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孟翰:安倍“一战比喻”的企图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882 次 更新时间:2014-02-05 10:39

进入专题: 安倍晋三  

蔡孟翰  

 

1月23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瑞士达沃斯的世界经济论坛演讲中,将当下的中日关系类比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的德英关系,并谴责中国每年的国防预算增加一成,是区域内不安定的因素,呼吁世界要支持日本在东亚建立以国际法为秩序的基础,反对以暴力与恐吓改变现状的企图。安倍的演讲和他与国际记者对谈中的种种言论,十分令人侧目,引起一片议论。

英国《金融时报》的马丁·沃夫在第一时间即明确指出,安倍的论说非常令他忧虑不安,同报的外交事务总评论人吉迪恩·拉赫曼(Gideon Rachman)在主持一个国际记者与安倍对谈的活动时,问安倍中日是否可能发生战争,他察觉安倍丝毫无决心避免与中国发生冲突。英国广播电台(BBC)的商业新闻编辑罗伯特·佩斯顿(Robert Peston)也同样质问安倍,既然认识到中日冲突的可能性,是否有任何打算要如何减少冲突?安倍回答,只要中国不放弃军事扩张,那就不可能,对于安倍的回答,他感到一种空虚感。英国的《每日邮报》记者在一篇报道中更点出,当安倍指责中国国防预算每年增加一成之际,日本去年的国防预算却增加两成三,而且还建成一艘名为直升机搭载舰,实际上却可以搭载混合型战斗机的航空母舰。

其实,将中日近几年来的紧张关系,比喻为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的始作俑者,就是《金融时报》。该报在这两年的专栏评论数次提到2014年东亚与1914年欧洲有多点相似,前述的吉迪恩·拉赫曼,马丁·沃夫与飞利浦·史蒂文斯(Philip Stephens),皆撰文以1914第一次世界大战,来唤起人们对今日中日严峻关系该有的忧患意识。既然如此,他们为何对安倍引用他们所引用的例子感到不安呢?《金融时报》1月24日的社论更大声疾呼,必须终止东海陷入战争,而且不假颜色地批判说,不管安倍用意为何,作为日本首相却不忌讳以1914年前夕的英德比喻2014年的中日,本身就是令人心寒与煽风点火(chilling and inflammatory)。

当然,安倍的意思可能如同日本内阁官房长官菅义伟的解释,是即使中日两国贸易往来密切,如同1914年时的德英,这并没有阻止两国的冲突,所以,两国之间要有更好的沟通。与《金融时报》同为皮尔森(Pearson)集团的《经济学人》即宁可相信这个解释。虽然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秦刚表示,谈1914年毫无意义,是“舍近求远,移花接木,偷换概念”,对安倍的1914年与2014年的类比做出如此的批判,确实是诛心之论,道破安倍的企图。

这个企图是什么呢?这又不得不回到1914年第一次世界的前夕来看。欧洲在1914年大战爆发前,几乎无人预料大战的即将到来。欧洲各国间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上的交流频繁顺畅,完全不亚于今日的中日,甚至还有过之。同时,1914年的世界经济与今天亦异曲同工,皆是自由主义的经济体系,贸易资金在国际的流动相当自由。在这样一片大好的欧洲,却竟然在奥匈帝国的储君弗朗茨·斐迪南大公与他的夫人,于1914年7月28日在萨拉热窝被暗杀的几个星期后,就爆发全面性的战争,令很多人大跌眼镜。于是自此以来,学者便纷纷讨论,到底是什么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发生, 难道真的只是一件偶发事件所造成的吗?还是一个必然爆发的结果?谁要为此负责呢?战争责任在大战尚未结束,英法已经认为错在德国,大战后的《凡尔赛条约》将德国的战争责任条文化,令德国巨额赔偿协约诸国,最后一项赔款竟到2010年才付清。

安倍的比喻自然是将日本比为英国,中国比为德国,这是为何他强调中国每年国防预算的增加,是区域不稳定的因素,又说若战争发生,中国的损失将远远大于日本。因为他自信日本可以击败中国,而世界各国亦会将中国看成罪魁祸首,中国便会吃不完兜着走。事后,日本政府虽几次澄清安倍的本意,仅是紧密的经济关系不保证冲突的避免而已;可是,任何略知安倍与他的外交安全幕僚群的人,即可确知他一贯有如此的想法;从一次世界大战与之前欧洲的国际政治,来判断当前东亚局势,这在日本战后右翼中,一直是对战前日本所犯的战略错误的一种反省,也成为今天日本右翼大战略的蓝图。

他虽在这次暗引《金融时报》,欲讨好欧洲精英却拍马屁拍到马腿上,备受奚落,安倍的确认为日本需要如一战前的英国,在欧洲大陆围堵德国,不使欧洲大陆有任何一强出现,危及英国的地位。在中国国力崛起后,日本像安倍有这样想法的人越来越来多。前年安倍上台后的外交安全政策,即在亚洲寻找围堵中国的盟友,企图形成一种制衡中国崛起的势力,一个可以保持目前实力均衡的联合合作。敌人的敌人就是我的朋友,所以,日本积极与菲律宾、越南和印度进行交流合作,就是看重军事的合作,企图形成让中国腹背受敌的形势。

因此,安倍提起第一次世界大战,并非单单唤起问题意识而已,而是露出马脚,这个马脚也被《纽约时报》在1月31日年除夕的一篇题为“联合对抗中国?”的社论看穿,严厉批判日本与印度眉来眼去,日本奢想印度加入对抗中国的意图,如司马昭之心。最后,社论提醒日本,虽然现在日本印度交流顺畅,但是印度聪明得很,不会介入中日纠纷,同时警告日本别妄自四处点火,对抗中国,华盛顿并不觉得与中国对抗是一件有利可图的事。

对安倍的战略,并不能仅靠美国对日本的约束,虽然世界与中国需要让美国深刻认知,纵容日本这种大战略如同玩火,容易玉石俱焚。这绝非美国所当为,世界所乐见的事。然而,更关键的是,需要谋定一个大战略,化解日本建立于死胡同的19世纪欧洲实力均衡思想之战略,重新布局,导引局势,在一个更高的层次,解决东亚的难局,而非见招拆招,处处被动,如此中国的和平崛起才有可能,如此东亚与世界才能免于战乱,共享和平。

作者是日本千叶大学人文社会研究科特任准教授


    进入专题: 安倍晋三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国际关系 > 国际关系时评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72015.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