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蒙周:总是拖后腿 香港好意思吗?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037 次 更新时间:2014-04-21 16:38

进入专题: 香港问题  

西蒙周  

 

香港这座城市似乎总是与匪夷所思的各种神奇联系在一起。

港珠澳大桥原计划在2010年底动工。但其时,即将施工的海面土木未兴,风平浪静。一个名叫朱绮华的66岁东涌老太太,针对大桥的两份环评报告提起司法复核,迫使大桥动工推迟将近一年,造价也被迫抬高65亿港元。

上周,港铁宣布,广深港高铁香港段工程将延期9个月,至2016年完成,2017年才可以通车。港铁致歉的同时,给出延期的一个主要解释是,前段的一场黑雨令钻挖机浸坏。港府曾经预计,这条高铁的工期每延误一天,至少会损失500万港元因节省交通时间带来的经济效益。工期延长9个月将损失675亿港元,这超出了这条高铁669亿元的总投资,等同香港要用双倍投资建造这段仅26公里长的高铁。

 

最终埋单的是港人

这条高铁在动议之初,港府估价仅为170亿元;到了2007年上升为395亿元;2009年,行政长官和行政会议通过该项目时,工程费升到537亿元;2010年1月16日,立法会经三次冗长的审议,最终通过的拨款申请再度激增,达到了669亿元。

如果再考虑通胀等因素,广深港高铁香港段工程的总预算将随时突破千亿大关。算一下,这条高铁每公里就要投资38亿元,每米380万元,每厘米3.8万元,每毫米3800元,真是货真价实的黄金铁路。

为这些无底洞式投资最终埋单的不是别人,正是香港纳税人。香港700万人口,每个人平均要为延误的港珠澳大桥额外承担929元;要为延误的广深港高铁香港段额外承担4429元。港珠澳大桥扰攘经年,最终立法会通过的拨款为485亿,加上延误抬高造价因素,香港人均承担建桥成本为7857元;造价更为高昂的广深港高铁香港段,如果以最终可能的千亿投资计算,香港人均预计将承担建路成本14286元。

 

香港一再错失机会

所以不厌其烦地计算和罗列这些数据,是想说明白一个事实,面对内地建设突飞猛进,香港一再错失拥抱内地、接轨内地的机会,议而不决、决而不行,终归要付出惨痛的代价。而作为纳税人,最终只能用自己的双肩扛起这份不断加重的负担。至于这其中的是非曲直,每一个香港人扪心自问,相信都会有自己的清晰答案。

港珠澳大桥从一开始动议,就陷入无休无止的争论。中央政府拍板同意兴建后,香港又屡次拒绝双Y方案,最终为保全香港,深圳无奈做出了牺牲。一座单Y桥,连接起香港、澳门和珠海,却将深圳凉在一旁,珠三角东西两边只能继续横亘着珠江口,要到达彼岸,则必须绕行一大圈。为了保证这座大桥的收益,广东省、深圳和中山还一次又一次地推迟兴建深中大桥的时间。去年11月28日深圳机场新航站楼启用,刚通车不久的广深沿江高速却没有连通新航站楼的出口,据说其中的原因是,这一互通立交是深中信道海上工程方案的一部分,而深中通道的可行性报告还在等待国家相关部委的审批。

至于广深港高铁香港段,从起步之初已经落后内地建设整整5年时间。这条香港境内的首条高铁对于香港的意义在于,它能连接内地16个大城市,内地13亿人口中的11亿可在一天内到达香港。这两组数据充分说明,无论是旅游业还是消费零售业,香港都将因这条高铁而拥有更大更广阔的市场。而今,这条高铁推迟工期,内地的高铁却早已突破1万公里,跃居世界之首,香港不能融入这样的高铁圈,等同将自己变成一座孤岛,等同将自己主动边缘化。

 

内地一直委曲求全

事实上,一部分港人在斤斤计较自己得与失、慨叹自己「被大桥」、「被高铁」的同时,不但被政治派别利用,导致香港深陷政治口水,举步维艰和裹步不前,更重要的是,香港的慢,还拖了内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后腿。港铁兴建高铁不力,赖天下雨,赖地坚硬,赖人手紧张,唯独不检讨自己居然就能让黑雨浸坏赖以「吃饭」的工具钻挖机。这其中显见的是管理松弛,监察失效。对港铁延误工期,中山大学教授、资深港澳问题研究者郑天祥评论说,这将会影响到珠三角一体化的进程,香港段的延迟将会影响铁路整体的盈利能力。广深之间的铁路已开始运营,但客流量很低,因大多旅客的目的地是香港而非深圳。如今,项目又将再度延迟,香港会对广深高铁的低回报负责吗?

人言「会哭的孩子有奶吃」,为香港,中央政府殚精竭虑,一方面不断给香港送大礼,另方面不断安抚内地各地要顾全大局。迪斯尼,上海为香港让路;港珠澳大桥,深圳为香港牺牲;广深港高铁香港段,珠三角一直在等香港。为了香港,为了一国两制,内地一直委曲求全。作为曾经领时代风气之先的东方之珠,沦落成今日一直在拖后腿的角色,香港好意思吗?


 

    进入专题: 香港问题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政治学 > 港澳研究专题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74128.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香港商报,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