制日报》,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相同主题阅读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