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新立:增强宏观调控能力加快经济转型升级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132 次 更新时间:2014-07-24 14:03

进入专题: 宏观调控   经济转型  

郑新立 (进入专栏)  


我国目前面临经济转型升级的任务,需要选准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突破口,集中力量才能事半功倍。在这样一个特殊阶段,尤其需要在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决定性作用的同时,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在经历了30多年的快速增长之后,我国经济进入了转型升级阶段。完成这个阶段的历史任务,我们就能赢得新一轮的经济持续增长。在此阶段,要在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的同时,更好发挥政府应有作用。要通过不断完善宏观调控体系,增强宏观调控能力,尽快实现国民经济转型升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在一定程度上是靠高投资、高消耗、高污染来实现的,直接导致了目前产能过剩、污染严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局面。当前,提高最终消费率特别是居民消费率,降低投资率,从而化解产能过剩的难题,成为宏观调控所面临的突出任务。只有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才能解决当前经济运行中面临的诸多难题,释放经济发展新潜力,克服经济下行的压力,引导经济走向科学发展的道路。当前转变发展方式的紧迫任务:

一是扩大居民消费。要继续把改善居民住、行条件作为扩大消费的重点。要扩大公共服务,改变公共服务长期供给不足的状态。加快调整收入分配结构,增加中低收入者的收入。要采取优惠政策,鼓励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

二是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去年,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虽然已达46%,超过了第二产业,但是应当看到,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仅为36%。全世界的平均水平为60%,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也在50%。如果经过5年到10年的努力,将我国第三产业从业人员的比重提高到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提高14个百分点,就能新增1.1亿个就业岗位。这不仅能满足居民多层次的服务需求,降低企业的流通成本,而且能带动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从而带动消费水平的提高。一年多来,“营改增”的试点已经取得明显成效,应加快在全国第三产业的各个领域全面推开,为第三产业发展创造更好的政策环境。只要改革到位,第三产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必将在未来10年内出现一个持续、井喷式的增长,成为稳增长的重要支撑。

三是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继续鼓励企业、科研单位、大学增加科技研发投入,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成果带动产业升级,逐步提升我国产品在全球产业链中的位置。推动我国工业产品由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转变。

四是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我国农村人口尚有6.4亿人,农业劳动力尚有2.6亿人。实现现代化的过程,本质上就是农村人口和农业劳动力不断减少的过程,也是农业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缩小的过程。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部署,为土地向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公司流转,发展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创造了体制条件。要加快新农村建设,推进整洁农村行动。通过建立城乡一体化发展制度,将释放出农村和中西部地区的巨大发展潜力,使工业化、城市化、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


选准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突破口

推进经济转型升级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只有选准重点,集中力量予以突破,才能在有效克服当前经济下行压力的同时,为经济的长远发展奠定良好基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按照国家城镇化规划要求,我国的城镇化将分为三个不同层次同步推进。一是以北京、上海、广州为中心的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三大都市群。目前这三大都市群的经济总量分别为1.5万亿、1.7万亿、1.3万亿美元,再经过10年的发展,经济总量均有可能达到2万亿美元以上,超过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两大都市群即纽约都市群和东京都市群各2万亿美元的经济规模。三大都市群将成为带动我国经济发展的三大引擎,对全球经济也将产生重要影响。其次是以省会城市为中心、以周边的地级市为节点的次区域城市群,在带动省域经济发展中将发挥重要作用。第三是以新型农村社区、小城镇、县城关镇为依托,形成就地城镇化的格局。在县域经济发达的地区,农民在原地居住或适当集中,大部分在第二、三产业从业,农业实现现代化、集约化经营。

——使环保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坚决向污染宣战,表达了治理污染的决心。关键是要建立吸引社会资金投资环保产业的市场机制,这就要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要求,建立谁污染、谁付费和第三方治理制度,培育环保市场。

——加快城际高铁和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我国人口众多,国土辽阔,资源分布不平衡。发展高铁,最适合国情,被称为绿色运输方式。加快高铁建设,尽快形成高铁网络,将使国民经济跨上一个新台阶。铁路作为长期发挥作用的基础设施,其投资具有长期稳定回报的特点,应通过投资体制改革,建立适合铁路特点的长期融资机制。加快高铁、地铁建设,对拉动内需、促进增长将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积极培育新的区域经济增长极。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在不同发展时期,应选择不同区域作为经济增长极,以支撑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如,淮河经济带是目前有条件成为新的增长极的地区。这一地区土地肥沃、雨量充沛、资源富集、人口稠密,由于雨季过度集中,至今仍遭受着洪涝、干旱交替发生的困扰,是豫皖苏三省发展的洼地。过去几十年淮河治理以防汛为主,现在需要调整思路,从发展的角度进行根治。应抓紧制定淮河经济带的整体规划,做到汛期蓄水、常年用水、科学调度,实现洪水资源化;使之成为新时期扩大内需的战略支点。


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必须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实现经济的转型升级是一项艰巨的历史任务。靠引进资金、技术,利用劳动力成本低和资源优势,发展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产业,把人均GDP搞到5000美元左右,容易做到。但是,要攀上人均1.2万美元的台阶,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如果没有经济结构的根本转换,包括产业结构升级,城乡均衡发展,是不可能实现的。日本、韩国同巴西、墨西哥提供了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去年,我国人均GDP达到6750美元,正处于向高收入国家攀升的艰难爬坡阶段。近一年多来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正是结构转换难度加大的反映。在这样一个特殊阶段,尤其需要在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决定性作用的同时,更好发挥政府的作用。

在实施经济转型、产业升级战略中,政府要制定明确的导向政策,包括鼓励类、限制类的政策。在市场准入政策上,要制定负面清单,实行非禁即入的原则。我国在30多年改革发展中,一方面不断扩大市场的作用,一方面逐步转变政府职能,完善宏观调控,创造了经济奇迹。我国目前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刻,我们不仅不能使政府去功能化,而且要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

三大调控杠杆要围绕促进转型升级形成调控合力。计划、财税、金融三大杠杆,是宏观调控的基本手段。三者之间既相制衡,又相协调,形成合力。面对转型升级的任务,计划部门应制定转型升级的目标、重点、要求;财税部门应运用减税、贴息、资本金补助等措施,引导信贷和社会资金投向;金融部门应运用定向宽松的货币政策,包括重点建设债券等措施,引导信贷资金投向规划和财税政策引导的方向。特别是在目前通胀压力小的情况下,金融调控政策应适时从总量调控为主转变到以结构调控为主,运用强大的金融力量支持经济转型升级。

制定产业结构调整政策要从选择型转变为功能型。长期以来,在制定产业政策时,往往对需要优先发展的产业实施一系列优惠政策。这种选择型的政策的好处是,有利于少数产业的非均衡发展,但是其弊端也很明显,往往造成顾此失彼,“水多了加面,面多了加水”,带来新的结构失衡。因此,要尽可能避免推出选择型的产业政策,代之以功能型的政策。即对符合经济转型升级方向的经济活动,不管属于哪个行业、哪类企业,都要给予鼓励,而对不符合转型升级方向的经济活动,一律采取惩罚性政策。比如节能减排、环境保护、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等,是转型升级鼓励的方向;对于所有行业、企业和生产、消费,凡是符合这些要求的,都应给予鼓励,反之则应予以惩罚。制定功能型产业政策,比之选择型政策,对于推动转型升级,将能发挥更大的成效。

进入 郑新立 的专栏     进入专题: 宏观调控   经济转型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经济学 > 宏观经济学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76531.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