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福春:道家思想和冷战后的中国外交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7303 次 更新时间:2024-03-15 11:22

进入专题: 道家   中国外交  

王福春 (进入专栏)  

西方某些学者在研究中国的对外关系时,经常喜欢采用所谓“中央王国情结”(Middle-Kingdom Complex)来解释中国的对外政策行为。这些学者认为,“中央王国情结”反映了一种文化幻象,它依据于儒家的思想,并具体化为清朝实行的朝贡体制。在这种体制下,中国自认为是‘天下’的中心,而这个中心则为有德的‘天子’所统治。这种体制强化了中国的文化优越感,并使中国人把所有外国人视为蛮夷。在共产党取得政权以后,仍然存在着对某种明确的等级制度的需要。所有现代中国领导人所表现出来的一个基本特征是,他们对中国文化价值与中国生活方式关联性的根深蒂固的信念,以及强调这种关联性在指导世界人民时的激励作用。

西方学者的这种解释尽管在中国历史上可以找到许多的例证,但仍然存在致命的缺陷。首先,中国是一个具有5000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早在2000多年以前,中国就已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某些西方学者仅仅把盛行于清朝(1644-1840)也许还包括明朝(1368-1644)的朝贡制度作为解释中国外交史的基本模式,不能不认为是一种过分简单化的做法。何况,清朝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汉人政权,而是以满族为主导的封建王朝。其次,中国文化的传统不是单一的,而是多样化的。“中央王国情结”只看到了儒家的传统和影响,而忽视了道家、佛家等其他文化传统的影响。

道家是中国主体文化价值的源泉之一,道家的思想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对中国社会包括当代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有重要影响。在中国历史上,虽然儒家通常占据统治地位,但是道家和佛教以及儒家又是并称为“三家”的。在宋朝以后,三家在某种程度上出现了合流的趋势,特别是道家和佛教,有时已经很难区分他们的教义。道家的思想极为丰富,当然也包括了外交方面的思想,这些不可能不对中国的社会和外交产生重大影响。

一、道家外交思想的基本架构

道家的外交思想包括一些什麽内容呢?很少有人作过归纳。我想主要依据老子的《道德经》,对此作一探讨。我认为,老子的外交思想主要包括以下诸方面:

1.王道的思想。外交曾是我国古代圣贤考虑的重要问题之一,实际上就是治国平天下的大学问。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纵横家和兵家等都各有一套自己的理论。这些理论大体可以分为两类:王道派和霸道派。儒家、道家和墨家等属于王道派,主张以德治天下,实现天下大同;法家、纵横家和兵家等是霸道派,崇尚武力和权谋,以便建立大一统的封建中央集权国家。道家是王道派的主要代表之一,其始祖老子重道贵德,主张王道,行仁政,以德治天下。在《道德经》中,老子最重视的是道,其次是德。书中76处讲到了道,44处讲到了德。什么是道?老子有时指的是宇宙的本原,例如他指出:“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道德经」25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42章)。有时指的则是自然万物运行的客观规律性,例如老子说过:道本身包含有阴阳两个要素,“万物负阴而抱阳”(42章),“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40章)。矛盾的对立和统一就是世间万物的规律,这种规律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周行而不殆”。有时道就是指伦理法则,例如老子认为:“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77章)。什麽是德?老子说:“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为玄德”(10章)。玄德即原始和自然之德,是道赋予事物的自然本性。老子云:“道生之,德蓄之,物行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51章)。自然之德体现到我们人类,就是品性和德行了。而就德的本质而言,是“和”。老子曰:“含德之厚,比如赤子;......终日号而不哑,和之至也”。(55章)“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56章)老子还指出:天下大乱的原因是失去了道和德的缘故。他说:“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忠信之薄,而乱之首”(18章,38章)。因此,老子主张加强道德之修养,即内圣而后外王,“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国,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45章)。应该采取无为而因任自然的态度。正如老子指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25章)。

2.和平思想。就他思想的基本倾向而言,老子是一个和平主义者,他的原则就是“不争”,即不竞争,不斗争,也包括不战争。老子说:“天之道,不争而善胜”(73章),“圣人之道,为而不争”(81章)。老子和平的思想主要包括2个方面:

(1)笼统地讲,老子可以说是反对一切战争的,他主张“不以兵强天下”(30章)。他在《道德经》中多处写道:“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31章)。“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46章)。“师之所处,荆棘从生,大军之后,必有凶年”(30章)。

(2)老子有时也支持正义战争,但是他在内心里却是厌恶战争的。他言道:“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31章)。但是,他又主张,在自卫战争胜利之后,应“以丧礼处之”(31章)。而且,老子为了减少战争中的伤亡,还主张“以奇用兵”(57章)。他说:“治大国如烹小鲜”,圣人“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60章,57章)。从这个意义上讲,有人曾认为《道德经》是一部兵书。

3.平等的思想。与儒家维护封建等级制的观念不同,老子尽管承认不平等是一种客观存在,但他却主张居上谦下,以下安上。他说:“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欲上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66章)“善用人者为下。”(68章)“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是以侯王自谓‘孤’、‘寡’、‘不谷’。此非以贱为本邪?非乎?”“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39章,63章)。具体到国与国之间的关系,老子主张弱国和强国都要采取低姿态的做法,尤其是大国要居后,处下。他言道:“大国者下流,……故大国以下小国,则取小国;小国以下大国,则取大国。......夫两者各得其所欲者,大者宜为下”(61章)。

4.生态的思想。现代生态学的观点认为,在自然界中,每一种有机体都是一个整体,都是一个生命的网络。从最小的细胞到动物以及人类社会都是如此。整个自然界就是一个由无数相互联系、不断发展的生命网络系统构成的生态系统。当一个系统被分割为孤立的组成部分时,这个系统的特性就会遭受破坏,更大的系统的特性也会随之失衡或发生变化。这种生态学强调,人及其人的生活也包含在生态的循环之中,而且社会结构与人类之网的相互作用也是一个由各种动态系统组成的复杂网络。现代生态学关于人与自然的这些观念,其实老子早在2000多年前已经提出了。老子主张天人合一,人与自然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他指出:“道,可道,非常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1章,42章)因此,人与自然应当实现高度的统一,即“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25章)。当前,环境问题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生态外交已成为新的外交形式。老子的生态思想对人类具有重要的警示意义。

5.自然无为的思想。无为是老子外交思想的核心,是他的哲学思想在政治上的应用。他提出:“爱民治国,能无为乎?”(10章)。老子的无为思想,从字面上理解,就是不要做的意思。但是,老子的这个思想决不仅仅是消极的无所作为,它具有十分积极和深刻的内容。首先,老子的“无为”讲的是自然无为,也就是要顺应自然,符合自然的要求,而不能违背自然规律,任意胡为。例如老子说:“道法自然,”“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25,16,64章)从这个方面理解,老子的无为思想,隐含着对国际现状的承认,即使它是不合理的,也不要妄用人力去改变它,因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48,64章)。其次,老子的无为是“为无为”和“无为而无不为。”“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37章)。“上德无为而无不为,下德为之而有不为”(38章)“为无为,则无不治”(3章)。因此,老子的思想是要用“无为”的态度去为。比如,他提出:“为而不恃”,“为而不争”,应当按照客观规律去为,在顺应自然规律的前提下去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以争取一个对自己更加有利的国际环境。

6.柔弱胜刚强的思想。从自然无为的思想出发,老子又提出了“柔弱胜刚强”外交战略和策略。他说:“弱者道之用”(40章)。“守柔曰强”,“人之生也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弱,其死也枯槁。故柔弱者生之徒,坚强者死之徒”,“天下之至柔,驰聘天下之至坚”,“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52,76,78章)。“柔弱胜刚强,”“天下莫不之知,莫能行”(36,78章)。所以,自然的规律是“弱之胜强,柔之胜刚”(78章)。但是,如何才能做到“柔弱胜刚强”呢?老子提出了几个办法:一是不敢为天下先。他写到:“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67章)。第二个办法是知雄守雌,韬光养晦。为了达到以柔克刚的目的,老子提出:必须“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峪。......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28章)。这是一种比较积极主动的政治策略,实际上是以退为进,以守为攻。依此,老子还提出了“欲取姑与”的策略思想。他说:“将欲缩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发之,必先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36章)。第三个办法是处下不争。老子云:“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所恶,故几于道......夫唯‘不争’,故无尤”(8章)。圣人“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66章)。“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天之道,‘不争’而善胜”(73)。

老子的外交思想的主要特点是正题反作,其中包含了许多丰富而深刻的智慧,对于中国的社会发展和外交的影响也是巨大的。首先,老子的思想是和平的,是合于王道的思想,他主张不争,无为,以及“不以兵强天下”,是很宝贵的。其次,老子思想是弱者的生存战略。在国家国力不够强大的时候,需要韬光养晦,等待时机。第三,老子的思想确实异于常人,如提出以柔弱胜刚强;内圣外王,采内向之努力等,均是超常之智慧。当然,道家思想也有消极方面,如易使人走向消极,不求进取;老子的以柔克刚,内含杀机。清代学者魏源讲:“阴之道虽柔,而其机则杀”。

二、道家思想与冷战后的中国外交

当代中国外交尤其是冷战后的中国外交或外交政策,体现了道家外交思想的深刻影响。邓小平是当代中国外交的总设计师,他的哲学思想和外交思想,是以实事求是为基本特色的。与毛泽东时代注重意识形态的革命外交不同,邓小平时代的外交是以注重国家利益为主的务实外交。尽管道家的国际思想对毛和邓均有影响,但影响的方面是不同的。毛主要是吸取了老子的对立面相统一和斗争的思想,在国际上以树敌和好斗而闻名。邓则强调顺应现实,即自然无为,在国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国际上以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为目标,增强中国的综合国力,追求中国应有的国际大国地位。冷战结束以后,邓的外交思想更为务实,集中体现为他的32字外交方针:“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韬光养晦;保持威势,决不当头;抓住时机,有所作为。”

1.老子国际思想对邓小平外交思想的影响

老子的思想对邓小平影响很大。首先,邓小平是四川人,四川是道教的发源地之一。青城山是著名的道教道观所在地。他的父亲邓文明曾是乡绅,先后娶过4个妻子,邓小平是他父亲第二个妻子所生。再从邓小平在中国政坛上三下三上的传奇经历看,邓是深谙道家的智慧之术的,是善于韬光养晦的。他把他在政坛上的经验引申到国际领域,形成了他的外交或国际战略思想。下面我试将邓小平的外交思想受到老子国际思想影响的方面归纳如下:

邓小平的外交思想受到道家影响的主要方面如下(以冷战后为主):

1.独立自主,自力更生。1982年9月,邓小平提出:“中国的事情要按照中国的情况来办。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我们的立足点。”(邓选3卷3页)邓这个思想与老子有关系。老子有所谓“内圣外王”的思想,内圣即采取内向之努力。老子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力,自胜者强”(33章)。因此,邓主张首先要把中国自己的事情办好,“集中力量搞四个现代化,着眼于振兴中华民族。没有四个现代化,中国在世界上就没有应有的地位”。(3卷357页)邓还指出:“先把经济搞上去,一切都好办。现在就是要硬着头皮把经济搞上去,就这么一个大局,一切都要服从这个大局”。(129页)从这个大局出发,邓强调:“为了使中国发展起来,实现我们的宏伟目标,需要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94)由此他规定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就是:“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我们把争取和平作为对外政策的首要任务。争取和平是世界人民的要求,也是我们搞建设的需要。没有和平环境,搞什么建设”!(11)根据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邓还提出了不以意识形态看待和处理国家关系,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与大国结盟,不称霸,全方位地对外开放,以及建立国际政治和经济新秩序等主张。

2.知雄守雌,韬光养晦。冷战结束以后,国际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邓认为,冷战后的国际格局正处于新旧转换过程中,未来的国际格局将是多极化,但对国际形势仍需要冷静观察。他说:“现在国际形势不可测的多得很,矛盾越来越突出。……现在比那个时候要复杂得多,乱得多”。(353-354页;363页)“可能是一个冷战结束了,另外两个冷战又已经开始。一个是针对整个南方、第三世界的,另一个是针对社会主义的。西方国家正在打一场没有硝烟的第三次世界大战。……就是要社会主义和平演变。”(344)显然,冷战结束对中国有不利的一个方面,中国的国际地位下降了。但是国际形势也不是一团漆黑,也有对中国有利的方面,存在着对中国有利的条件和机会。如和平与发展仍为当今时代的主题,世界多极化的趋势日益明显等等。所以,对于冷战后的国际形势,邓主张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要“冷静、冷静、再冷静,埋头实干,做好一件事,我们自己的事”。(321)这实际上就是老子说的“知雄守雌”。

知雄守雌的目的是要韬光养晦。“别人的事情我们管不了”,“第三世界一些国家希望中国当头。但是我们千万不要当头,这是一个基本国策”。“综观全局,不管怎么变化,我们要真正扎扎实实地抓好这10年建设,不要耽搁”。“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等到中国发展起来了,制约战争的和平力量将会大大增强”(363,354,368,105,375)。

3.实事求是,一国两制。对于过去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涉外问题,邓主张采取实事求是、一国两制的解决办法。他说:“‘一国两制’是从中国实际提出来的”。(84)“我们采取‘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办法解决香港问题,不是一时的感情冲动,也不是玩弄手法,完全是从实际出发的,是充分照顾到香港的历史和现实情况的”。“我们的政策是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具体说,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十亿人口的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59-60页)邓的这个思想与老子有关,老子主张无为,这包含着对现实的承认,老子曰:“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48章)“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29章)

2.老子外交思想和冷战后的中国外交实践

老子的思想在古代中国外交史上有很大影响,但中国人真正实行道家主张的时期并不多。汉武帝对匈奴的政策,唐朝对匈奴和吐蕃的政策是例外。在中国古代,由于中国太强大,而在近代由于太孱弱,不可能实行道家的外交。但在冷战以后,国际环境发生了变化,世界由两极转变为多极;同时中国国内由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外交政策的意识形态色彩淡化,务实外交成为冷战后中国外交的主旋律。所以,冷战后的中国外交实践呈现了强烈的道家色彩,具体可以从四个方面来看:

1.外交政策的目标。中国外交政策的目标就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发展,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建立国际政治和国际经济新秩序。中国外交政策的这一目标体现了国内优先和经济优先的方针。1978年以后,中共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党的基本路线,外交工作也要为经济建设服务,主要是为经济建设创造和平良好的国际环境。中共深知: 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因此首要任务是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这样才能在国际上立于不败的境地。上述考虑是典型的中国思想方式, 是采内向式的努力,也就是自强自立,内圣而后外王。这当然有道家思想影响的痕迹。

2.外交政策的主要原则。独立自主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反对霸权主义的原则。独立自主,指的是中国的事情必须由中国人自己作主张,自己来处理,即按照中国的情况来办和依靠中国人自己的力量来办,不容许别国再有一丝一毫的干涉。这体现了老子的内圣外王的思想。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等原则。五项原则的核心是尊重各国人民对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选择,照顾所有国家的利益,承认世界各国不分大小、强弱、贫富,都是国际社会的平等成员,提倡世界各国对话合作,共同发展。老子也是主张平等的,他说:“大国者下流,……大国不过欲兼畜人,小国不过欲入事人。夫两者各得其所欲,大者宜为下之”(61章)。反对霸权主义的原则,实质是维护国家的主权和独立自主,反对外国干涉国家的内部事务。尽管老子当时还没有主权的概念,但他已看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他说:“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36章)。

3.外交政策的重点。从地区原则看,中国外交政策的重点是立足亚太,稳定周边,走向世界。中国这个外交政策重点的确立与中国的综合国力,外交政策的目标, 当前的国际格局紧密相关,但与老子思想也有关联。老子一直主张“大者宜为下,”“大国居下流”,是主张与邻国搞好关系的,主张大、小国家共存共荣的。当然,老子也有天下的观念,只不过主张以和平手段统一天下,如无为、不争和韬光养晦等手段。与老子的思想相联系,中国领导人一贯主张“不称霸”,毛泽东、邓小平都讲过,邓更强调睦邻外交,“中国希望世界和平、地区和平,特别希望同亚洲国家发展友好关系,成为更好的朋友,这不是权宜之计,而是长期的战略决策”(人民日报1988年4月16日)。结果在90年代,中国的睦邻外交取得巨大成就,赢得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来最好的周边环境。目前中国是亚太地区具全球影响的地区性强之一,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21世纪中期,中国将在全球舞台上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成为多极化世界中的一极。

4.中国的外交战略和策略。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是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创造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本此目标,中国的外交战略和策略主要是韬光养晦,在国际上不若事,不当头,争取时间和时机,首先把中国自己的事情办好。邓曾讲过:“我们要利用机遇,把中国发展起来,少管别人的事,也不怕制裁”(358页)。因此近些年来,中国在许多国际问题上都采取了低姿态,以至给人以邓时代外交不及毛时代强硬的感觉。如1993年发生“银河”号事件, 1999年“炸馆”事件,美国对华搞霸权主义,很多中国人认为是“国耻”,但中国政府采取了慎重的态度。

进入 王福春 的专栏     进入专题: 道家   中国外交  

本文责编:SuperAdmi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国际关系 > 国际关系专栏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73.html
文章来源:本站首发(http://www.yypl.net)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