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市场明年雄风再起?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374 次 更新时间:2013-10-14 23:46

进入专题: 新兴市场  

罗宾·威格尔斯沃思  

 

新兴市场是否会在2014年雄风再起?鉴于新兴市场今年夏季大幅下跌,这似乎是不太可能的,但一些策略师和基金经理却不这么认为。

美国政府关闭以及债务上限将被突破的威胁,激起了投资者的紧张情绪,并限制了新兴市场中的股票、债券以及外汇资产涨幅,但9月份几乎所有的市场都出现了上涨行情。

上个月,美联储(Federal Reserve)出乎意料地决定暂缓退出货币刺激政策,导致很多分析师对新兴市场转持“技术性看多”观点,并预计新兴市场将在不确定性消除后健康上行。

不过,一些基金经理和经济学家注意到了远处地平线上令人担忧的风暴云团,和它比起来,今年夏季“量化宽松政策退出引发的市场动荡”就像是和煦的春风。

有关量化宽松将于何时以及以何种方式退出的讨论,在某种程度上分散了人们对于一个更重要事实的关注,即美联储将在某个时点提高实际基准利率。

此外,中国持续多年的经济高速增长很可能逐渐放缓,因为中国政府试图摆脱依靠出口和放债投资推动的增长模式,实现经济结构再平衡。

请点击放大

单独来看,美联储加息以及中国经济增长放缓都对新兴市场构成了巨大挑战。当这两者叠加在一起时,能对几乎所有国家构成潜在威胁,并在某些国家引发严重的问题。对冲基金SLJ Macro Partners的任永力(Stephen Jen)表示:“当前的形势称得上是一触即发。很多国家都非常脆弱。”

从历史上看,美国上调利率通常会导致或者促使新兴市场崩盘,例如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拉丁美洲国家政府的破产潮、1994年墨西哥的“龙舌兰酒危机”以及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期的亚洲金融危机。

很多国家忍住这些惨痛经历带来的创伤,对自身经济结构进行了重大改革,并强化了金融系统的防御功能。不过最关键的问题是,这些国家是否已采取了足够的措施,以防止历史重演。当前的形势或许有所不同,但令很多专家深感不安的是,今年5月美联储仅仅暗示可能退出量化宽松,就引发了如此剧烈的市场动荡。当美联储真正提高利率水平,后果又会如何呢?

哈佛大学(Harvard University)经济学教授肯尼斯?罗格夫(Kenneth Rogoff)表示:“如果你不过爬了几级台阶就心跳不止,当你开始慢跑的时候,就会实实在在地大吃苦头。”

鉴于美国在全球经济领域具有巨大的影响力,美联储上调利率很可能导致很多其他国家的借款成本上升,此外还将推动美元汇率走高。

历史经验证明,美元升值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健康尤为有害。

很多发展中国家实行本币钉住美元的汇率制度,而且其绝大部分债务都是以美元计价的,这种现象被称为新兴市场的“原罪”。近十年来,“原罪”的影响已经显著减弱。但仍有一些国家将会因为美元升值而感受阵痛。

一些国家仍然背负着以美元计价的沉重债务包袱,尤其是没有本币债券市场可供利用的相对不发达国家。不过最令人担心的是私人部门。

虽然很多国家的政府一直尽力避免借入美元,但自2007年以来,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和银行累计发行了超过1.2万亿美元的债券——这种挥霍资金的势头已经引起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关注。

背负高额海外债务的企业在经济形势严峻的时期可能破产,损害本地银行的利益,最终也会损害本国的利益。

一位资深新兴市场策略师表示:“如果短期利率走高,则应全面抛售各种资产。我很遗憾,但加息的影响是致命的。没有人能够逃脱。”

很多投资者对此并不担心,并认为绝大多数国家都可以轻松应对所有问题。安石投资(Ashmore Investment)的研究主管简?德恩(Jan Dehn)表示,认为新兴市场相对于发达国家更易受美联储加息冲击的想法“非常荒谬”。他指出:“新兴市场并不像美国和欧洲那样将财务杠杆用到了极致。”

但还有一个隐藏在暗处的风险是新兴市场过去无需应付的:那就是中国。

一直以来,中国的经济奇迹令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从中受益。但在经历了几十年的高速增长之后,这头亚洲巨兽的脚步正在逐渐放缓。

未来中国的经济增速很可能进一步减慢,因为中国政府正在试图重新平衡经济结构,改变出口和投资驱动的增长模式,转而依靠内需拉动增长。到目前为止,经济学家对中国未来几年的增长率仍然维持了较为乐观的预期。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认为,2014年中国经济增速仅会放缓至7.3%。但一些观察家表达了更加悲观的看法。

北京大学(Peking University)金融学教授迈克尔?佩蒂斯(Michael Pettis)指出,中国经济增速即将显著放缓,到2020年以前将降至3%。对于中国经济直言不讳的大胆预测使佩蒂斯受到了广泛关注。

资产管理公司GAM的保罗?麦克纳马拉(Paul McNamara)指出:“利率上升将成为一大风险因素。但最大的风险仍然是中国。”

译者/马拉

    进入专题: 新兴市场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经济学 > 经济时评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68500.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英国《金融时报》,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