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要坚持改革开放正确方向,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既勇于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又勇于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金融改革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新一届政府成立以来,金融和投融资体制改革迈出了重大步伐。
服务于大目标并注重细节安排
金融改革不是为了改革而改革,而是服务于宏观调控的需要,服从于国家的大战略大目标,改善金融的管理和服务,提高金融自身防范风险和抵御、抗击风险的能力。在当前,尤其是要服务于“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服务于“转型升级”的要求。
6月1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政策措施。这些大政方针明确了金融改革的目的和方向。不仅如此,在具体落实上,也要求有关部门围绕中央要求,制定好金融操作政策。把稳健的货币政策坚持住、发挥好,合理保持货币总量,按照有保有压、有扶有控的原则,加大对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服务业、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等的信贷支持。支持调整过剩产能,对整合过剩产能的企业定向开展并购贷款,严禁对产能严重过剩行业违规建设项目提供新增授信。加大对“三农”和小微企业等薄弱环节的信贷倾斜,要求做到全年“三农”和小微企业贷款增速不低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贷款增量不低于上年同期水平。这是金融政策支持、服务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具体表现。
在具体方案上,不仅对利率、汇率改革、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提出了要求,对债券、信托、境外投资、投融资体制等提出要制定改革方案,并制定了分工方案,由牵头部门组织落实,同时,加强政策和监管、风险控制之间的部门合作,加强了改革的协调性。
金融改革的细节同样非常重要。思路、战略必须通过细节的安排尤其是操作性政策才能得到落实。综观近期的金融改革举措,无论是所发布的《关于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关于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还是《关于改革铁路投融资体制加快推进铁路建设的意见》,都提得非常具体、细致,具有针对性。
发挥民营金融和民间资本作用
民间资本对我国经济发展和投资体制改革具有重要作用,但如何才能参与进来,需要好的制度设计。《关于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在现有政策基础上,提出“尝试由民间资本发起设立自担风险的民营银行、金融租赁公司和消费金融公司等金融机构”,这是制度上的突破。而《关于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则提出:积极发展小型金融机构,打通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业的通道,建立广覆盖、差异化、高效率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机构体系,是增加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有效供给、促进竞争的有效途径。进一步丰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机构种类,支持在小微企业集中的地区设立村镇银行、贷款公司等小型金融机构,推动尝试由民间资本发起设立自担风险的民营银行、金融租赁公司和消费金融公司等金融机构。这些思路的提出,一旦落实到管理政策,民营金融的作用就会得到充分发挥。
民间资本很多,往往很难参与国家的投资项目,这是投融资体制上的一个障碍。5月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形成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方案,支线铁路、城际铁路、资源开发性铁路所有权、经营权率先向社会资本开放,引导社会资本投资既有干线铁路。《关于改革铁路投融资体制加快推进铁路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全面开放铁路建设市场,对新建铁路实行分类投资建设。向地方政府和社会资本放开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资源开发性铁路和支线铁路的所有权、经营权,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建设铁路。研究设立铁路发展基金,以中央财政性资金为引导,吸引社会法人投入。铁路发展基金主要投资国家规定的项目,社会法人不直接参与铁路建设、经营,但保证其获取稳定合理回报。这些举措,为民营资本找到了支持国家经济发展的投资通道。
重视支持小微企业发展
促进小微企业健康发展,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党中央、国务院一直高度重视。针对小微企业贷款难的问题,《关于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特别提出要整合金融资源支持小微企业发展。优化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根据小微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金融需求特点,支持金融机构向小微企业提供融资、结算、理财、咨询等综合性金融服务,并提出由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人民银行、工商总局、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外汇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出台有关政策。不仅如此,还出台了《关于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了确保实现小微企业贷款增速和增量“两个不低于”的目标,同时还提出了“加快丰富和创新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方式,着力强化对小微企业的增信服务和信息服务,积极发展小型金融机构,大力拓展小微企业直接融资渠道,切实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加大对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政策支持力度,全面营造良好的小微金融发展环境”等多项措施,并指定有关部门去落实。此外,国务院还召开了全国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经验交流电视电话会议,推广这方面好的经验和作法。
注重实际效果,释放改革红利
只有具体有效的改革,才能产生真正的红利。利率市场化、贷款利率的放开,有利于银行开展客户竞争,提升服务水平,改善服务质量,降低企业成本。资产证券化的试点,可以充分有效利用金融资源,盘活资金存量,为经济发展注入金融创新活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在上海自贸区内先行先试,将开辟人民币资金跨境流动和离岸业务中心,有利于推动人民币业务的国际化,推动人民币计价、结算的贸易和投资,有利于我国海外市场的开拓和经济可持续发展。提出探索自负盈亏的民办银行和金融机构不仅是思路突破和金融创新,也解决了长期以来民营资金进入金融难的问题。而《关于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给小微企业发展带来了福音,尤其是确保实现小微企业贷款增速和增量“两个不低于”的要求是具有实质性效果的利好措施。
其实,政府作风转变,工作效率提高,就是企业和社会成本的降低,新一届政府政策和举动、作风本身就产生了改革红利——作风改变和效率提高的红利。
总的来说,金融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改革依然有很长的路要走。旧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可能产生。但我们也要看到,金融改革理顺了市场机制,调动了金融主体的积极性,提高了金融效率,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转型升级,可以说,这就是红利。
来源:《经济日报》