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林飞:新型城镇化方向:农业人口身份转变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192 次 更新时间:2013-12-03 09:18

进入专题: 新型城镇化  

宋林飞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这完全符合广大人民群众对新型城镇化的热切期盼。30多年来,我国城镇化取得了巨大成就,也存在一些亟须解决的突出问题。今后,城镇化发展不能再简单重复过去的路子,必须创新思路、改革体制机制,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政府应尊重规律,科学引导,而不能盲目推进城镇化;应尊重市场,让市场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搭建要素流动与空间聚集的平台;应尊重人民,更加公平地提供公共服务,营造洁净、安全、宜居的生存环境。从而走出一条以人为本、公平共享、绿色低碳、集约智慧、文明和谐、城乡一体、生态宜居的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

新型城镇化让农民进得来、呆得住、能发展

体制机制改革是新型城镇化的根本动力,新型城镇化是深化改革的重要抓手。改革的主要任务,是解决城镇化发展中的突出问题。一是闲置与低效使用建设用地,不断铺摊子。近10年来,我国城镇人口增长了13%,而城市面积扩展了60%。新型城镇化要解决过去城镇建设“拼资源”的问题。二是公共资源配置过于集中,导致一些城市人口规模已经达到难以承载的地步。新型城镇化要解决一些城市过于臃肿的问题。三是搞缺乏产业基础的造镇、造城运动,结果出现了一些“空城”。新型城镇化要解决有些地方政府盲目推进城镇化的问题。各级政府必须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形成城镇化的深层动力,稳妥有序地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

新型城镇化究竟新在哪里?李克强总理最近指出,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目前,进入城市的农民工大多没有享受同城市民待遇。新型城镇化首先要解决过去城镇化留下的“不完全城镇化”问题。新型城镇化的重点是解决农业转移人口的身份转变问题,使他们享受到城镇均等化的基本公共服务,促进城镇新老居民的社会融合。让农民“进得来,呆得住,留得下,能发展”。

新型城镇化将重塑整个中国社会。当前,中国社会已形成农民、市民和农民工的三元社会结构。加快户籍制度改革,逐步取消与户籍相关的各种城乡差别,有利于提高城镇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质量,也有利于农民工举家迁徙,减少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人与空巢家庭。突破城乡壁垒,实现城乡要素平等交换与双向流动。加快城市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向农村流动,促进城市第二、三产业与现代农业发展相结合,加快农业现代化的步伐。加快“城中村”、“棚户区”、旧城的改造与治理。优化城区空间布局,分散建立保障性住房,防止城镇化建设中出现贫民集聚区。

产业支撑是城镇化的重要基础

城镇化首先需要产业支撑、产城联动。依据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引导城镇合理布局与发展。依托一定的产业基础,形成城市群、大中小城市与小城镇多元协调发展的城镇化体系。新型城镇化要走出一条以城市群为带动的多元城镇化道路。增强城市群的聚集与辐射效应,进一步发挥跨行政区的城市群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带动示范作用。从“行政区经济”向“城市群经济”过渡,是城镇化进入较高阶段的必然产物。城市群经济的实质,是消除行政区划对要素自由流动与优化组合的障碍,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加强核心城市的产业集聚与辐射效应,拉动周边中小城市与小城镇发展。同时,通过公共资源布局调整、均衡,引导特大城市、大城市“瘦身”、“消肿”,并拉动周边的中小城市与小城镇发展,增强中小城市对大学毕业生、农业转移人口的吸引力。

增强生态环境忧患意识,加大财政投入,引入社会资金,把治理“城市病”作为今后城市管理的中心任务。加快制定城市环境综合整治规划和技术标准,对当前群众反映强烈的“城中村”、“棚户区”、城市河道等脏乱差现象进行集中整治,让城市居民实实在在感受到环境面貌改善和居住质量提升。区域联动,共同治理环境污染,改变区域生态环境。集约使用土地资源,也是环境友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应规范与调整产业园区、高校新区、休闲度假场所的用地标准,尽快扭转占地过多的现象。

促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

新型城镇化是尊重农民意愿、保护农民权益的城镇化。依法保障农民的权益,促进农民向城镇居民身份转变。在农民自愿的基础上,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置换城镇住房,土地承包经营权置换社会保障或者土地股份合作社股权,集体资产所有权分配权置换社区股份合作社股权。节约、调整、开发农村建设用地,通过增减挂钩转移部分农村建设用地指标促进城镇化建设。推进城乡一体化,提升农民落户城镇或者做职业农民的意愿。

城乡二元结构是制约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主要障碍。应加大城市反哺农村力度,推动城市优质资源下乡。发挥城市人才资源的带动作用,促进资金、科技、信息、管理等要素向农村流动。加大财政与金融对农村人才创业的支持力度,鼓励城市居民到农村创业,引导和鼓励外出打工的农民工回乡创业,帮助农民发展现代农业、规模经营和农副产品加工业。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化的就业与社会保障体系,实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覆盖并轨。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

(作者系中国社会学会会长、江苏省人民政府参事室主任)

    进入专题: 新型城镇化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经济学 > 经济时评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70084.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中国社会科学报,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